FINDIT
EN
2022.02.01

【 全球創投風向掃描】 資本大火還在燒?2021全球創投市場持續升溫

2021是個資本氾濫的一年,隨著全球熱錢的流竄,投資浪潮從公開市場延伸到私募市場,全年交易達34,647件,較2020年上升30.7%,交易規模更是大漲111.4%,達6,208億美元。其中,一張張一億美元以上的鉅額支票是最重要的驅動因子,也讓獨角獸不再像十年前那般稀有。2021年第四季鉅額交易案僅占整體的5%,交易規模則占59%。而在鉅額交易的背後則是一眾大型投資者的進場,推動著投資者板塊的位移,對於各個階段的投資帶來一定程度的刺激效果,早中晚期階段的交易規模在過去7年間均有二至三倍的成長。雖然疫情帶來經濟活動的衝擊,但投資者似乎更在意能否及時登上這一波資本浪潮,在變局中積極尋求有機會逆勢而起,並主導特定市場或領域的項目。然而,在各個表現亮眼的數據下,對投資者與新創企業而言,需要面對的恐怕是更大的市場挑戰與壓力。

 

2021是個資本氾濫的一年,隨著全球熱錢的流竄,投資浪潮從公開市場延伸到私募市場,全年交易達34,647件,較2020年上升30.7%,交易規模更是大漲111.4%,達6,208億美元。雖然疫情帶來經濟活動的衝擊,但投資者似乎更在意能否及時登上這一波資本浪潮,在變局中積極尋求機會逆勢而起,並主導特定市場或領域的項目。然而,在各個表現亮眼的數據下,對投資者與新創企業而言,需要面對的恐怕是更大的市場挑戰與壓力。

一、全球創投市場持續發燒

根據CB Insights的統計,2021年第四季全球創投市場交易件數為9,077件,雖然略低於前一季的9,599件,但卻刷新了交易金額紀錄,達1,764億美元,與前一季相比成長9.8%,與2020年第四季相比則是大幅增加86.5%。若是以年度觀察,2021全年投資件數達34,647件,較2020年上升30.7%;交易金額更是倍數成長,達6,208億美元,較2020年成長111.4%,甚至超越前二年投資金額的總和。

從數據上來看,面對疫情,比起對市場不確定性增加的疑慮,投資者似乎更在意能否及時登上這一波資本浪潮。FOMO(Fear of missing out),讓投資人在大環境的變局中反而更加積極地去尋找具備成長潛力,有機會逆勢而起,並主導特定市場或領域的項目。

 二、鉅額交易驅動,第四季美國拉開領先差距

從投資區域來看,美國依舊是全球創投市場的領頭羊。2021年第四季美國創投投資金額達928億美元,占全球規模的一半以上,約52.6%;投資案則為3,187件,占整體件數的35%。投資規模第二高的亞洲地區,金額為526億美元,占整體約29.8%。雖然交易規模不小,但與美國的差距被逐漸拉開。亞洲地區的交易件數上雖仍高於美國,達3,297件,占比卻從第三季的40%下滑至36%。第三位則是歐洲地區,投資金額221億美元,投資件數為1,841件。

整體而言,在2021年中每一季創投投資規模持續成長的僅美國與亞洲地區,尤其美國在資金上的磁吸效應遠高於其他地區,歐洲、拉丁美洲等在第二季後便逐步下滑。進一步觀察可以發現,單筆交易達一億美元以上的鉅額交易是關鍵因素。與其他地區相比,美國在2021年第四季的鉅額交易件數達230件,較前一季增加31件。反觀其他地區均呈現下滑的趨勢,如亞洲從第三季的127件下降至第四季的117件;歐洲則是從52件下降至45件。

三、Viva la Capital

手持大量銀彈的投資者在過去這段期間無懼疫情,紛紛投入創投市場,一張張鉅額支票主導了2021年的創投市場趨勢。2021年平均每筆交易案的規模為2,515萬美元,較2020年增加56.8%,但中位數僅450萬美元。從2015年至今,平均與中位數交易規模的差距由930萬美元擴大至2,065萬美元,其反映的是投資規模的兩極化現象。少數的鉅額交易案貢獻了絕大多數的投資金額。而這現象在美國尤其明顯,2021年美國交易案的平均金額為2,534萬美元,中位數為520萬美元;而亞洲地區的交易案平均金額為1,409萬美元,中位數為610萬美元。

在趨勢上,鉅額交易的數量在2020下半年後呈現指數成長,2021第二季後走勢雖然趨緩,但仍維持在一季超過400件的高峰。2021年第四季鉅額交易案達412件,金額約1,045億美元。這些鉅額交易案僅占整體案量的5%,交易規模卻達59%。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五年,鉅額交易件數占比從1%增加至5%,交易規模占比亦從約40%增長至近60%。其反映的恐怕是整體早期投資市場中,資本戰的逐漸白熱化。隨著非矽谷Style的投資機構加入,投資者板塊移動,在低利尋息效應下,非傳統投資人傾向在中晚期或發展相對成熟的項目中競逐。

 

四、資本氾濫,獨角獸不再稀有

大型投資者的進場帶動鉅額交易的增加,同時也讓整體創投市場出現變化。從階段別來觀察,種子到A輪的早期階段(Early-stage)投資案占了市場上的絕大部分,過去幾年亦維持在60%至65%之間,2020年雖下降至60%的新低,但2021年又回升到62%,顯示仍有不少投資人朝向更早期或前緣技術研發的項目中掏金。B、C輪的中期階段(Mid-stage)與D輪以後的晚期階段(Late-stage)投資案則分別為15%與12%。反映出資本氾濫下,對於中期與晚期階段的投資帶來提振的效果。同時,在投資規模上,2015年早期階段的中位數交易規模為110萬美元,2021年則增長至264萬美元(約2.4倍);中期階段則是從1,500萬美元增加至3,000萬美元(2倍);晚期階段更是從1,500萬美元增加至5,000萬美元(約3.3倍)。交易金額的增加也反映在估值的提升上。2015年早期階段的中位數投資估值為1,304萬美元,2021年增長至2,752萬美元(約2.1倍);中期階段則是從7,923萬美元增加至3.24億美元(約4.1倍);晚期階段更是從約1.56億美元增加至11.1億美元(約7.15倍)。換言之,晚期階段的投資案中超過一半是押注在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獸身上。從2021年第一季開始,全球累計獨角獸家數就直線上升,每季以三位數的速度增長,第四季新增131家,累計全球獨角獸達959家。

早期投資市場因為熱錢的湧入而呈現前所未有的熱潮,但在這飆漲的數據下仍有三個潛在的挑戰值得思考。首先是投資者的績效:雖然資金看似豐沛,但仍多是掌握在大型投資機構身上。對於中小型的科技創投來說,不僅需要尋求更早期、風險更高的項目,在持有相同股份的前提下,過去用100萬美元就能參與的項目,如今可能要花兩到三倍的價格,或是提供更多的資源,增加了曝險程度與獲利難度。

其次是新創企業的表現:募資金額或估值的提升代表新創企業需要拿出更有說服力的市場表現,就算是早期的項目也是如此。要讓投資者願意以更高昂的價格買單,新創企業需要在更早的階段以技術優勢或經營實績,證明其在市場上存在的價值與成長的潛力。

最後則是下一手的接盤:不論是尋求下一輪的投資或是退場,被墊高的股價終究會讓下一位參與的投資者在出手前多想一想。對此,投資退場是一個重要的參照指標。以退場案件中佔絕大多數的收購來說,在越來越有限的時間,找到適合的標的並完成收購,考驗收購者的中長期策略布局,以及市場上的反應。  

五、退場仍是以收購為主,SPAC後勢有待觀察

退場趨勢在過去幾年有著顯著的成長,但退場方式的變化不大。2016全年整體退場件數為5,238件,其中10.5%為IPO,89%為收購(Mergers and Acquisitions,M&A);2020年退場件數為7,516件,其中8.6%為IPO,90.9%為收購。2020下半年迅速興起,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上市的有36件,占整體的0.48%。

與投資趨勢相同,2020下半年後創投投資退場件數不斷上升,2021年第四季創下3,230件的新紀錄,2021全年退場的熱絡程度也達到了歷史高峰,全年累計11,867件。其中,8%(950件)為IPO,90.9%(10,792件)為收購,1%(125件)為SPAC。

目前M&A是退場的主要路徑,但以市值來說,上市的估值仍遠高於收購價,不論是IPO或SPAC。近年SPAC受到各界關注,根據SPACInsider的統計,2020年共248家SPAC上市,2021年則有613家。面對這群日益壯大的收購部隊與其背後的上市效益,台灣亦有數家企業規劃透過SPAC在美國上市,如Gogoro、大猩猩科技與仁新醫藥子公司Belite等。

2018年IPO上市的估值中位數為4.07億美元,以SPAC作為上市管道的為3.08億美元;2020年IPO上市估值略增至4.9億美元,SPAC則一舉超越IPO,達7.51億美元;2021年IPO上市估值為5.47億美元,而SPAC進一步大幅增加至16億美元。SPAC的表現誘人,但目前實際透過SPAC踏上公開發行市場的企業仍屬少數,短期內難以撼動M&A的地位。然而,在高市值的吸引力下,仍有機會逐步取代以IPO退場的份額。

 

 六、印尼投資案成為本季亮點

2021年第四季的前十大投資案規模龐大,金額達該季度總投資規模的9.5%。獲投金額最高的是一家美國品牌管理公司Authentic Brands Group,其在11月22日公布其獲得35億美元投資,主要投資者包含CVC Capital Partners與HPS Investment Partners,估值127億美元。該公司2010年成立於紐約,創辦人為Jamie Salter。Authentic Brands Group目前旗下擁有超過30個品牌、800家全球合作夥伴、7,800家商店、2.85億社群追蹤人數,以及187億美元的商品銷售額。這家公司之所以擁有驚人的業績,並非來自於品牌的「數量」,而是「質量」。成立初期Authentic Brands Group透過收購的方式取得頂級名人全部或部分的遺產,瑪麗蓮夢露、貓王、麥可傑克森、拳王阿里等均在其列,並將這些名人品牌轉換成商品,創造出龐大的市場價值。之後更將觸角伸向仍在世的名人或知名品牌身上,如俠客歐尼爾、Forever 21、Brooks Brothers與Aeropostale等。

其次是來自印尼的兩大亮點,J&T Express(極兔速遞)與GoTo。J&T Express於2015年8月在印尼成立,是一家跨國物流與快遞公司。近年業務快速擴張,服務覆蓋中國、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柬埔寨、新加坡、阿聯酋與沙烏地阿拉伯等10個國家,逾20億人口。兩位創辦人李杰和陳明永均來自於OPPO高層,2019年透過收購上海龍邦快遞,2020年3月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並以低價策略迅速擴張。2021年10月29日J&T Express與中國百世集團達成協議,以68億元人民幣(約297億元新台幣)收購百世的快遞業務。交易完成後,J&T Express快遞單量預計可達每日6,000萬筆,將一舉超越順豐、京東物流。2021年11月25日獲投25億美元,投資者包含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海納亞洲、騰訊等,估值200億美元。

另一家印尼企業GoTo在2021年佔據了不小的新聞版面。2021年5月印尼最大的電商平台Tokopedia與以叫車平台起家的Gojek宣布合併成立GoTo集團,市值估計達180億美元。這兩家印尼本土獨角獸的結盟,成為印尼史上最大宗的合併案。除了Tokopedia與Gojek的業務,GoTo集團也成立了專責電子支付服務的GoTo Financial。2021年11月11日宣布獲得13億美元投資,參與者包含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阿布達比投資局)、Avanda Investment Management、Fidelity International、Google、PNB(Permodalan Nasional Berhad)等。

第四季募資金額第三高的是美國核融合技術開發公司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2021年12月1日該公司宣布獲投18億美元,主要投資者為Tiger Global Management、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Eni Next、Future Ventures、Hostplus等,其他如Google、Bill Gates、DFJ Growth、Khosla Ventures等也都參與其中。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於2017年成立,是麻省理工學院(MIT)衍生成立的公司,專注於核融合技術。相對於現階段核電廠所使用的核分裂技術,核融合是由質量較小的原子,如氫同位素氘、氚,在極高溫下使兩個原子核相互碰撞融合,生成更重的原子核,通常是氦的同位素,並產生巨大能量。與會產生放射性廢料的核分裂相比,核融合不僅能產生更多能量,融合原料與產生的廢料更好取得與處理。但其發展痛點在於如何克服上億度的高溫環境,穩定控制發電,這也是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目前正在投入研究的重點,利用高溫超導體所產生的磁場約束核融合電漿。

在前十名的榜單中,中國並未缺席。東久新宜(DNE Group)在12月16日由東久(D&J)與新宜(NewEase)兩家公司合併成立,同時完成15億美元的募資,投資者包含紅衫資本、CPE源峰、D1 Capital Partners、Partners Group、華平投資等。配合中國的新經濟發展策略,東久新宜的主要業務在於提供基礎建設的一體化營運服務與解決方案,涵蓋工業與生物醫藥園區、城市更新、智慧物流與冷鏈、數據科技等。另一家則是成立於2008年的集創北方(Chipone),總部位於北京。該公司專注於顯示技術的晶片設計,產品涵蓋電源管理晶片,以及各類面板的驅動及觸控晶片。12月16日宣布獲得E輪10億美元投資,主要投資者包含海松資本、GGV Capital、北京芯動能、盛世投資、建信基金等。

此外,太空科技領域的Sierra Space在11月19日完成A輪14億美元募資,估值45億美元,主要投資者為Coatue Management、General Atlantic、Moore Strategic Ventures、AE Industrial Partners、BlackRock等。Sierra Space是Sierra Nevada Corporation(SNC)旗下的子公司,2021年才獨立出來。在2022年美國消費電子展(CES)中,Sierra Space以獨立展館展示全尺寸9公尺的「Dream Chaser逐夢者」太空梭模型,以及三層設計的太空人生活棲息地(LIFE habitat)。

Lacework在11月18日宣布完成E輪募資13億美元,估值83億美元,主要投資者包含Altimeter Capital、D1 Capital Partners、Sutter Hill Ventures、Tiger Global Management、General Catalyst等。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為雲端和DevOps開發維運團隊提供雲端安全解决方案,收集、分析和編譯安全和威脅數據,用於異常檢測、事件與警報可視化,以及合規性。2006年成立的Integrity Marketing Group位於美國德州,專注於健康與生命保險產品的設計與銷售,近年更結合數據技術提供一站式的保險服務。2021年12月9日獲得Silver Lake投資12億美元。

Devoted Health則是在10月8日宣布完成D輪募資11億美元,估值126億美元,SoftBank Group、Uprising Capital、a16z、General Catalyst、Premji Invest等為該輪主要投資者。Devoted Health成立於2017年,創辦人為兩兄弟Ed Park與Todd Park,均畢業於哈佛大學。該公司是一家專門為老年者提供健康與醫療保險服務的新創企業,服務項目涵蓋住院治療、放射診斷、醫療器械租賃,以及日常的牙科、聽力服務、康復護理、開取藥品、驗光配眼鏡等。

 

 

2021年第四季前十大股權投資案

 

公司

主要產品/服務

公告時間

輪次

金額(億美元)

國別

主要投資人

1

Authentic Brands Group

品牌管理服務

11/22

PE

35

美國

CVC Capital Partners, HPS Investment Partners

2

J&T Express

跨國快遞物流

11/25

PE

25

印尼

博裕資本、高瓴資本、紅杉中國、海納亞洲、騰訊等

3

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

核融合技術

12/1

B

18

美國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 Eni Next, Future Ventures, Hostplus

4

東久新宜(DNE)

產業基礎建設服務

12/16

PE

15

中國

紅衫資本、CPE源峰、D1 Capital Partners、Partners Group、華平投資

5

Sierra Space

太空運輸與設計開發

11/19

A

14

美國

Coatue Management, General Atlantic, Moore Strategic Ventures, AE Industrial Partners, BlackRock

6

GoTo

叫車、電商、金融等消費服務

11/11

PE

13

印尼

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 Avanda Investment Management, Fidelity International, Google, Permodalan Nasional Berhad

7

Lacework

雲端安全解决方案

11/18

E

13

美國

Altimeter Capital, D1 Capital Partners, Sutter Hill Ventures, Tiger Global Management, General Catalyst

8

Integrity Marketing Group

健康保險產品設計與銷售

12/9

PE

12

美國

Silver Lake

9

Devoted Health

老年者健康與醫療保險服務

10/8

D

11

美國

SoftBank Group, Uprising Capital, Andreessen Horowitz, General Catalyst, Premji Invest

10

集創北方(Chipone)

顯示控制晶片設計

12/16

E

10

中國

海松資本、GGV Capital、北京芯動能、盛世投資、建信基金

資料來源:CB Insights, “State of Venture, Global 2021.”

 

七、結語

2021年是個資本氾濫的一年,隨著全球熱錢的流竄,投資浪潮從公開市場延伸到私募市場,全年交易達34,647件,較2020年上升30.7%,交易規模更是大漲111.4%,達6,208億美元。雖然疫情帶來經濟活動的衝擊,但投資者似乎更在意能否及時登上這一波資本浪潮,在變局中積極尋求有機會逆勢而起,並主導特定市場或領域的項目。

上億美元的鉅額投資是驅動近期創投市場的主力,大型投資者的進場帶動鉅額交易的增加,同時也讓整體創投市場出現變化。晚期階段的投資案中超過一半押注在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新創企業身上,獨角獸已不再像十年前那般稀有。另外,不僅是中晚期相對成熟的鉅額投資項目,資本的浪潮也推動著投資者板塊的位移,對於各個階段的投資都能帶來一定程度的刺激效果。

熱錢湧入帶來市場榮景,但在各個表現亮眼的數據之下仍有不少挑戰。首先對投資者來說,雖然資金看似豐沛,但仍掌握在大型投資機構身上。中小型的科技創投,恐怕需要付出更高昂的成本,往更早期尋求風險更高的項目,增加了曝險程度與獲利難度。其次是募資金額或估值的提升代表新創企業需要拿出更有說服力的市場表現,就算是早期的項目也是如此。以技術優勢或經營實績,證明其在市場上存在的價值與成長的潛力。最後則是下一手的接盤壓力,不論是尋求下一輪的投資或是退場,被墊高的股價終究會讓下一位參與的投資者在出手前多想一想,如何在越來越有限的時間內,創造出績效。

 

參考資料:

1.CB Insights, 2022/01/12, “State of Venture, Global 2021.”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venture-trends-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