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2.12.12

【新創園地專欄-徐慶柏】進步的原動力來自「吃碗內,看碗外」-對海外新創聚落的觀察

在臺灣新創基地扮演著政府資源傳遞的角色,在功能面多半有自己的定位;例如:國際鏈結、協助特定領域發展或同時作為試驗場域等特色。而無論新創基地的特色為何,參與者都期待有更多交流與合作機會發生,在過程中能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上述互動行為如:創業知識面的相互分享,或是人脈與商機的引介等,都讓這個場域形成一定的向心力,能以聚落的方式不斷吸引創業者、一般及大型企業、早期投資者、技術人才以及專業服務者,形成一個生生不息的循環系統。 顯然,新創基地可以被視為一個小型的創業生態系。究竟這個小型的生態系是如何驅動的?在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各自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與創業環境,其新創聚落與創業社群的樣貌為何?這些是本文所關心的議題,以下本文依據StartupBlink所發布的「Startup Ecosystem Report 2022」報告,依據創業環境排名、國家規模(人口數、土地面積)等篩選要素,選列出7個標竿國家(分別是以色列、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南韓、荷蘭、愛爾蘭);針對這些國家具參考性的新創基地或創業社群(合計18處新創聚落)支持者、類型與服務等內容進行簡要描述,並於文末提出重要觀察與分析。

(一) 創業之國-以色列

1. EcoMotion/政府投入/主題式聚落

EcoMotion是以色列創新研究所(Israel Innovation Institute)與智慧移動專案辦公室Smart Mobility Initiative和經濟部的合資企業,是行動科技領域中不斷發展的聚落,由600多家新創公司和13,000名成員組成。該聚落跨足的行動智慧相關領域包含5大主題,分別為:自動駕駛與車聯網、行動服務、能源與能源轉型、無人機與航空以及供應鏈等。

關於具體的服務措施或資源內容,EcoMotion為新創公司創建了一個平臺,可以與全球產業、企業家、學術界、政府、投資者等行動智慧領域的其他成員建立聯繫,以便協作、聯網和探索協同效應。透過各種活動辦理鼓勵創新,如聚會、挑戰賽、輔導諮詢、年度創業賽事等。

2. ConTech(Construction Innovation Center)/政府投入/主題式聚落

ConTech是以色列政府的官方機構,成立於2017年;致力於結合以色列技術、國際化之建築公司、政府支持和以色列企業家精神,以促進建築技術和房地產相關科技(PropTech)的進步。該中心建立並維護了一個由新創公司和各種合作者組成的生態系統,包括:承包商、開發商等建築相關事業,以及監管機構、政策制定者和投資者。

ConTech提供建築技術以及房地產相關科技新創6個月的孵化計畫,2021年底已招收過5個梯次,擁有超過20家創業校友。該計畫是非營利性,沒有收股權。此外,孵化計畫提供1對1專家諮詢、研討會和技術論,以培養創辦人的能力。產品驗證的方法和工具,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合適的解決方案,並與相關客戶聯繫以進行聯合試點。此外,計畫還協助新創與本地和全球行業參與者、國際投資者和建築行業各種參與者進行聯繫。

關於入選資格,具有產品原型的早期創業公司(已完成POC者優先錄取);參與者將被要求參加所有會議:個人會議、研討會、所有每週的小組會議;參與者每週需平均投入6小時,ConTech也提供優惠價格為入選的新創公司提供聯合辦公座位。

3. Start-Up Nation Central(SUNC)/民間非營利組織/主題式

SUNC成立於2013年,是一個位於特拉維夫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旨在加強以色列的創新生態系統,並將其與全球挑戰和利益相關者聯繫起來。以色列的技術生態系統為基礎,找出高成長潛力的技術單位並幫助他們擴大規模;特別著重的科技領域包括:健康科技、農業食品科技以及氣候相關技術。

過去10年SUNC高度專業的團隊已舉辦過數千次企業活動,並取得了數十項商業成果,包括投資、合資企業、技術試點、概念驗證、商業協議以及當地研發和創新中心的建立。獨立非政府組織的獨特地位,使SUNC能夠為以色列創新生態系統中的合作夥伴,以及公私部門的國際合作夥伴創造互利互惠的成果。

除上述服務外,SUNC下還設置獨立智庫Start-Up Nation Policy Institute,透過對創業生態系的研究,協助政府制定政策。另外,SUNC還建立資料庫Start-up Nation Finder,供用戶查詢投資者、加速器/孵化器、創業聚落與社群、群眾募資以及獎補助資訊。在人才輔導資源方面,則透過科技人才培育計畫Scale-Up Velocity改善與增加以色列科技人才供給。

4. TechAvivtup Hub/民間非營利組/綜合型

TechAvivtup Hub定位為新創企業創辦人間的互助與交流社群。交流活動始於2007年,創辦人Yaron Samid認為有些事情只有創辦人間才能相互交流,而無法與其他人真正深入交談。希望透過社群能量、知識和網絡幫助以色列的其他創辦人取得成功。在十多年的時間TechAviv創辦人俱樂部舉辦了數百場活動,僅通過受邀者的方式在全球16個國家/地區擁有超過3,000名成員,主要據點位於特拉維夫、矽谷、紐約和波士頓。

社群為首次創業者、成功的連續創業者、投資者和行業偶像提供舞台。參與者可以向每個人學習一些東西,活動方式例如:舉辦講座、產品演示、小組討論、爐邊談話、同業頒獎和親密的CEO午餐會。最重要的是,創始人俱樂部的會員資格和所提供的資源一切都是免費。要成為會員,需要得到現有會員的推薦,但歡迎所有以色列新創企業創辦人和投資者申請。

5. TLV Startup Hub/民間非營利組/綜合型

TLV Startup Hub是一個開放的非營利團體,不隸屬於任何公司或組織,是以色列最大的企業家和新創企業社群。該社群目標是發展以色列創業生態系統,希望透過提供人脈網絡和創意及工作空間來幫助處於早期階段的創業者建立他們的事業。除在臉書上與成員互動外,每週二上午10點,辦理Startups Breakfast,讓新創企業與具豐富經驗的創業者與專家進行對話,具體內容包含: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 MVP)如何做、如何找到共同創辦人、什麼是區塊鏈、高科技產品的社會影響力、敏捷性開發適合新創企業做嗎?這些議題涵蓋了新興領域知識以及新創經營管理等面向,對於新創業而言,這些是他們在發展事業上是最為直接受用的經驗與知識。

(二) 花園城市-新加坡

6. Block 71 (JTC LaunchPad)/政府投入/綜合型

Block 71的場域原為廢棄工廠,2011年由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新加坡政府的媒體發展管理局(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和金融機構SingTel Innov8三方合作聯手打造的創業聚落。除基礎設施外,三方的合作也積極將ICT技術與數位媒體的導入在創業聚落中,吸引更多企業家群聚。

將新創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和早期投資者聚集在一個創新的生態系統中,做為生態系建設者和也做為面向全球的連接器,催化和集結新創社群;為創業者提供當地、鄰近區域或甚至是面對全球市場的指導與發展機會。

Block71提供進入市場、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的資源,自2011年以來以協助過600家以上的新創企業;場域除新創外,也開放給VC、加速器進駐。此外,Block71還有配套計畫Global Startup Runway,其為期一年的密集型無股權孵化計畫,幫助科技型新創企業進一步瞭解創業經營的專案內容,以獲取全球範疇的人脈網路以及專業知識,並為企業創始人營造開放舒適的交流氛圍。另一個配套計畫則是Booster,該計畫為期6週的結構化沉浸式計畫,旨在讓創始人進入Block71的全球創業跑道,它使創始人能夠建立一個強大的核心競爭力,以實現長期的擴展性和影響。

有鑑於Block7的成功,新加坡政府此後擴大了該計畫,新增了Block73、75、77、79、81等場域,以容納更多的新創企業。海外據點則有印尼雅加達與萬隆、日本名古屋、美國舊金山、中國蘇州等。

(三) Wifi的發明國-澳大利亞

7. 雪梨創業中心(Sydney Startup Hub;SSH)/政府投入/綜合型

SSH由新南威爾士州投資部所支持,透過夥伴關係建立,使新南威爾士州創新生態系統中的所有參與者都能繁榮發展。SSH將各種組織和人才聚集在一個地方,高密度的集中,有助於激發創新、協作,並提供更容易和形成更好的網絡、技術、資金等資源環境。2018年設立以來,舉辦過超過835場創業活動,超過3.3萬人參與,有10萬以上的人次註冊並使用過SSH的工作空間,截至2021年6月累計有450多家新創企業進駐,並促成7.4億美元的投資。

SSH提供辦公空間、活動場地租賃;空間由Regional Landing Pad進行管理與維護。符合篩選條件的新南威爾士州地區企業家可享有免費的工作空間(一次最多可在線上預定三天)。做為聚落主要的功能之一,透過創業交流活動的辦理,協助創業家進行交流;另SSH引入海外及國家加速計畫資源,包括Microsoft ScaleUp、Optus、Westpac Co.lab和新南威爾士州未來交通數位加速器(Transport for NSW Future Transport Digital Accelerator)來協助新創企業加速成長。

(四) 自拍棒與表情符號的發源地-日本

8. Fukuoka Growth Next /政府投入/綜合型

Fukuoka Growth Next成立於2016年,為官民共營的諮詢中心;設施由廢校的小學改建,成為能以低價租借的個別與聯合辦公空間、會議室。福岡市被日本政府指定為「國家全球創業和創造就業戰略特區」,使該聚落能吸引到加速器計畫和與領先公司的合作機會。

Fukuoka Growth Next透過每週3至5次的交流活動,協助創業家間、技術人才間,或與專家、潛在合作者進行互動。此外,為新創提供廣泛的資源協助,如:由專家講解新創經營與事業成立的建議,為新創企業媒合工程師(各大學校工程專業學校)設計師(福岡設計學院)、公共關係(公關人力培育計畫,公關基本知識、如何面對媒體以及如何使用社群網路服務SNS等知識與等專業)等人才,以及引入海外加速器計畫。

為協助日本企業赴海外發展,2019年該中心與日本最大的加速器計畫「Open Network Lab」(成立於2010年)合作,在日本和海外都設有據點(舊金山、紐約、芝加哥、香港),以培育100名企業家,並協助許多新創公司和大公司合作。

9. J-Startup/政府投入/綜合型

J-Startup為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動的新創企業培育計畫,希望能創造出能在全世界範疇發展與競爭的新創企業,以創新技術與尚業模式為世界帶來價值。經營方式則是透過形成緊密的社群關係,以提高J-Startup企業、政府與民間支持者的夥伴關係。

關於J-Startup企業的篩選,是由創投、加速器、大企業高階專業人士推薦出1萬家新創,透過外部審查選出J-Startup公司。此後引入民間組織NEDO、JETRO和METI秘書處協助J-Startup公司,以實現即時、快速的支持。

入選的企業可享有來自兩個部份的資源協助,首先,政府部門的支持部分,入選新創企業可使用J-Startup標章,獲得專題網站,國內外媒體曝光機會、政府海外參展活動、各項補貼與支持措施,在申請時條件優惠和簡化程序、商機媒合、監理沙盒以及法規困難排除等。另一個資源來自民間夥伴的支持,其提供商業空間和優惠價格(辦公室、工廠空置空間、培訓設施、陳列室等)、合作使用機器人、產品/零件、基礎設施網絡等進行示範實驗、提供驗證環境和分析設備、加速計劃和製造支持計劃的優惠待遇、來自專家和專業知識的建議、串接客戶與關聯公司等。

10. 東京創業中心(Tokyo startup hub)/政府投入/綜合型

東京創業中心由東京都政府支持,為創業中以及準備創業的人士提供創業所需要的資源與支持。

該中心的運作是會員制管理,提供開放式聯合辦公空間、創業諮詢(諮詢內容包括:創業歷程、創業思路梳理、公司經營管理、計畫諮詢、專業技術諮詢、貸款諮詢(與日本金融公司、東京信用保證公司和Kiraboshi銀行合作)、創業補貼、創業所需的法律、稅務以及會計程序等)、展演廳、育兒休閒區(企業家參與活動時有專業保育人員協助)、交流活動等資源,並促進會員間交流與分享。

除上述資源外,東京創業中心還與東京創業站、Planning Port 丸の内、Startup Hub Tokyo 丸の内、Planning Port TAMA、Startup Hub Tokyo TAMA等新創諮詢輔導(可以線上線下以及電話方式進行)與協助單位串聯,形成網絡關係共同提供新創服務與支援。

11. 三井不動產革新共創事業部/民營大型企業/綜合型

三井不動產嘗試透過「31VENTURES」和「BASE Q」做為兩大事業支柱,強化三井不動產集團的現有事業,並發起挑戰新事業開發。透過總額435億日圓的新創企業投資和大企業的新事業開發支援,嘗試打造一個開放式創新生態系統;目標是建立一個分別滿足新創企業和大企業需求的開放式創新平臺。

「31VENTURES」是以加強三井不動產現有事業、促進新事業開發為目的,竭力與新創企業的共創。我們從加速成長的「CVC(公司風險投資)」、推動事業的「Workspace(工作空間)」、相遇並相互激發增強新知識見解的「Community(社群)」3方面切入,活用三井不動產集團的資產,催生共創。

另一個支柱「BASE Q」做為匯聚有志於創造新價值、解決社會課題的人士的開放式創新創造據點,於2018年5月在「東京中城日比谷」開始啟動。透過發揮業務創造據點的活力以及「創新建構計畫」,為實現日本主要企業主導的創新、為增加日本經濟的活力作出貢獻。

(五) 不只有K-POP全球風靡-南韓

12. 首爾全球創業中心(Seoul Global Startup Center;SGSC)/政府投入/綜合型

首爾全球創業中心為在韓國生活的外國新創企業提供支持,由首爾市政府於2016年成立;目標是成為一站式的全球創業支持系統和韓國的創業中心。截至2021年底累計120多名外國企業家,並在韓國擁有1,000多名外國企業家的社區;SGSC是首爾最大的創業聚落,該社區中的大多數企業家都會說英語,對於希望進入韓國市場的創業公司有很大幫助。

首爾全球創業中心的服務非常歡迎在韓國創業的外國人加入首爾全球創業中心孵化計畫(Seoul Global Startup Center incubation program);該中心由2家民營公司負責營運,一為韓國頂級硬體加速器N15,另一個則是WeWork Labs。此外,該中心還透過其「韓國實習計畫」(Internships in South Korea)提供帶薪實習機會,讓外國人和韓國學生能體驗創業,並為創業公司提供所需的資源。此外,該中心還可為新創引薦韓國產業界領先專家,提供資金和指導。

關於整體場域,首爾全球創業中心由2層(3樓/4樓)組成,三樓有共享辦公空間、咖啡廳、前台、會議室、辦公空間、充電室、會議室;四樓有額外的辦公室。2021年開始因受疫情影響,對海外創業家的服務與活動放緩。

13. 創業首爾(Seoul Startups)/民間團體/綜合型

Seoul Startups是首爾外國人和韓國人的英語創業社群,成員包括:韓國設計師、開發人員、營銷人員和企業家;透過Slack、臉書分享和討論創業想法、工作、文化、語言以及融入韓國的市場和生活,社群還定期舉辦社群活動和活動,以創建更強大的創業生態系統。Seoul Startups可被視為是一個「線上線下整合平臺」,供外國人和韓國人在韓國創業的各式情境下與其他人聯繫;使用者可以分享有關在韓國拓展事業的技巧、建議和資訊。

除上述特色外,該聚落提供的服務包含:全球網絡聚會、業師計畫、在韓國開展業務和全球新創企業擴大規模的研討會、創業活動推廣、韓國創業生活的Youtube頻道、韓國創業生態系統數據庫。

關於Seoul Startups的經營管理,新創企業或創業家需要加入社群(會員式經營),才能參與社群的全球網絡聚會、研討會、指導計畫和營銷活動。除上述服務,Seoul Startups近期正在為韓國創業生態系統和韓國創業生活的YouTube頻道開發數據與內容。正在尋找最新的創業活動、新聞曝光機會、聯合辦公空間、職缺以及創業建議的人,透過Slack與社群進行互動;目前已經擁有超過1,200名活躍成員。

14. 首爾創業聚落(Seoul Startup Hub)/政府投入/綜合型

首爾市政府成立首爾創業聚落,提供國外與本地創業者各種服務和資源,將全球公司、投資者、加速器與創業公司聯繫起來,提供孵化、投資和融資機會;幫助創業公司在韓國取得成功,也提供全球擴張的建議和支持。

該聚落提供包含:社交、聚會和尋找免費共享工作空間等資訊和資源鏈結;此外也提供各種孵化服務,如:工作空間、培訓計畫和專家諮詢。新創公司也可以使用首爾創業聚落之新創公司資料庫,並可以獲得稅務、會計、廣告等各個領域的專家的協助。

透過辦理年度交流活動將新創公司、投資者、加速器和利益關係者聚集在一起,分享有關投資、培訓和新創公司的經驗(例如:創業經驗分享、解決方案展示)等資訊。除上述資源,首爾創業聚落也與其他育成計畫或夥伴進行合作,如:Kitchen Incubator(針對食品飲料領域新創,提供菜單研發、餐廳經營、品牌建立等訓練或諮詢)、R-CAMP ZONE (針對創業失敗的連續創業家,提供改進商業模式、經營策略、市場營銷貨市場滲透等協助)以及Entrepreneur Training Space (創業家培訓空間,提供新創企業在韓國發展所需的知識和專業技能,如:軟體工程和 Android/IOS 開發的課程,以加強應用程式/網路內容製作方面規劃與技能)。

15. 韓國創業聯盟(Startup Alliance Korea)/政府投入/綜合型

韓國創業聯盟致力於幫助韓國新創業公司開拓全球市場,由韓國政府和韓國網路領先企業共同建立。

在資源提供的做法方面,透過辦理創業生態系大會和韓國創業論壇,收集創業生態系中的利害相關者的意見,並討論韓國創業生態系的未來。而該聯盟也辦理「矽谷韓國人」等類型的研討會和分享活動,將海外經驗與知識分享給韓國的創業生態系。

此外,每兩週舉辦一次咖啡俱樂部活動,每月舉辦一次讀書俱樂部活動,不定時舉辦午餐活動,有助於對韓國創業家有興趣者認識彼此。除上述資源外,Startup Alliance Korea還協助安排與外國新創公司交流的會議,以及提供教育和諮詢(例如:獲得領先網路公司的指導,尋找無償法律和會計顧問等),並協助韓國企業家與新創企業獲取海外創業資源,以刺激韓國企業家成長。

(六) 顯微鏡與望遠鏡的發明國-荷蘭

16. 阿姆斯特丹科學園(Amsterdam Science Park;ASP)/政府投入/主題式

阿姆斯特丹科學園創業項目或研究課題找到發展的機會;ASP與商業團隊可以幫助需求者找到合適的人選,並將與園區內的研究人員、學生和企業家串連在一起。在園區內不同研究領域都有各異的研究單位、新創企業、人才和基礎設施,各自形成小的生態系統;並專注於發展人工智慧、高科技與材料、生命科學與健康以及永續等領域。ASP也引入大學孵化器ACE Incubator資源,為正在創業或發展業務的學生、學者和技術專業人士提供支持。具體協助包括:培訓和指導,引介行業領導者、商業專業人士、投資者和服務提供商網絡。

就服務架構來說,阿姆斯特丹科學園的主要資源有三,分別是Startup Village、Matrix Innovation Center以及待開發保留區。其中Startup Village於2016年啟用,由ASP、創投UvA Ventures Holding以及建築事務所共同營運Julius Taminiau Architects;擁有超過55家新創公司和數家大型公司進駐,提供充滿活力的空間;建築主體為貨櫃所組成,有辦公室、會議室和休憩設施雖然Startup Village主要是為新創企業所設計,但一些較大的公司也在這裡設立據點,成為最先受益於新創技術進步的公司之一。而Matrix Innovation Center則是在2022年初進行開放,為辦公室和實驗室相結合的場域,是一個六棟多戶式出租大樓。服務包括私人停車位、使用靈活的會議室。接待台設施(包括:電話服務、郵件處理和影印服務)等,還提供餐飲和接待、保全和清潔服務。最後待開發保留區,因為ASP於非常注重研究、創新和園區現有生態系統中的組織和公司,故規劃了120,000平方米的區域供開發;適合的申請人可以使用各種尺寸的地塊。透過申請,ASP在審核過後可協助規劃如建築物結合辦公和實驗室的客製空間。

(七) 迷人的三葉草-愛爾蘭

17. Digital Docklands與Smart Docklands /政府投入/主題式

2000年愛爾蘭工業發展署(IDA)著手規劃「數位港區」(Digital Docklands,又稱為Silicon Docks)將都柏林舊工業區河岸進行改造,希望吸引矽谷的科技公司到都柏林。現在已吸引近4萬人在此工作,科技巨頭如Google、Meta (Facebook)、Twitter、TripAdvisor、Zendesk、Airbnb、LinkedIn等,也都在此設有據點。

在Digital Docklands形成具規模的聚落後,IDA又進一步在2018年於Docklands中心成立Smart Docklands,並定位為世界智慧城市試驗平臺,由都柏林市議會和愛爾蘭科學基金會研究中心CONNECT與三一學院(Trinity College)合作的研究計畫ENABLE出資營運。政當局和學術界支持一個專案管理辦公室(PMO),在政府、科技和創業社區、企業、大學和研究中心與社會大眾間扮演「經紀人」的角色。由參與者向管理辦公室提出挑戰,以形成智慧城市試驗方向;如:城市安全、能源與廢棄物、智慧交通、數位政府、公民生活以及網路等問題。藉以改造都柏林人民生活,並將解決方案推向全世界。

18. 數位中心(Digital Hub)/政府投入/主題式

數位中心於2003年成立,由愛爾蘭國家數位中心發展局管理營運,該中心側重企業和學校合作發展的戰略;此外,它肩負促進都柏林地區的城市復興和扮演驗證場域的角色,對愛爾蘭數位產業的持續發展至關重要。該中心經營近20年,累積了豐富的商業人脈,進駐該中心的知名公司有:Amazon、Athena Media、Distilled Media Group (Daft.ie)、Etsy、Havok、Kavaleer、Slack以及Stripe等。鼓勵當地合作夥伴在數位學習、數位藝術、醫療保健和社區發展等領域持續與中心合作。

數位中心提供有彈性的租賃空間,個人或是擴大規模中的團隊,可租用6個月到最長5年的時間;交通便利,位於愛爾蘭的主要交通樞紐之一斯頓車站附近。除上述資源外,中心還搭配四項協助計畫,分別為:Smart D8(使用創新技術改善居民的協作計畫)、MAP Junior(無人機與物聯網技術應用計畫,針對中學生教育)、Teen-Turn Programmes(為社會弱勢青年提供STEM教育計畫)以及Artist-in-Residence Programme(尋求藝術與技術融合的平臺計畫)。

 

重要觀察與可借鏡之處

  • 期待學校/創新中心+新創聚落的模式能有助於技術能量走向市場

隨著科技的發展以及創新創業風氣的興起,創業聚落肩負著國家生態系的多重功能;而在新創企業需求激增、政府政策的目的加持以及投資者看好的趨勢下,創業聚落也結合許多的服務與異業合作者,使其型態更加豐富。例如:新加坡國立大學企業機構(NUS Enterprise)就與新加坡政府的媒體發展管理局(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和金融機構SingTel Innov8合力打造世界知名的創業聚落。日本的Fukuoka Growth Next聚落也與專門學校合作,為新創引介需要的人才;荷蘭的阿姆斯特丹科學園則是引入大學孵化器ACE Incubator資源(主要夥伴之一為阿姆斯特丹大學),為正在創業或發展業務的學生、學者和技術專業人士提供支持。

在國內部分如國立中正大學發起的創新創業基地,桃園市政府社會企業中心、桃園青創指揮部(TYC UP)、安東青創基地以及新明青創基地和當地的中央大學、中原大學有很深的合作關係;臺中地區物聯網智造基地(ideas Hatch)/與中興大學合作,臺中跨境體驗示範基地則是與靜宜大學合作;而臺南贏地創新育成基地現由中信金融管理學院協助營運。

除了與學校合作協助新創企業取得所需的人才外,也可以槓桿學校研究能量與技術開發的成果,提升新創或欲提昇競爭力的現有企業競爭力。如果可能,中央或地方政府可以考慮針對學校或是研發中心對企業技術與人才的供給,或是技術被新創企業應用的情形等效益進行資料收集,以作為提出後續優化作法的數據基礎。

  • 非營利組織與大型企業參與新創聚落營運,有助於經驗與知識擴散並讓解決方案貼近市場需求

人才、技術是企業成章關鍵要素,但企業家精神卻也是不可或缺的;與國內創業聚落不同的是,國內投入經營與支持創業聚落營運主要是政府,而海外標竿國家卻有許多聚落,是由非營利組織或是企業做為主要資源投入以及營運者。這些聚落創辦者可能是連續創業家、早期投資者抑或是企業中的創新部門,如:以色列的Start-Up Nation Central、TechAvivtup Hub以及TLV Startup Hub,日本的三井不動產革新共創事業部,韓國的創業首爾(Seoul Startups)等。

創業聚落需要有價值核心,而該核心可能是一家獲得巨大成功的公司、富經驗的連續創業家或是資深早期投資者;這樣的核心對初步入創業的企業家來說具高度吸引力,有許多的知識與資源可以透過這樣具有凝聚力的聚落取得。未來政府或許可以考慮進一步促進企業與民間組織參與聚落經營,以助於臺灣新創聚焦市場、累積經驗。

  • 國際拓展不能只有新創走出去,品牌出海與社群的國際化經營也同等重要

與國內情況差異特點之一,新創聚落或新創基地海外分據點的設立。最為顯著的例子為新加坡的Block 71 (JTC LaunchPad),其在國內規模擴張,新增了Blk73、75、77、79、81等場域,以容納更多的新創企業。海外據點也進一步將擴張至印尼雅加達與萬隆、日本名古屋、美國舊金山、中國蘇州等市場內創業風氣興盛的重要城市。

在樹苗移植的過程中,需要將根部的土一併保留;室內以魚缸養魚,換水時不能全數換成新的水。生物的特性是能夠「適應」,但是在適應的過程中需要有一段過渡期。在新環境中適應是一個學習過程,例如:練習如何取得當地資源、「進一步」了解當地文化與市場特性等。而海外新創的聚點,就可扮演「根部的土」以及「舊缸的水」這個角色。或許未來我國在社群或是創業聚落的品牌,可與當地加速器或是當地企業合作(熟知當地市場環境與運作的人非常重要),以社群及聚落方式經營,協助臺灣新創更快速地打入當地市場。而海外據點的選擇,可以依循海外以世界知名的創業城市、市場重要性以及交通便利度等先決環境條件,作為優先試點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