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2.11.21

【新興領域/2022.11焦點】再也不怕概念模糊!最完整的Web3.0指南

什麼是「Web3.0」,當你看到這類文章標題時,第一個浮現腦海的概念是甚麼?新科技、網際網路、區塊鏈、加密貨幣?還是投機、炒作、詐騙等等的負面字眼。或許過去我們從來沒有真正釐清Web3.0所探討的範疇,報章媒體也僅以一個非常模糊的概念去解釋它,而今本文將透過CB Inisghts完整的生態輪廓說明,分層分類帶您瞭解Web3.0的具體架構,並說明它發展的背景及目前各國及市場關注的情形。

 

關於Web3.0發展基礎

1980年代末期,第一階段的網際網路(Web1.0)誕生,「tripple “w” dot com」(www.com)成為最流行的語彙,人們可以登入各樣五花八門的網站,讀取各種網路資訊,雖然相對於現在,當時的網速很慢、操作很靜態,但至少真正實現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境界。

緊接著,在經歷網路泡沫化及千禧年過後,第二階段網際網路(Web2.0)應運而生,除了電子商務愈發蓬勃、便利之外,人們開始能在網路上留言、發表,甚至自建社群及頻道,因而推升了亞馬遜、Facebook、Youtube等科技巨頭的興起。時至今日,走過了超過20個年頭,全球至少有49億人口每天依賴網路工作、學習、遊戲、消費,網際網路從知識的「輔助者」成為生活的「主宰者」,少有人能獨立於它的影響之外,我們牢牢地被許多中心化平臺掌控,常常被迫放棄自身的資料控制權。

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比特幣橫空出世,向所有中心化平臺下戰帖,首為「去中心化」的理想發難;此後,「區塊鏈」密碼學技術,如同新宇宙爆炸衝擊著固有的思維,而建構在此之上的網路第三階段(Web3.0)也逐漸展開,一個開放、無需許可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網絡向我們招手,可以想見不久的將來,Google、Meta(Facebook)等科技巨頭再也無法從個人的數據資料中獲利;Youtube創作者(Youtuber)和Spotify音樂家也不再需要技術中介商,能夠直接面對他們的粉絲並收取費用。套一句全球資訊網WWW發明者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所說的話,「在Web3.0中,我們能重掌自主權、操控自己所有的資料。」也就是說,從Web1.0、2.0發展到3.0,人們在網路的權力從起初的「讀」(Read)、「寫」(Write)到最後能夠「擁有」(Own),可說Web3.0是完整了任一個體在虛擬世界成為自由人的理想。

 

 

關於Web3.0實踐與應用

然而,因為後疫情時代,熱錢充斥市場,加上烏俄戰爭推動通膨快速飆升,使得NFT、加密貨幣、虛擬土地、挖礦、遊戲等Web3.0相關業者陷入「泡沫淘汰戰」,讓部分人認為這波由區塊鏈技術興起的Web3.0浪潮僅是市場炒作。但事實上,在全球視野中,仍有許多人持續關注Web3.0的技術應用與其所對應的消費需求。根據CB Insights統計,就算在全球風險投資放緩的此刻,Web3.0領域正在迅速獲得投資人的關注,光在2022年前三季就籌措了130億美元的股權投資,已經比2021年的投資總額增長了30%,顯示Web3.0的發展步伐沒有停歇,正直搗我們生活核心。

也正因為相信在適切風險控管下,擁抱創新必定能為經濟和產業發展帶來新力量,許多國家,特別是杜拜、東南亞,對Web3.0態度尤為積極。2020年杜拜領先全球發表《杜拜區塊鏈戰略》,希望未來成為第一個由區塊鏈驅動的城市。2022年7月,杜拜政府更進一步提出「杜拜元宇宙戰略」,目標在未來5年內創造40,000個就業機會,為國內經濟帶來約40億美元的商機;而新加坡則是優先訂立加密貨幣相關法案,促使幣安、Gemini、Coinbase和Crypto.com等知名加密貨幣交易所在2021年取得當地的營運許可;還有香港,也於2022年10月底正式發布《虛擬資產發展政策宣言》,正式向全球的投資者、創業者宣告其發展的決心;另外,越南政府也展現高漲的野心,2022年6月,越南政府在峴港推出「元宇宙村」,將800家企業帶入元宇宙,同時,還將設立獎學金基金,資助元宇宙、區塊鏈和數位經濟的研究項目,引來新創企業積極投入。

除了國家的實踐策略,在業者應用方面,源於「害怕輸在起跑點」的本質,企業總是期許自己能在站穩既有領域之餘,開拓屬於Web3.0的賽道。比如近期,運動鞋大亨Nike正式推出Web3.0區塊鏈虛擬平臺「.SWOOSH」,該平台將成為Nike虛擬創作大本營,用戶可以在其上購買、炫耀或交易實體/虛擬產品,於11月18日在歐美地區率先開放體驗。另外,臺灣用戶最熟悉的社交平臺LINE也透過旗下子公司LINE NEXT全力打造全球NFT生態圈,於11月14日推出建構在區塊鏈上的Web3.0遊戲平臺「GAME DOSI」,借助LINE在區塊鏈的專業與技術實力,提供現成的資源和開源套件,為開發者簡化區塊鏈遊戲開發流程,並提供「代幣經濟學」(Tokenomics)諮詢服務,針對各遊戲制定最佳代幣經濟模型,建立社群功能,以加速Web3.0遊戲產業成長茁壯。

 

 

關於Web3.0生態輪廓

講了這麼多,或許Web3.0對許多人而言還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念。為了讓案例說明更有脈絡可循、往後的討論能更聚焦,本文參考CB Insights所描繪關於Web3.0的生態輪廓,分層了解其各個層次,有助洞察下一階段網際網路的發展,並想像其所建構的未來。

 

 

第一層|存取權和身份(Access & identity

在Web2.0階段,遊歷網際網路的我們通常會有一組帳密,帳號能代表我們的網路身份,密碼則相當於進入的鑰匙,能登入各種應用程式去執行內容;但在Web3.0的世界裡,去中心化的應用程式(dApp)不會集中管理註冊用戶的帳密,通常仰賴(綁定)加密錢包表示身份。所以在第一層的範疇裡,許多公司主要打造更適宜的工具來幫助玩家或消費者進到Web3.0的世界,我們根據CB Insights分類,將業者所提供的服務區分為加密錢包、瀏覽器及去中心化數位分身三類。

 

1/3)加密錢包

加密錢包通常由一串數值構成,也可以稱為「錢包地址」,除了用來登入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外,還可以是數位資產(如:NFT、加密貨幣)儲存的地點。以遊戲為例,在Web2.0的世界裡,玩家要出售、購買或接收遊戲內的虛擬道具或配件,都需要重新登入,所有遊戲資產僅存在遊戲公司的伺服器當中,無法攜出;然而,在Web3.0的世界中,加密錢包就是自己在網路上的身份,透過「綁定」這個動作來識別,且遊戲資產能以NFT的形式儲存在錢包中,玩家查看時不再需要登入遊戲系統,遊戲NFT還可以攜到別的去中心化平臺呈現(具有跨平臺的互操作性),亦或上架到OpenSea、Rarible等市場上拍賣,獲得遊戲之外的收益。

目前市場上這類錢包有很多,其中又以「MetaMask」最受歡迎,也最具代表性,因其商業標誌有狐狸頭像,很多人以「小狐狸」代稱。它是建構在以太坊上的加密錢包,主要交易的媒介是以太幣,同時,它能支援許多Web3.0網絡,包括Polygon、Binance Smart Chain和Avalanche等。目前,MetaMask估值已是2020年的38倍達到32億美元,每月活躍的用戶超過2,100萬,還可以連接到將近4,000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未來它們還會與更多網路應用系統連接,致力讓用戶可透過熟悉的網站形式登入更多的dApp。

 

 

2/3)瀏覽器

雖然我們還是可以用既有Web2.0瀏覽器(如:Chrome、Firefox和Explorer等)登入Web3.0應用程式,但因缺少與加密錢包鏈結的基本功能,用戶沒有辦法直接在瀏覽器端收受或交易數位資產。所以,使用Web3.0瀏覽器通常就能直接鏈結加密錢包,也有瀏覽器直接提供自己的加密錢包,讓用戶能無痛進入更多應用程式。比如,首款多鏈網絡瀏覽器Acent,正在開發可以鏈結多個加密錢包的Web3.0瀏覽器,同時也推出自己的加密錢包「Acent Webwallet」,用戶可以省去太多錢包綁定的困擾,以單一的錢包優遊於Web3.0宇宙。

另外,像是Brave瀏覽器不僅強化了資安的規格,更有屏蔽廣告的功能,但用戶仍可選擇觀看廣告獲得獎勵,獎勵金為該瀏覽器當中的附加代幣—「注意力代幣(BAT)」,會自動存入用戶鏈結的錢包當中,體現Web3.0價值轉移的便利性。

 

 

3/3)去中心化數位身份

在網路的世界裡,所有關於個人的身份資訊(PII)都應當被列為敏感訊息,它不僅能做為個人化分析的材料,還能是數據行銷的利器,這類資訊通常包含姓名、年齡、地址、生物特徵、公民身份、就業、信用卡帳戶、信用記錄、密碼、搜尋軌跡、交易歷史等。

在過去Web2.0的階段,為了節省跨平臺操作的時間成本,我們往往會依賴平臺記憶、存取或透過Google、Facebook登入其他網域,讓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洩漏大量可變現訊息,也可能因此讓我們成為網路攻擊的標的。而在Web3.0階段,人人都能捍衛自我主權身份(SSI),不存在中心化平臺集中蒐集個人身份資訊,有些業者便嘗試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管理,這類加密錢包可以幫助用戶直接授予或撤銷某些應用程式的存取權,並透過區塊鏈的私鑰,防止個人身份資訊被濫用,或被釣魚網站偷取帳號密碼,能妥善保管及擁有自己在網路的身份。

以一家成立於美國紐約提供去中心化數位身份錢包的Spruce為例,他們在2022年4月由Andreessen Horowitz領投,完成3,400萬美元的A輪股權投資,執行長Chang表示,希望利用這筆資金擴大現行的開發團隊,他們將致力於協助客戶把任何需要登入以太坊的dApp進行去中心化的身份管理,並為忘記私鑰密碼的用戶進行密鑰管理。

 

第二層|去中心化金融(Decentralized finance, DeFi

從第一層進到Web3.0的世界後,第二層將體現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透過智能合約達到「去中心化金融」的境界,主要消除銀行及金融中介人的角色,為消費者提供更快、更透明的金融服務,包含資產交換、借貸、保險及質押四類。

 

1/4)去中心化交易所(DEX

過去中心化交易所通常會與金融中介機構合作(如:銀行或對沖基金),以確保流動性、維繫高交易量,若出現流動性低的狀況(買家或賣家數量不成比例的時候),金融中介機構會擔任「造市者」的角色,而中心化交易所必須向金融中介機構支付部分費用,或者將部分負擔轉嫁給消費者。

但相比於中心化交易所,去中心化交易所(DEXS)沒有金融中介機構擔任造市者,而以流動性資金池取而代之,被稱為「自動造市者(AMM)」,該機制係由演算法定價、交由智能合約完成,期間為了激勵參與者參與流動性資金池,DEX通常會以代幣作為獎勵,等同於提供流動性利息回饋給參與者。值得注意的是,DEX因為沒有金融中介的參與,通常交易手續費也會相對較低,根據畢馬威針對多家交易所進行測試,發現DEX中著名的交易所Uniswap對10萬美元的交易收取0.05% 的手續費,而中心化交易所Coinbase和Kraken則分別收取0.1%和0.2%的手續費。

 

2/4)貸款

透過智能合約的應用,任何人都能在Web3.0的系統中成為貸方,舉例來說,Aave和Compound就設計了一項借貸協議,獎勵用戶將自身的資產(通常是穩定幣)存入借貸池以供其他人借用,並交由智能合約自動履約執行,一段時間後,智能合約也會以原生代幣的形式向貸方發放利息。然而,相對於貸方賺取利息,對借款人來說,從Web3.0貸款可能不是非常吸引人的選擇,因為缺乏金融中介機構協助評估借款人的信用及組織信譽,借款人大多需要超額抵押;一旦拖欠貸款,智能合約也將瞬時將相應的加密貨幣支付予貸方,不太符合多數借款人的需求,但目前已有許多業者正設法透過數據資料評估借款人信用,未來抵押不足的去中心化借貸也可能發生,意味著,這個體系裡的貸方承擔的風險將大大增加。

 

3/4)保險

在Web3.0保險的項目之下,還可以再區分為兩類,一類是使用去中心化智能合約替傳統保險公司完成業務流程,比如航班延誤險、農損險等;另一類則是針對數位資產的保險業務,比如NFT或加密貨幣的保險公司。

第一類以Etherisc為例,它是一家總部位於德國的保險公司,2022年宣布推出區塊鏈旅行延誤險,專案名為「FlightDelay」,目前已與80多家航空公司合作,倘若航班延遲超過45分鐘,智能合約設定的保險理賠將會自動啟動,同時也提供支付加密貨幣的選項,供要保人自由選擇。

第二類則以Unslashed Finance為例,它主要協助去中心化交易所開發保險,一旦交易所受駭客攻擊或出現程式撰寫漏洞、智能合約程式未順利履約的問題時,交易所用戶則可享有保險理賠的服務。根據Crunchbase,2021年5月Unslashed Finance獲得2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係由Lemniscap領投,其創辦人Marouane Hajji表示,「保險是加速加密貨幣走進每個人生活核心的關鍵因素,我們打算利用投資的資金繼續擴大業務範圍,避免Web3.0的參與者受到重大風險危害。」

 

4/4)質押

所謂「質押」(Staking)就是把加密貨幣抵押給驗證人(交易所),在期間內不得動用,質押人可以從中賺取加密貨幣當作利息,這類利息通常相比傳統金融來得高許多,約6%~20%不等;就好像現金定存,我們將現金存在銀行,一段時間內不得提領,並從中獲得相對於活存更高的利息收益。

在Web3.0的世界裡,質押活動蓬勃與否與區塊鏈的「記帳規則」有關。比特幣與過去的以太幣記帳規則都是採用PoW(工作量證明)的方式,由算力最強的電腦(節點)搶下記帳的權利,與質押多寡無關;但在2022年9月15日後,以太幣過渡成PoS(權益證明)的記帳方式,意味著質押越多、持有代幣越多,就能有更大的記帳權利,獲得更多利息回饋。所以,根據Dune Analytics數據,當前質押的以太幣數量已超過1,500萬枚,占整體以太幣供應量的12.46%,推測未來會有更多業者願意提供質押服務。

通常質押服務允許全球投資者將他們的加密貨幣匯集在一起,保障小額的質押用戶也能獲得獎勵。舉例而言,參與以太坊記帳最低資本要求是32個以太幣(ETH)(目前相當於40,000美元),對個人質押者來說不是一個小數目,於是在業者代為籌措之下,個人可以僅向節點貢獻0.1ETH,而獲得0.1ETH的獎勵,同時還能省去個人成為節點的技術開銷,包含購買硬體電腦或安裝軟體程式的費用。目前最大的質押協議Lido Finance在200,000名利益相關者參與之下,擁有超過60億美元的質押資產,其中97%是以太幣,相較2021年11月質押收益(APR)僅4.84%,該平台在2022年11月兩周內創下10.21%的歷史新高,與過去一年成長超過100%;另外,2022年6月,質押平台Stader以4.5億美元的估值獲得了1,25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由Three Arrows Capital領投,目前該平台有超過15,000個參與者,質押資產約5億美元。

 

第三層|多元應用與體驗(Experience

建構在第一層與第二層去中心化金融之上,Web3.0已走進多元應用的階段,從賺取遊戲代幣到銷售NFT,再到元宇宙體驗,驗證Web3.0不只是炒作,我們能從這一層面看見Web3.0為我們開創「未來的模樣」。

 

1/8)元宇宙

元宇宙(metaverses)可說是Web3.0最理想的境界,也就是去中心化的虛擬世界,我們不再只是網路資源的「閱讀者」或「創作者」,我們是虛擬世界中的其中一員,在現實世界可以完成的任何事物,都能對應到網路世界中。就以Decentraland和The Sandbox兩個最著名的去中心化世界為例,用戶能在當中享有購買、銷售和創造商品等體驗,所有交易的物品或土地,都以NFT的形式作為一種數位資產,而這些交易都是基於加密貨幣,再加上NFT的可攜性,我們還可能將各種數位資產從一個去中心化世界搬移到另一個,創造不同平臺間的互相操作性。

此外,透過於智能合約的運用,加密貨幣的持有者很容易能組成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如同現實世界的利益團體或公司組織,所有成員利益與共,但組織方向不是由任何領導者決定,所有參與者都享有該組織的發言權,決定權比重由其所擁有的加密貨幣比例來決定,擁有越多者,決定權越大。

 

2/8NFT市場

非同質化代幣NFT的出現,是去中心化世界經濟活動的支柱,不管是一則貼文、圖片、影片或音樂,NFT提供了所有權證明,讓所有數位內容幻化成Web3.0虛擬世界中獨一無二的資產。2021年NFT市場締造了交易量與交易金額的高峰,將OpenSea、Rarible、Mintable等交易平台推到眾人矚目之下,目前仍以Opensea為集大成者,截至2022年11月註冊的錢包數突破120萬,交易額雖創2021年6月以來新低,但仍有3.03億美元,有越來越多藝術創作者進入NFT的數位藝術市場,還推升了許多AI生成藝術家。

特別值得一提,NFT在臺灣市場也吸引不少的創作者加入,更有機會從亞洲走向全球。以Akaswap平台為例,它是2021年由一群長期在科技藝術領域進行創作、研究的臺灣團隊所組成,為亞洲第一個以「綠能區塊鏈Tezos」為基礎的多功能藝術品交易平臺,由於Tezos相對於以太幣的礦工費(Gas fee)便宜非常多,也因此大幅地降低了參與NFT市場的門檻;再加上平臺有非常清晰的分潤機制,創作者能透過簡易的操作設定分潤,並自動獲取版稅回饋,目前已有相當多著名的專案在平臺上完成,如:歌手張惠妹2022年的AMeiZING世界巡迴演唱會所發行的「ASMeiR」NFT、北師美術館「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展覽特別以臺灣雕刻家黃土水作品《甘露水》發行「Kng」NFT、東京奧運拿下金牌的男子羽球雙打選手「麟洋配」的「新時代國旗」NFT等,AkaSwap未來將持續舉辦NFT展覽、論壇、全球作品徵選、教育訓練課程等,協助藝術家及大眾跨入NFT數位藝術領域,豐富市場的多元性,期待透過NFT新型態的交易方式,為藝術創作者創造新收益來源。

 

 

(3/8)社群平台

在Web2.0的世界,我們仰賴各種中心化的社群平臺達到社交的目的,而這些社群平臺則透過我們的網路行為,揉合成精準地行銷數據,推送廣告內容賺取受益,如:Instagram、Facebook和Reddit等,但身為數據產生者的我們,卻未曾從這些數據中獲取任何回饋或補償,像是實驗室當中的白老鼠,為他人作嫁,卻無任何好處。

因此,到Web3.0的階段,在沒有任何數據收集與廣告生成的情況下,Web3.0的社群平臺為了維運必須轉向其他的收入來源。以Steemit平臺為例,參與的用戶能透過代幣獎勵喜歡的發文者,當某發文者累積用戶越來越多代幣,他們就能在社群中獲得更好的聲譽,這使他們在社群中具備更大的權重;也就是「讚讚不等值」,聲譽良好的用戶的讚,比新用戶的讚更有價值。另外,像Entre、Diamond或從香港發跡的Matters平臺,也都是允許用戶購買代幣來打賞他們喜歡的創作者,創造平台的良性互動與循環。不過,雖然保護用戶數據、且無廣告的社群平臺在如今廣告泛濫的時刻聽起來很誘人,但在過去社群平臺大部分免費的情況下,Web3.0社群在說服用戶投入時間和金錢來賺取代幣方面,必須要花費更多時間才能說服用戶共同打造更好的社群世界。

此外,在這一層架構底下,也有業者正在開發全新的區塊鏈基礎設施,如DeSo,他們期許每個去中心化的社群平臺間都能享有互操作性,不僅能跨平臺對創作者給予代幣獎勵,傳遞各種訊息也都能去中心化。該公司於2021年9月獲投2億美元的投資,由Andreessen Horowitz、紅杉資本和Coinbase Ventures等領投。

 

4/8)組織型態與募資

如前述所提,在區塊鏈代幣與智能合約的結合下,在Web3.0中還能創建一個去中心化的自治組織(DAO),只要獲得某利益相關者共同的代幣,就能依照智能合約參與組織間的投票或意見表達,與實體世界中共同集資成為一個利益團體相似。

以LinksDAO為例,是由一群高爾夫愛好者組成,在該代幣發布的24小時內就售出多達9,000個病籌集了超過1,000萬美元,他們希望以這筆資金購買並經營一個專屬的高爾夫球場,未來所有參與DAO的成員都能夠從高爾夫球的營收中獲利。還有,Krause House DAO的野心更大,他們希望籌措超過10億美元的資金,購買一支NBA球隊,由成員共同經營獲利。

除了營利事業之外,DAO也在公益慈善事業中漸受歡迎。例如,UkraineDAO通過銷售NFT籌集了超過600萬美元,主要幫助烏克蘭平民和軍方提供修復與醫療相關經費,許多參與者認為DAO比過去的慈善團體更快、更直接能夠將資金送到受益人手中,且不需通過中介平臺核可、確認,還能明確追蹤資金流向,對捐贈者也有保障。

然而,DAO的運營也有許多問題,比如2021年ConstitutionDAO籌集約4,000萬美元競標美國憲法副本,最終卻競標失敗,而這筆錢就被鎖在DAO當中,尋找資金並將資金返還給投資者卻成了一個艱鉅的人工過程,雖然後來大批的資金都已退還,但在礦工費的損失卻將近數百萬美元,這確實可以視為去中心化世界的成本。

 

5/8)串流媒體

在Web3.0的串流平臺,主要賦予創作者所有權及智能合約分潤機制,同時透過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來增強創作者的能力。

以Livepeer為例,它係由Doug Petkanics和Eric Tang在2017年創辦,2018年5月服務正式在以太坊上運行,Livepeer本身並不提供影音串流而是提供基礎建設服務,於是在Livepeer的經濟模型中有兩個主要角色,一個是協調者(Orchestrators)和影片礦工(Video Miners)。在 Livepeer上質押LPT代幣即可成為協調者,質押數量越多越有能獲得工作機會和獎勵,協調者主要工作是當接收到新的影片處理需求時,它會將工作分配給影片礦工處理,處理完成後也將由協調者驗證影片是否達到要求,如果協調者未誠實驗證,其所質押的LPT代幣將因懲罰而損失;而影片礦工只要使用GPU挖礦的礦工都符合礦工的條件,礦工可以在閒置時間處理Livepeer的工作藉此獲得LPT或是以太幣獎勵。

2022年1月,Livepeer從Digital Currency Group和Tiger Global Management等投資者籌集B輪2,000萬美元的資金;近期,他們更推出了一個工具包,能幫助Web3.0的開發人員將直播和影片NFT鑄造整合到項目中。

 

6/8)音樂

在Web2.0的數位音樂產業,以全球最大的串流平臺Spotify為例,平臺通常會向發布者抽取收益的30%,且發布者只能是唱片公司或獨立分銷商,有些發行商與唱片公司也會再從串流平臺收入中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在層層分銷之下,創作者收益與其創作價值相距甚遠。

如同Web3.0串流平臺的經營初衷,經營Web3.0音樂平臺的業者,希望能為創作者提供更好的獲利模式,並希望能在沒有中間經紀公司或分銷商的情況下,粉絲及聽眾能透過代幣形式創造與創作者不同的關係鏈結。以Audius為例,該平臺允許創作者在沒有分銷商或唱片公司的情況下以音樂人的身份上傳作品,並讓創作者能獲得90%的串流媒體收入。2021年9月,Audius獲得500萬美元的投資,由Katy Perry、Disclosure、Steve Aoki和The Chainsmokers等音樂名人領投,並得到General Catalyst、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Kleiner Perkins Caulfied & Byers等投資者的支持。

另外,像是由Andreessen Horowitz支持的Royal串流平臺則允許粉絲購買平臺上的加密貨幣,以NFT形式投資音樂創作者,而這些NFT能夠再帶到交易市場進行二手交易,倘若音樂備受市場喜愛、看好其未來性,二手交易也能再為創作者帶來收益。而從臺灣發跡、由回聲樂園主唱吳柏蒼、KKBOX創辦人林冠群所創辦的OurSong平臺,也早在2019年就推出相關服務,目前累計與超過300組唱片公司、藝人、品牌合作發行NFT,以「歌卡」形式結合作品、現場演唱會優先搶票權、免排隊優先通關、獨家簽名黑膠購買權等不同主題,引起粉絲的收藏興趣;2022年4月,OurSong母公司Our Happy Company宣佈完成750萬美元的種子輪募資,由IVC與Animoca Brands領投,心元資本、HTC等參與投資,他們宣布進軍全球市場,更找來美國靈魂天王John Legend擔任共同創辦人及影響長(Chief Impact Officer) ,要讓創作的價值再度閃耀,也更驗證在Web3.0中,平臺不分國界、無地域分野,只要能創造出好的營運模式,任何人都能在平臺上上架。

 

 

7/8)內容與出版

隨著個人部落格與時事通訊的興起,Web3.0公司正在尋求幫助創作者更好地將創作轉變為收入和實際擁有他們所創造的內容。以鏈上寫作平臺Mirror為例,自2021年10月開放所有人使用以來,越來越受到加密社群的喜愛,不論是DAO、NFT專案或投資人等,皆會使用Mirror來介紹他們的計畫;2022年5月,他們還推出了寫作NFT(Writing NFT),意味著用戶完成其文章後,只要將錢包連接至Optimism,即可免費將文章鑄造成NFT收藏系列,價格及總數皆可自行決定,透過文章的購買不僅可以支持創作者,讀者也可以透過透明的交易紀錄證明自己為早期的支持者(超級粉絲),創造雙向的讀寫循環。2021年6月,Mirror以1億美元的估值從Andreessen Horowitz和Union Square Ventures籌集1,000萬美元的種子輪投資。

 

8/8)遊戲

最後也是最話題性的,就是Web3.0在遊戲當中的變革。過去在Web2.0時代,網路遊戲與現實世界的關係薄弱,最多的連結就是時間,玩家必須耗費時間在遊戲當中,但是遊戲內的角色升級、賺大錢、抽到意外的武器或寶物,玩家都不能因此在現實世界裡變成富翁,甚至還可能因為遊戲公司經營不擅倒閉,而所有心血一夕之間化為烏有。然而,在Web3.0的世界裡,虛擬世界的富翁,就可能是現實世界裡真正的富翁,主要是因為所有遊戲裡的資產都以NFT的形式儲存在加密錢包,玩家可以將其攜出在交易平台中交易,所謂「邊玩邊賺」(P2E)的幸福境界,完全能Web3.0中實現。

而迄今為止最受歡迎的Web3.0遊戲就是Axie Infinity,玩家們可以戰鬥、繁殖並最終出售「Axies」,這是NFT形式可收藏怪物。前一段時日,受到NFT市場大爆發及疫情的影響,許多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失業人口,就因為Axie Infinity而一夕致富,瞬時間造成了一股旋風。然而,在全球通膨及經濟景氣下行的前景下,加密貨幣面臨泡沫,NFT市場也大不如前,Web3.0遊戲風潮也戛然而止。許多觀察者批評,P2E遊戲大多以投機目的為主,並沒有推出備受玩家熱愛的遊戲內容,因此,短時間內P2E遊戲的前景尚不明朗。不過,2021年11月,區塊鏈遊戲工作室Mythical Games以130億美元的估值籌集了1.5億美元,用於構建Blankos Block Party遊戲;2022年4月,Axie Infinity也籌集了1.5億美元的資金,我們可以期待在泡沫淘汰戰過後,Web3.0遊戲會有進化版的內容產出,吸引更大批的玩家加入。

 

結語

『何止是愚蠢!簡直就是愚蠢!』

或許是因為概念難以釐清,科技專有名詞滿天飛,炒幣、投機、詐騙亂象頻傳,當許多人談及區塊鏈、Web3.0時總是眉頭一皺、雙手一揮,認為全部皆是無稽之談,以坐等泡沫何時破掉的姿態,作壁上觀。但事實上,若能仔細爬梳Web3.0是如何從Web1.0、Web2.0走過來,它的歷史背景如何,又是如何在市場上受到投資人的關注,或許也能看見它正解決過去Web2.0時代,難解的大問題。

『別急,讓子彈飛一會兒。』

就算所有的應用好似都在開拓階段,但從CB Insights生態輪廓的整理,能讓我們對Web3.0有一個更精確的雛型與範疇,從第一層登入Web3.0世界、第二層去中心化金融到第三層建構出Web3.0所有的應用樣態,我們不難發現,勇敢拓荒的人依舊絡繹不絕,且臺灣在Web3.0的涉略也是不落人後,或許已有不少人戰死在沙場,甚或背負罵名,但讓子彈飛一會兒吧!先不急著評論,讓我們共同期盼一個不被科技巨頭們掌控,一個更自由的Web3.0世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