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2.06.10

【新創園地專欄-邱重威】新創與投資人的距離–投(募)資估值談判

「我們」是一群協助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執行投資業務十餘年,熱愛投資,希望能夠透過政府資源、組織網絡及團隊力量,協助新創企業取得權益資金,以得到更多策略性資源的團隊。今年度,我們會撰寫一系列的文章(故事),很務實地談我們觀察到的臺灣新創與策略性投資人他們之間的互動。這些觀點,不盡然與現行投資的觀點一致,甚至有點古板;然這些新創企業可以從眾多案子脫穎而出,獲得策略性投資人青睞,或許可以給現行的新創企業在募資時做為參考。本月的專欄聚焦在新創企業募資過程中的估值設定,以及如何跟前後輪投資人談判。

 

談新創企業估值的文章很多,例如黃沛聲律師所著「新創企業的市場估值怎麼看?先從三階段分類做起」,文章中提到,新創企業階段可以分為研發投入、有可販售商品(服務)、有獲利拓展三個階段。黃律師認為,評估新創企業的重點不在於觀察尚不成熟的營業額及獲利,而在於觀察新創企業的經營所達到的里程碑。這是一篇相對友善新創企業的文章。

另外,勤業眾信張鼎聲會計師所著「如何評估公司價值-常見的估值方法」,就是一篇專注於估值方式的文章。文章中提到,估值方式主要有市場法、收益法及成本(資產)法,而其中市場法又包含許多不同的財務乘數,該選用何種財務乘數,則與黃律師所著一文相呼應,會與公司所處階段有很大的關係;另外收益法則涉及到將公司各期的淨收益或淨現金流量折至現值,用以評估公司的價值。

然而,不管是什麼方式,我們常常見到新創企業對自己的估值(或是創投先進對欲投資新創企業的估值),都有明顯地先畫靶再射箭(不過射箭不就是要先有靶嗎?)的情況。判斷估值的合理性,則在於諸多假設是否合理,包含對於市場需求剛性預估、技術價值的預估、競爭替代的預估、對標(相對應)企業的選擇、未來財務的預估等。新創企業要爭取外部投資,就必須要提出合理的估值,而不僅只表示「我願意釋放出15~20%股權,來爭取100萬美金的投資」,除非新創企業有絕對的談判優勢。

很幸運的,工作小組在執行中小企業處投資計畫過程中,因為在獲投企業,在估值與搭配創投有分歧,因此有機會貼近觀察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估值服務,並從旁提供協助。的確,在估值過程中討論最多的,就是假設的合理性,包含了考慮到個案屬於生技產業特性、新藥市場規模、現行組成團隊過去實績、技術平台下,何種應用才具有價值、專利剩下多少期限、與其他競品差異、技術授權還是販售最終商品等不同模式、因應法規臨床實驗設算期間與規模,及近期投資人對於本案的評估等,最終估值評估結論仍是透過不同財務乘數試算,彼此交叉映證,得出一個合理估值的區間。

但在這一系列文章中,非僅是理論陳述,最主要是透過個案協處的實例,帶回主題,以作為其他新創企業借鏡。

在過去半年,工作小組持續協助一家新創企業(以下簡稱T新創)。T新創不管是產業應用的前景、團隊過去的實績、技術上的確認及解決方案的具象化,都被工作小組認為是一時之選,上一輪也被國內知名上市櫃公司投資。工作小組第一個與T新創討論的重點是技術該應用在何種產業。找到一個對的市場,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成功的第一步。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由於在上一輪募資條件中,T新創創辦團隊不希望股權被稀釋太多,因此造成T新創估值過高,也造成在這一輪募資中,估值成為最大的歧見。基於T新創創辦團隊仍不希望被大量稀釋股權,且為了尊重上一輪投資人,工作小組唯一能夠建議的方式,就是將上一輪增資的資本公積轉增資,藉此擴充股本及股數,以降低上一輪投資人每股持有成本。

本會策略性投資人在評估後,認為該企業技術有其優勢,也明白T新創可以墊高自己估值的原因,但在產業的應用實用性及規模上,認為仍未臻成熟,且T新創也一直無法提出相對應的客戶訂單或市場需求,對於未來的財務預估有樂觀狀態,就投資風險與報酬來看,估值就有過高現象,因此建議工作小組持續觀察。由於也有其他公司(以下簡稱M公司)對於T新創也有投資興趣,基於協助新創企業的立場,工作小組也持續給予投資的建議。最終M公司給予T新創投資條件中,包含了未來每年數千萬至上億的訂單,但投資價格要求為面額,如同前文所述,由於在手訂單的實績及市場對於技術優勢的必需性不強烈,使T新創陷入了兩難的局面,只能不斷透過財務績效的模擬來證實自身的價值,同時也重新就產業面、下游客戶需求及同業比較的角度來推算估值,不再只是單純地從技術優勢和自我期待來談募資;但由於與前一輪估值差異甚大,且M公司承諾的訂單仍有相當不確定性(不僅只是訂單金額,還包含接單各項條件T新創是否能夠承接等問題),最終仍選擇放棄讓M公司投資。

由於一開始接觸本會策略性投資人,T新創提出的估值過高,在經過了M公司折騰之後,讓T新創對於企業估值不再如此堅持,但回頭再接觸本會策略性投資人時,投資人不管對於新創團隊的誠信與新創企業的價值,都會有所折扣,讓所有洽談,都必須重新布局,達到一定平衡後,才能往下一步推展…。

上述故事還在持續進展中,希望在下一篇文章中,可以寫另一篇與T新創有關(但與估值無關),最終攜手本會策略性投資人,真正邁入自動化產業應用的篇章。

 

作者與其團隊介紹:

  1. 作者為新創總會工作小組團隊,負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加強投資中小企業服務計畫」,及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投資委員會」業務推動。
  2.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加強投資中小企業服務計畫」-為帶動民間與創投資金共同投資中小企業,遴選21家投管公司,採共同搭配投資方式,促進投資國內中小企業。
  3. 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投資委員會」-針對新創團隊或潛力投資個案做專業的評估或予以輔導,使其能有效媒合適當的投資團隊,提高創業成功的機會;建立產業互動平台,創造產業垂直整合機會,讓投資者與被投資企業互蒙其利;結合創業楷模資源,擴大總會在創業投資、輔導領域的能量與影響力。現行共計100餘位海內外創業楷模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