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2.03.22

【新興領域/2022.3焦點】2021年交通科技發展回顧

交通科技早期投資金額自2017年以來逐年下滑,然2021年交通科技總獲投卻突破過往4年低迷趨勢,總獲投金額衝高到760億美元,較2020年的300億美元成長120%。就獲投階段別來看, 2021年交通科技種子輪與早期階段獲投金額占總獲投金額的55%。在領域別部份,汽車科技獲投前三強反應資金押寶自駕車、物流與電動車。雖然全面自動駕駛實現之日還未可知,然而自動駕駛於自駕卡車、最後一哩路的應用已相當明確。

一、交通科技早期投資趨勢

根據Venture Scanner最新公布之交通科技早期投資數據顯示,交通科技早期投資金額自2017年至2020年以來逐年下滑,然2021年交通科技總獲投卻突破過往4年低迷趨勢,總獲投金額衝高到760億美元,較2020年的300億美元成長120%。交通科技屬於高資本密集型產業,2021年汽車科技在Venture Scanner所關注的特定產業別中,獲投金額僅次於金融科技的890億美元,高於3D列印、AI、區塊鏈、健康科技、人資科技、房地產科技、法遵科技、零售科技、影音科技、資安、VR等領域。

1  2017-2021年交通科技獲投金額

 

就獲投階段別來看,交通科技早期投資金額2018年以後期階段獲投占大宗,2018年後期階段獲投金額約占總獲投的60%,近三年早期階段投資則有提高傾向,大約維持在50%上下的水準,2021年交通科技種子輪與早期階段獲投金額則占總獲投金額的55%。

2  2016-2021年交通科技獲投階段別

 

二、交通科技退場家數觀察

就退場趨勢來看,交通科技退場家數與投資趨勢呈同步變動,2021年汽車科技退場家數創下2017年以來的新高,共計有91家公司退場。2017-2019年交通科技退場家數逐年下滑,但在2020年後退場家數則快速上升。

3  2021年交通科技退場趨勢

 

三、2021交通科技回顧

汽車科技獲投前三強反應資金押寶自駕車、物流與電動車

根據Venture Scanner公布數據顯示,2021年募資金額前三大分別為Waymo、J&T Express、WM Motor,某種程度上反應早期資金對自駕車、物流與電動車的追捧。

其中,Waymo成立於2009年,為自駕車領的代表性企業。其於2021年6月份獲得25億美元重量級投資,投資者包括Waymo母公司Alphabet、安德森·霍洛維茲、加拿大養老金計畫投資委員會、富達管理研究公司、麥格納國際、穆巴達拉投資公司、佩里溪資本、銀湖資本、普信集團、淡馬錫和老虎環球。本輪資金將用於推動自動駕駛技術和團隊的發展。

J&T Express則是成立於2015年的印尼快遞公司,該企業除了提供快遞服務之外,也為電商提供倉儲和供應鏈的解決方案。與該企業合作的電商夥伴包括蝦皮、印尼電商平台Tokopedia和Bukalapak。近年來,J&T在東南亞其他市場大舉擴張,當前業務已遍及越南、馬來西亞、泰國、柬埔寨、新加坡和菲律賓。其於2021年4月2日獲得20億美元的PE輪投資,該輪次的投資人包括紅杉資本、高瓴資本、博裕資本。

WM Motor成立於2015年,為中國重要的電動車新創。2021年10月獲得由長實創辦人李嘉誠、澳門賭王何鴻燊兩大家族背景的電訊盈科、信德集團領投,並由廣發信德投資管理公司旗下美元投資機構跟投3.05億美元D2輪資金,11月再獲得由雅居樂集團領投的1.52億美元D3輪資金。值得注意的是,即便2021年WM Motor位居汽車科技募資第三名,然因獲利、安全性與電池品質問題,也使其面臨威馬變危馬的危機。

 

全球貨運缺工,加速自動駕駛卡車商機落地

根據研究單位Yano Research預估,2023年將達5,600萬輛以上的卡車導入自動駕駛,並且將以Level 2(主要由駕駛者控制車輛,但車輛上的輔助系統能明顯減輕操作負擔)為大宗。另根據 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 數據顯示,全球自動駕駛卡車市值在2019年時約為10億美元,並以年複合成長率12.6%的速度成長,預計於2027年翻倍至20億美元。在應用方面,自動駕駛卡車在全球貨運缺工問題下將更快落實商業化,第一階段或將以「混合式模式」率先上路,亦即在高速公路上開闢一條無人卡車行駛的專用道,待卡車下交流道後,再由真人接手。

雖然自動駕駛卡車在交通繁忙的城市道路上高效運行仍然有不少需要突破之處,但是在中、美等幅員遼闊國家,需求力道更是強勁,相關新創企業自然也受到資本市場的追捧,例如Waymo、TuSimple、Kodiak Robotics、Embark、Aurora、Ike、PlusAI。其中,TuSimple、Embark、 PlusAI、Aurora已於2021年透過SPAC上市,順道一提,台灣聚達創投也參與投資PlusAI。在台灣,除了國內創投對自動駕駛卡車領域的投資外,新竹物流亦選擇在2021年大膽轉型,切入自駕車領域。新竹物流在近日透過與工研院的合作,規劃在新竹市的「新竹營業所」與「竹科營業所」之間採取自動駕駛送貨,日後可望成為首家跨入自駕車領域的台灣物流業者,同時,這也是台灣最新一批核准通過的自駕車沙盒實驗案。

 

自動駕駛解決最後一哩路配送的問題

2021年最後一哩路的發展也相當值得關注,目前自動駕駛解決最後一哩路配送問題已有成功案例。成立於2016年的美國自動駕駛新創企業 Nuro專注於最後一哩路物流應用,Nuro的目標是藉由研發出具有人工智慧的自動配送機器人來提昇人們的生活便利性,並銜接起商家與消費者的最後一哩路,運送的貨物則包含民生用品、醫療藥物、食物等。美國達美樂披薩已於2021年4月率先在休斯頓的特定門市使用Nuro配送披薩,並取得美國運輸部合法上路的核准。消費者只需在訂購披薩時指定以Nuro配送,當披薩送達只需輸入對應密碼即可開啟車門取貨。而除了達美樂,Nuro亦與美國零售商Kroger、Walmart等合作。Nuro於2021年宣布完成由老虎全球管理公司領投的6億美元D輪募資。Nuro指出,參與D輪投資的金主包括巴美列捷福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富達管理研究公司、高榕資本、Google、Kroger、軟銀視野基金一號、普信集團、豐田汽車創投基金以及其他現有投資人。此輪資金將用於部署全美各地自動駕駛送貨服務。

 

科技巨頭在汽車產業找商機,Microsoft也投資自動駕駛新星

當Google、Amazon、Apple早已紛紛投入自動駕駛市場時,Microsoft終於在2021年選中了自動駕駛界的大明星Cruise。雖然Microsoft其實在自動駕駛領域早有布局,但都是屬於側面切入的方式進攻自駕車市場。2017年,Microsoft透過雲端業務參與百度Apollo自動駕駛開發計畫。2018年,Microsoft與美國密西根的自動駕駛測試基地合作,提供雲端和網路安全服務。2019年,Microsoft透過Azure Data Box服務,將行駛數據自動上傳,幫助LG自動駕駛軟體更智慧化。2020年10月,投資自動駕駛新創Wayve,該公司與Microsoft簽署協議,將採用Microsoft Azure,開發數據驅動解決方案。2020年12月,自動駕駛模擬驗證公司dSPACE宣布在Microsoft Azure 提供綜合解決方案,方便客戶進行ADAS和自動駕駛的數據研發。2021年1月更是攜手GM及Honda為Cruise帶來20億美元。

Microsoft在2021年投資Cruise突顯其於自動駕駛布局的積極度增加,過去幾年Cruise的募資一直相當的出色。2018年,Cruise獲得軟銀願景基金22.5億美元投資,GM又與Honda合作Cruise自駕車開發。到2019年,GM、軟銀、Honda與普信集團又聯合起來投資Cruise,金額高達11.5億美元。Cruise的吸金之路還在繼續,光是2021年就獲得GM、Honda、Microsoft、Walmart等投資人超過570億美元投資,2022年Cruise再獲軟銀14億美元投資。

目前,Cruise己手握130億美元重金,成為了最吸金的自動駕駛公司之一,商業模式方面,Cruise則朝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為車廠提供自動駕駛方案的技術,而且買主很穩定,最少可以是GM。另一個商業模式則是作為RoboTaxi落地的自動駕駛叫車方案,乃由GM、Honda和Cruise共同打造。其專為RoboTaxi設計的自動駕駛計程車,沒有方向盤、剎車和油門,甚至連後視鏡都取消了。外觀上看像是一輛「小巴」。車內建置螢幕利於人機互動,此外,感測器佈置在車身周圍,包括光達、毫米波雷達、攝影機等整體成本高達30至40萬美元。

 

SPAC上市只是個開始,真正的贏家還得撐過燒錢之谷

2021年許多汽車科技公司在美透過SPAC上市,例如,美國的Innoviz、Lucid、新加坡的Grab、中國的滴滴以及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等,都是於2021年SPAC上市的企業。新創之所以選擇在美國SPAC上市,除了較傳統上市容易之外,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美國股市對科技新創企業的接受度高,會給出較好估值;其次是也有機會打開美國市場。

然而,對公司來說SPAC上市之後並非就能走向康莊大道,就2021年SPAC上市的汽車科技企業觀之,上市後股價走跌者居多,主要是雖然汽車科技未來商機龐大,然真正的贏家還得撐過燒錢之谷。以目前SPAC上市的光達公司Velodyne、Luminar、Ouster、Aeava與Innoviz來說,由於光達產業尚未產生標規,加上自駕車大量商業應用的時間點尚未到來,上市雖然可以為公司帶來資金繼續燒錢,但是短期內光達廠商轉虧為盈的可能性低,也使得各家光達廠商風光上市,股價卻跌跌不休。

 

四、小結

由2021年汽車科技發展觀察,本文歸納出未來汽車科技發展三大趨勢:第一,電動車發展勢在必行—交通運輸是溫室氣體排放的主要原因。在美國,交通產生了大約28% 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這些排放主要來自燃燒化石燃料。2020 年,電動汽車僅占全球汽車銷量的 6%,然到2030 年將成長到 22%。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嚴格的國家排放目標、更多的城市人口、充電基礎設施的改進以及為電動汽車提供動力的鋰離子電池成本下降,將共同推升電動汽車的相關需求;第二,自動駕駛已在物流領域找到應用方向—雖然L5級自駕車目前還無法看到明確實現日期,但在科技巨頭紛紛投入下,仍然增加未來實現的可能性。在物流領域,由於全球貨運缺工,更加速了自動駕駛卡車落地的速度,台灣也於2021年有更多自動駕駛物流的投入,此外,在最後一哩路物流配送應用也已於現實中實現;第三,SPAC上市無法確保廠商走向康莊大道—2021年不少交通科技公司於美國SPAC上市,唯多數公司上市後未能推升股價上漲趨勢,主要是交通科技雖然是未來發展趨勢,惟發展過程中,仍有許多的規格與需求處於不確定情況,加上交通科技屬於重資本產業,企業是否能挺過燒錢階段為未來是否能鴻圖大展的關鍵。

 

參考資料

  1. Venture Scanner(2022), https://www.venturescanner.com/

  2. Winnie Wu (2021), “台灣Mesh Venture也投資!史上第二「自駕卡車」PlusAI 將 SPAC 上市,自駕法規跟得上研發速度嗎?”, Meet小聚 , https://pse.is/43ltbg

  3. 陳怡鈞 (2021), “自駕卡車新創公司Embark 借殼上市”, 工商時報, https://pse.is/42nnxg

  4. ____ (2021), “威馬汽車的2021:再變“危馬”,上市擱淺”, 新浪財金, https://reurl.cc/3jnMEj

  5. 蘇崇愷(2021), “威馬獲李嘉誠賭王家族企業入股”, 工商時報, https://reurl.cc/3jnMnj

  6. 林秀英 (2021), “中美自駕車新創大車拼 Nuro與Momenta再獲大額支票”,FINDIT , https://pse.is/43e35t

  7. 梁永強(2021), “特斯拉競爭對手Rivian在美股掛牌亮相,市值超越通用、福特汽車”, FINDIT, https://pse.is/42mt4f

  8. 張嘉玲(2021), “阿里巴巴積極發展自駕車,Gogoro赴美國上市”, FINDIT, https://pse.is/42ksvv

  9. 張嘉玲(2021), “燒錢與賺錢間的豪賭—關於那些上市光達廠商”, FINDIT, https://pse.is/43v426

  10. 張嘉玲(2021), “Waymo 宣布停售光達,Apple聚焦軟體開發”, FINDIT, https://pse.is/437e5a

  11. 張嘉玲(2021), “光達產業生態的擾動—Velodyne 內鬥加劇,Intel挑戰使用12個攝影機在紐約街頭測試”, https://pse.is/43fvah

  12. 張嘉玲(2021), “燒錢與賺錢間的豪賭—關於那些上市光達廠商”, FINDIT, https://pse.is/43v426

  13. 張嘉玲(2021), “Waymo獲25億美元投資 自駕車軟體服務化會是成功的商業模式嗎?”, FINDIT, https://pse.is/43rjuk

  14. 張嘉玲(2021), “Innoviz、Grab透過SPAC上市”, https://pse.is/428je6

  15. 張嘉玲(2021), “蘋果、鴻海搶攻汽車市場”, FINDIT, https://pse.is/3w7spn

  16. 劉育昇(2021), “電商領域為疫情下的零售科技帶來投資動能”, https://pse.is/436m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