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2.05.12

【新興領域/2022.5焦點】生物醫藥鉅額投資回溫-多家新銳結束隱身模式,揭開神秘面紗

在主要國家紛紛採取與疫情共存的策略後,健康醫療的策略性投資優勢逐漸稀釋,上個月FINDIT研究發現3月健康醫療鉅額投資降至15個月以來最低,至於4月是否有改善還是惡化呢? 從收錄的資料中,4月健康醫療鉅額交易反彈回升,其中生物醫藥鉅額交易件數成長八成,許多過去採用隱形模式的新銳,在投資人重金支持下,開始揭開神秘面紗,站上舞台前端。本文目的在觀察分析2022年4月全球健康醫療的投資趨勢,並解析重要次領域中值得關注的亮點鉅額交易案件。

一、 全球健康醫療三大次領域投資統計-20224

根據動脈橙產業智庫不完全的統計,2022年4月全球生物醫藥領域共計84件投資(Pre-IPO前),較2022年3月112件減少25%,已揭露的投資金額為27.27億美元,僅較3月29.86億美元衰退8.67%,主要是因4月該領域鉅額交易件數成長八成。

數位醫療次領域4月投資交易為71件,雖較3月的98件大幅衰退27.55%,但投資金額逆勢上升11.05%至22.11億美元,也是三大健康醫療次領域唯一投資金額上升者。

醫療器材次領域4月投資大幅縮水,僅有60件、6.08億美元,較3月大跌21%、56%。主要因為4月沒有超過一億美元鉅額交易出現,大部分投資集中在百萬美元等級,只有25件投資金額上看一千萬美元。

整體而言,2022年4月全球健康醫療三大領域的投資交易活動依舊不振,降幅都超過二成以上。至於投資金額除了數位醫療投資逆時上揚外,生物醫療依賴鉅額交易加溫,4月投資金額僅下降不到9%,但醫療器材4月投資表現不佳,金額衰退五成以上。

 

1  20224月全球健康醫療三大次領域投資概況

次領域

投資件數

成長率

投資金額(億美元)

成長率

生物醫藥

84

-25.00%

27.27

-8.67%

數位醫療

71

-27.55%

22.11

11.05%

醫療器材

60

-21.05%

6.08

-56.04%

資料來源:動脈橙(2022.5)

 

二、全球健康醫療領域鉅額投資交易統計-20224

1.鉅額統計總覽:4月健康醫療鉅額交易止跌,反彈回升

台經院FINDIT團隊整理Crunchbase投資資料庫,篩選健康醫療領域2022年4月獲投金額在1億美元以上的鉅額投資回溫,由3月的13件成長至31%至17件,總交易金額亦由22億美元反彈成長23%至27億美元,擺脫3月的近15個月鉅額交易谷底。

2.地區分布:在17件健康醫療鉅額交易,美國展現吸金八成以上的實力

4月健康醫療的17件鉅額交易中,美國就占有14件,占比高達82%,總獲投金額為22億美元,亦拿下81%的占有率,遙遙領先其他國家,展現驚人的吸金能力。其餘鉅額獲投的國家,包括中國、巴西與新加坡各擁有1件鉅額交易。

3.階段分布:4月健康醫療鉅額投資交易以中期與後期階段獲得超過八成

4月健康醫療鉅額交易中,僅出現1件早期階段(A輪之前)的鉅額交易,主要集中在中期(B輪5件+C輪3件),共有8件鉅額交易,占比47%;而後期(D輪之後+PE輪)6件,占35%。若就投資金額來看,4月以中期階段鉅額投資(47%)最高,其次是後期階段鉅額交易金額約占40%。無論是鉅額交易件數與總金額,中期與後期兩階段鉅額投資合計占比高達82%與85%。

4.次領域分布:生物醫藥位居4月健康醫療鉅額投資交易件數與金額冠軍寶座,醫療器材則沒有鉅額交易

至於健康醫療鉅額投資的次領域分布,生物醫藥與數位醫療在4月分別有9件鉅額交易,位居領先地位,其次依序為數位醫療6件、診斷/工具2件,至於醫療器材則沒有鉅額交易出現。在金額方面也以生物醫療的13.40億美元,領先數位醫療11.25億美元、診斷/工具的2.50億美元。

 

1  20224月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交易輪廓分布

 

茲將2022年4月全球健康醫療的鉅額交易名單整理如下:

 

2  20224月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交易名單

公司名稱

細分領域

國家

成立年份

獲投日期

輪次

金額-億美元

簡要描述

Tessera Therapeutics

生物製藥

美國

2018

2022/4/19

C輪

3.00

GENE WRITING平臺系統

Retro Biosciences

生物製藥

美國

2021

2022/4/6

未揭露

1.80

抗衰老療法進行臨床轉化的新創

METiS Pharmaceuticals

生物製藥

中國

2020

2022/4/6

B輪

1.50

AI製藥公司、藥物遞送系統平臺開發

RVAC Medicines

生物製藥

新加坡

2021

2022/4/26

B輪

1.40

mRNA疫苗和疫苗開發

Be Biopharma

生物製藥

美國

2020

2022/4/14

B輪

1.30

B細胞藥物研發商

Aurion Biotechnologies

生物製藥

美國

2021

2022/4/12

未揭露

1.20

眼科細胞療法研發

Triana Biomedicines

生物製藥

美國

2019

2022/4/6

A輪

1.10

蛋白降解藥物開發

Sionna Therapeutics

生物製藥

美國

2018

2022/4/19

B輪

1.10

囊腫性纖維化療法開發

Dianthus Therapeutics

生物製藥

美國

2019

2022/4/19

PE輪

1.00

罕見自身免疫性疾病療法

Biofourmis

數位醫療

美國

2015

2022/4/26

D輪

3.00

數位療法和人工智慧遠程患者監控系統

Reify Health

數位醫療

美國

2012

2022/4/21

D輪

2.2

臨床試驗生態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

Inspirali

數位醫療

巴西

2013

2022/4/1

PE輪

2.15

巴西醫學課程的線上教育解决方案業者

Clarify Health Solutions

數位醫療

美國

2015

2022/4/5

D輪

1.50

醫療大數據整合分析平臺

NexHealth

數位醫療

美國

2017

44672

C輪

1.25

數位化患者體驗平臺

IntelyCare

數位醫療

美國

2014

2022/4/6

C輪

1.15

用AI解決醫療機構護理人員短缺的招聘平臺

BostonGene

診斷/工具

美國

2015

2022/4/6

B輪

1.50

利用 AI / ML 和/或數據分析協助診斷分析

Viz

診斷/工具

美國

2016

2022/4/7

D輪

1.00

人工智慧醫療保健公司

資料來源:Crunchbase(2022.5),台經院整理。

 

三、20224月全球健康醫療鉅額交易案例分析

()20224月「生物醫藥」投資交易案例

1.基因治療Gene Writing新銳Tessera Therapeutics完成超過3億美元C輪募資,推動基因書寫(Gene Writing)平臺

Tessera Therapeutics是一家由Flagship Pioneering於2018年創立的基因治療新銳,在2022年4月19日宣布獲得超過3億美元的C輪投資,加上2021年1月完成的2.3億美元B輪募資,Tessera Therapeutics成立四年的時間內獲得超5億美元的股權投資。

Tessera Therapeutics直到2020年才正式走出隱形模式,該公司致力於基因「書寫」(GENE WRITING)的開拓,基因「書寫」(GENE WRITING)是利用一種新的基因工程科技,將治療訊息寫入基因,從根源治療疾病。理論上,這種療法具有治癒幾乎任何遺傳疾病的潛力,也能為其他嚴重疾病(如癌症)創造全新的治療藥物,甚至能夠預防特定疾病。Tessera Therapeutics受到移動遺傳元件(MGE)啓發,團隊開發了一個卓越的基因書寫平臺,有別於現有的CRISPR技術和碱基編輯技術,Tessera的基因寫入平臺避免了雙股基因斷裂(double strand break, DSB)的問題,僅透過遞送RNA和/或DNA即可精準地插入長段DNA,亦可替換、添加或删除任意類型DNA,其基因編輯功能在同業中最為齊全。重點適應症是肝臟和罕見疾病,目前已在肝內、肝外多個適應症進行了驗證,在小鼠中顯示出相比於同行更高的編輯效率和極低的脫靶率;同時透過純RNA遞送,有望避免病毒的使用、大幅降低細胞治療成本並提高細胞活性,預計未來2年公司體內和體外管線將陸續進入臨床,為無藥可治的患者提供革命性方案。(投資界,https://reurl.cc/x9l58e、藥融雲,https://bit.ly/3wl3z9n、藥明康德,2022-04-22,https://bit.ly/3ynCW6c

2.抗衰老生醫新銳Retro Biosciences走出隱形模式(stealth mode),宣布完成1.8億美元募資

隨著更多新創公司揭下神秘面紗,抗衰老領域再迎新成員。甫於2021年成立的Retro Biosciences,宣布完成1.8億美元募資,Retro Biosciences的目標是延長人類健康壽命10年,而本輪募資獲得的資金將支持Retro Biosciences完成驗證這個概念。

Retro Biosciences致力於開發能預防多種疾病的創新療法,最初聚焦在細胞重編程、血漿相關療法和自噬作用。自噬作用研發項目的一款分子有望在明年進入臨床開發。此外,Retro Biosciences正在臨床前和臨床環境下探索和優化血漿療法,預計在兩年内確定第一個候選療法。細胞重編程研究則預計在未來四年內朝臨床概念驗證邁進。為了支持這三個研究方向,Retro Biosciences將著重投資單細胞多組學、計算生物學的機器學習和實驗室自動化。(藥明康德2022-04-08,https://bit.ly/3yrpVID、Announcing Retro Biosciences,2022-04-06, https://bit.ly/399P0NC

3.AI藥物與遞送系統開發商劑泰醫藥(METiS Pharmaceuticals)宣布完成兩輪募資,共計1.5億美元

專注於AI藥物及遞送系統開發的劑泰醫藥(METiS Pharmaceuticals)在4月6日正式宣布連續完成兩輪募資,募資金額共計1.5億美元。兩輪投資皆由人保資本、國壽股權領投,紅杉中國、五源資本、招銀國際、光速中國、Monolith、峰瑞資本等投資人跟投,華興資本擔任財務顧問,從2020年成立迄今已募集2.36億美元的資金。

劑泰醫藥是由美國工程學院院士及多位麻省理工科學家創立的一家智慧化的跨國藥企,公司在杭州、北京和美國波士頓同時營運,團隊成員中有來自Regeneron、Amgen及Novartis等知名藥企經驗豐富的藥物開發專家。劑泰醫藥的AI藥物製劑開發平臺,整合了AI強化學習引擎、雲端量子力場計算以及製劑實驗平臺。首先用AI引擎產生高維度的Design Space,再透過量子計算在高維度空間探索、篩選可能成功的製劑方案,並將其導入到客製化的製劑實驗平臺。最後透過實驗平臺驗證後,錄入成為實驗大數據,再透過AI強化學習引擎,以重複迭代的學習方式,不斷更新模型,找到優化製劑的條件。此外,劑泰醫藥是由AI製藥領域的獨角獸公司晶泰科技孵化,後者在概念形成、驗證(包括底層算法)和平台搭建等過程中給予劑泰醫藥支持。晶泰科技成立於2014年,專注利用AI技術發現藥物分子,2021年8月完成4億美元D輪募資,投後估值超過130億元。(動脈網,2020-03-23,https://bit.ly/3MZLKDi、動脈網,2022-04-06,https://bit.ly/39Jjczz

4.康橋資本旗下mRNA生物制藥公司峨巍醫藥(RVAC Medicines)完成1.4億美元募資

峨巍醫藥(RVAC Medicines)在4月27日宣布完成B輪募資,除康橋資本之外,新加坡的EDBI、蘭亭投資(Pavilion Capital)與韓國GS集團(GS Holdings Corp)也參與了此輪投資。峨巍醫藥將用資金推動研發,在新加坡成立研發中心,並在上海、浙江安吉和新加坡建立生產基地。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峨巍醫藥,於2021年是由康橋資本孵化的mRNA疫苗和藥物公司,致力於引進mRNA領域最領先的技術,滿足中國和其他地區對mRNA新冠肺炎疫苗和其他高端生物藥品的需求。峨巍醫藥也與美國TriLink BioTechnologies建立合作關係,TriLink擁有獨特的mRNA、寡核苷酸和質粒的設計及生產能力,峨巍醫藥的管線產品利用TriLink專有的CleanCap® mRNA加帽技術以增強mRNA分子的穩定性,提高轉錄效率並降低免疫原性。此外,峨巍醫藥新冠肺炎mRNA疫苗產品在美國已經成功完成臨床前研究,計畫在2022年第三季度進入臨床試驗。(PharmaDJ研發客,https://bit.ly/3so7XD8

5.B细胞藥物公司Be Biopharma完成1.3億美元B輪募資

B細胞藥物研發商Be Biopharma於4月14日宣布完成1.3億美元的B輪募資,本輪募資資金將推動Be Biopharma專有的自體和同種異體BeCM平臺跨越多個治療領域,並將候選管線推向臨床。B輪投資由ARCH Venture Partners領投,百時美施貴寶和其他新投資者加入,現有投資者包括Atlas Venture、RA Capital Management、Alta Partners、Longwood Fund和Takeda Ventures持續支持。

Be Biopharma專注於開發工程B細胞,對B細胞進行工程改造,利用B細胞的豐富生物學特性和內在的類藥物特性,從而開發出新的細胞療法類別,這種藥物可以在體内產生持久的治療性蛋白質,並治療多種疾病。Be Biopharma擁有廣泛的產品線,最初專注於罕見疾病和癌症,但隨著公司不斷進步,目前已計畫拓展到其他治療領域,包括傳染病、神經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藥融雲,https://bit.ly/3N2pcC2

6.新銳Aurion Biotechnologies完成1.2億美元募資,開發眼科细胞療法

Aurion Biotechnologies宣布已於4月15日獲得頂級生物科技和眼科領域的投資人1.2億美元投資。本輪投資由Deerfield Management領投,現有投資者Petrichor Healthcare Capital Management、Flying L Partners、由KKR支持的專注於眼科的投資平臺Falcon Vision和專注於眼科的領先風險基金Visionary Ventures以及眼科公司Alcon也參與了投資。

Aurion Biotechnologies的公司總部位於西雅圖和波士頓,成立於2021年,致力於透過開發眼部疾病先進療法的差異化平臺來治癒失明。Aurion Biotechnologies的第一個候選項目是治療角膜内皮疾病的细胞療法,這種疾病影響全世界數百萬人,症状包括視力模糊、眩光、不適和疼痛。Aurion Biotechnologies所用的细胞療法,由日本京都府立醫科大學(KPUM)的眼外科醫生和科學家Shigeru Kinoshita教授及其同事開發,Aurion Biotechnologies於2020年收購了該技術,目前正準備提交J-NDA以在日本獲得市場批准,也準備提交IND以在美國啟動臨床試驗。這筆募資資金可以推進Aurion Biotechnologies針對内皮功能障礙繼發角膜水腫的细胞治療計畫。(醫藥合作投融資聯盟,2022-04-15,https://bit.ly/3vXrv3o

7.蛋白質降解劑新創Triana Biomedicines獲投1.1億美元A輪投資,預計2023年將推出1到2款分子膠候選藥物

Triana成立於2019年,總部位於波士頓,於4月6日宣布完成1.1億美元的A輪募資,由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RA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Atlas Venture共同領投,Pfizer Ventures、Surveyor Capital及Logos Capital參投。Triana公司宣稱這筆募資資金將維持公司營運到2025年,且將專注於研發腫瘤領域的藥物。

Triana的目標是透過為每個靶點篩選最佳的可用E3泛素連接酶來解決分子膠領域的頭號問題,從而使分子膠的系統性發現成為可能。分子膠降解劑是一類可誘導E3泛素連接酶底物受體(如CRBN)與靶蛋白之間新型相互作用,從而導致靶蛋白降解的小分子。沙利度胺、來那度胺和泊馬度胺類小分子免疫調節劑是分子膠的一個顯著例子,可重定向CRBN,從而使轉錄因子IKZF1和IKZF3多聚泛素化,導致IKZF1和IKZF3被蛋白酶體降解。分子膠降解劑的發展為靶向致病蛋白,包括許多利用傳統方法很難靶向的蛋白(即不可成藥靶點)提供了新策略,但先前大多數分子膠是偶然發現的。Triana採用靶點驅動的開發策略,先確定一個靶點,然後利用機器學習和演算法來確定這一靶點最佳的E3連接酶。該公司的創新平臺可以對600多個已知的E3泛素連接酶及其疾病相關靶點進行評估和優先排序,並快速探索及鑑定適用於分子膠降解劑的化學空間。(生輝,2022-04-08,https://bit.ly/399PsLO

8.治療囊腫性纖維化新藥開發商Sionna Therapeutics完成1.11億美元B輪募資

治療囊腫性纖維化新藥開發商Sionna Therapeutics於4月19日宣布完成1.11億美元B輪募資,本輪投資由OrbiMed領投,T. 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Q Healthcare Holdings, LLC.、TPG's The Rise Fund、RA Capital、Atlas Venture和囊腫性纖維化基金會等投資人參投。本輪所籌資金將會主要用於推進一系列靶向NBD1的小分子藥物開發,並計畫在一年內將針對囊性纖維化(CF)的兩條管線推進臨床研究階段。

總部位於美國麻州的Sionna Therapeutics,成立於2019年,目標在開發囊腫性纖維化的高效且差異化的治療方法。囊腫性纖維化是一種嚴重的且致命的遺傳疾病,由CFTR基因突變引起,導致肺部和支氣管黏液積聚、胰腺功能受損和其他器官功能障礙,可能對健康和生活產生重大且嚴重的影響,目前全世界有超過100,000名囊腫性纖維化患者。Sionna Therapeutics正在推動一條一流的小分子管線,目的為透過穩定CFTR的第一個核苷酸结合域(NBD1)來完全恢復囊腫性纖維化中缺陷的囊腫性纖維化跨膜電導調節器蛋白的功能。(藥融雲,https://bit.ly/3KZL7s2

9.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Dianthus Therapeutics獲投1億美元開發新一代補體療法

Dianthus Therapeutics於4月19日宣布完成1億美元A輪募資,獲得的資金將用於擴展公司團隊,將主打的項目DNTH103推進臨床,並加快治療嚴重和罕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管線項目開發。DNTH103是一款選擇性靶向處於激活狀態的補體C1s蛋白的新一代單株抗體,它允許更低劑量給藥,並且降低皮下注射頻率。

Dianthus Therapeutics的目標是提升單株抗體對補體通路的選擇性,克服已有補體療法的侷限。Dianthus Therapeutics的DNTH103選擇性結合處於激活狀態的補體C1s蛋白,能夠以更低的劑量和皮下注射頻率來治療患者,且半衰期延長技術可以進一步降低患者接受治療的頻率。DNTH103主要能減輕頻繁靜脈輸注或皮下注射大量藥物帶來的不便,擴展能夠從補體療法中獲益的患者群體。(藥明康德,2022-05-04,https://bit.ly/39IR7Z7

 

 ()20224月數位醫療/精準醫療投資交易案例

1.數位療法公司Biofourmis完成3億美元D輪募資,估值已達13億美元,成為新獨角獸

Biofourmis於4月26日宣布已完成3億美元D輪募資,本輪募資由美國泛大西洋投資集團領投,Biofourmis的投後估值已達到13億美元。本輪募資將用於Biofourmis數位療法的臨床試驗,擴大家庭護理業務,以及未來的併購計畫。

Biofourmis的總部最初設在新加坡,2019年遷至美國波士頓,該公司的核心業務是家研發數位療法並利用人工智慧監測患者和預測疾病,其中包括硬體感測器和分析軟體,後者可以持續分析生物標誌物,如心率、溫度和呼吸頻率,並且已於2019年獲得FDA批准。Biofourmis已經在美國的6個州內獲得了銷售許可,並且與包括佛羅里達州的Humana在內的多家保險公司達成了合作。目前簽訂的合約主要專注於在心臟護理方面的管理,比如心臟衰竭和心律失常等患者。對這類患者進行持續監測,可以幫助醫生更快地做出決策,以應對不斷變化的病情,有助於減少患者的併發症並改善他們的長期病情。(KNOWING新聞,2022-05-02,https://bit.ly/3KU3nDf

2.Reify Health為優化臨床試驗招募平臺籌集2.2億美元

臨床試驗生態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Reify Health於4月21日宣布完成2.2億美元的D輪募資,使得Reify Health估值超過48億美元。

總部位於美國麻州波士頓的Reify Health,成立於2012年,致力於透過其StudyTeam平臺和Care Access為臨床試驗的實施奠定新的基礎。StudyTeam提供一流的技術平臺來優化患者招募,並被安進、阿斯利康和禮來等全球20大生物製藥公司以及65個國家/地區約4,000個研究站點使用。研究機構與製藥大廠也透過和Care Access合作,為全球各地患者提供臨床試驗的機會。在提高臨床試驗參與的多樣性和代表性的努力方面,Reify Health正在啟動BRIDGE(將代表性、包容性和多樣性引入全球註冊),計畫利用公司的能力與志同道合的組織合作,以實現兩個主要目標:首先是對參與臨床試驗的代表性不足的少數群體的障礙建立定性和定量的深入了解,第二則是提供克服這些障礙的解決方案,使臨床試驗更能代表他們旨在治療的患者群體。(亞洲健康互聯集團,2022-04-27,https://bit.ly/3yyQ5t0

3.巴西醫學課程的線上教育解决方案業者Inspirali完成2.15億美元的PE輪募資

Inspirali宣布4月1日完成2.15億美元的PE輪募資,由Anima Educação及DNA Capital領投,並組成強大的策略聯盟,希望將Inspirali轉變為一個更加現代化和創新的生態系統。

Inspirali是巴西醫學線上課程的教育解决方案業者,希望透過教育、分享知識、擴大視野和改變專業人士和患者的生活來改變巴西。2021年11月Inspirali也收購了IBCMED 51%的股份,專攻健康領域的研究生課程,推動終身學習的策略。(Startupi, 2022-04-01, https://bit.ly/3L37Zqv

4.Clarify Health Solutions完成1.5億美元D輪募資

Clarify Health Solutions在4月5日宣布完成D輪1.5億美元的募資,本輪投資由SoftBank Vision Fund 2領投,募得的資金將用於擴大Clarify的情報產品和市場採用率。

Clarify Health Solutions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美國舊金山,是一家醫療保健大數據分析平臺,利用人工智慧預測來幫助醫護人員做出更好的護理決策。Clarify的平臺Atlas繪製了超過3億次的患者旅程,推動了超過180億次人工智慧預測,並為醫護人員提供了寶貴的護理見解。(Eastern Daylight Time, 2022-04-05, https://bwnews.pr/3KY5eqn

5.數位化患者體驗管理平臺NexHealth在C輪獲投1.25億美元

NexHealth在4月21日宣布完成了1.25億美元C輪募資,本輪募資使NexHealth的估值來到了10億美元,由Buckley Ventures領投,Eric Glyman、Jack Altman、mymobiles price、Packy McCormick、Rahul Vohra、Scott Belsky、Shahed Khan及Shreyas Doshi參投。

NexHealth由Alamin Uddin和Waleed Asif於2017年創立,NexHealth是一個授權醫生開展線上業務的患者體驗管理平臺。透過NexHealth,醫生能夠為患者提供端到端的體驗,包括實時線上預約、文本/電子郵件計費、自動提醒、召回、雙向消息、評論等關鍵功能。NexHealth幫助醫生直接面向消費者,並提供患者期望的無縫與現代化體驗。NexHealth的Universal API能集結不同EHR系统的醫療保健數據,而Quip、Swell和SmileDirectClub等醫療科技公司也已與NexHealth合作,使NexHealth能為患者和醫生開發和部署新產品。此外,NexHealth為擴大客户基礎,引入了Mid-Atlantic Dental Partners、Coast Dental和Jefferson Dental等大企業,目前正管理6,800萬份患者記錄。(中投網,2022-04-24,https://bit.ly/3yrFOPt

6.護理人員的招聘平臺IntelyCare獲得1.15億美元的C輪募資

IntelyCare在2022年4月6日宣布在C輪獲投1.15億美元,由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領投,Longitude Capital、Leeds Illuminate、Endeavour Vision、Revelation Partners和Kaiser Permanente Ventures等投資人參投,使IntelyCare的投後估值達到11億美元。

IntelyCare是美國醫療機構領先的護理人員招聘平臺,透過該人工智慧平臺,IntelyCare可以安排和匹配專業護理人員的任務,為護理師和護理助理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靈活性,同時也使醫療機構能夠完全控制全職、兼職和按日計酬的護理人員。自2020年2月完成B輪募資以來,IntelyCare的年收入已經成長了850%以上,IntelyCare的專業護理人員IntelyPros在2021年增加了一倍多,而客戶對IntelyPros的需求也比前一年增加了近兩倍,因此IntelyCare計畫利用新的資金將足跡擴大到新的州,並大力投資人工智慧平臺和數據科學。(Hrtechchina, 2022-04-07, https://bit.ly/3MdzzCI

7.BostonGene完成1.5億美元B輪募資

BostonGene在2022年4月6日宣布完成1.5億美元的B輪募資,是NEC Corporation在Impact Investment Capital和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的參與下領投,這筆資金將用於加速BostonGene的成長,持續臨床和研究合作以及國際擴張。此外,利用NEC強大的基礎設施,BostonGene和NEC打算成立一家合資企業,為日本和其他亞洲國家的患者提供解決方案。

BostonGene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美國麻州波士頓,是一家生物醫藥軟體公司,透過人工智慧為癌症患者開發精準且客製化的治療方案,BostonGene與美國許多癌症中心有著密切合作關係。BostonGene的腫瘤遺傳學、轉錄組學、微環境和腫瘤組成的綜合模型提供了對患者腫瘤的360度概覽,為醫生提供潛在治療方案的寶貴見解。(NEC Corporation, 2022-04-07, https://bit.ly/3PaRonT

8.Viz.ai公司獲投 1億美元,改善醫療系统工作效率

Viz.ai公司宣布完成1億美元的D輪募資。Viz.ai的科技平臺利用人工智慧,協調醫院行動的系统,將影像學家、急救醫生、家庭醫生和專科醫生串聯起来,針對特定疾病,促進護理的協調並優化護理。新一輪募資所獲得的資金將支持公司的成長,擴展科技平臺以發現和分流更多不同的疾病。

此外,Viz.ai公司的中風發現和患者分流系统已經獲得美國FDA的批准。在過去的一年裡,針對主動脈疾病、肺栓塞及腦動脈瘤等疾病,推出AI解决方案。Viz.ai的综合神經血管和心血管AI平臺已被臨床驗證可以節省時間並且改善患者癒後,目前美洲、歐洲、中東和非洲有超過1,000家醫院使用,服務了上百萬個患者。(藥明康德,2022-04-11,https://bit.ly/3KTVTA0

 

 

資料來源:

藥融雲、生輝、醫藥合作投融資聯盟、PharmaDJ研發客、動脈網、投資界、藥明康德、NEC Corporation新聞稿、Hrtechchina、中投網、Eastern Daylight Time、Startupi、亞洲健康互聯集團、KNOWING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