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5.02.24

【股權投資亮點觀測】十大重點解析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趨勢:AI與健康醫療帶頭反攻

憑藉站在投資風口上的人工智慧,攜手帶領相關支援領域(雲端、網路安全、軟體)齊飛,加上健康醫療領域在強心臟投資人的支持下,早期投資創下歷史新高,一同為2024年第四季全球創投吹起反攻號角。2024年第四季全球創投市場投資轉升,其中鉅額投資交易扮演舉足輕重的影響角色。爰此,FINDIT研究團隊以Crunchbase資料庫為基礎,透過十個重點全方位解析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的輪廓、趨勢轉變與值得關注的投資個案,為投資人與新創帶來值得興奮與警惕的資訊解說,希冀掌握先機或及早做出因應。

《重點一》FED降息為美國第四季股市帶來利多,VC市場拜AI投資狂潮轉升

2024年隨著各國通膨的降溫,鬆綁貨幣政策已成為市場普遍的共識,引導資金成本下滑,民眾的消費信心及廠商的投資意願回升,使得經濟衰退的風險持續下滑,意味著,經濟最艱難的時刻已過。然而川普在11月總統選舉取得勝利,重回執政並祭出各項措施,例如關稅調升,將使全球供應鏈持續面臨調整壓力,可能形成經濟復甦中的逆風。

根據晨星的報告指出2024年第四季全球股市表現不一,美國因預期川普的政策將促進經濟成長、降低稅項和削減監管,股市在第四季上升。而美國三大主要股價指數當中,道瓊工業指數與標普500指數也在2024年分別上漲12.88%、23.31%,以科技股為主的NASDAQ指數漲幅更來到28.64%。歐洲股市2024年整體表現不如預期,雖然美股的強勁漲勢與歐美央行的降息行動,有提振歐股投資人信心的效果,但歐洲經濟與全球貿易環境的低迷情勢抑制了歐股的上漲空間。歐洲三大市場當中,德國股市表現最為強勁,DAX 40指數在2024年上漲18.85%;法國股市開高走低,CAC 40指數全年下跌2.15%,至於英國股市則是在上半年走高後,於下半年陷入整理,2024年的漲幅為5.01%。亞洲(日本除外)股票在第四季下跌,原因是投資者擔心川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之後可能徵收關稅。全年股市表現以台灣股市創下史上最大年度漲幅紀錄(28.47%),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在2024年上漲16.99%。10月份在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監理總局、中國證監會聯合發布一系列刺激措施的激勵下,陸、港股市出現報復性反彈行情,其中香港恒生指數2024年以來累計上升17.95%,上證指數的漲幅為12.67%,深證成指的漲幅為9.34%,創業板指的漲幅為13.23%。韓國在2024年面臨朝野政黨鬥爭,政局的混亂以及缺乏多頭指標,韓國KOSPI指數在2024年下跌9.63%。

至於全球早期創投資金市場,因為AI投資火燙,使得VC 市場2024年在第四季繳出佳績。根據Crunchbase數據分析,2024年第四季全球VC投資金額為935億美元,較上期與去年同期大增36%與31%,為2022年第二季以來的高點。2024年整體VC投資3,136億美元,較2023年為 3,045億美元,成長約3%,為2021年創歷史新高後,連跌兩年後首次轉正。其中AI領域2024年投資占了VC總投資金額三分之一。另外,根據CB Insights公布的最新全球創投報告,2024全年VC投資規模達2,746億美元,其中AI領域的投資金額就高達1,004億美元(約36.6%);第四季AI領域的投資規模更超過當季的二分之一(約50.8%)。

《重點二》2024年第四季暨全年度全球鉅額投資交易翻升,為VC市場投資力挽狂瀾

根據FINDIT研究團隊盤點Crunchbase資料庫中的鉅額交易(定義為Pre-IPO單筆股權投資交易超過1億美元者),發現2022年全球鉅額交易件數由2021年第四季的峰頂(463件)一路下滑,到2022年第三季鉅額交易件數跌破200件後,便陷入盤旋階段,顯示投資人保守謹慎的態度。進入2024年後,全球VC市場雖在第二季在AI需求攀升帶動強勁的投資潮,鉅額投資交易明顯反彈成長。然而進入第三季,資金動能後繼無力,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再度轉降。進入第四季後,在AI多筆超過十億美元的重金挹注下,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再度翻升,199件鉅額投資為2022年第三季以來的高點,金額則是2022年第二季以來的新高。

累計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件數為691件,較去年同期成長15.94%,投資金額更增加23.47%,顯示平均投資金額提升,主要因多筆高額的AI、資料中心的投資案件力挽狂瀾,終止2022年、2023年連續下跌的厄運,推升全球鉅額投資交易朝向正成長之路邁進。

《重點三》2024年全球十億美元以上的中大型投資案件數由26件躍升至38件,以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案最多

2024Q4全球鉅額投資交易的中位數與平均數分別為1.5億美元、4.04億美元,與上季相比,中位數由1.58億美元下降至1.50億美元,為2023年以來單季次低的水準。若就2024年第四季鉅額交易的平均規模則由第三季的3.03億美元上升至4.04億美元,為2023年第一季以來的最高點。

2024年十億美元以上的中大型交易案高達38件,較202326件成長46%,平均規模也高於2023年。以單筆投資高於30億美元的鉅額投資案件而言,2023年有OpenAI(100億美元)、Stripe(65億美元)、長鑫新橋(53億美元)、Anthrophic(40億美元)等四筆2024年則有Databricks(100億美元)xAI(60億美元、60億美元)Vantage Data Centers(64億美元)OpenAI(66億美元)Waymo(50億美元)Anthropic(40億美元)Brightspeed(37億美元)等八筆,其中除了Vantage Data Centers是超大規模資料中心供應商、Brightspeed是電信營運商外,其他有五家是生成式人工智慧新創,Waymo則是含有AI功能的自駕車開發與自駕計程車服務商。

《重點四》2024年美國以輾壓性氣勢回歸鉅額交易排行榜,中國鉅額投資力道大幅縮減

2024年第四季全球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前五大國家均為美、中、英、印、德。與2023年第四季相比,美國與印度鉅額投資件數均倍增,占比上升至58%與5%。至於在第四季鉅額投資金額前五大國家中,美國以293%年成長率傲視群雄,占比由62%飆升至75%,展現制霸氣勢。

同樣地,在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交易排行榜中,美、中、英、印、德亦名列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前五名,美國以57%、66%占比跳脫2023年占比未過半的窘境。反觀,2023年表現突出的中國,2024年鉅額投資力明顯衰退,鉅額件數與金額占比分別由2023年15%、19%,下降至2024年10%、10%。顯示中國近期經濟表現,影響投資人的信心,2024年鉅額投資的力道明顯減少。

《重點五》健康醫療、人工智慧榮膺2024Q42024年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的榜首,沉寂多時的金融科技,在2024年第四季鉅額投資件數倍增

2024年第四季全球鉅額投資件數中,健康醫療、金融科技、能源/資源/環境、人工智慧、航太科技與服務名列前五大領域,鉅額投資金額前五大領域則以人工智慧、能源/資源/環境、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健康醫療、金融科技。其中健康醫療與人工智慧分居2024年第四季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的龍頭地位。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來因缺乏炒作話題,金融科技鉅額投資陷入沉寂多時的局面,在2024年第四季鉅額投資件數較上年同期倍增。此外,2024年鉅額投資金額前九大領域中, 年成長率表現出色的還有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622%)、人工智慧(501%)、不動產(228%)、健康醫療(119%),顯示資金有回籠趨勢。

至於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件數前五名,依序為健康醫療、能源/資源/環境領域、金融科技、人工智慧與汽車科技;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金額前五名則為人工智慧、健康醫療、能源/資源/環境、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與汽車科技。健康醫療在2024年鉅額交易表現搶眼,拿下件數冠軍與金額亞軍。同時,也擺脫疫情紅利稀釋鉅額投資持續下降的頹勢。其次,ChatGPT帶動AI新的投資潮,2023年人工智慧領域投資金額(269億美元)躍升至第二位,2024年更以547億美元躍升首位,並且帶動相關領域(包括大數據/雲端、企業軟體、網路安全)的大幅成長,呈現「眾星拱月」的AI生態共榮現象。再者,中美競爭激發太空科技投資與低軌道衛星商機,從2023年起航太領域連兩年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均正成長走勢,並在2024年第四季拿下鉅額投資件數的第五名。反觀,2023年鉅額投資金額首位的能源/資源/環境領域,卻在2024年大減三成。另外,硬體領域(主要為半導體、晶片)在2023年鉅額投資金額成長2.4倍,2024年則呈現腰斬,只能說「成也中國,敗也中國」。

《重點六》從2024年鉅額投資看中美雙雄領域爭霸戰,中國在汽車與硬體領先,其餘皆是美國制霸

在2024年鉅額投資件數超過23件以上的十大領域中,美國除了汽車科技外,美國拿下其他領域的投資冠軍寶座,其中在健康醫療領域、網路安全、社交、媒體與娛樂領域的鉅額投資件數占比高達73%、82%與70%,也意味美國在此三個領域有絕對制霸的領先地位。中國則在汽車科技拿下全球53%的鉅額投資件數,領先美國的19%,具有明顯的投資競爭優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近年來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張,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中國政府透過多項支持政策扶持新能源汽車,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基金更是積極參與中國本土新能源車新創的投資,包括智慧化、自動化、低碳與擴大充電基礎設施部署的新創為其投資標的,如上汽集團旗下先進智慧品牌智己汽車(B輪80億人民幣/11億美元)與合眾新能源車(50億人民幣/6.91億美元),以及華為旗下智慧車載設備商深圳引望智慧技術有限公司,分別在2024年8月19日、26日獲得來自長安汽車旗下阿維塔科技(重慶)有限公司、賽力斯汽車各115億人民幣(約合16.11億美元),成為獨角獸一員。

至於在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金額高於56億美元以上的前十大領域中,除汽車科技與硬體兩領域為中國領先外,其餘六個領域皆為美國領先。美國在人工智慧(86%)、網路安全(82%)、健康醫療領域(73%)、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71%)、企業軟體/通用軟體(70%)等領域的鉅額投資金額占比最高。雖然美國在人工智慧鉅額投資件數占71%,中國亦占有10%,唯美國人工智慧多筆十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其中包括前述Databricks(100億美元)、xAI(60億美元、60億美元)、OpenAI(66億美元)、Anthropic(40億美元)這五筆中大型投資,使得2024年美國AI領域鉅額投資金額占比衝上86%。至於中國除汽車科技領先外,在硬體鉅額投資以38億美元、占比62%,領先美國的27%。儘管中國硬體(以半導體為主)鉅額投資較2023年投資約少一半的金額,但仍舊是該國全力扶植的國家戰略產業。近年來中美科技大戰,為抗衡歐美國家對中國祭出的先進半導體技術管制禁令,中國透過大舉投資半導體產業,以突破西方科技圍堵。近年來肩負扶持中國本土半導體業者發展的國家大基金二期投資動作頻頻。中國在2024年5月再成立475億美元的國家大基金三期,能否實現晶片去美國化,值得密切關注。

《重點七》健康醫療、人工智慧為近兩年早期鉅額投資的焦點,2024年健康醫療早期階段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刷新歷史新高

近兩年(2023-2024)全球早期階段(天使/種子輪與A輪)的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均以健康醫療與人工智慧最高。其中以健康醫療領域的表現最為搶眼,在鉅額投資件數上,由2023年17件倍增至2024年的34件。至於投資金額方面,更由26億美元成長134%至61億美元。2024年健康醫療在早期階段的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雙雙寫下歷史新高。從健康醫療領域早期階段鉅額募資大噴發,反映出投資人越來越重視「First in Class」與「Best in Class」的創新突破,願意投下重金支持。2024年健康醫療早期鉅額投資案件中,以腫瘤(如美國癌症小分子抑制劑開發Avenzo Therapeutics/A輪1.5億美元、英國ADC細胞毒殺性藥物開發Myricx Bio/A輪1.15億美元、比利時癌症放射性藥物開發PanTera/1.03億美元、治療癌症的PD-1和VEGF靶向藥物開發Ottimo Pharma/1.4億美元、為實體瘤開發免疫療法Syncromune/1億美元、癌症放射藥物C Ray Therapeutics/1億美元)、自體免疫性疾病與炎症藥物開發(如美國Mirador Therapeutics/A輪4億美元、Candid Therapeutics/A輪3.7億美元、英國Uniquity Bio/A輪3億美元)最多。此外,生成式AI應用在藥物發現與開發也吸引投資人資金,如史丹佛大學前校長創辦的以AI技術重新定義藥物發現和開發方式的Xaira Therapeutics(A輪/10億美元)、Superluminal Medicines以生成生物學、化學以及ML技術進行藥物開發的 (A輪/1.2億美元)、EvolutionaryScale致力於蛋白質序列、結構與功能預測的GAI開發(種子輪/1.42億美元)等。

2024年人工智慧領域在早期階段鉅額投資繳出14件、29億美元的成績,即便生成式AI商業化變現模式尚未清晰,但不投資又怕錯失可能主導未來趨勢的科技商機,使得AI成為早期鉅額投資的焦點目標。另一方面,相較於傳統機器學習模型,生成式AI的模型規模通常非常大,加上LLM和其他大型模型主要依賴於矩陣運算,需要投入成本購買昂貴的GPU和TPU,墊高人工智慧領域早期募資的資金部位。近兩年不少家剛成立不久的大型語言模型新創,在種子輪或A輪募資就破億美元,如法國生成式AI新創Mistral AI在種子輪募集1.14億美元(2023.6)、A輪募資4.14億美元(2023.12)。日本的生成式AI新創Sakana AI,才在2024年8月成立,9月17日就獲得2.14億美元A輪募資,成為日本最神速成為獨角獸的公司。另外,美國開發通用的AI機器人軟體系統商Physical Intelligence、英國AI原生軟體開發商Tessl與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主打加密和人工智慧服務的區塊鏈和人工智慧公司o.xyz,都是在2024年成立不久就獲得鉅額投資。

《重點八》AIHPC掀起的投資與併購新風貌解析

1. 科技大廠近兩年加速投資GAI新創,建構完整的GAI生態系

本研究收集美國科技大廠(包括Amazon、Google、Microsoft、NVIDIA、Salesforce)在2023-2024年之間參與的股權投資案件(大多為鉅額投資),在生成式AI帶來顛覆性創新革命後,科技大廠除了積極自行發展LLM、通用性AI軟體或針對特定垂直領域推出GAI的新產品外,更是積極參與具潛力的AI新創投資,其中最積極投資者莫過於NVIDIA,除了AI晶片外,幾乎在其他領域都可以看到其投資布局的足跡。其次是Google,相較積極投資基礎大模型(LLM)的新創與橫向的共通性工具之新創。至於Amazon又是不同的投資風貌,因其發展自家AI晶片,因此,對AI晶片的新創投資較為熱絡;此外,Amazon在AI應用在物流、倉儲管理領域較有興趣,在AI機器人的新創投資最為積極。

2.生成式AI崛起引發企業集體FOMO焦慮,收購成為AI軍備競賽的捷徑

由於面對生成式AI將顛覆現有許多產業與應用場景的商業模式,引發企業因應與轉型的焦慮,在缺乏人才、技術以及擔憂來不及上車而錯失生成式AI龐大的商機情況下,投資機構預測未來勢必掀起了一股企業收購生成式AI的熱潮。本研究整理2023-2024年間幾個知名的生成式AI收購案件。

2023年起掀起的AI併購風潮,最大一宗併購案為大數據巨頭Databricks以13億美元收購生成式AI新創MosaicML,2024年最大的收購案為私募股權基金Thoma Bravo以53億美元收購網路安全人工智慧Darktrace。比較值得關注的是,科技巨頭NVIDIA(收購以色列AI、美國AI新創各2家)與AMD(收購芬蘭AI新創Silo AI)加速收購腳步,目標瞄準AI工作負載管理和基礎設施最佳化的軟體新創,為其客戶降低使用AI的門檻,從而加速AI解決方案的開發和部署。

3. 雲端服務供應商(簡稱CSP) 與新創加入AI晶片開發行列

隨著人工智慧持續為全球各行各業帶來革命性的顛覆外,對專用人工智慧硬體的需求也激增。2023年AI晶片市值為536億美元,預計到2024年將成長30%以上,達到713億美元。除半導體巨頭(NVIDIA、AMD、Qualcomm、Intel)積極擴展AI晶片的市場占有率外,全球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業者(包括AWS、微軟、Meta、Google)也紛紛推出自研晶片,希望從中提升運算效能、節省成本支出。此外,VC對AI相關晶片新創的投資也不中斷,值得關注的包括美國針對預訓練模型的速度和執行指令進行最佳化的AI推理晶片商Groq,在2024年8月完成D輪6.4億美元募資。同樣也是美國新創的Etched,在2024年6月獲得A輪1.2億美元投資,致力於設計一款用於訓練和部署基於Transformers架構的AI模型專用晶片(Sohu)。再者,AI資料中心晶片開發商Enfabrica在2024年11月完成1.15億美元C輪投資。值得注意的是這家採開發源RISC-V架構的美國AI晶片公司Rivos,在2024年4月完成A輪2.5億美元投資,投資人包括英特爾、聯發科、華威國際、台積電創投VentureTech Alliance等,該公司宣布將採用台灣晶心科技的X45 RISC-V處理器授權,目標為生產與RISC-V相容的晶片,能夠運行支援ChatGPT等AI服務的大型語言模型。

2024年還有美國2家為加速資料中心資料傳輸速度的矽光子AI晶片開發商,分別是Lightmatter(D輪4億美元)、Ayar Labs(D輪1.55億美元)。隨著AI與高效能運算(HPC)時代來臨,資料傳輸速度面臨瓶頸及現在金屬材料的物理侷限有所衝突。「矽光子技術」擁有高效能、低損耗等優勢,被視為摩爾定律停滯的解方,使得矽光子及共同封裝光學元件(CPO)近來成為業界新顯學。值得關注的是Intel 於2024年6月24日「光學通訊大會」(OFC)展示首款全面整合光學I/O小晶片(Prototype),可與CPU共同封裝並能處理即時資料。其中光學I/O小晶片(Prototype) 就是Ayar Labs提供的光學 I/O 解決方案(包括兩個遠端 SuperNova™ 光源)與Intel的Agilex FPGA技術整合封裝在一起,希望透過光學運算互連小晶片,解決在晶片或伺服器之間傳輸數據的速度會產生延遲的瓶頸。

值得關注的是加拿大AI晶片新創Tenstorrent,由Apple及Intel資深工程師創立,在2024年12月吸引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LG電子和富達投資等共同參與D輪6.93億美元的投資,此為2024年全球最大一筆的AI晶片投資,累計股權投資超過10億美元。Tenstorrent的工程解決方案要為AI的開發提供一條更經濟實惠的途徑,避開複雜而昂貴的元件,例如NVIDIA青睞的高頻寬記憶體(HBM),因此,被視為NVIDIA潛在競爭對手。

《重點九》雲端/資料中心投資顯著成長,下一個是先進核能?

AI與HPC所需的算力需求大幅增加,加上主權AI概念興起,全球領先的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近期紛紛宣布砸重金在各地蓋AI資料中心外,早期私募市場也出現龐大資金湧進雲端/資料中心的現象。前述的鉅額投資中,大數據/商業分析/雲端領域在2024年鉅額投資金額由2023年的39億美元飆升至240億美元,成長率高達512%,其中雲端資料中心扮演吸金的主角,例如美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提供商Vantage Data Center,在2024年分別獲得64億、28億、14.7億美元,該公司打算利用這些新資金繼續在各地興建新一代資料中心的投資計畫,這些計畫專為人工智慧和大規模雲端部署提供的節能設計。另外,我們也發現新加坡、愛爾蘭都有大型資料中心興建的公司獲得鉅額投資,包括:GDS Holdings Limited(萬國數據服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06年,總部位於中國上海市,主要設計、建立及營運數據中心,其在新加坡的子公司在2024年3月、10月分別獲得A輪5.87億美元與B輪10億美元的投資,吸引多家PE機構投資人參與,預計在新加坡興建高達1 GW總容量的資料中心開發。另外,總部位於新加坡的資料中心供應商ST Telemedia Global Data Centres (STT GDC),在2024年6月由KKR和Singtel所組成的投資團將向STT GDC投資17.5億新元(近13億美元)。最後是愛爾蘭資料中心服務商Echelon獲得8.5億美元投資,積極向新市場的擴張。

AI席捲全球產業,各行各業爭相角逐生成式人工智慧領域,投入運算力更強大的AI資料中心,但伴隨而來的是快速成長的用電、用水,這時候「核能應用」呼聲又再度捲土重來。美國能源部核能總署(Office of Nuclear Energy)認為核能是種零排放乾淨能源。歐盟認為,天然氣和核能是緩解氣候變遷的過渡性活動,也認可核能為綠能。在這個趨勢下,我們也觀察到為因應AI需求與追求ESG的目標,科技巨頭們對AI產業發展的電力需求轉向綠電的核能,減少對高碳能源的消耗,包括微軟、亞馬遜、谷歌、甲骨文等在內的世界上最大的資料中心運營商已經宣布投資核能。如Google與小型核電商Kairos Power簽訂購後者小型模組化核反應爐的電力提供協議;微軟與美國聯合能源公司簽20年購電協議(重啟三哩島核電廠),供電AI和資料中心。為滿足亞馬遜未來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三項核電採購計畫:(1)與Dominion Energy電力公司簽署協議,預計在維吉尼亞州North Anna核電廠附近建造小型核電廠(SMR);(2)委託Energy Northwest評估在華盛頓州建置四座SMR的可行性;(3)資助核技術公司X-energy 5億美元,用於推動SMR技術商轉。此外,Meta也在2024年底宣布將核能納入其能源戰略,以支持人工智慧和環境永續兼顧的目標。該公司計畫結合小型模組化反應堆(SMR)和傳統核反應堆的技術,確保穩定供應外,同時推進核能技術的創新應用,預計於2030年代初新增1至4吉瓦的核能發電容量,此對美國核能基礎設施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原本2024年上半年並未出現核能的新創鉅額投資,直到下半年,隨科技著巨頭宣布將採用核能的綠電宣言後,核能鉅額投資案紛紛湧現,累計2024年共有六件核能新創鉅額投資案件,其中美國有四件,包括Xcimer Energy(1億美元)、Zap Energy(1.3億美元)、X-energy(5億美元)、Pacific Fusion(9億美元),英國有兩件,包括:Newcleo(1.51億美元)、Tokamak Energy(1.25億美元),除了X-energy是核分裂的先進小型模組反應爐(SMR)外,其餘五家都是核融合技術的新創。預測採用核能來支援大規模資料中心營運的情況將持續增加,也將成為下一波VC、CVC、PE投資的新目標。

《重點十》雲端/資料中心、AI案件雄據2024年前鉅額投資前十大榜單

2024年全球鉅額投資前十大入榜門檻為28億美元,其中美國資料中心解決方案的Vantage Data Center入榜2筆,生成式人工智慧解決方案xAI亦有2筆進入前十大。若以領域來看,人工智慧入榜五筆(xAI 2筆、Databricks、OpenAI、Anthropic各1筆),資料中心與雲端算力服務商有3筆(Vantage Data Center 2筆、Databank 1筆)、寬頻/電信(Brightspeed 1筆)。

第一大為美國知名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慧解決方案提供商Databricks,以100億美元J輪投資領先群雄,第二大為10月完成66億美元募資的OpenAI,以ChatGPT拉開生成式AI革命序幕,2023年1月也曾獲得Microsoft投資的百億美元鉅額資金。接著是Vantage Data Centers分別以64億美元與28億美元兩筆鉅額投資,拿下第三名與第九名,該公司打算利用這筆新資金繼續推動其在各地興建新一代資料中心的投資計畫。接著是馬斯克(Elon Musk)於2023年7月創辦的生成式人工智慧新創公司xAI,分別以B輪60億美元與C輪60億美元分占第四名兩個名額,日前xAI推出第四代大型語言模型Grok 3,是一款基於大型語言模型開發的生成式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馬斯克聲稱性能超越OpenAI與DeepSeek。第六名為自駕車開發商Waymo獲得50億美元,第七名為生成式AI的Anthropic,宣布獲得Amazon 40億美元的投資。第八名為美國寬頻電信營運商Brightspeed的37億美元投資。第十大為企業級邊緣託管、互連和託管雲端服務商Databank獲得PE投資的28億美元。

整體而言,2024年鉅額投資前十大以雲端/資料中心與生成式AI的案件最多,此反映了在生成式AI崛起、主權AI概念漸受重視之下,對於算力需求的大幅增加,使得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需求將持續擴增,興起新一波資料中心的投資潮。

《結語》

壓抑兩年的全球VC市場與鉅額投資終於在2024年揚眉吐氣,避免連三黑的厄運。看似投資人信心提升,資金有逐漸回到早期風險投資市場。這一波投資潮明顯是由人工智慧所帶動,由於生成式 AI 發展過程中仰賴資料(Data)、算力(Computing)和算法(Algorithm)等三大基石,因此,資金不僅湧進人工智慧領域,也連帶推升雲端/資料中心、網路安全領域等鉅額投資,形成所謂的「AI共榮效應」。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是因疫情紅利稀釋陷入投資低潮的健康醫療領域,在強心臟的投資人支持下,2024年資金湧進早期階段的募資案件,激發健康醫療早期階段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雙雙創下歷史新高,整體健康醫療的VC投資與鉅額投資都在2024年得到激勵式翻轉。

展望2025年,由「木頭姊」、「女股神」Cathie Wood 創立的方舟投資(ARK Invest)重磅發布一年一度的《Big Ideas》報告,深入探討了多個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景,包括人工智慧(AI)、區塊鏈、機器人技術等。ARK 認為,人們正處於一個歷史性的轉折點,多項前沿技術的融合將重塑人類社會的各個層面。其中ARK預計,到2030年AI的運算力將提升1,000倍以上,從而重塑醫療保健、金融服務等行業。此外,ARK 預計到2030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可能從過去125 年的平均3%加速至7%以上,主要由機器人技術重振製造業、自動駕駛出租車改革交通運輸、以及AI提升知識型員工生產力等因素推動。能夠充分利用技術融合優勢的企業將獲得超額回報,而固守傳統模式的企業可能面臨淘汰。ARK更預計,到2030年,創新企業的市值占比將從目前的 16%上升到60%以上。因此,鼓勵新創朋友們,不要輕易放棄,必須掌握科技邁動,快速做出因應,推出新產品與服務,才能搶占商機。

 

參考資料

  1. Gené Teare, , “Startup Funding Regained Its Footing In 2024 As AI Became The Star Of The Show”, Crunchbase News, January 7, 2025, https://news.crunchbase.com/venture/global-funding-data-analysis-ai-eoy-2024/
  1. CB Insights, “State of Venture 2024' report”, Oct 3, 2024, January 7, 2025,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venture-trends-2024/
  2. CB Insights, “State of AI 2024 Report”, January 30, 2025, https://bit.ly/3EoQFPm
  3. ART Invest, “Big Ideas 2024”,  Annual Research Report, https://www.ark-invest.com/big-ideas-2024
  4. 【晨星】2025年1月月報,Morning Star  2025-01-08,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29628
  5. ARK 2025關鍵報告:AI引領新一輪科技 創新將重塑全球經濟,鉅亨網新聞中心, 2025-02-08,https://news.cnyes.com/news/id/5855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