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18.08.16

【新興領域:8月焦點3】全球區塊鏈專利布局動向剖析

區塊鏈看似顛覆性的黑科技,但事實上,區塊鏈背後所用的技術並不是新的,也非單一技術,而是將許多跨領域技術湊在一起,包括數學、密碼學及演算法等,並結合點對點對等網路架構(P2P),成為一種利用數學基礎就能建立信任,並透過自身分散式節點進行網路數據的存儲、驗證、傳遞和交流的一種技術方案。因此,區塊鏈至少具有「去中心化」、「開放性」、「加密安全性」及「匿名性」等特色。

解構區塊鏈技術,區塊鏈基本上是一套開源的、去中心化的軟體與協議,亦可以發現區塊鏈背後所用的技術並不新,其核心技術密碼學甚至早在40年前就存在,而這一串結合數位簽章、雜湊函數、加密技術、P2P網路機制程式碼的技術,大多已被公開,因此,目前區塊鏈相關技術中有哪些算是新穎?此引發了對區塊鏈新穎性(Novelty)、進步性(Non-Obviousness)與「專利適格性」(patent eligibility)爭議的討論。如果被認定為數學方法或軟體,將會影響專利的取得,而區塊鏈的運用通常也與商業模式相關,商業方法是否具備專利適格性,也存在諸多爭議。美國律師普遍認為區塊鏈專利相對較難以被通過。

另外。「以太坊」創辦人 Vitalik Buterin擔憂區塊鏈技術專利恐阻礙區塊鏈創新。他創設「以太坊」並將所有軟體以開放原始碼方式供人免費使用,是區塊鏈產業有可能成形並於這一年來急速發展之關鍵。倘如未來導致「以太坊」之後續創新受制於他人所申請之專利權,無疑對於推廣區塊鏈創新發展或是智慧財產制度而言,都是一大諷刺。

 

林秀英(台灣經濟研究院研六所副研究員)

***想了解更多資訊,請詳見附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