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4.09.13

【2024年臺灣早期投資趨勢年報-航太科技篇】天馬行空問鼎星河,飛躍星空爭奪戰線

航太科技在全球經濟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技術創新和國家安全領域中更是如此。技術創新是吸引投資的主要驅動力,隨著人工智慧、自主系統、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以及新型材料等技術的突破,航空航太產業迎來了發展機會。本文將盤點與分析近年來臺灣航太科技新創獲投的趨勢、熱門次領域與代表性獲投個案,與您一同探究臺灣航太科技的獲投趨勢。

一、航太科技在全球經濟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隨著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衛星為傳輸基礎的星鏈系統成為戰爭關鍵工具,在偵察、空間定位、導航、計時及通訊扮演關鍵助攻,太空軍事化儼然已從AR/VR中走出成為現實主角。至今,航太科技在全球經濟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技術創新和國家安全領域中更是如此。技術創新是吸引投資的主要驅動力。隨著人工智慧、自主系統、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以及新型材料等技術的突破,航空航太產業迎來了新一波發展機會。這些技術不僅提升了飛行器的性能和安全性,還有效降低了營運成本,因此,越來越多資金投入到這一領域中。此外,市場需求的成長也是促成投資的重要因素。在covid19疫情解禁後,全球航空旅行需求漸漸復甦,推動了航空公司對相關新技術的渴望。與此同時,衛星技術的應用範圍也在不斷擴展,涵蓋了通訊、災害防治、地理監測、氣象預測、地球觀測等多個領域,進一步吸引市場目光。根據麥肯錫(McKinsey)2024年7月發布「麥肯錫2024年科技趨勢展望」報告,列出五大類別15項技術趨勢,其中即包含太空科技,受技術成本降低,提高了太空技術可行性和相關性。且因政府的支持和政策激勵在航空航太投資熱潮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許多國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來促進本土航空航太技術的發展,包括研發補助、稅收優惠和軍事合作等,這些政策不僅增強了航空航太企業的競爭力,也吸引了更多民間資金投入。

我國也積極搶搭航空航太發展列車, 2020年總統就職演說時宣示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包含:資訊及數位、資安卓越、臺灣精準健康、綠電及再生能源、國防及戰略、民生及戰備等六大產業。其中,在國防及戰略產業方面,航空及船艦產業將推動國防自主,開發航空發動機等10項技術、船艦推進系統等8項核心技術及建立國防產業供應鏈。太空產業將發展低軌道衛星及地面設備,行銷太空國家品牌。透過上述推動技術創新與經濟發展,如人工智慧、網絡安全、航太技術等,這些技術不僅保障了國家的生存和主權,增強軍事能力,也會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成長,在國際關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臺灣航太科技領域獲投概況

 

以下將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團隊所彙整、收錄的資料,對臺灣航太科技業早期投資動向進行剖析,以進一步了解臺灣產業發展及目前市場新創焦點。

 

(一)定義與資料來源說明

本文收錄的「臺灣獲投企業」定義為:(1)公司註冊地點在臺灣或註冊地點在海外,但創辦人來自臺灣;(2)興櫃前或下市後的私募股權投資,不含債權、可轉換公司債、補助、ICO等。;(3)不包含收購、母公司對子公司100%的投資。

FINDIT研究團隊所收錄的臺灣獲投資料來源包括:(1)國際早期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2)科技媒體或新聞媒體(數位時代、Inside硬塞的、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3)獲投企業提供(新聞稿、網站或臉書資訊、公開財報、主動提供給FINDIT);(4)國發基金季/年報、相關承辦的政府單位;(5)投資人(包括投資機構/投資公司新聞稿、網站、上市櫃公司財報轉投資資訊、投資人主動提供給FINDIT等);(6)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相關資訊。

為了使研究探討的方向更加聚焦,以確保臺灣獲投統計數據能夠更具精確性與參考價值,本文參考OOSGA於2024年4月23日發布「航太業-全球市場現況、主要發展趨勢」航太業的定義,將航太科技領域分為(1)商用航空;(2)國防航太;(3)太空發展三個次領域,並據此展開相關分析,從而提升數據的應用價值和決策參考性。

  • 商用航空:包括商用飛機及相關部件的製造和銷售,通常為大型航空公司、貨運公司和私人航空公司服務。 它既包括飛機的生產,也包括維護、修理和大修 (MRO) 等關鍵服務。
  • 國防航太:主要涉及軍用飛機、防禦系統、導彈和無人駕駛飛行器 (UAV) 的開發和生產。 它經常與政府國防部門和國際組織密切合作。
  • 太空發展:主要聚焦在太空探索、衛星通信和相關活動。 它包括太空飛行器、衛星和太空探測器的設計、製造和發射。

(二)航太科技領域獲投趨勢總覽

1.獲投件數與金額總覽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所彙整及收錄臺灣獲投收錄資料,於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期間為3,605筆、已揭露的總投資金額為140.6億美元(約新臺幣4,218億元),其中臺灣航太科技獲投件數為63件,約占整體臺灣早期獲投件數的1.75%;已揭露的獲投金額為2.18億美元,則占整體臺灣早期獲投金額的1.55%。

2.航太科技歷年早期投資趨勢變化

鑑於趨勢比較宜有完整年度作為基礎,本研究以分析2015年至2023年的數據為主(此期間之航太科技領域的總獲投交易件數為61件;總獲投金額約2.10億美元)。依各年度獲投趨勢來看,FINDIT所收錄的航太科技在2021年前,平均獲投件數為個位數,至2022年起明顯提供至13件;其中2023年達到17件,為統計以來的最高。2024年因僅盤點至第一季的數據,所以前三個月收錄的總獲投件數僅為2件,實際獲投件數預估將高於此數值。

隨著2022年俄烏戰爭開打,地區緊張局勢的升級,各國紛紛提升國防開支,致使航太和國防產業的前景變得愈加樂觀。在這種背景下,國家對於提升防禦能力和升級航太技術的需求不斷增強,為航太科技相關產業帶來了諸多機遇,這一趨勢不僅意味著市場需求的擴大,也提供了進一步開拓市場的潛在商機。國防和航太領域的投資增長將促進先進技術的應用與創新,推動產業升級和成長,在未來迎來更多的發展機會。

 

3.航太科技獲投企業以近八年成立企業占比高達五成

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航太科技領域獲投的63件交易中, 2016後成立之新創企業獲投件數即有36件,占比高達57.14%,表明近八年成立之新創企業最獲投資人青睞,顯示出投資人對航太科技領域的新創企業越來越感興趣和支持,這也意味著,隨著全球國防、衛星市場的關注不斷升溫,航太科技領域的發展機會和空間也正在逐漸擴大中。

 

4.航太科技獲投件數、獲投資金皆以早期投資階段為主

以輪次做區分來看獲投階段,投資件數部分,以種子輪、天使輪和早期投資階段交易件數占最多數,約76.19%;其次,中期投資階段(B輪、C輪)約14.29%,最後,有9.52%未揭露;而收錄資料中未有獲後期投資(D輪之後+PE輪)。由此可知,航太科技獲投件數以早期投資階段為主,其他中後期階段如B、C、D輪之件數比例相對較少,這一結果與上述表明近八年成立之新創企業最獲投資人青睞不謀而合。

航太科技領域於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整體獲投資料中,獲投資金規模於各階段情形同獲投件數,以種子輪、天使輪和早期投資占比最高,金額約達1.69億美元,約77.56%,其次,未揭露案件約占11.64%,金額約0.25億美元,最後,中期投資階段(B輪、C輪)約占10.81%。因早期新創公司通常具有高成長潛力和創新潛能,這使得投資人能夠在公司尚未成熟之前,抓住未來市場的先機。其次,早期投資者通常能夠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大股份,從而在公司成功後獲得可觀的回報。再者,投資早期新創可以讓投資人參與到企業的成長過程中,對公司的發展方向和策略進行影響,這種參與感和影響力對很多投資人來說非常吸引人。隨著市場對航太科技創新和技術的需求增加,早期新創企業往往能夠提供具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從而吸引投資者的關注和資金支持。這種情況下,投資者可能更願意投入資金,以支持這些具發展前景的新創企業實現其成長計畫。

5.獲投金額規模小,近七成交易皆小於200萬美元

依獲投金額規模來看,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期間臺灣航太科技整體獲投交易件數中,有40件,高達七成的交易金額不到200萬美元,其中又高達5成以上投資規模不足100萬美元,顯示小型投資居多;而500萬以上到1,000萬美元之間及1,000萬美元以上者,截至目前共有14件,顯示亦有不錯的投資案件獲得投資人的青睞,而取得較大筆的資金挹注,顯示出該領域依然存在著具吸引力的投資機會。這些項目能夠脫穎而出,往往是因為它們在市場中展現了強大的潛力、解決痛點,或是提出了創新性的商業模式。此外,這些獲投案例還可能針對航太領域目前面臨的關鍵挑戰,提供了具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案,從而贏得了投資者的信任和資金挹注,不僅推動了航太科技的進展,還為該領域未來的創新和投資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三)航太科技次領域項目分析

1.平均獲投金額以商用航空最高,獲投件數則是以太空發展居多

在了解航太科技整體獲投趨勢後,接著針對航太科技領域次領域,分別為:商用航空、國防航太、太空發展三大次領域分類項目,從中分析獲投件數分布、平均獲投金額及歷年度投資風口,藉以觀察該領域發展情形。

從下圖可知,憑藉著近年來全球各地對太空衛星發展的熱度,毫無懸念,「太空發展」次領域之獲投件數遠高於其他次領域,占整體一半以上,獲投件數高達32件,平均獲投金額為346萬美元,總獲投金額就占了1.11億美元,占整體獲投金額五成,即使另二項次領域「商用航空」、「國防航太」加起來,亦未達該領域的一半。而「商用航空」次領域雖然獲投的案件數僅有15件,但平均每件獲得的投資金額達到564萬美元,顯示該領域的項目具備較高的資金吸引力,即使投資案件數量有限,投資人對於具潛力的商用航空項目仍願意投入大量資金,顯示出該領域的商業價值和發展潛力。

接著,我們進一步檢視2015年到2024年第一季各次領域的獲投案件數熱力圖,以時間序列來看,航太科技次領域的投資熱力圖,「商用航空」、「國防航太」在2015年至2021年,每年維持約1件至3件,期間「太空發展」則保持一定熱度。而2022年,三個次領域獲投件數則呈現成長趨勢。

隨著國際局勢日益緊張,特別是在戰爭和地緣政治衝突頻發的背景下,對於軍事和民用領域的高精度衛星探查需求顯著增加。衛星技術能夠提供即時的戰場監控、敵情偵察和戰略決策支持,成為國防攻防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在戰爭期間,衛星探查技術的需求成長尤為明顯,因其能夠為軍事行動提供關鍵的地理空間情報,提升作戰的精準度和效率。

除此之外,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應用範圍的擴大,衛星技術在非軍事領域的需求也在持續上升。這些技術在災害監測、資源管理、環境保護和通信網絡等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全球氣候變遷和自然災害頻發的背景下,衛星技術為預測和應對各類災害提供了可靠的數據支持,從而降低了潛在風險。

2.各次領域獲投仍以早期投資階段為主

根據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間收錄的臺灣航太科技整體獲投資料,整體而言,臺灣的航太科技領域主要集中在早期階段的投資,即A輪(含)以前的早期投資階段,占比高達約76.19%。中期投資階段占比約14.29%,未揭露投資占9.52%,而收錄資料中未有新創企業獲後期投資(D輪之後+PE輪)。

如果細分各子領域,情況也相似,各子領域仍然以A輪(含)以前的早期投資階段為主要投資階段。商用航空約占66.67%,國防航太約占81.25%,太空發展約占78.13%。這顯示臺灣的航太科技新創企業在早期階段獲得較多的投資關注,反映了投資者對這些公司潛在價值的看好和對產業未來發展的信心。

3.各年獲投仍以早期投資階段占比最高

接著,繼續觀察不同年份的獲投情形,可以看出,除2016年外,其餘年份表現與次領域的獲投情形一致,主要的投資仍然集中在A輪(含)以前的早期投資階段,這一比例超過了五成以上。特別是在2021年獲投4件皆為種子輪或A輪,可知航太科技領域的投資者對於早期投資依然有著高度的興趣。

(四)企業獲投輪廓

為了更全面地了解臺灣航太科技領域的獲投情況,基於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的整理,將整體輪廓羅列繪製並說明於下,由下圖可以看得出,臺灣航太科技獲投企業以「太空發展」服務領域占最大宗,吸引了最多的投資。這些企業涵蓋了工業電腦、火箭製造發射、低軌道衛星通訊、毫米波通訊、通訊雷射系統、圖資影像處理、精密製造、衛星定位遙測等相關領域;其次是「國防航太」服務領域,這包括了空拍數據服務、救難飛行器開發、無人機、雲台穩定器等相關服務。最後,則是「商用航空」領域,包括航機管理、資通訊監控、零件製造維修等企業。

在「太空發展」方面,獲投的企業主要集中在毫米波通訊產業,毫米波技術支持高效數據傳輸,對於未來的太空通信網絡至關重要。太空領域涵蓋地球觀測、氣象監測和太空探索等多方面,並且商業機會如太空旅遊和資源開採正快速成長。政府和民間企業積極投入,及其對全球經濟和科技進步的深遠影響,使得太空發展成為投資熱點,如:雷捷電子、稜研科技、芳興科技、歐姆佳科技、毫米波科技、創威訊科技等。

在「國防航太」部份,獲投家數以無人機最多,無人機在國防攻防安全和商業領域應用潛力廣,且隨其技術進步,使得無人機應用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隨著更多創新技術的引入,如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高性能電池,無人機的功能將更加強大,應用場景也將更加多樣化。這些發展趨勢使無人機領域成為具有高成長潛力的投資標的,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和投入。如:翔探科技、台灣智慧農業服務、艾知科技、原資系統整合、擎壤科技、仲碩科技、田屋科技、碳基科技、翔隆航太等。

最後,在「商家航空」方面,獲投的企業主要集中在零件製造維修產業,隨著國際旅遊和商務活動的恢復,特別是在疫情後的經濟復甦階段,全球航空旅行需求的增加,航空公司對飛機維修和保養的需求也隨之上升,以確保機隊的安全運行和延長飛機的使用壽命。這使得零件製造維修市場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如:天陽航太、時碩工業、駐龍精密機械、諾騰亞洲、欣鉅興科技、台鋼航太科技、欣鉅興科技、朝宇航太科技等。

(五)投資人分布

為了更深入瞭解投資者在航太科技領域的投資情況,根據2015年至2024年第一季間收錄的63件臺灣航太科技整體獲投資料,最活躍的投資者依序為國發基金、萬旭電業、帆宣系統科技、國泰創投等,投資件數均3件以上。其中,國內公司或公司創投(CVC)參與投資45件,比例最高,約占總投資件數71.43%,件數遠超過另三種投資人之加總;其次,創投機構參與投資20件,約占總投資件數31.75%;接著,國發基金投資共有14件,約占總投資件數22.22%;最後,海外投資人共有5件、占總投資件數7.94%。

(六)獲投企業介紹

為了解近兩年臺灣航太科技領域的投資情況,我們將資料範圍限制在2023年至2024年第一季。在前十大投資金額中,可以觀察到以下情況,在這些投資案例中,有4宗是屬於「太空發展」次領域的投資。其中,「毫米波通訊」子領域占了3筆投資,分別是稜研科技2筆、歐姆佳科技1筆,此外,還有1筆投資屬於「通訊雷射系統」子領域,獲投企業為萊凌科技。另外,「商用航空」次領域獲得了3筆投資的支持。其中,2筆屬於「零件製造維修」子領域,由欣鉅興科技、朝宇航太科技獲得;另一筆則屬於「航機管理」子領域,由沅星航空興業獲得。而「國防航太」次領域同樣獲得了3筆投資的支持,分別田屋科技、翔隆航太、碳基科技各1筆。

這些獲投情形的概況反映了近兩年臺灣航太科技領域的投資趨勢。其中,可以看到「太空發展」是這一領域中最受關注和投資的次領域之一。太空發展涵蓋多元,包括地球觀測、氣象監測、全球定位系統(GPS),以及太空探索等多個方面。這些領域的突破將對全球經濟、科學研究和國家安全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太空技術的進步,更多商業機會開始出現,也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興趣,因為它們代表著未來的巨大市場潛力。此外,政府和民間企業對太空探索的重視也推動了太空發展的投資熱潮。包括美國的NASA和歐洲的ESA在內的多國政府,正加大對太空技術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同時私人企業如SpaceX、Blue Origin等也在積極開展商業太空計畫,這些行動進一步激發了投資者對太空領域的信心。

  • 田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VIX)

田屋科技成立於2011年,專注於小型無人機、無線遙控飛行系統設計、研發、整合與生產製造。初期以無線遙控飛機起家,在成立第二年後看好無人機發展潛力,積極投入無人機研發,從民用市場到軍用標案,田屋科技在過去十多年中持續創新,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技術能力。其產品和服務涵蓋了廣泛的應用場景,包括災害應對、高山運補投擲救援物資、台電高壓電塔巡檢任務等,不僅在民用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還與多家國防與工業合作夥伴建立了合作關係,成功開發符合軍規標準的無人機產品,如2023年與合作夥伴神通及自強工程取得軍規商用標案,及與海巡署已建立合作關係,實機已在南沙群島測試。田屋科技在2023年9月獲得由神基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正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丰廣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未揭露投資人等約4億新臺幣A輪投資,正積極瞄準快速成長的印度市場,擴展國際市場。印度作為全球第二大人口國家,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根據印度政府預估,2023年航太與國防市場將達700億美元。

 

  • 稜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MYTEK)

稜研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毫米波技術在5G和B5G通訊科技中的前沿應用,以開發毫米波天線及布局低軌衛星商機為主要發展範疇,瞄準了第五代行動通訊系統5G及低軌道衛星LEO兩大市場。產品應用涵蓋兩大領域,首先是在通訊領域,涵蓋網通電信設備、基地台建設與維運,以及低軌道衛星技術。此外,在非通訊領域,應用範疇包括太空探測、軍工領域以及汽車雷達等先進技術。稜研科技於2020受工業局輔導,加速切入全球低軌衛星產供應鏈,所開發毫米波相位陣列天線模組,能夠有效提升移動載具的通訊能力,稜研科技於2020年11月完成3億元A+輪募資,本輪由英業達、國發會領投,自動化設備與碳化矽晶圓大廠廣運集團、PCB材料大廠聯茂電子、日本多摩川電子及砷化鎵半導體大廠穩懋電子、國泰創投跟投,後續陸續於2023年4月及12月獲得上微創新投資、台新證創業投資)、光紅建聖、其他未揭露的投資人投資,集結半導體穩懋、面板廠友達、材料廠杜邦、工研院及砷化鎵微波積體電路穩懋等大廠,從封裝到半導體到系統機構,打造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共同開啟國際市場、搶占5G毫米波商機。

 

  • 萊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CT)

萊凌科技成立於2020年,專注於光纖雷射元件與模組的研發與製造,其針對太空嚴苛環境和輻射挑戰,成功開發可用於太空的側泵浦合束器,不僅提供高效率、低訊號插入損耗和優異的光束品質,並能滿足太空放大器的運行要求。因產品具有高效率、高穩定性、高可靠性等特點,而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用光纖雷射系統與太空通訊雷射系統等領域。萊凌科技於2022年投資10億新臺幣,進駐南科臺南園區,研發生產高功率光纖雷射引擎及相關元件,以及光纖元件製造設備。並於2023年8月獲得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美商萊特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未揭露投資人3億新臺幣A輪投資。

 

  • 欣鉅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Uniconn)

欣鉅興科技成立於2021年,主要產品為半導體IC測試專用載板,服務的產業包括半導體、航太(航天)、汽車、電子零組件等。在航空航太業務方面,提供相關設備的零件製造服務,以協助客戶在航太技術研發和測試中的需求。欣鉅興科技於2023年10月獲得近2.6億新臺幣A輪投資,投資人包含鎧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鉅鉦精測股份有限公司、高林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易格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未揭露投資人。

 

  • 朝宇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JYR)

朝宇航太科技成立於2011年,為朝友工業股份子公司,創立初期著重於以航太C類之機製加工件、鈑金支座件、管路組合件、精密鑄造件,分別於2012年6月及2014年6月,獲得AS9120(航太物流經銷品質管理系統)及AS9100(航太製造品質管理系統)之雙重航太品質管理系統認證,為國際航太工業供應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2023年獲家宇航太近3億新臺幣投資。晶圓傳送載具廠家登集團為積極進軍航太產業,以自有資金新設立100%持股子公司家宇航太,並參與供應商朝宇航太現金增資案。朝宇航太科技的客戶群涵蓋多家國際知名企業,包括波音(Boeing)、奇異(GE)和Honeywell,這些公司都委託朝宇航太進行加工製造。在兩家公司的合作中,家登將負責業務拓展和大型機加工零件的製造,而朝宇航太則專注於特殊製程的發展,如表面處理、螢光檢驗、焊接等技術領域。

 

  • 沅星航空興業股份有限公司(METASTAR AIRLINES)

沅星航空興業成立於2022年,專注於私人商務包機運營、私人飛機託管及地勤代理服務。瞄準高端私人包機市場,致力於了解客戶需求並提供量身定制的包機服務方案,機型以載客數4到19人為主的中小型飛機為主,為提供企業商務交通運輸之新型解決方案。並鎖定私人飛機代管業務,利用行業資源和市場網絡,幫助飛機持有人找到適合的商務包機需求客戶,讓昂貴的飛機資產能夠創造穩定的收入來源。沅星航空興業於2023年8月未揭露投資人9,500萬新臺幣A輪投資。

 

  • 翔隆航太股份有限公司(Dragonfly UAS)

翔隆航太成立於2015年,致力於提供無人機相關技術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提供跨領域整合、客製化無人機、無人機顧問服務及教育訓練。創立初期以智慧農業服務、農用無人機開發技術整合切入市場,2018年透過產官學合作進行軍用無人機開發。以無人機為核心,深度掌握無人機測量、三維模型測量技術,協助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透過無人機拍攝及三維建模,清楚掌握綠能園區的施工進度、現場狀況。翔隆航太2023年7月獲得創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他未揭露投資人7,500萬A輪投資,以推進國人機相關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 碳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BT)

碳基科技成立於2007年,基於航太碳纖製造、扎根軍用無人機,拓展更多ESG碳纖複材應用,並專注於精密複合材料、無人飛行載具機體、系統研發及製造,並以高階航空零件製造技術發展軍用大型無人機複合材料機體之製造與組裝。協助無人機的零件製造、模具製造、機體組裝與型架設計,並為中科院打造騰雲、劍翔、銳鳶等等各式國軍現役裝備。碳基科技分別於2023年5月、7月獲投,未揭露輪次、投資人,並於2023年11月23日正式登錄興櫃戰略新板,與亞航公司合作開發中大型無人機,積極擴展國內外市場。

 

  • 歐姆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hmplus)

歐姆佳科技成立於2021年,前身是國立臺灣大學的價創計劃團隊,在科技部輔導下,由國立臺灣大學與民間上市/櫃企業共同投資成立。憑藉靠著自家研發的OHM+ Fast演算法和創新的混合基板技術,提供了快速校準和測試系統,獲得國內外大廠肯定,今年將擴展至火箭測試,提供高效驗證服務。歐姆佳科技於2023年10月完成6,105萬新臺幣Pre-A輪募資,持續優化射頻IC檢測,為更多半導體業者節省成本以及加速作業流程。於2024年3月,攸泰科技攜手歐姆佳科技開發出衛星通訊設備量產時專用的效能質檢測試設備,以協助廠商產線端提升品管及出貨速度。

 

三、臺灣發展航太科技潛力

(一)航空航太技術進步背後的人才培育

隨著疫情穩定各國逐步解封,全球國際交流及經濟合作又逐漸活絡,根據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於2024年5月發布「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2026國防航空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指出,2022年臺灣航空產值已達近新臺幣 1089.12 億元,專業從業人員數為14,621人,預估2024年約267人的新增專業人才需求,2026年則來到296人。目前市場呈現趨勢如下:(1)國際市場前景,預計未來2021-2023年全球航空客運量增速達4.2%,機隊總需求量將從23,715架大幅增加至36,570架,增長率超過50%;(2)內需市場政策支持,政府將國防航太產業納入「5+2產業創新計畫」和「六大核心戰略產業」,以國防需求推動國內航空產業升級與自主研發​,目標115年自主研發和製造66架新式高級教練機;(3)接軌國際供應鏈,在經濟部積極推動下,臺灣航空產業已成功切入全球航太產業鏈,與波音、空中巴士、龐巴迪、奇異等頂尖大廠建立穩定合作,展現國際競爭力並獲5年以上長期訂單。為了持續提升產業競爭力,臺灣航空業者積極設立研發中心、培育人才,以推動技術創新並強化研發能力,從而爭取更多國際訂單,擴展全球市場大餅。

由上可知,人才培育對航太科技發展至關重要,因為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核心動力來自於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隨著航空產業技術日新月異,從飛機製造、自動化控制到國防安全管理等領域,都需要具備前沿知識和創新能力的專家。根據教育部 112 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資訊網顯示,目前我國已有17所大專院校29個科系辦理航空航太領域培育,並積極與相關單位進行進駐、鏈結合作,如北科大進駐虎頭山創新園區聚焦航太人才培訓;國立成功大學成立航空太空科技研究中心,培育人才並與產官合作,作為航太科技實驗場;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執行國家太空中心計畫,發射第三代火箭「Polaris」等。人才培育和技能提升不僅能夠確保技術突破,才能提升全球競爭力,因應產業變革所帶來的挑戰。

 

(二)政府資源挹注及支持為航太科技關鍵推動力

為提升臺灣於航太科技產業競爭力,政府積極投入航空航太研發,不僅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透過增加資金投入、推動政策支持、產學研合作計畫,鼓勵企業參與技術開發,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期望在全球航空航太產業中占有一席之地。

 

  • 太空產業供應鏈暨網通產業新星飛揚計畫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為加速我國衛星產業設備與應用服務供應鏈整備,提升產業發展所需能量,促進太空產業供應鏈健全發展,以「促進人才投入網通產業研發」、「衛星地面設備供應鏈發展推動」、「衛星跨域應用實證暨國際產業合作推動」、「太空產業發展推動策略研析」面向,提供產業相關之國內外產業研析資訊,協助企業掌握市場趨勢及發展應用,並進一步提供產業輔導,透過打造對接國際的產業協作平臺(Unified Collaboration Platform ,UCP),及成立「台灣低軌衛星產業聯誼會」,協助臺灣企業打入國際供應鏈。此外,為促進國內太空產業發展,計畫推動大專院校學生積極參與產業研發實戰,讓學生能在學習階段即接觸實際研發工作,累積實務經驗。政府與學術機構共同協助產業媒合,讓學生能夠與企業研發專案緊密合作,進一步培養具備技術知識與實戰經驗的太空領域菁英。此舉不僅有助於縮短學用落差,還強化臺灣未來在太空科技領域的人才競爭力,為產業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研發專才。

 

  • 亞洲無人機創新中心發展計畫

為配合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與國機國造政策,透過「以軍帶民籌建軟硬體技術能量」、「公務需求籌建應用服務能量」、「打造無人機產業聚落」,以及「擴大國際合作爭取市場商機」等策略,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成立經濟部無人機產業發展專案辦公室,並落腳嘉義縣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產業界的參與是無人機發展關鍵,無論是製造、設計還是應用端,企業的技術創新和市場需求分析能為無人機產業奠定穩固的商業基礎。其次,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法規制定扮演著重要推動角色,通過資金補助、產業交流以及研發技術體驗或發表活動等,補助無人機關鍵模組的建設,包括通訊、酬載、飛控、地面通訊模組及AI影像辨識等相關技術,以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無人機應用服務發展及未來發展推動。最後,學術界、研究機構的專業技術與開發能力有助於加速從實驗室技術向實際應用的轉化。計畫透過整合產、官、學、研各方面資源,推動無人機產業發展,同時與嘉義縣政府合作,鏈結創新研發、生產製造、飛測場域三大基地,打造無人機產業聚落。

 

  • 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

嘉義縣政府自2018年起承接了國立臺灣體育大學嘉義校區的舊址,為充分發揮閒置空間應用,將其改造為無人機廠商的研發與測試中心,作為無人機產業發展基地。嘉義縣政府將園區的發展聚焦於兩大主軸:一是建立無人機5G與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推動先進技術的開發;二是建設智能機械與智慧製造園區,促進工業園區產線升級和優化。除了提供園區外廠家於園區內空間進行業務活動外,並提供無人機相關產業企業、公司等組織單位申請進駐,而進駐廠商可進行園區空域測試申請,目前已有4個政府單位(經濟部無人機產業發展專案辦公室、南部科學園區辦公室、交通部民用航空局及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無人機科技產業小組)、5個研究單位(財團法人電信技術中心、工業技術研究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智慧機械研究中心、材料與化工研究所)、2個學校(弘光科技大學、國立虎尾科技大學)、1個協會組織(中華無人系統應用發展協會)及約25個廠商進駐(原資系統整合股份有限公司、田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航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艾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未來科技、翔隆航太股份有限公司等),藉由集結產官學研各界力量,共同推動無人機技術創新,促進產業發展與智慧應用落地。

 

  • 經濟部航太產業發展推動小組(民用航空船舶及軌道車輛產業推動計畫)

1990年行政院頒布「航太工業發展方案」,1991年正式成立「航太工業發展推動小組」,據此開啟臺灣航太發展篇章。經濟部為配合政府製造業服務化政策,鑒於國內航太工業推動應擴大納入航空服務產業,於2012年修訂「航太工業發展推動小組設置要點」為「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設置要點」,「航太工業發展推動小組」據以更名為「航空產業發展推動小組」。後續,鑑於太空產業具發展潛力,配合政府擴大推動太空產業發展,復於2019年修正要點為「經濟部航太產業發展推動小組設置要點」,並據此更名為「航太產業發展推動小組」。航空小組功能作為國內外交流的窗口,積極推動國際合作計畫,協助企業拓展全球商機、打入供應鏈,增進國際市場競爭力。同時,擔任國內航空廠商與政府及相關機構之間的橋樑,確保廠商獲得必要的支援,推動產業發展。此外,輔導廠商建立航空相關的品質管理系統與技術能力,協助企業取得國際認證,提升在全球市場中的可信度與競爭力。負責蒐集整理國內外航空產業的最新資訊,為政府與廠商的決策制定提供關鍵參考資料,協助政府單位草擬並推動航空產業發展的相關策略,確保政策方向符合產業需求,以推動高附加價值之航空與太空產業,並運用航空及太空高品質系統與高技術等級特性,帶動關聯產業全面提升全球市場競爭力,振興國內經濟繁榮。

 

  • TASA國家太空中心

1991年行政院成立「國家太空計畫室籌備處」以執行國家衛星計畫、建立太空基礎設施及太空人力養成。2003年與其他國家實驗室一同整併於國家實驗研究院轄下,並更名為「國家太空計畫室」,2005年更名為「國家太空中心」,2022年「國家太空中心設置條例」經立法院三讀通過,2023年正式改制為行政法人國家太空中心,成為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科會)轄下新設的法人機構。中心分成太空事務及支援部門、太空技術部門,與太空計畫及應用部門等三大部門,分別負責太空事務處理、衛星與火箭科技研發、執行國家太空計畫、以及太空技術推廣與產業推動,以促進國家在太空技術和科學領域的發展,並推動相關產業的成長。

 

四、結語和未來展望

近幾年人工智慧領域的快速發展,連帶推動航太科技的未來發展及商機,不僅改變了飛機的設計、製造和操作方式,還顯著提高了安全性、效率和永續性。過去,航空工程師靠著經驗和直覺進行作業,而人工智慧的介入則使得設計過程更加科學化、數據驅動。通過機器學習演算法,工程師可以快速處理和分析大量數據,模擬無數設計變化,並在不同的飛行條件下進行測試。這不僅加速了飛機設計的速度,還能夠創造出更具空氣動力學優勢、環保性更佳的飛行器。

根據摩根士丹利預估,2040年時全球衛星市場規模將達1兆530億美元,衛星技術的應用廣泛,不僅提供氣象預測、定位和導航訊息的精確數據,提高飛行安全性和航班準確性,在國防領域,衛星技術已成為現代國防戰略行動的重要核心。偵察衛星提供了戰場的高解析度圖像和視頻,為軍事指揮官提供實時的情報支持,使得戰略部署更加精準和有效。導航衛星在導引精確打擊武器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使軍隊能夠精確打擊目標。通訊衛星確保了軍事單位之間的安全和穩定通訊,無論是在戰時還是和平時期,這對於指揮控制系統的運行至關重要。 在今年4月分別有2筆該領域獲投,分別為以衛星定位技術、遙測技術、地理空間資訊技術為核心,從事衛星資訊分析與圖資處理的「經緯航太科技」獲得10億元新臺幣,及以雷達技術為核心,包含無人機防禦系統、低軌道衛星通訊系統的國防與衛星科技新創「創未來科技」宣布完成3,000萬美元(約新臺幣9.67億元)A輪募資,本輪募資由台杉投資、華威創投共同領投,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工研院子公司)、大亞創投以及合庫創投跟投,未來將運用本輪資金拓展海外無人機防衛市場,並將臺灣軍工創新產能推展至海外,讓國際看見臺灣軍工產業的競爭力(目前這2筆尚未列入本次報告的統計中)。

隨著全球對環境永續的日益重視,永續發展與淨零碳排成為了航空航太產業新一輪投資的重要驅動力,國際航空運輸協會(The 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IATA)於2021年10月4日在美國波士頓舉行的第77屆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年會上表示,承諾在2050 年實現營運中的淨零碳排放,促使航空航太產業積極研發更環保的技術,如氫能飛機、可再生燃料使用及電動飛行器等綠色科技的研發和應用。這些創新不僅符合永續發展的全球趨勢,也吸引了來自綠色基金和其他永續投資者的關注。

航太科技的投資熱潮反映了該領域在技術革新、市場需求和政策支持方面的巨大潛力,隨著這些技術的不斷成熟與落地,航太科技將不僅是科技創新的前沿,更是引領全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預計該產業將持續吸引大量資本投入,並在未來為全球經濟和技術進步作出更加重要的貢獻。

 

參考資料

  1. 經濟部航太產業發展推動小組,組織緣起, https://www.casid.org.tw/index.aspx
  2. 教育部,112 學年度大專校院一覽表資訊網,https://udb.moe.edu.tw/ulist/
  3. 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政府研究資訊系統GRB,https://www.grb.gov.tw/
  4.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亞洲無人機創新中心發展計畫,https://www.idaevent.org.tw/Home/idbproject/Project/project_more?id=72033e8c21974003a72a4d44efca35be
  5. 嘉義縣政府,亞洲無人機AI創新應用研發中心,https://spacechiayi.tw/
  6.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太空產業供應鏈暨網通產業新星飛揚計畫,https://www.satcom.org.tw/zh-tw
  7. TASA國家太空中心,https://www.tasa.org.tw/zh-TW
  8. 財團法人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經濟部產業發展署2024-2026國防航空產業專業人才需求推估(2023/12),2023-09-21,https://www.italent.org.tw/ePaperD/9/ePaper20240500004
  9. McKinsey, “McKinsey Technology Trends Outlook 2024”, July 16, 2024, https://www.mckinsey.com/capabilities/mckinsey-digital/our-insights/the-top-trends-in-tech
  10. OOSGA產業發展,航太業 - 全球市場現況、主要發展趨勢(2023-2028年), 2024-04-23,https://zh.oosga.com/industries/aerospace/#summary
  11. 徐慶柏,【2023年臺灣早期投資趨勢年報-太空科技篇】第二次太空競賽悄然開打!現在急起直追,還來得及,2023-09-21,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2282
  12. 國科會新聞稿,「國科會第5次委員會議提出太空科技發展策略及政府協助企業數位轉型及促進數位平權之成果」,2023-05-29,https://www.nstc.gov.tw/folksonomy/detail/52c95e68-4ef2-495a-a845-1e5f4e6a3339?l=ch
  13. 國家發展委員會,六大核心戰略產業推動方案,2021-05-21,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9614A7C859796FFA
  14. 聯合報,太空戰白熱化/低軌衛星商機上看33兆 台灣搶布局,2024-09-02,https://udn.com/news/story/124068/8200055
  15. 數位時代,把雷達體積砍半!創未來完成A輪募資,揭祕「無人機反制系統」,它們憑何搶攻軍工業大餅?,2024-05-27,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79207/tron-future-startup-funding-a-r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