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2.02.05

【股權募資亮點觀測】2021年鉅額交易沒有最高只有更高,誰站在早期鉅額投資的浪尖上?

2020年起疫情爆發後,為各國經濟添加不確定性的陰影,但各國貨幣寬鬆政策所營造的低利環境,讓龐大的資金進入私募市場,將早期投資帶上歷史更高,卻是始料未及的。FINDIT研究團隊透過Crunchbase投資數據,盤點單筆投資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股權交易,為大家揭密疫情後的資金狂潮所帶來鉅額投資態樣,究竟哪些國家與那些領域迎風而上,又有哪些國家折翼,以及哪些新創站在早期鉅額投資的浪尖上,期望讀者一窺標竿亮點案例。

 

一、没有最高只有更高,2021年再次迎來鉅額投資的高峰

2021年低利環境導致資金滿溢,促使全球逾1,400支的創投基金完成募資作業,備妥2,000億美元銀彈準備投入早期風險投資市場。為快速獲得更高的投資報酬率,也吸引許多非典型科技投資者(如家族辦公室、避險基金、共同基金等)挾帶大量資金進入私募市場。根據CB Insights的統計,2021全年VC投資件數達34,647件,投資金額更突破6,20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分別較去年成長30.7%與111.4%。其中「鉅額交易」飆升是VC交易金額倍增的主因,僅4.5%鉅額交易活動,卻主導58%資金,讓人無法忽略在市場呼風喚雨的「鉅額大支票」存在。

本研究利用Crunchbase投資數據,盤點近五年來Pre-IPO單筆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股權投資交易,除了2019年因2018年基期較高與中國早期資金市場降溫導致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雙雙回落外,其餘年度的全球鉅額交易件數及金額大多為成長的;特別是從2020年起為因應疫情的衝擊,主要國家央行急降息和貨幣寬鬆政策,激發資金行情,帶動2021年早期私募市場的鉅額投資飆升,交易件數與金額均倍增,並雙雙改寫歷史新高紀錄。

若就各月的鉅額交易來看,2021年每月鉅額件數破百件已成稀鬆平常的事了,特別是3月與11月鉅額交易更是突破180件大關,此也反映大資本時代的來臨。

二、2021年鉅額交易平均規模較2020年下降,中位數則相當

2021年鉅額交易件數雖飆升,但金額為1億美元的交易居多,缺乏像2020年印度信實工業旗下二家子公司多筆超大型鉅額投資案件,使得2021年鉅額交易平均規模(2.59億美元)低於2020年的2.89億美元;至於2021年鉅額交易中位數(1.59億美元)則與2020年相當。

三、疫情造成鉅額交易板塊移動

1.2021年中期階段(B輪+C輪))鉅額投資交易件數與金額占比大增

2021年收錄的1,703件鉅額交易的投資階段分布中,早期階段(A輪之前)的投資交易占比為6%,與2020年占比相同。值得注意的是中期階段(B輪與C輪)鉅額交易高達574件,較2020年的197件成長191%,占比由2020年的27%上升7個百分點到34%,同時,金額占比也增加7個百分點至24%。2021年後期(D輪以後與私募股權基金PE)鉅額交易件數占比雖下降到47%,不過獲投金額合計占比仍維持55%,顯示後期階段的投資規模上升。

2.疫情前後二年的鉅額交易板塊移動,資金大幅移動至後期階段

COVID-19疫情爆發雖使得全球經濟發展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但許多國家股市卻逆勢上揚,屢屢創新高,促使IPO與SPAC市場加溫,激勵獨角獸們進行最後一輪募資,力拼業績提升後上市。對投資人而言,面對高度不確性的經濟情勢,必須把握這波股市上揚的助力,加碼資金給自己投資組合,以促其投資標的快速成長,達到IPO標準,好讓自己安全下莊與獲利。因此,疫情爆發後兩年(2020-2021年)的鉅額投資板塊出現明顯移動,投資人加碼投資力拼上市的獨角獸企業後期階段募資,讓後期階段的鉅額投資金額占比由疫情爆發前兩年(2018-2019年)的49%上升至55%。相對地,疫情也讓早期階段的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成長幅度,明顯較中期階段、後期階段低,使得疫情後兩年的早期階段鉅額件數與金額占比雙雙萎縮。

整體而言,疫情後的低利環境促使資金滿溢,投資人追求快速套利商機與降低風險,押注後期階段的募資案,無形間排擠了早期階段引資的空間。

 

四、鉅額交易國別分布:資金滿溢為美國鉅額交易裝上翅膀,而新監管之亂讓中國折翼

根據FINDIT研究團隊收錄的資料,2021年全球鉅額交易件數的前五大國家為美國(900件,53%)、中國(193件,11%)、英國(97件,6%)、印度(96件,6%)與德國(52件,3%)。加拿大、法國、巴西、以色列與新加坡名列六到十名。至於2021年全球鉅額交易金額的前五大國家為美國(2,130億美元,48%)、中國(511億美元,12%)、印度(307億美元,7%)、英國(304億美元,7%)、德國(136億美元,3%)。美、中雄踞全球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前二大,印度鉅額件數雖少於第三名的英國一件,但金額卻超越英國。

若分為疫情前兩年(2018-2019年)與疫情後兩年(2020-2021年)來觀察鉅額交易前十大國家件數與金額變化,可看出低利環境造成資金氾濫,讓早期私募資金市場可投資的銀彈水位來到前所未見的高度,疫情後二年的鉅額交易前十大國家的鉅額交易件數較疫情前兩年成長91%,其中除了中國(1%)、印度(72%)、新加坡(48%)三國低於前十大鉅額交易件數成長率外,其他七個國家都高於平均水準之上,又以英國與巴西在疫後兩年的鉅額投資件數翻三倍以上最高。至於鉅額交易金額的變化,則以中國與新加坡的成長率低於前十大國家的平均成長率。

特別注意的是,鉅額交易排名第二的中國,受到美中科技戰影響,美國對「涉軍」黑名單祭出投資限制,以及2021年中國官方採取的一系列政策加強監管科技產業,對科技產業產生極大不確定性,使得日本投資巨頭軟銀集團與新加坡國營投資公司淡馬錫都表示暫停對中國科技公司進行新的投資。在這些不利的因素下,即便全球早期資金充沛,近兩年中國鉅額投資件數僅成長1%,而累積鉅額投資金額則是大幅縮水三成。另外,也跟中國在2018年有螞蟻集團一筆高達140億美元超大型鉅額交易有關,使得疫後的近兩年鉅額交易金額總和相對萎縮甚多,進而讓美、中兩國在鉅額交易的版圖上呈現一長、一消的格局。

疫後鉅額飆升的國家還有印度,印度是一個深具人口紅利大國,近年來積極推動數位轉型與發展4G行動通訊,因此,成為網路與行動通訊巨頭尋求成長的必爭之地。加上印度對外資審查趨嚴,使得外商積極透過收購或投資方式,並尋求合作機會,逐步測試印度的內需市場。2020年印度信實工業旗下子公司Reliance Jio獲得200億美元的外來資金,使得印度近兩年鉅額交易金額占比由5%上升至10%。



五、疫情助攻防疫科技與醫療、零接觸新經濟、支援遠距工作的領域成為鉅額投資熱點

1.2021年健康醫療、金融科技與電子商務持續蟬聯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前三名

在過去健康醫療、金融科技與電子商務一向是投資人重金押注的領域,2021年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的前三名依舊為這三大領域。

2.COVID-19激發防疫科技、零接觸經濟、支援遠距工作數位轉型商機,也成為疫後投資人追逐的重點

新冠肺炎除了對全球經濟帶來重大衝擊外,也讓健康照護服務、工作與消費模式面臨改革。因應疫情衝擊,防疫科技與醫療、零接觸新經濟、遠距工作新模式需求激增,成為這波疫情爆發期間鉅額投資重點。

比較疫情前後兩年(2020-2021 vs. 2018-2019)全球鉅額交易與變化,與防疫科技與世人生命息息相關的健康醫療,以及因應遠距工作、上課模式的數位轉型支援行業,如企業軟體、資安、數位行銷/廣告、HR科技、教育科技等在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雙雙呈現倍增(以上)的強勁成長走勢。

3.在NFT、DeFi與Metaverse熱門話題帶動下,疫後區塊鏈迎來第二波投資高潮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領域是,在經過2018年投資熱潮後的區塊鏈領域,疫情讓各行各業做生意的方法,朝遠距、線上轉變,金錢流動也轉向數位化,區塊鏈上的金融應用,因為去中心化(不受國家、政府控制)、透明公開等特性,讓全球開始更認真看待區塊鏈金融的未來。此外,NFT(非同質化代幣)、元宇宙近日成為全球科技焦點,與之相關的加密貨幣也再度讓市場相當關注。在NFT、DeFi與令人期待的元宇宙話題帶動下,2021年區塊鏈迎來了第二波投資高峰。疫後的兩年內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分別疫情兩年成長287%、446%。

六、2021年站在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浪尖的亮點案件

在資金氾濫的時代下,鉅額交易已不再稀少,尤其是中後期募資階段;因此,本文將鎖定早期階段就獲得鉅額投資的案例進行分析。

 1.2021年早期階段鉅額投資由美國領先,翻轉中國2020年領先的局面

2021年1,703件鉅額投資中僅有94件交易是處於早期募資階段(A輪之前),以美國48件、114億美元最多,其次是中國的22件、69億美元。翻轉了2020年早期階段鉅額投資由中國領先的局面。資金狂潮來襲,美國2021年早期階段鉅額投資件數與金額較2020年成長了300%與356%,相對地,中國2020年由富爸爸撐腰的早期階段鉅額投資風潮不再,不管是件數或金額都分別減少16%與37%。解讀此一現象,可能與自2020年11月以來中國不斷推出新的監管規定有關。盤點迄今中國已發布超過50項涉及反壟斷、網路及數據安全、教育、金融和社會公平領域的新監管規定,也影響2021年中國科技巨頭與海外投資人對中國早期階段的投資。

2.2021年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以健康醫療領域22件遙遙領先其他行業,其次金融科技13件、電子商務10件

2021年早期階段的鉅額投資案的領域分布,持續由健康醫療奪魁,件數由2020年的11件上升至22件,其次是金融科技13件、電子商務有10件,而汽車科技亦有8件、人工智慧與區塊鏈各有6件、能源則有5家。

(1)健康醫療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2021年健康醫療領域中獲得早期階段鉅額投資的案件,包括美國14件、中國4件、英國、以色列、荷蘭、新加坡各1件。分別是美國新型Tregs細胞療法GentiBio(1.57億美元)、開發表觀遺傳編輯技術Chroma Medicine(1.25億美元)、基因治療技研發商Dyno Therapeutics(1億美元)。將活細胞超解析度顯微鏡應用於藥物發現的先驅Eikon Therapeutics在2021年5月獲得1.48億美元A輪投資後,2022年1月再完成5.178億美元的B輪募資,自兩年前成立以來,Eikon Therapeutics已經籌集超過6.68億美元資金。另外,針對神經退行性疾病進行多種靶標的RNAi治療藥物開發的Atalanta Therapeutics(1.1億美元)以及神經退化疾病的精準藥物開發Neumora Therapeutics(4億美元);炎症性疾病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小分子藥物研發Ventyx Biosciences(1.14億美元);開發新一代癌症與炎症性疾病療法Odyssey Therapeutics(2.18億美元);早期癌症篩檢的液體活檢技術Delfi Diagnostics(1億美元);由10家生技醫療新創合併新成立的生醫公司Centessa Pharmaceuticals(2.5億美元);可恢復ABC轉運蛋白功能的疾病修飾療法Rectify Pharmaceuticals(1億美元);最後是數位醫療次領域的連結健康保險和護理平台EasyHealth(1.35億美元)、直接醫療保健提供商Nomi Health (1.1億美元)與針對高齡者健康醫療保險的支援服務提供商Advise Insurance(1億美元)。

中國的健康醫療早期階段鉅額案例中,有3家是生物製藥相關的新創,包括生物製品CDMO服務商嵌合生物科技(Chime Biologics,1.9億美元)、中樞神經系統創新療法開發商翼思生物(Ignis Therapeutics,1.8億美元)與致力於糖尿病代謝病的生物藥研發與產業化的上海銀諾醫藥技術(Innogen Pharmaceutical,1.2億美元);另一家為心血管與神經介入治療的醫療器材提供商威高股份(Wego,1.55億美元)。

其他4家健康醫療完成早期階段鉅額募資的案件,分別為荷蘭心血管代謝性疾病創新療法開發New Amsterdam Pharma (1.94億美元)、新加坡生命科學工具公司Esco Lifesciences(2億美元)、以色列RNA靶向新藥開發1E Therapeutics (1.2億美元)與英國用於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的先進醫療設備Keyron (5.78億美元)。

(2)金融科技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金融科技的13件早期階段鉅額交易,包括:4家借貸(美國應收帳款解決方案平台Capchase獲得1.25億美元、家庭金融平台Lower募得1億美元、借貸平台LoanPro籌資1億美元,以及德國企業融資平台re:cap募集1.115億美元);2家數位保險平台(新加坡Bolttech籌資1億美元、美國Slide募集1.8億美元)、2家先買後付服務(沙烏地阿拉伯Tamara募集1.1億美元、義大利Scalapay獲得1.55億美元)、2家數位銀行服務(荷蘭的虛擬數位銀行bunq募得2.29億美元、塞內加爾數位銀行Wave Mobile Money籌集到2億美元)。其餘還包括美國B2B金融服務SellersFunding募得1.665億美元、新加坡綜合金融服務的Grab Financial Group獲得3億美元投資,以及美國藍籌藝術品股份投資平台Masterworks獲得1.1億美元A輪投資。

(3)電子商務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電子商務有10件早期階段鉅額交易,幾乎都是併購或經營美國電商巨擘亞馬遜平台上的第三方品牌的公司或是專門以收購與育成電商品牌的投資,包括:美國Acquco(1.6億美元)、Perch(7.75億美元)、Intrinsic Brands(1.13億美元)、D1 Brands(1.23億美元)、Moonshot Brands(1.6億美元)、Benitago Group(3.25億美元)、盧森堡factory14(2億美元)、英國Olsam Group(1.65254885億美元、荷蘭Accel Club(1.70億美元)與法國Branded(1.5億美元)。此種電商平台收購與品牌整合經營,儼然成為電商行業新的營運模式與投資主流。

(4)汽車科技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汽車科技的早期階段鉅額交易有8家,除了1家為美國自動駕駛和機器人技術解決方案供應商Robotic Research (2.28億美元)外,其他7家都是中國的新創公司,分別為中國網路叫車平台滴滴出行旗下的自駕車研發廠商Didi Woya,在2021年3月籌集3億美元,目標是5億美元。

汽車智慧化科技公司億咖通科技(ECARX)在2021年2月宣布再獲A+輪2億美元資金,本輪募資完成後,億咖通科技整體估值突破二十億美元。億咖通科技聚焦汽車晶片、智慧座艙、智能駕駛、高精度地圖、大數據及車聯網雲端平台等核心技術產品,持續打造領先的智慧車聯網開放平臺。2021年7月5日智慧駕駛解決方案服務商和產品供應商福瑞泰克(FreeTech)宣布完成超過1億美元A輪募資,該公司致力於為相關企業提供動態物體辨識、路況偵查與車輛追蹤、地圖資料分析等輔助駕駛相關技術解決方案。中國無人駕駛通用方案提供商輕舟智航(Qcraft)繼2021年年初完成A輪募資後,在2021年8月又獲得1億美元A+輪投資,加速 自動駕駛「超級工廠」戰略實施。中國長城汽車旗下的智能駕駛系統開發公司毫末智行(Haomo.AI) 在2021年12月24日宣布獲得A輪近10億人民幣(約1.57億美元)的投資。另外,吉利旗下的高端電動汽車品牌Zeekr在2021年8月宣布完成首次外部募資,共募資了5億美元,投資者包括英特爾、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和線上娛樂公司嗶哩嗶哩。最後一家是中國新能源汽車研發商牛創新能源NIUTRON,是小牛電動創始人李一男的再次創業,將聚焦智能高端新能源汽車,該品牌未來的車型將在增程和純電兩個方向發力,量產車將擁有智慧座艙和先進的智慧駕駛輔助功能。牛創新能源首款產品自遊家NV將於2022年上半年上市並接受預訂,同年9月啟動交付。與此同時,自遊家汽車在2021年12月宣布完成5億美元A輪募資,獲得IDG、COATUE等全球知名機構投資。

新能源、綠色能源是中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中國政策點火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與業績一路暴衝,自主品牌崛起,車業百花齊放。中國自主品牌、新創企業如蔚來汽車、小鵬汽車在鉅額資金支持下,也走上IPO上市的道路。新崛起的電動車、自駕車新創也陸續進入賽道,摩拳擦掌一爭高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這些新能源汽車或智能汽車背後,往往有來自中國傳統汽車廠的資金與地方政府的引導基金支撐,才能連續兩年的汽車科技早期階段鉅額投資交易,幾乎由中國包辦。

(5)AI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2021年人工智慧A輪钜額交易共有六家,包括可解釋的人工智慧系統Anthropic(1.24億美元),此公司為OpenAI前核心員工在2021年所創立的,致力於提高AI安全和可解釋性,解決長久以來神經網路的黑盒子問題,為研究者們開發能夠解釋AI真正工作原理的工具。在成立不久後,2021年5月獲得1.24億美元A輪投資。

Climavision是一家位於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的天氣服務和資訊平台,其利用人工智慧(AI)技術解讀天氣雷達和衛星網路資訊,提供更精確的天氣預測,前不久結束隱形模式,獲得A輪1億美元投資。Rossum 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AI資料提取工具研發商,其產品是一個雲端資料提取平台,使用深度學習來讀取和理解半結構化的文件,2021年10月獲得A輪1億美元投資。德國柏林的AI國防科技新創Helsing,甫成立於2021年,在成立當年11月9日宣布獲得1.025億歐元(約合1.19億美元)A輪投資。Helsing是一家製作實時戰場地圖的國防科技新創公司,使用其人工智慧平台,處理來自車輛的即時資訊和系統上的感測器和攝影機收集到的非結構化數據進行轉化,以建立戰場的即時透視圖,俾利更快、更準確地做出決策,提高民主國家的國防和國家安全。

最後兩家是AI晶片,第一家是中國高性能GPU晶片設計新創沐曦積體電路(MetaX)獲得完成10億元人民幣(約合1.55億美元)A輪募資,本輪募資由兩家「中國國家隊」: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聯合領投。第二家是2020年才成立的中國繪圖晶片(GPU)開發商摩爾線程(Moore Threads),公司致力於建構機器視覺及人工智慧領域運算平台,研發自主創新智慧財產權的GPU。2021年11月宣布完成A輪3.13億美元的募資,將用於協助摩爾線程展開首款GPU產品批次生產和製造。

(6)區塊鏈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2021年區塊鏈早期階段鉅額交易亦有六家,全數為美國新創企業,其中三家是加密貨幣交易所,分別是代幣上市平台和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List(1億美元)、Gemini(4億美元)與MoonPay(5.5億美元)。其中募得5.5億高額資金的MoonPay,主要服務是讓使用者能夠使用主流支付方式購買加密貨幣,包括信用卡、銀行轉帳以及Apple Pay和Google Pay等行動服務。該平台還乘著NFT熱潮,提供一種NFT結帳產品。

第四家以體育爲重點的收藏品NFT公司是Candy Digital,是由體育商品零售商Fanatics在2021年所創辦的NFT公司,2021年10月以15億美元估值完成了1億美元A輪募資,由Insight Partners和軟銀(SoftBank Vision Fund 2)領投。該公司與2021年6月1日開始運營,聲稱要爲球迷創造一個生態系統,以購買、分享和交易官方授權的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NFT。

第五家早期階段A輪鉅額獲投的案例為區塊鏈遊戲平台Forte,在2021年5月Forte以10億美元的估值在A輪募資中籌集了1.85億美元。Forte的平台支持遊戲出版商輕鬆將區塊鏈技術整合到他們的遊戲中,實現無縫嵌入的代幣錢包、非同質化代幣(NFT)鑄造和銷售、支付管道以及專為區塊鏈通證經濟(Token Economy)和數位及虛擬資產管理構建的其他服務等功能。

第六家是加密貨幣稅務自動化軟體提供商TaxBit,在2021年7月完成1億美元募資,估值到達10億美元。TaxBit 是一款為個人和機構提供追蹤投資組合和交易的工具,並簡化報稅手續。Taxbit 主要為用戶提供精準的納稅計算工具,以幫助消費者和企業計算所持有加密貨幣的稅額。美國國稅局已選擇TaxBit為使用加密貨幣的納稅人提供數據分析和稅收計算支援服務。

(7)能源早期階段鉅額投資案件

2021年能源領域早期階段鉅額交易有五家,其中3家是中國電動車電池相關的新創。由於在全球加速減少碳排放的趨勢下,對電動車電池與綠能的狂熱推動了這股淘金熱潮。就中國而言,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國已承諾在2030年達到碳排峰值,並在2060年實現碳中和。因此,中國政府為電動車獲能源行業提供了大量的資金,用於促進該行業的發展。

在中國3家A輪鉅額交易中,第一家為獲投金額最高的為中國長城汽車分拆出來的蜂巢能源(SVOLT Energy Technology Co.),成立於2016年,專注於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其正極材料、儲能電池等方面的開發和銷售,為用戶提供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電池利用回收等產品解決方案。2020年4月獲得種子輪10億人民幣(1.41億美元),接著在2021年2月完成A輪35億人民幣(5.40億美元),2021年8月先取得B輪102.8億人民幣(16億美元),12月又獲得60億元人民幣(9.43億美元)的B+輪新募資,總募資金額達超過200億元人民幣(約合32億美元)。蜂巢能源在2021年8月發布了首款無鈷高鎳電池,新獲得之資金將用於新工廠建設和研發,預計2025年產能將超過200GWh。

另外兩家中國能源早期階段鉅額交易是氫燃料電池研發新創,第一家是中國未勢能源科技,成立於2019年4月,定位於專注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和產品研發,主要業務涵蓋燃料電池發動機及其核心零部件開發、低成本加氫站整合化解決方案以及氫能&燃料電池產品測試等業務領域。未勢能源科技於2021年12月中完成A輪9亿人民幣(約合1.41億美元)。第二家是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國家電投」),是中國中央直接管理的特大型國有重要骨幹企業,成立於2015年7月,由原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與國家核電技術有限公司重組合併,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發電企業。在2021年12月底宣布完成A+輪募資10.8億人民幣(約合1.69億美元),計畫2023至2025年完成IPO。

另外,英國核能發電技術新創Newcleo,甫成立於2021年,在當年8月底就完成1.18億美元種子輪投資,並收購了Hydromin Nuclear Energy公司。Newcleo表示該公司業務主要是對成熟技術的創新應用,包括:鉛冷快堆(LFR)、加速器驅動系統(ADS),及天然釷燃料應用,這些技術可顯著減少放射性廢物,同時消除對超鈾元素地質處置設施的需求,並提高現有鈾燃料利用率,同時轉向使用天然釷燃料,避免核事故發生。

最後一家是美國鎳氫電池開發商EnerVenue,該公司由史丹福大學能源專家崔屹教授創辦,致力於為清潔能源革命構建簡單、安全、免維護和經濟高效的儲能裝置或提供解決方案。EnerVenue因獨特的新型鎳氫氣電池技術出名,現業務已擴充套件到大型可再生能源整合應用領域。在2021年9月完成1.25億美元A輪募資,本輪資金將用於加速電池技術研發及量產化程序,並將開拓中國市場。

七、台灣之光輝能科技再次獲得鉅額投資,並與賓士車廠簽署技術合作協定開發新一代電池

2021年的鉅額交易中,值得大家關注的是台灣的固態鋰陶瓷電池先驅輝能科技在2021年10月29日宣布,完成3.26億美元E輪的投資,本輪由丹豐資本、春華資本、軟銀中國資本共同投資。此前,2020年4月8日輝能科技曾獲得1億美元D輪投資。然而,2022年又傳來輝能科技再次獲投近億歐元的好消息。

輝能科技ProLogium Technology (PLG) 是汽車、消費者和工業應用中高性能、安全且價格合理的電池技術的全球領導者。ProLogium 於2006年在台灣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家成功開發、量產和商業化固態鋰陶瓷電池 (SSB) 的公司。輝能在2021年4月以專為電池安全而設計的專有 ASM(主動安全機制)技術,再度獲愛迪生獎銅獎。在2019年以BiPolar+ 技術贏得了首個愛迪生金獎。

電動車大多採用的乾電池或鋰電池,都是「液態電池」,「固態電池」的技術是將電解液移除,改以全固態方式堆疊,優點是不會因隔離層破損就導致正負極接觸短路爆炸,能量密度也較高。輝能科技專注下一代電池的開發,包括採用矽陽極、鋰金屬陽極和雙極技術的固態電池,優點是導電率較高,現在已經取得480多項氧化物固態電池專利技術,數量全球前五大。ProLogium的自動化中試生產線已為全球汽車製造商提供了近8,000個固態電池樣品電芯,用於測試和模組開發。到2022年底,ProLogium 將完成 GWh 工廠的建立,隨後在全球主要市場進行產能擴張計劃。此外,其獨家低耗能製造技術使耗能降至硫化物固態電池的八分之一,且輝能固態電解質可100%回收,後續將用於製造新電池芯,推動永續綠能產業發展,促進全球能源邁向淨零轉型。

輝能已與中國一汽、蔚來簽署MOU,更與歐、美各前兩大車廠建立聯繫,如輝能科技於2022年1月27日宣布與賓士車廠Mercedes-Benz簽署了技術合作協定開發新一代電池,賓士也對輝投資近億歐元,並透過這項合作案取得輝能一席董事。首批配備此共同開發固態電池的Mercedes-Benz電動測試車,預計將在未來幾年內推出,預計在未來十年內的後期,將固態電池技術引入Mercedes-Benz的消費車型系列。

輝能科技已成為台灣Pre-IPO股權獲投最多的科技企業,總獲投金額達5.375億美元,超過Gogoro的4.8億美元,以及沛星互動上市前所募的1.61億美元。

八、結語

在COVID-19爆發後的兩年間,資金不僅流向股市,一些非典型的投資機構也將資金瞄準了早期私募市場,使得從2020年起全球私募市場的鉅額交易呈現暴衝的格局,2021年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更是較2021年成長134%與110%。

比較疫情前後兩年(2020-2021 vs. 2018-2019)全球鉅額交易與變化,與防疫科技與世人生命息息相關的健康醫療,以及因應遠距工作、上課模式的數位轉型支援行業,如企業軟體、資安、數位行銷/廣告、HR科技、教育科技等在鉅額交易件數與金額雙雙呈現倍增(以上)的強勁成長走勢。此外,在NFT、DeFi與Metaverse熱門話題帶動下,疫後區塊鏈也迎來第二波投資高潮。

然而充沛的資金在追求快速獲利的誘因下,造成疫情後二年的鉅額交易板塊移動,鉅額投資的金額大幅移動至後期階段,顯示對尋求早期階段資金的新創而言,顯然不是件好事。但我們仍看到2021年有94家新創不畏疫情,在種子輪或A輪就獲得破億美元以上的鉅額交易,這也顯示只有創新與獨特的技術、具前景的應用場景以及商業模式,仍會被眼光精準的投資人相中。

 

參考資料

1.CB Insights, “State of Venture, Global 2021” , 2022/01/12,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venture-trends-2021/

2.ProLogium, “ProLogium Technology secures US$326 million to expand global EV battery production capacity”, October 29, 2021, https://prologium.com/news-2021-1029/

3.ProLogium, ”ProLogium and Mercedes-Benz entered into a technology cooperation agreement to develop solid-state battery cells for electric vehicles”, https://pse.is/3z9ey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