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駕車
1.福特福斯投資自駕廠Argo AI宣布倒閉,27億美元打水漂
自動駕駛廠商Argo AI於2022年10月結束營運,福特與福斯兩大車廠重金投資的自駕新創,從2017年至今累積27億美元投資,如今都化為雲煙。Argo AI在5年前踏著AI與自動駕駛浪潮登場,獲得福特和福斯兩大車廠10億美元資助,一度為與Waymo、通用Cruise、Pony AI同等級的明日之星,如今卻黯然關門。Argo AI管理層表示,有些員工會收到兩家車廠的聘任前往工作,但多數員工只會收到遣散費和離職獎金。員工表示,Argo AI創辦人親自向2千名員工告知這項消息,並給予豐厚的離職禮包,包括獎金與醫療保險。(財經新報:https://reurl.cc/qZZ7Op)
2.市場吹冷風!14家自駕新創上市後平均股價跌幅達80%
自動駕駛在最近這幾年成為科技產業明日之星,然而最近英特爾旗下自駕公司Mobileye傳出IPO目標估值大減60%的消息,讓投資人更加感受到當前美股IPO市況極冷。事實上,不僅是Mobileye,日前調研機構研究顯示,近幾年IPO的自駕技術相關的新創在上市之後,股價估值都紛紛出現暴跌的狀況,平均跌幅高達80%。(Inside: https://reurl.cc/Wqq6RO )
3.Waymo在其自駕車加裝感測元件,蒐集即時的天候資訊
Waymo宣布將透過旗下車輛加裝的感測元件,製作更準確、即時的在地天候資訊,讓自駕車能夠在天候不佳地區維持穩定運作,或是避開氣候不佳、可能影響自駕車運作的地區。(聯合新聞網:https://reurl.cc/x1lZWV)
4.Stellantis收購自動駕駛軟件開發商aiMotive
汽車製造商Stellantis於11月表示已同意收購總部位於匈牙利的高級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軟體開發商aiMotive,以推進其技術開發工作。公司沒有披露交易的財務細節但說明此次收購增強了Stellantis的人工智慧和自動駕駛核心技術,並推動了其全新STLA AutoDrive平臺的中期發展。(Reuters:https://reurl.cc/mZln4M)
二、電動車
1.鴻海與Indika能源攜手捐贈電動巴士提供G20與B20接駁服務,持續擴展印尼淨零碳排願景
鴻海科技集團(Hon Hai Technology Group, Foxconn)與PT Indika Energy Tbk(Indika Energy)今日共同宣佈,透過合資公司PT Foxconn Indika Motor(FIM)捐贈5輛電動巴士(eBus),並透過印尼投資部與投資協調委員會(BKPM)協助印尼在今年舉行的G20和B20系列活動中,提供綠色接駁服務,作為承諾支持印尼政府發展電動車生態系、以及減少碳排的做法之一。FIM的成立旨在拓展印尼淨零排放承諾,尤其是在電動車領域,身為Indika Energy與鴻海的合資公司,目標在開展商用電動車和電池的製造業務,並提供管理諮詢服務。(鴻海科技集團:https://reurl.cc/eWX8ym)
2.多元電力及電動車前景佳,創投最青睞雙電基金
多元電力與電動車兩大主流趨勢確立,吸引資金進駐相關產業,根據PwC統計,2013年至2021年上半年,各產業獲全球氣候科技創投資金的比例,以電力與交通相關產業最受青睞,占比近75%,產業前景備受矚目,有利透過同時布局電力轉型與電動車的雙電主題基金,一舉掌握全球主流大勢與商機。(中時新聞網:https://reurl.cc/qZk8G0)
3.電動汽車行業持續吸引私募股權投資
據S&P全球市場情報數據顯示,2022年1-10月,全球私募股權和風險投資對電動汽車和零部件的總投資為94.5億美元,而2021年的年度總投資為126.4億美元,創歷史新高。第二高的年度總額是在2020年,當時私募股權在電動汽車行業投資了95.2億美元。(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https://reurl.cc/de75gV )
4.通用注資6,900萬美元,入股澳商確保鎳、鈷供應
通用汽車將投資6,900萬美元以取得昆士蘭太平洋金屬公司 (Queensland Pacific Metals) 的股權,確保其車用電池內使用的鎳和鈷有新的來源。通用汽車表示,在有關潔淨能源美國稅收抵免新政策下,該投資可以讓電動車取得消費者獎勵資格,其紅土鎳礦將以新式專有工藝進行加工,有助於減少資源浪費。通用汽車也在8月向鋰電池材料生產商Livent預付1.98億美元,確保6年鋰供應無虞,但以採礦業來說,預付現金以確保供應是罕見作法,該交易反映出汽車產業對電動車電池金屬市場趨緊的擔憂加劇。(鉅亨網: https://reurl.cc/Yd8loo)
5.電池關鍵正極材料將首度在美國生產
電動車大廠Tesla共同創辦人J.B. Straubel成立的美國電池回收企業Redwood Materials宣布與日商Panasonic達成協議,將供應Panasonic位於堪薩斯州電動車電池工廠數十億美元電池材料,電池關鍵的正極材料將首度在美國生產。(Money DJ: https://reurl.cc/Z1XnLA)
6.格斯科技與InoBat Auto跨國合作布局歐洲電池市場
格斯科技宣布與歐洲電動車電池研發公司InoBat Auto進行跨國策略合作,未來格斯將透過新建電池廠的產能滿足InoBat電池訂單需求。InoBat為歐洲電池設計研發之新創公司,擅長創新電池的創新研究、開發、製造、供給、回收以及廢棄電池妥善處理,深耕於客製化領域以滿足全球汽車、商用車、賽車、航太業等主流及專門代工廠特殊需求。此項策略合作將有助於格斯科技進軍歐洲市場,透過其高階電池芯的製造技術,搶攻電動車、固定式儲能系統及無人搬運車(AGV)商機。(新電子: https://pse.is/4mvwjt)
7.GAC Aion New Energy Automobile獲25.3億美元A輪投資
廣汽埃安(GAC Aion)為中國廣州汽車集團(GAC)旗下的電動汽車公司,成立於2017年7月,專注於電動車製造,該公司於2022年10月獲得Shenzhen Capital Group(深圳市創投集團)、GoldStone Investment(金石投資)、China Structural Reform Fund等5家投資機構約25.3億美元A輪投資。GAC Aion主要銷售的車型包含AION Y、AION S、AION V和AION LX等。而在2022年9月,GAC Aion發表號稱中國首款超級跑車Hyper SSR,搭載「兩檔四合一」馬達,可輸出1,225馬力,扭力高達12,000牛頓米,且全車碳纖維車殼,最高階Ultimate賽道版,從0-100公里/小時加速只要1.9秒,預計明年10月就能交車。(科技新報:https://bit.ly/3Alb2Ih)
8.Farizon Auto獲3億美元A輪投資
遠程汽車(Farizon Auto)為吉利控股集團旗下汽車製造商吉利汽車(Geely Auto)於2016年推出的電動車品牌,成立於2014年,專注於能源和智慧化技術的開發,其核心技術為甲醇燃料電池。Farizon Auto目標是加快海外擴張,不僅規劃提升在日本、南韓、中東和東南亞等市場的銷售,還計畫最早於2024年在歐洲推出一款電動輕型貨車Super Van,旨在躋身歐洲三大電動貨車供應商之一。(Yahoo!新聞:https://bit.ly/3Gj8MVw)
三、共享汽車
1.特斯拉共享平台USPACE獲新臺幣2.6億元A輪募資,台灣大哥大獨家領投
USPACE 於10月宣布,完成新臺幣2.6億的A輪募資,本輪由台灣大哥大領投與策略投資人跟投。過去五年,USPACE從共享車位的核心精神出發,近期陸續拿下知名商業大樓與飯店如宏泰世界大樓、信義區交易廣場、茹曦飯店(原王朝大酒店),並且從停車本業出發,進軍特斯拉到府租車服務,主打最短一小時內,隨call隨到的即時租賃到府服務,在未來的電動車市場扮演服務平台角色。公司這次獲得台灣大哥大投資,將可進行更快速且全面性策略佈局,未來將服務拓展至電商、車險、貸款等領域,並且達成正在進行的資本規劃,預計兩年左右科技事業目標在台上市。(Inside:https://reurl.cc/28WgaE)
2.韓國共享汽車平臺SoCar獲1.48億美元投資,計畫2022年8月IPO
南韓最大汽車共享平臺Socary在2022年6月24日向南韓證券交易中心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的申請,計畫於今年8月登上南韓交易所(Korea Exchange,KRX),預計至少募資1,547億韓元(約1.19億美元),目前發行價未定。(iThome:https://bit.ly/3OgWqPK)
資料來源:
財經新報、Inside、MoneyDJ、鴻海科技集團、中時新聞網、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科技新報、Yahoo!新聞、i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