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彭其捷】資料視覺化的奇幻之旅(2)~資料視覺化的類型與案例
前台
作者介紹
彭其捷鑽研網路服務多年,出版過 3 本 UX 使用者經驗專書,曾大量接觸設計、工程,使用者體驗等相關工作,近年因大數據 & 物聯網概念蓬勃發展,觀察到越來越多數據導向的服務興起。然而,艱澀的數據需要良好的設計輔助,才能創造良好的閱讀體驗,其中特別依賴資料視覺化的相關能力。因此,本專欄特別針對各類網路服務的資料呈現提出美學觀點,分享一些國內外資料視覺化的概念、工具與案例。
系列文章介紹
FINDIT 的目標是『發現趨勢,看見未來』,事實上,眾多的趨勢就隱藏在眾多的數據當中,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去解讀。透過『資料視覺化』的輔助,能夠把冷冰冰的數據圖像化,協助人們掌握趨勢,更能夠協助新創企業在創新創業過程中找出正確方向,或是幫助投資人找到潛在投資標的,是一項強大的武器。
本系列文章將從資料視覺化的概念開始著手,之後會陸續分享視覺化的經典案例,相關工具介紹等等,希望讀者們能夠在大數據時代,透過視覺化的輔助,說出好的故事。
.png)
圖片可以替代千言萬語早已是確認的事情
同樣的,一張圖片也可以取代裝滿數字的表格
From 「視覺資訊的力量 」
無庸置疑的,人類是視覺性的生物,視覺對資訊的反應速度是最快的,人們每天透過 Web / 報紙 / 廣告招牌吸收著大量的資訊,讓人們都變成了視覺導向的人,視覺資訊就好像施了魔法一般,輕易的、不知不覺間注入我們腦中。
因此,我們如果想要傳遞知識,如果讓對象直接看數字本身,很容易只是一堆的數字跟不相干的線索,但如果是用整理後的資訊圖表來傳達,許多有趣的事件都會浮出來。資料視覺化解決了人們對於資訊吸收困難的問題,即使是龐大、可怕的資訊,一旦改造成為美麗的視覺,或是消化為清楚的摘要資訊,將能大大幫助人們快速理解。
在上一個月份的「資料視覺化,探索未來的秘密武器」的主題中,我們已經針對視覺化的原因與概念做了說明,這個月的主題我們將會分享一些資料視覺化的類型與案例,本章會說明這些圖表類型的差異,並搭配案例輔助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