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ESG國內外要聞
1.零碳排能源聖杯 美核融合大突破
華盛頓郵報報導,美國能源部將在12月13日宣布,美國政府科學家已首度製造出「淨能量增益」的核融合反應,也就是反應產生的能量大於促發該反應的雷射能量。這是學界數十年來斥資數十億美元研究核融合的重大里程碑,若能商轉,將提供人類取之不盡、價廉又潔淨的「淨零碳排」電力。
美國加州勞倫斯利佛摩國家實驗室(LLNL)運用一種稱為慣性局限融合的過程,過去兩周在一次核融合實驗中達到淨能量增益。這種過程包括藉由當今全球最大的雷射,持續照射一個微小的氫電漿球。該核融合反應產生約2.5兆焦耳(MJ)的能源,約雷射能量(2.1兆焦耳)的120%。這次實驗在LLNL內耗資35億美元(約台幣1,084億元)的「國家點燃設施」(NIF)進行,研究人員正在分析資料數據。NIF去年曾從一次核融合反應製造出1.37兆焦耳,約當時照射的雷射能量之百分之七十,是此前世人最接近淨能量增益的一次。
核融合研究旨在循太陽製造能源的方式,複製核反應,該反應能產生大量能源,且沒有半衰期長的核廢料,被喻為零碳排的能源「聖杯」。理論上,一小杯氫燃料就可為一間房子供電長達數百年。科學家自一九五○年代起就開始研究核融合,包括美國、中國、歐盟、日本、南韓、巴西等國都致力研發核融合技術。目前全球最大的核融合研究計畫是由35國政府集資約220億美元的「國際熱核實驗反應爐」(International Thermonuclear Experimental Reactor,ITER)。不過,即使在實驗室獲得突破,核融合至少還要十年甚至數十年後才可能投入商用。(聯合報,2022-12-13,https://reurl.cc/QWNRXo 、中央社,2022-12-13,https://reurl.cc/pZ835d)
2.COP27有突破有失望-設氣候損害基金 但未強化減碳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已閉幕,這次達成歷史性的進展,富有國家和開發中國家達成共識,成立氣候賠償基金;不過詳細內容以及各國賠償金額,將留到下一屆氣候大會討論。這次在減排和淘汰化石燃料上,會議結果卻令人失望,聯合國和歐盟都認為做得不夠,尤其是在淘汰化石燃料上,甚至還走了回頭路,各國將天然氣列為「低碳排能源」,與再生能源並列,這勢必會增加天然氣的使用。
第27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7)在2022年11月6日至11月18日於埃及舉行,原本預定13天的議程,卻因為「損失與損害」賠償的議題,富有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無法達成共識而延長了一天。最後COP27會議四大結論綜整為(1)成立「損失和損害」基金:富裕國家首度同意設立基金,賠償氣候脆弱國家因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和損害(Loss & Damage),向氣候正義邁進一步;惟運作模式、資金來源及去向等細節留待明年再議,仍須持續監察;(2)控制升溫1.5°C未見突破:歐盟、部份已發展國家與氣候脆弱國家重申,以《巴黎氣候協定》爭取控制升溫於攝氏 1.5 度內為目標,但大部份國家均未有提交更進取的減碳目標(國家自主貢獻,NDCs);(3)淘汰化石燃料願景爭持中:繼2021年COP26把「逐步減少」煤炭寫進最終協議,更多國家今年表態支持「逐步淘汰」所有化石燃料,縱未獲納入大會聲明,但政治呼聲愈趨高漲;(4)三大雨林國家結盟:巴西、印尼、剛果民主共和國承諾共同保護森林生態系統,其中巴西新總統盧拉揚言該國重回應對氣候變化的世界舞台,並承諾2030年達成「零毀林」。
雖然COP27設立氣候賠償是一項重要里程碑,然而在減排和淘汰化石燃料上,會議結果卻令人失望,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就直言,各國做得還不夠,地球仍在急診室,我們得立刻大幅降低碳排。(綠色和平,2022-11-24,https://reurl.cc/deOX62、YAHOO新聞,2022-11-22,https://reurl.cc/mZzGkY)
3.2025取代煤炭 IEA:再生能源將成最大電力來源
全球電力結構將迎來重大轉變,國際能源署(IEA)在2022年12月6日發布「2022年再生能源報告」指,再生能源將於2025年初取代煤炭成為全球最大電力來源,主要是俄烏戰爭引發能源危機所致,且未來五年全球再生能源發電量將增加近一倍,增幅與過去廿年總發電量相當。
今年全球能源危機推升天然氣與電力價格,讓人們紛紛將目光轉向再生能源。IEA資深分析師巴哈表示,未來五年,再生能源擴張速度將遠遠快過去年發布報告時的預測。在歐盟、美國和中國大陸等全球最大碳排國家推出新能源政策後,IEA將去年再生能源增幅預估值上調百分之卅。IEA指出,即便歐洲國家在俄國二月入侵烏克蘭後爭相尋找天然氣替代品,化石燃料的使用出現暫時復甦,但這種影響可能是短暫的。相反,未來五年,全球能源危機料將令再生能源成長步伐加快,因各國將採用低碳排技術來應對化石燃料價格飆漲,其中包括風機、太陽能板、核電廠、氫燃料、電動車與電動熱泵。使用再生能源的供暖與製冷建築,也是必須看到更多改善領域之一。(聯合報,2022-12-08,https://reurl.cc/NGOZzn)
4.美研發無鈷鋰離子電池,更乾淨與更簡易的製程
鋰離子電池應用在手機 3C 產品、電動車跟大型電池儲能系統中,隨著淨零碳排趨勢延續,未來電池的需求也會愈來愈高。該電池的運作方法便是讓鋰離子在陰陽兩極間,透過電解質來回移動以發電,但現在的陰極技術高度仰賴「鈷」材料,全球超過三分之二鈷金屬來自有著童工與人權疑慮的剛果礦場,另一方面過於仰賴某種材料或是單一國家,也會對供應鏈跟運輸帶來風險。
因此美國國家橡樹嶺實驗室(ORNL )研究人員開發一種新的水熱合成(hydrothermal synthesis)方法,用更乾淨、更便宜、更高效的方法來製造新型無鈷高容量陰極材料。有別於過去在反應爐連續攪拌陰極材料跟化學物質,團隊改用溶解在乙醇的金屬、最後讓陰極結晶。團隊表示,比起氨氣,乙醇無論在儲存和處理方面都更加安全,之後還可以蒸餾和重複使用。這種新穎的工藝帶來新的優勢,可以將陰極產業轉型成更乾淨、更具成本競爭力的生產製程,同時也可以減輕環境負擔。此外,水熱合成法也可以加速製程,製造材料顆粒和準備下一批材料所需的時間從幾天減少到12小時,製造出來的材料顆粒也更均勻、更圓,可以緊密堆積非常適合應用在電池陰極。(科技新報/Daisy Chuang,2022-12-7,https://reurl.cc/OEQkXX)
5.潮汐能成本下降40% 英國研究:邁向大規模發展的關鍵點
潮汐不僅能發電,而且比起光電和風電,更容易預測發電條件。不過,受限於技術難關,多數政府並未將再生能源的發展重點放在潮汐能上。即便如此,潮汐能成本還是快速下降。根據英國「離岸再生能源整合開發中心」(ORE Catapult)10月發表的報告,從2016年至今,潮汐能的均化發電成本(LCOE)已下降了40%,已經來到大規模發展的關鍵點。根據《衛報》,該研究報告預估了潮汐發電的成本可能在2035年降至每兆瓦時(MWh)78英鎊(約新臺幣2,900元)左右,比新建的欣克利角C(Hinkley Point C)核電廠的92.5英鎊(約新臺幣3,400元)更便宜。
多年研究後,潮汐能逐漸成熟。Orbital Marine於2021年7月宣布,裝設在英國奧克尼群島(Orkney)附近的渦輪平台順利併網發電,這是全球最大潮汐發電。這個浮動式的潮汐能渦輪機裝置容量達2MW,每年可提供2,000戶英國家庭的用電。該公司已獲得英國政府補助,預計明年會再部署三座渦輪機。另外,潮汐能開發商Simec Atlantis Energy已規劃2027年前在蘇格蘭安裝56台潮汐渦輪機。該公司表示,他們已經贏得政府合約,將運行中的6MW的MeyGen潮汐能計畫擴展到34MW。預估完成後可供給6萬8,000戶家庭用電。這將是潮汐發電邁向商業規模的重大里程碑。(YAHOO新聞,2022-12-1,https://reurl.cc/mZzG39)
6.帶動碳循環轉型!中鋼攜手工研院建立全臺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
經濟部在2022年12月2日宣布,臺灣首次結合鋼鐵業及化工業的碳捕捉再利用「跨業合作」計畫有成,由中鋼投資2億元建置全臺首座「鋼化聯產」先導工場,結合技術處科技專案補助工研院的碳捕捉再利用技術,進行碳循環再利用的技術驗證,預估年減碳量4,900噸。未來中鋼規劃將與化工業夥伴合作成立「鋼化聯盟」,展開「示範工場」計畫驗證商業模式,成功後將共同成立碳循環經濟園區,預估年減碳量更可望達290萬噸,相當於7,450座大安森林公園的二氧化碳吸納量,實踐「不只減碳,還要發展碳利用」之目標,開創綠色產業鏈新商機。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這次工研院與中鋼共同驗證的三項技術,包括(1)二氧化碳捕獲純化系統、(2)自主觸媒與製程轉化化學品系統、(3)電解水產氫系統。透過「二氧化碳捕獲純化系統」將中鋼製程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氣體捕捉下來,之後加以分離、純化;再透過「自主觸媒與製程轉化化學品系統」及「電解水產氫系統」,製成如甲醇、甲烷等綠色化學品來成為下游化工廠低碳化學品的基礎原料,取代化工原料必須由國外輸入的作法,提升成本競爭力,助臺灣邁向淨零永續新未來。(經濟部技術處新聞稿,2022-12-2,https://reurl.cc/WqzXRk)
7.創新綠能企業第一間,泓德能源12月12日正式通過證交所創新板上市審議
有「能源界Uber」之稱的泓德能源在2022年10月31日送件申請登錄創新板,臺灣證券交易所在12月12日召開「有價證券上市審議委員會」,審議通過泓德能源初次申請創新板股票上市案,這也是今年繼錼創科技後,第2家申請國內創新板的新創公司。
泓德能源經營團隊10年前先赴日本投資再生能源,在2016年蔡總統宣示將能源轉型列為重要施政目標後,決定回台布局。泓德能源主要業務為各類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開發、設計與工程統包,旗下包括電力開發及工程、資產管理及智慧電力服務等三大事業體,從開發、太陽能系統工程承攬、維運監控服務、發電事業資產管理、儲能系統、綠電售電平台以及電動車充電樁營運, 提供全方位能源服務。其中,泓德能源更邀集多位壽險業者共組綠能平臺,包括與臺灣人壽、全球人壽合資的星泓電力,以及與臺灣人壽、全球人壽、富邦人壽合資的星鱻電力。前者專門開發維運再生能源電廠,後者則鎖定漁電共生案場的開發及營運,一同為臺灣的綠能領域添加成長動能。泓德能源目標落實綠電普及化,同時運用自行研發智慧綠電系統TITAN,導入AI演算法分析發電與用電數據資料庫,突破傳統電廠功能框架,成立電力調度戰情室,達到能源媒合及調度功能,屬具創新型態智慧綠電公司。
泓德能源申請上市資本額8.5億元,送件時市值68億元。泓德能源2021全年獲利為1.66億元,每股稅後盈餘(EPS)為3.02元;甫於11月公布的第三季合併財報中顯示,今年前三季獲利達2.08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數字,EPS為2.7元,係辦理增資稀釋股權導致。(鉅亨網,2022-10-31,https://reurl.cc/OEQ0KR、經濟日報,2022-12-12,https://reurl.cc/7jYrx1、時報資訊,2022-12-13,https://reurl.cc/vmGLpA)
二、11月能源/環境領域企業鉅額投資交易動態
(一)再生能源領域企業鉅額交易案件
1.印度再生能源公司Serentica Renewables獲得KKR 4億美元投資
2022年11月8月私募股權基金KKR宣布將向印度再生能源公司Serentica Renewables投資4億美元,此筆為能源領域11月最大一筆投資。
總部位於印度哈里亞納邦古爾岡市,成立於2022年,100%由Twinstar Overseas Ltd持有,該公司由印度商人Anil Agarwal的Volcan Investments Cyprus Ltd.所有。Agarwal的Twinstar Overseas Ltd還擁有Sterlite Power Transmission Ltd和Sterlite Technologies Ltd.的控股權。
Serentica Renewables提供結合太陽能和風能、儲能和平衡解決方案,最近在印度推出了再生能源平台,為大型能源密集型工業客戶提供全天候清潔能源解決方案,為客戶設計實現淨零目標的新途徑。該公司正致力於在印度卡納塔克邦、拉賈斯坦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等多個邦安裝1,500兆瓦的太陽能和風能項目。Serentica的中期目標是安裝5,000兆瓦的無碳發電容量以及不同的存儲技術,每年提供超過160億單位的清潔能源並減少2,0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Business Wire,2022-11-8,https://reurl.cc/NG2v3q;台經院/林秀英摘譯)
2.美國再生能源公司Aspen Power獲得私募股權基金巨頭凱雷3.5億美元投資
以加速碳排為使命的分布式發電平台Aspen Power在2022年11月3日宣布獲得3.5億美元,由私募股權基金巨頭凱雷投資集團領投。此筆資金將用於支持Aspen針對太陽能和儲能市場開發與收購的成長策略。此前,在2022年2月Aspen也募集1.2億美元,累計已經籌集了4.7億美元的資金。
Aspen Power成立於2020年,總部位於美國德州達拉斯,為潔淨再生能源供應商,正在尋求購買美國各地的再生能源項目。Aspen Power在11月7日完成收購太陽能公司Safari Energy,後者成立於2008年,已在全美收購或開發了600多個工商業太陽能專案。Safari的專案橫跨24個州和華盛頓特區,已產生超過893,000兆瓦時的電力,相當於避免了超過632,000公噸的CO 2排放。Aspen收購Safari的完整開發平台,包括其220兆瓦的「營運」和「在建」的分布式發電太陽能資產組合。隨著凱雷Carlyle的投資和對Safari收購的結束,Aspen有望在未來十年的中期實現千兆瓦規模。(Business Wire,2022-11-3,https://reurl.cc/Z1204Q,台經院/林秀英摘譯)
(二)智慧電網領域企業鉅額交易案件
1.電網Swell Energy完成1.2億美元B輪募資,推進其更可靠和碳中和的虛擬電廠(VPP)計畫
位於美國加州的Swell Energy,在2022年11月22日宣布完成1.2億美元B輪募資,本輪由SoftBank Vision Fund 2和Greenbacker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Fund I, LP領投;Ares Infrastructure Opportunities基金和Ontario Power Generation Pension Fund也參與了B輪募資。此筆募資將用以加速公司在家庭和企業市場中部署26,000個儲能系統並與支持Swell開發總容量為600MWh(兆瓦時)虛擬電廠(VPP)的使命。從成立迄今,Swell Energy已募集5.82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其中在2020年12月11日獲得4.5億美元投資。
Swell Energy成立於2014年,為能源管理和智慧電網解決方案提供商,正在加速分布潔淨再生能源技術的大規模採用,使消費者能夠控制他們的能源使用和成本,實現能源安全,並參與交易電網。Swell Energy為房主和企業提供融資和虛擬電廠計劃,同時與值得信賴的當地太陽能和太陽能+儲能公司合作,實現無縫、高質量的安裝。Swell VPP透過夏威夷、加州和紐約公用事業領域的項目提供各種電網服務功能,幫助公用事業公司履行職責,為客戶提供更清潔的能源,並減少電網對化石燃料調峰電廠的依賴。Swell 將公用事業、客戶和第三方服務提供商聯繫在一起,並透過Swell的GridAmp™ 軟體平台整合和共同優化分布式能源來創建VPP。Swell的VPP計畫有助於減少公用事業對化石燃料調峰電廠的使用,並透過將太陽能、儲能和電動汽車充電與公用事業相結合來提供其他重要的電網服務,以提供更可靠和碳中和的電網。此外,Swell的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驅動平台有助於應對能源轉型的重大挑戰,同時還降低了客戶的帳單費用。(Business Wire,2022-11-22,https://reurl.cc/91WMA8,台經院/林秀英摘譯)
(三)儲能領域企業鉅額交易案件
1.法國電池新創公司Verkor獲得2.5億歐元,以在歐洲建立電池「超級工廠」
法國電池新創公司Verkor在11月2日宣布已從投資者手中籌集2.5億歐元(約合2.48億美元),用於建立一座高性能電池超級工廠,為其客戶雷諾汽車生產電池。本輪投資者包括法國興業銀行、德國工業公司西門子和投資4,900萬歐元的歐洲投資銀行。在2021年Verkor也曾獲得1億歐元的資金。
Verkor成立於2020年,是少數試圖籌集資金並建立本土歐洲電動汽車(EV)電池行業,並與主導全球銷售的亞洲巨頭競爭的電池新創公司之一。位於法國格勒諾布爾(Grenoble)的VIC是Verkor的技術和創新中心,是一座15,000平方公尺的建築,涵蓋一條電池製造試產綫、一個研發中心、測試設施和模組原型,並為新一代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提供人才培訓。Verkor計畫在其超級電池工廠(Gigafactory)中生產兩種類型的電池:大型軟包鋰電池和小型圓柱形鋰離子電池(21700及以上),預計將於2023年上半年交付。Verkor的CEO表示,該超級電池工廠是其未來發展的關鍵一步,將幫助其進一步籌集16億歐元,用於在敦克爾克建造一座16吉瓦時(GWh)的工廠,這座工廠將於 2025 年開始生產,並將提供適用於雷諾電動汽車的高性能電池。(Verkor,2022-11-2,https://reurl.cc/MX2nmp 、Reuters,2022-11-2,https://reurl.cc/aaX6mZ,台經院/林秀英摘譯)
2.固態鋰電池北京衛藍新能源完成15億元人民幣D輪投資
2022年11月4日,北京衛藍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近15億人民幣D輪募資,本輪領投方為中國誠通混改基金,中信建投、國投創益、招商局資本、德屹資本、隱山資本、和暄資本、湖州經開、雲和方圓資本等跟投,老股東淄博景能繼續加注。本輪募資完成後,北京衛藍新能源將進一步加快產線建設,增加研發投入。
衛藍新能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高續航里程動力電池、高安全固態鋰電池研發與生產,擁有核心專利技術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為中國中科院物理所在固態電池領域唯一的產業化平臺。在技術研發方面,該公司已申請國家專利400餘項,授權100餘項,涉及固態電池複合正極、固態電解質、隔膜和負極等核心材料和技術,形成知識產權體系。在產業化方面,該公司已與蔚來、吉利等多家整車廠達成合作。其中,與蔚來汽車合作的混合固液電解質電池預計於今年底或明年上半年開始量產,該款電池單次充電續航可達1,000公里。目前,衛藍新能源在北京房山、江蘇溧陽、浙江湖州、山東淄博擁有4大生產基地。(投資界,2022-11-7,https://reurl.cc/GXgVjd)
(四)循環經濟領域企業鉅額交易案件
1.美國領先的循環經濟和循環基礎設施開發商Circular Services獲得2億美元投資
Closed Loop Partners (CLP)在2022年11月15日宣布收購美國領先的循環經濟和循環基礎設施開發商Circular Services。Brookfield Renewable已向Circular Services投資了2億美元的資金。Circular Services在獲得Closed Loop Partners入主與Brookfield Renewable的資金挹注後,將為未來營運擴大為回收基礎設施帶來創新解決方案的潛力,並支持整個地區更廣泛的可持續發展目標。
Circular Services成立於2019年,總部衛局紐約,該公司使用先進技術改進有價值商品的分類、加工和再利用,包括消費品包裝、有機物、紡織品、電子產品等,以便在美國境內供應鏈中持續再利用。未來Circular Services將成為北美最大的民營回收公司,包括在紐約、紐澤西、賓州、阿肯色、佛羅里達、德州和亞利桑那州。該公司擁有或經營12家設施、多項長期市政和商業合同、每年超過100萬噸的總回收能力以及大量可操作的成長機會。(PR Newswire,2022-11-15,https://reurl.cc/lZnR7d,台經院/林秀英摘譯)
- 資料來源:Business Wire、PR Newswire、Verkor、Reuters、YAHOO新聞、綠色和平、科技新報、聯合報、經濟日報、鉅亨網、經濟部技術處、投資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