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2.08.26

【2022年臺灣早期投資專題-人工智慧篇】莫聽穿林打葉聲,人工智慧遇寒不冷

人工智慧領域一直是投資關注的關鍵領域,並且早已透過早期投資催生許多新星,今年,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公布臺灣人工智慧獲投概況,分析內容涵蓋全球人工智慧投資趨勢、臺灣人工智慧整體投資、輪次、交易規模、次領域投資及重點獲投廠商介紹,關注人工智慧發展的讀者,千萬不要錯過掌握臺灣人工智慧獲投趨勢分析。

 

2021年全球早期資金市場不畏新冠疫情的強勢襲擊無論交易件數或金額皆雙雙上揚,然2022年國際政經情勢丕變,通膨、升息和烏俄戰爭等因素引起資本市場大幅下修,投資人出手不再如以往闊綽,資本浪潮也逐漸退去。在人工智慧領域部份,從CB Insights 2022年第一季人工智慧獲投報告中,可以觀察到人工智慧投資件數與金額占比較高依然是美國與亞洲地區,而這兩個區域的交易熱度對於全球人工智慧投資市場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2022年第一季全球人工智慧投資交易件數為742件,相較去年同期的667件成長11.24%,也較2021第四季的727件成長了2.06%;交易金額則為151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31%,並較2021第四季的171億美元大幅下滑13.24%,顯示全球人工智慧早期投資雖然受資本寒冬影響,投資金額下滑,獲投狀況卻不冷清,獲投案件仍創下2018年以來季度新高水準,熱門投資領域則聚焦行銷、健康醫療與金融。而臺灣人工智慧早期投資趨勢又為何?以下本文逐一解析。

 

1  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獲投趨勢

 

一、定義說明與資料來源

本文收錄的臺灣獲投企業定義為:(1)公司註冊地點在臺灣或註冊地點在海外,但創辦人來自臺灣;(2)上市/櫃(含興櫃)前或下市後的獲投紀錄;(3)不包含收購及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

FINDIT研究團隊所收錄的臺灣獲投資料來源包括:(1)國際早期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2)科技媒體或新聞媒體(數位時代、Inside硬塞的、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3)獲投企業提供(新聞稿、網站或臉書資訊、主動提供給FINDIT);(4)國發基金季/年報、相關承辦的政府單位;(5)投資人(包括投資機構/投資公司新聞稿、網站、上市櫃公司財報轉投資資訊、投資人主動提供給FINDIT等);(6)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相關資訊。

 

二、人工智慧領域獲投趨勢總覽

根據FINDIT臺灣獲投收錄的資料,在2015年至2022年7月期間臺灣人工智慧獲投件數為262件,約占整體臺灣早期獲投件數的10.8%;已揭露的獲投金額為8.2億美元,約占整體臺灣早期獲投金額的9.8%,相較於截至2021年7月的人工智慧領域投資件數與金額於整體臺灣早期投資的占比9.5%、10.9%,投資件數占比提升1.3%,金額占比則下滑1.1%。然而,無論就獲投件數或獲投金額來看人工智慧領域可謂臺灣早期投資動向關鍵。

2  臺灣人工智慧領域獲投總覽

 

依各年度獲投趨勢來看,FINDIT所收錄的人工智慧整體獲投件數自2015年起便逐年攀升,高峰則落在2019年和2020年,獲投件數達到50件之多,2019和2020這兩年間臺灣人工智慧領域獲投超過1,000萬美元的企業包含提供企業人工智慧服務的沛星互動科技、人工智慧晶片公司耐能智慧、以AI驅動數位轉型及數據行銷的愛卡拉互動科技以及智慧醫療公司長佳智能。2021年雖然獲投件數略為滑落至45件,然總獲投金額高於2020年,2021年整體臺灣人工智慧獲投規模來到1.5億美元,1,000萬美元以上獲投企業包含人工智慧晶片公司耐能智慧、創鑫智慧、半導體及光電產業之具智慧檢測功能自動化設備公司鏵友益、汽車AR導航解決方案商Phiar Technologies以及提供食品自動化解決方案的百睿達。

至於2022年因尚未盤點上市上櫃企業轉投資的數據,此外,國發基金投資僅收錄至2022年第二季,且2022年上半年國際經濟情勢存在俄烏衝突危機、美聯準會快速大幅升息、通膨飆升以及經濟衰退等多方利空,不僅全球股市場湧現大量賣壓,早期投資市場也明顯降溫。在資料盤點尚未完整獲投數據低估與大環境投資降溫趨勢下,但本研並未觀察到2022年臺灣人工智慧早期投資有明顯衰退現象,截至2022年7月人工智慧領域總獲投件數為22件,整體獲投金額則達7,650萬美元,分別達到2021年全年水準的49%、50%。若與全球人工智慧相較,無論全球或臺灣人工智慧早期投資大致都處於上升發展階段,全球人工智慧早期投資高峰發生在2021年,臺灣則發生在2019年,主要是2019年沛星互動科技獲得超過8,000萬美元投資所致。

 

3  2015-2022.7臺灣人工智慧獲投統計-件數與金額

 

三、2010年後成立者占整體獲投的93%,成立年份中位數落在2016

2015~202年7月人工智慧領域獲投的262件交易中, 2010年後成立企業獲投件數就占了93%,其中又以2015年到2019年這五年間成立的企業獲投件數最多。若依各個獲投年份所收錄的企業之成立年份中位數來看,其中獲投家數最多的是2017年,2015年~2021年間有一半的投資案件發生在成立3年內的公司,2022年則是有一半的投資案件投資於成立於5年內的公司,此數據顯示,臺灣人工智慧領域方興未艾,2022年或受資本寒冬影響,投資人略為偏好投資於相對成熟的企業。

 

4  2015-2022.7臺灣人工智慧獲投統計-各年獲投企業成立年份之中位數

 

四、早期階段投資案件占大宗,2022年早期階段占比則有下降現象

從獲投階段來看,2015~2022年7月間收錄的人工智慧整體獲投資料中,依投資件數占比來看,以A輪(含)以前的早期階段交易件數最多約占85.32%,中期階段約7.54%,後期階段獲投的件數比重則僅有1.19%;若觀察各階段別投資金額,則有超過62.73%的資金投資於早期階段案件,18.41%的資金投資於中期階段企業,後期階段占12.54%。若觀察2020~2022年各階段別投資件數占比變化,則發現2020年、2021年早期階段投資件數約為87%~88%,2022年則大幅下降至77%,中期階段則由2020年、2021年的7%~8%,大幅增加至14%。

5  2015-2022.7臺灣人工智慧獲投統計-投資階段

 

五、臺灣人工智慧獲投規模300萬美元以下接近八成

依照不同交易規模來看,臺灣人工智慧整體獲投交易件數中有77%的交易事件規模低於300萬美元,至於獲投規模在300~1,000萬美元的件數比重則達17%,而1,000萬美元以上的交易件數約在6%。顯示人工智慧領域新創獲投雖多,然而要取得大規模資金亦有相當的難度。若觀察2020~2022年獲投金額中位數,分別為137萬美元、238萬美元、215萬美元。若公司已發展至中期階段,獲投金額中位數約可達到600萬美元以上規模。

 

6  2015-2021.7臺灣人工智慧獲投統計-投資規模

 

六、行銷、人工智慧晶片與企業服務總募資金額最高

本研究依人工智慧應用層面將其次領域分為行銷(Marketing)、製造業(Manufacturing)、健康科技(Health Tech)、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零售(Retail)、人工智慧晶片(AI Chip)、監控軟體及設備(Surveillance)、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XR、金融(Finance)、資訊安全(Cybersecurity)、交通(Transportation)、智慧家居(Smart Home)、飲食(Food & Beverage)等14類,其中,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與上述其他分類業務會有所重疊,然考量上述如行銷(Marketing)、製造(Manufacturing)等類別獲投件數及金額亦不在少數,因此若公司發展特別側重於特定領域,則會從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中獨立出來,故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係指為企業導入人工智慧為提供全方位數位轉型之公司。另外,客戶服務(Customer Service)類包含人工智慧於客服應用之廠商,多數為提供語音助理或自動回覆機械人之廠商。最後,難以分入特定領域或獲投件數、金額較少的媒體(Media)、農業(Agriculture)、社群媒體(Social Media)、物流(Logistics)、運動(Sports)、翻譯(Translation)、旅遊(Travel)則併入其他(Others)項目。在此分類原則下,人工智慧應用次領域以行銷(Marketing)獲投35件最多,製造(Manufacturing)、健康科技(Health Tech)、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獲投件數亦都有超過30件。若就獲投金額觀之,以行銷(Marketing)獲2.42億美元投資最高,其次是人工智慧晶片(AI Chip)的1.56億美元,再其次則是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的1.08億美元。

 

7  2015-2022.7臺灣人工智慧次領域獲投件數與金額

 

若就次領域獲投平均數與中位數觀之,人工智慧晶片(AI Chip)平均獲投約可達975萬美元,同時有一半以上的投資案件超過523萬美元。重資本的交通科技雖然獲投件數不多,僅排名第13,但無論平均獲投與獲投金額中位數皆位列次領域排行中的前三名。2019年以來的臺灣人工智慧前五大熱門投資領域則為健康科技(Health Tech)、製造(Manufacturing)、行銷(Marketing)、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人工智慧晶片(AI Chip)。

8  2015-2022.7臺灣人工智慧次領域獲投平均數與中位數

 

 

9  2015-2022.7歷年臺灣人工智慧次領域獲投件數

 

七、臺灣人工智慧各路英雄榜

隨著早期資金的挹注,臺灣在人工智慧不同應用領域亦已培養出不少出色的人工智慧企業,以下本文分就總獲投前五大的行銷(Marketing)、人工智慧晶片(AI chip)、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健康科技(Health tech)、製造(Manufacturing)之亮點企業進行介紹,最後則介紹2022年其他領域獲投新星。

1. 行銷(Marketing)

隨著疫情趨緩,各國步入後疫情時代,經濟活動及消費者行為正在上演快速翻轉的戲碼,加上Google與Apple雙雙推出全新隱私權保護政策,使得數位行銷產業迎來新一波挑戰,如何透過AI精準行銷也將會越來越重要。在臺灣人工智慧獲投中,行銷更是最重要的應用領域,究竟是哪些公司撐起這片天?

被視為新創獨角獸的沛星互動科技,該公司創立於2012年,主要業務以人工智慧與軟體即時服務(SaaS)為核心,推出跨螢幕廣告解決方案、人工智慧資料科學平臺等產品,協助企業進行商業決策。沛星旗下共有四大AI產品CrossX、AIQUA、AIDEAL、AIXON,分別對應到行銷漏斗模型的四個階段:獲取顧客、維持聯繫顧客、成交與顧客分析,覆蓋領域廣、整合程度高,後進者難以撼動其領先地位,主要客戶業別分布在電商、遊戲、金融科技。該公司上市前總募資金額超過為1.6億美元,上市前投資人包含紅杉資本、集富亞洲投資有限公司、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ranslink Capital、大華創業投資管理、軟銀、Naver株式會社、Line Ventures、EDB Investments Pte. Ltd.、尚乘集團、閎鼎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厚安創新基金、淡馬錫控股私人有限公司、蘭亭投資國際有限公司、Insignia Venture Partners、宏誠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3月於日本Mothers創業板上市。近兩年沛星互動科技亦開發美國和歐非中東市場,相關市場營收年增超過九倍,因為業績表現強勁,該公司2022年第2季財報營收、毛利成長率皆超過50%,今年下半年有機會達成營業收支平衡。

成立於2011年的愛卡拉互動媒體,起初是以直播技術為核心推出線上卡拉OK、直播平臺等服務,歷經多次的轉型後,目前旗下有iKala Cloud、iKala Commerce兩大業務。iKala Cloud提供以企業客戶為中心的一站式服務,協助不同產業類別的客戶打造雲端、數位轉型、人工智慧解決方案。iKala Commerce則包含蒐集即時數據並加以分析的網紅行銷平臺KOL Radar,以及針對東南亞及臺灣品牌主、零售商打造的AI社群電商銷售工具Shoplus。由於KOL Radar案件成長快速,為愛卡拉迎來整體10億元的營收。掌握市場趨勢,大膽推出創新服務是iKala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客戶群橫跨12種產業領域,公司服務超過700家企業及30,000家廣告主及品牌主,服務範圍涵蓋臺灣、新加坡、泰國、日本、香港、馬來西亞6個國家。截至目前為止,愛卡拉互動媒體共計獲得約3,000萬美元的投資,投資方為心元資本創業投資有限公司、遊戲橘子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群聯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緯創數碼技術控股、和通控股、怡和創業投資、鉑鈞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等公司,該公司預計啟動IPO程序,並於2年內優先選擇於臺灣上市。

而創立於2010年的潮網科技則於今年度獲投300萬美元B輪投資,主要投資人為開發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為2022年人工智慧領域獲投金額排行中的佼佼者。該公司旗下共有兩大主要業務,其一業務為協助客戶購買各大社群媒體廣告流量;另一為SaaS業務,利用潮網科技自行開發的Orca系統,提供客戶會員行銷、受眾分析、輿情監測等服務。在流量業務領域,潮網科技已獲得臺灣LG生活健康、亞尼克,以及香港禮品展、馬來西亞亞發咖啡等海外客戶的採用;SaaS系統則有中華電信和台酒等客戶。

除上述案例外,亦有其他近年來獲投表現亮眼的公司,像是於2021年獲投600萬美元的愛酷智能科技以及於同年度獲投210萬美元的博智雲端科技,顯示人工智慧已在數位行銷產業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如何精準地預測消費者行為與優化互動體驗,將是在這行銷、廣告解決方案不停迭代翻新的趨勢下,站穩腳步的關鍵。

2. 人工智慧晶片(AI Chip)

人工智慧的成功與計算效能突飛猛進的發展有密切關係,訓練一個人工智慧模型需要大量的算力和豐厚的資金,而算力的發展和專門為人工智慧演算法設計的晶片大有關係,臺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成熟,也為人工智慧晶片發展提供了最好的搖籃。

其中,表現特別出眾的企業為成立於2015年的耐能智慧,主力產品是軟硬整合解決方案,包括終端專用的人工智慧晶片及各種影像辨識軟體,提供「邊緣運算」的技術。其人工智慧晶片KL520、KL720規格受到國際研究機構認可,被EETimes和Gartner視為與英特爾、輝達等廠商媲美的同級產品,並被法國物聯網龍頭SIGFOX、高通、義隆電子、研揚等公司採用。2021年耐能宣布切入自動駕駛市場,該公司除了已打入豐田汽車供應鏈,也與歐系、中系、美系傳統車廠展開合作,同年,耐能加入鴻海領軍之MIH電動車平臺與義隆電子共同研發ADAS系統已獲中興巴士採用,同時也併購影像感測技術商睿緻,增強其於自駕車與電動車領域的實力,該公司2021年營收達新台幣5億元,2022年預計倍數成長。在策略布局部份,耐能的晶片採「可重組式架構技術」,可靈活運用於智慧物聯(包括醫療)、家電、安控、車用等不同領域,進而達到分散單一產業波動的風險。自2015年起,該公司共計募得超過1億美元資金,投資方包含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中華開發資本股份有限公司、奇景光電股份有限公司、高通股份有限公司、中科創達軟體股份有限公司、紅杉資本、創業邦、維港投資、紅杉資本、Horizons Ventures、ICONIQ Capital、SparkLabs Taipei、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華邦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晶睿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llteck、Palpilot、Sand Hill Angels、Gaingels。

而創鑫智慧則為科技部「半導體射月計畫」技轉成果衍生成立的公司,成立於2019年,其中三個主力產品線為矽智財產品RNNAccel、HarDNet神經網路架構、RecAccel推薦系統加速器,提高了人工智慧在聲音、影像、及推薦系統上的運算能力。有別於耐能的多元市場布局,創鑫智慧目前則是深耕推薦系統開發人工智晶片,推薦系統推論為資料中心使用最多人工智慧運算資源的一環,創鑫智慧所開發之晶片,協助資料中心最有效度的運用運算資源,優化採用公司的環境永續發展表現。該公司至今已募得約5,600萬美元資金,最近一輪獲投是2022年獲鼎創有限公司、凌陽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資人的2,800萬美元A輪投資,暫居2022年人工智慧領域獲投金額的榜首。

3. 企業服務(Enterprise service)

根據「麥肯錫2021企業AI人工智慧應用報告」指出,約56%的受訪企業回覆至少採用了一項人工智慧應用,而提高AI的採用率對產品與服務開發、行銷與銷售以及戰略的成本變化最為明顯,顯示出人工智慧龐大的商業潛力。相關開發廠商若能針對企業痛點提出解決方案,將能在競爭逐漸白熱化的階段脫穎而出,以下將分別介紹該領域獲投表現相當優異的萬里雲與行動貝果。

萬里雲創立於2016年,以協助企業導入雲端與AI應用為目標,致力於從雲端、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加速企業創新轉型,幫助傳統製造產業、創新數位產業於快速變動的競爭環境中取得優勢,至今為止已取得超過120張專業認證並服務海內外400家以上企業,包含網家、信義房屋、家樂福、東南旅遊、臺灣大車隊、17LIVE、鉅亨、SHOPLINE皆為其企業客戶。此外,該公司為臺灣第一家擁有Google Cloud認證的雲端託管服務供應商(Managed Service Provider, MSP),以及獲得雲端搬遷、基礎架構、資料分析與機器學習等四項專業認證的Google Cloud菁英合作夥伴。萬里雲目前共計募得超過3,400萬美元資金,其中該公司於2022年取得由臺灣大哥大與富爾特共同領投,國泰創投、萬豐資本與Potential Captial等多家創投參投的1,400萬美元C輪資金,臺灣大哥大取得1席董事,未來雙方將聯手進軍大東南亞(GSEA)市場。

行動貝果創立於2015年,以「Decanter AI」數據分析系統為主力產品,整合傳統機器學習演算法、時間序列以及深度學習演算法,協助企業解決各種問題。同時,該公司也致力於打造No-Code AI(無程式碼平臺),試圖降低進入人工智慧領域的門檻,讓使用者不須具備程式設計、建構演算法的能力,即可對相關數據進行應用。該公司於「Gartner 2020十大趨勢科技」報告之中,行動貝果被推薦為四大AI/ML平臺的關鍵原廠。目前公司開發之產品可應用於零售服務(銷售預測、庫存優化、智慧選品、展店選址)、製造業(供應鏈需求預測、設備異常預測、製程失效因子分析、預測性維護)、廣告行銷(顧客分群、顧客終身價值預測、回購名單預測、數位廣告投放效益預測)、電信業(客戶關係維護、整合行銷、離網預測)、金融保險業(異常交易偵測、違約風險管理、案件預審快篩)、政府公部門(房價預測、交通運量預測、水電用量預測)。行動貝果共計獲得2,100萬美元投資,最近一筆是於2022年3月,獲得中華開發與群創基金、金庫資本、緯創資通、USI Capital、交大天使基金、SparkLabs以及美國矽谷多個創投基金的1,200萬美元的A+輪資金。緯創為行動貝果的客戶與投資人,內部已投入使用行動貝果所開發的自動化機械學習平臺。

4. 健康科技(Health tech)

運用資通訊科技來降低醫療成本、提升醫療效率、增進醫療品質,已是全球公衛領域的共識,而人工智慧的應用將更進一步推進醫療領域進化,並逐漸展現在5個面向,分別是協助醫療決策、增進醫病關係、簡化行政流程、優化服務流程與提升營運效率。

於智慧醫療服務佔有一席之地的長佳智能成立於2018年,該公司技轉自中國醫藥大學,並長期與中國醫藥大學合作。董事長陳明豐為台大醫院前院長亦曾任臺灣大學智慧健康科技研發中心主任,經營團隊亦有不少成員具備台大醫院專業臨床背景。該公司246萬筆超音波等二維醫療圖像數據、290萬筆電腦斷層等三維影像與15億筆非影像醫療大數據,同時擁有上千名臨床醫生與3,500床左右的合作場域,為公司在醫療科技領域奠定成功的基礎。

在人工智慧的產品方面,長佳智能聚焦於腦神經、心血管、癌症及其他(骨骼肌肉及胸腔),透過人工智慧,加速臨床流程。該公司的針對顱內出血的輔助判讀系統有助提升腦出血病人及早發現並早期接受手術或治療的機會、心電圖輔助判讀系統則有助提升急診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及早診斷及接受心導管緊急手術治療、單光子心臟檢查摘要則可協助臨床醫師節省閱讀分析結果及打報告的時間、RT器官自動勾勒提供臨床標準化及自動化的器官描繪流程、人工智慧臨床骨齡判讀系統與原需要翻閱圖譜時間相比,處理時間可由15分鐘加速到1分鐘完成。該公司市場布局除了深耕臺灣亦已布局海外,包含骨齡輔助診斷系統、智能醫學影像傳輸裝置等多項產品皆已獲TFDA許可,亦已送USFDA審查並通過許可,以2022年來看,治療頭頸部器官勾勒系統、放射治療頭頸部器官勾勒系統皆已獲USFDA核准上市。公司後續也將布局歐盟及中國許可上市,擴大產品線。另外長佳智能亦發展雲端生醫平臺,因公司已是AWS等跨生態系平臺成員,未來在國際市場有助借重合作夥伴的優勢;目前公司雲端生醫平臺已有基因檢測、人壽保險AI、醫療應用市集、醫療訓練平臺等解決方案。長佳智能自2018年成立以來,共計獲得1,900萬美元的早期投資,股東包括安基生醫、玉晟創投、上銀科技、廣達電腦、趨勢科技、元大創投等,該公司已於2021年登錄興櫃。

另一間影響力同樣不容小覷的企業為創立於2018的智齡科技,主要針對住宿式機構、日照中心及居服單位,結合人工智慧開發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以改善當前醫療環境為目標。於今年4月合併同業鎧琳管顧後,服務長照家數已達450家、市占率一舉突破3成,躍身為臺灣智慧長照龍頭。該公司共計獲得1,100萬美元的早期資金,最近一輪的獲投是2021年獲得來自緯創資通股份有限公司、嘉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650萬美元A輪投資。

而今年度該領域獲投表現相當亮眼的案例則為創立於2015年的牙易通,致力於研發專為判讀牙齒X光片的人工智慧演算法,期盼透過協助醫師自動判讀與標註牙齒X光片的方式,作為病患向保險公司申請牙齒醫療費用的參考條件。目前該系統已和臺北醫學大學合作完成IRB人體試驗,精準度突破95%,並進入TFDA申請流程,有望成為國內第一個合法的牙科人工智慧輔助診斷軟體。牙易通於2022年獲得來自比翼新生醫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與多位牙科產業天使投資人300萬美元的Pre-A輪投資。

5. 製造(Manufacturing)

在追求客製化、快速生產的世代下,製造業透過結合人工智慧技術,可大幅精進機器視覺、大數據分析等應用,協助廠商做出正確的決策,也使生產過程更加彈性化。近期,因為ESG永續投資概念的興起,使得許多企業開始關注碳排放、生產過程能源控管等議題,給予人工智慧相關技術一個很好的發展舞台。

成立於2014年的鏵友益主要著重於AIoT智慧自動化檢測,並提供智慧自動化廠區運輸及上下料等功能,為晶圓廠節省大量運輸人力、降低晶圓於各段製程轉移破片以及搬送效率降低之風險。該公司旗下的主要產品「線上光學晶圓檢測快篩系統」,可協助客戶於晶圓產線針對肉眼可見刮痕、曝光不完全、破損、裂痕等瑕疵,執行100%的全檢,為客戶產線加強自動化能力、節省人力並提高生產良率。鏵友益共計獲得超過1,200萬美元早期資金,投資人包含宏誠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友鼎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億銓投資有限公司等。

自2017年從資策會衍生為獨立公司的思納捷科技,以「雲端AI總管」為核心定位,透過AIoT一站式平臺,協助工廠、校園、樓宇以及園區,建立電、水、油、氣、設備等的智慧化管理,並提供可視化的監測數據,即時協助客戶進行能源調度與改善,增加管理者決策依據。而在各國政府不斷提倡淨零碳排、企業越來越重視ESG投資的趨勢下,該平臺已獲許多大型企業採用,並獲得超過690萬美元早期投資,其中,包含該公司於2022年獲得由華新電通股份有限公司、東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濤略資本股份有限公司、華鎂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的340萬美元A輪資金。

6.其他(Others)

除了上述的熱門領域,其他像是結合資安、百貨銷售等產業的應用,皆是近幾年人工智慧領域的新起之秀,獲投件數、金額的成長顯示眾多的企業競相投入不同面向的技術研發,人工智慧應用場景將越來越多元化。以下介紹三間將人工智慧技術與新興領域進行結合,並於2022年獲得眾多投資人青睞的企業,分別是實現設備整合的宇曜智能、企圖填補資安缺口的資安鑄造以及打造租賃訂閱服務的Taelor。

宇曜智能是自合勤衍生的創業子公司,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物聯網網路連結技術與物聯網設備管理及其應用層整合,並針對設備操作現場技術、通訊技術及網路技術的複雜度與操作應用的痛點,研發實用的軟體工具以幫助控制不同系統與品牌設備。例如,最具代表性的App Editor 可以根據System Integrator的領域專業知識在各種場域中自定義控制面板和儀表板。宇曜智能於2022年時,獲得來自合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志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投資人358萬美元的A輪投資。

資安鑄造成立於2021年,為資策會衍生之新創公司,其主要業務為利用人工智慧模組,研發快速偵測資安事件平臺,以填補產業所需的資安缺口,降低政府及產業的資安人員營運壓力,提升醫療院所、電商平臺、工業控制產業,及晶片產業等相關企業的資安量能。而旗下「跨域資安監控平臺」具備偵測各種已知惡意行為與攻擊能力,能妥善監控場域內的工控資安環境,並在美國知名資安研究機構MITRE的評鑑中獲得肯定。資安鑄造於2022年的獲得267萬美元投資,主要投資人為Draper Venture Network與東元集團。

創立於2021年的Taelor主打人工智慧男裝租賃訂閱服務,運用人工智慧找出個人喜好,讓「傾向一個品牌穿到底」的男性可以有更多穿搭與服飾品牌的選擇,與此同時,創造共享經濟,讓資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目前Taelor已與全球超過百間服飾品牌合作,除荷蘭品牌R2 Amsterdam、印度品牌Son+Fathers、加拿大休閒服品牌REESEDELUCA和美國高檔服飾品牌TAGS外,更有許多專屬合作品牌。在受到各界的矚目下,Taelor於2022年的首輪募資便募得230萬美元,主要投資人為Chicago Early Growth Ventures、Draper University Ventures、Bling Capital以及多位藝人。

 

八、公司/公司創投、創投機構整體投資件數最多,個別投資者以國發基金最給力

在投資者的觀察上,參與2015-2022年7月臺灣人工智慧領域262件投資交易活動中,國內公司或公司創投(CVC)與創投參與投資135件、137件交易為主,各占總獲投件數的52%。海外投資人則有59件、占總投資件數23%;國發基金共有37件、占總投資件數14%。

以個別活躍投資人來說,國發基金投資37筆件數最多,其他包含阿里巴巴臺灣創業者基金、國泰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富邦金控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帆宣系統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蜂行資本有限公司、宏誠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SOSV、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SparkLabs Taipei、之初創業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聯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華開發資本股份有限公司皆有投資5件以上。

10  2015-2022.7各類投資參與臺灣人工智慧投資交易件數占比統計

 

九、多元應用的下一步會是什麼?

本文觀察臺灣人工智慧早期投資概況,整體投資趨勢與國際人工智慧投資趨勢相去不遠,皆處於上升發展階段,即便面對資本寒冬,投資人對人工智慧領域的投資依然遇寒不冷,然而,在臺灣我們已觀察到2022年資金有大幅從早期階段轉向中期階段的現象。在次領域發展部份,全球人工智慧在行銷、健康醫療、金融已展開大規模的應用,交通科技領域更是獲得大筆資金開發自動駕駛解決方案,然在臺灣金融與交通科技在臺灣獲投案件與金額卻都偏低。最後,本文透過各領域亮點廠商的發展觀察發現亮點企業背後多有企業投資人支持,主要是因為人工智慧可彈性應用於不同領域,透過優化或最佳化模型來增加企業流程處理的效率。但是,演算法不會平白無故長智慧,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料與進行跨領域的合作,方能使人工智慧生成。因此,人工智慧廠商能否找到企業界投資或合作,進而找到合適的應用領域,會是其成功發展的第一步。

正因人工智慧可應用於各項領域,許多企業亦採取服務不同產業或執行不同業務切入市場,我們可以看到企業服務類廠商服務的產業類別或項目繁多。然而,若回歸到人工智慧的本質來看,必需不斷的進行訓練、反饋、修正方能使模型效度勝過其他模型,也才能長期立於不敗之地。而這個過程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與時間,在公司資源有限的情況下,若同時發展多項不相關的模型,雖可處理各式不同應用場景,卻可能會犧牲在特定領域成為獨角獸的可能。因此,我們也觀察到臺灣人工智慧廠商越是發展到中、後期越傾向選擇在特定領域深耕以奠定長期利基,進而達成獲利目標。

 

 

參考資料

  1. 104人力銀行,https://www.104.com.tw/company/1a2x6bkpux
  2. 104人力銀行,https://www.104.com.tw/company/1a2x6blkng
  3. CakeResume,https://www.cakeresume.com/companies/farobot
  4. crunchbase ,https://bit.ly/3ABHSVI
  5. e-vehicle,http://www.e-vehicletech.com/cht/index.html
  6. farobot ,https://www.farobottech.com/
  7. global-business ,https://www.global-business.com.tw/
  8. Google Play,https://bit.ly/3dNlTC4
  9. iKala, https://ikala.tv/zh-tw/
  10. LSC,https://www.lsc.eco/#about
  11. Moovo,https://www.ridemoovo.com/
  12. pss,http://www.pss-group.com
  13. Ross Wang (2017), “《停車大聲公》明年將轉移給「更大的團隊」經營(更新:接手團隊為「宏碁智通」)”, engadget, https://engt.co/3PFz9WR
  14. Ryan (2021), ”運點科技新創MOOVO在獲日企注資", https://bit.ly/3QI0dGq
  15. Wemoscooter,https://www.wemoscooter.com/
  16. yourator ,https://www.yourator.co/companies/WeMo
  17. 大車隊 (2021) “大車隊集團開創平臺經濟 成立臺灣智慧生活網公司”, 中央社訊息平臺, https://bit.ly/3pwvvUr
  18. 工研院產業學院 (2022), “AI醫療是什麼?一篇掌握臺灣智慧醫療現況與5大應用範圍”,數位時代, https://bit.ly/3wiuFi5
  19. 林秀英 (2021),“ 【臺灣新創獲投與出場】近期值得關注的臺灣新創獲投案件”, findit ,https://bit.ly/3Cfkrmq
  20. 林秀英 (2020), “【臺灣新創獲投專題-健康醫療篇】不畏疫情的進擊強者-健康醫療新創「醫」級棒”, FINDIT, https://bit.ly/3T4uQHy
  21. 林佩瑩 (2022), “臺灣牙e通發展AI輔助醫療系統有成 推動牙醫診斷服務再進化”,DIGITIMES, https://bit.ly/3SZYtKd
  22. 林佳楠 (2022), “耐能AI晶片靈活跨域 醫療車用商機一把抓”,LINE HUB,https://bit.ly/3T6ZGza
  23. 宇曜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1111商搜網, https://bit.ly/3K7W382
  24. 利漢民 (2022), “鏵友益設備 客戶信賴”, 旺得富, https://bit.ly/3QZO2nS
  25. 胡華勝 (2021), “資策會資安技術獲全球資安與駭客圈推薦 技轉成立資安鑄造東元有意投資”, CTWANT, https://bit.ly/3dL5ePO
  26. 施雅庭 (2021),“【2021年臺灣新創獲投專題-人工智慧篇】AI人工智慧feat.產業的"in"時代來臨!”, FINDIT, https://bit.ly/3dLXtsT
  27. 採訪中心 (2022), “思納捷科技獲1億元募資!華新麗華、東元看好「能源管理平臺」參與投資”, 數位時代, https://bit.ly/3T6YBY8
  28. 商周廣編企劃 (2021),“CloudMile萬里雲助臺灣家樂褔 連結新世代消費者! 賦能AI活化數據 驅動未來零售新賽局!”, 商業週刊,https://bit.ly/3KauECz
  29. 陳君毅,(2019),“與豪門分手一年後,停車大聲公創辦人再談為何離開宏碁”,數位時代,https://bit.ly/2Rj3S2s
  30. 陳君毅、蕭閔云 (2021), “攜400+加油站、停車場拚數位轉型!車麻吉宣布完成近億元Pre-A輪募資”, Meet創業小聚, https://bit.ly/3wfaSjl。
  31. 陳映璇、蕭閔云 (2020), “打著前東家名號募資!被控竊取Gogoro機密的「湛積」是誰?揭臺灣獨角獸的困境”, 數位時代,https://bit.ly/3dEFtAB
  32. 陳映璇、錢玉紘 (2021), “運點獲日遊戲公司COLOPL投資!共享單車與手遊跨界合作,會擦出什麼火花?”,數位時代,https://bit.ly/3wivg3p
  33. 陳映璇、錢玉紘,(2021),“光陽結盟臺灣大車隊!砸1.8億元入股全球快遞,靠電動機車打造全方位生活服務”,數位時代,https://bit.ly/3Cl1HSA
  34. 陳君毅 (2022),“【獨家】潮網完成B輪募資拚2年內IPO!要當行銷科技界聯發科”,數位時代, https://bit.ly/3T6Y5JG
  35. 曾令懷 (2022), “臺灣牙易通完成近9,000萬元Pre-A輪募資!靠AI影像辨識強化牙周病治療判讀”, Meet創業小聚, https://bit.ly/3dJWOrX
  36. 曾令懷 (2022),“男裝租賃新創Taelor獲得近7,000萬元首輪募資,矽谷阿雅:將臺灣服飾品牌帶到美國”,Meet創業小聚, https://bit.ly/3wkwdIe
  37. 程倚華 (2020),“攜手研華解決企業AI應用痛點,行動貝果如何找到品牌的「轉型標竿」?”,數位時代,https://bit.ly/3PEs4Gb
  38. 萬年生 (2022), “成立八年興櫃新兵 自動光學檢測廠鏵友益崛起記 七位科技男創業 攻進神山級晶圓代工鏈”, 今周刊, https://bit.ly/3AaILTQ
  39. 臺灣臺灣臺灣廖肇弘 (2022),“企業 AI 人工智慧應用趨勢與投資商機”,CIO Taiwan,https://bit.ly/3CgyW9z
  40. 鴻海科技集團,(2020),“法博智能移動FARobot掛牌成立 加速自主移動機器人產業運用 全球首採「群機智主」DDS技術最強AMR公司總部落成”, https://bit.ly/3AeRR1E
  41. 臺灣臺灣臺灣臺灣臺灣____ (2021), “募得 2 億!打造淡水共享單車的「MOOVO」完成新一輪投資”, INSIDE, https://bit.ly/3QGx0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