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發展的初期,交易板上掛牌的企業均屬於成熟、規模大的企業;然而,在鼓勵創新創業的年代,許多新創企業因條件無法達到主板的標準,因而無法透過公開募資的方式取得資金,導致企業未來的發展受阻。因此,政府推出創業板的目的,即在解決新創企業無法在主板掛牌的問題,提供更多元的籌資管道給新創企業。
各國創業板鎖定的目標主要為規模小、具創新、高成長的新創企業,這類的企業多半成立的時間較短,業績也不突出,因此,創業板掛牌的標準均較主板來得寬鬆。只是創業板解決新創企業公開募資的問題,但制度設計(如掛牌條件、轉主板條件、與主板的差異等)將是影響創業板交易能否活絡的關鍵。
依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2021)的調查顯示,新創企業未來3~5年內有規劃公開募資者,有15%者選擇在「國內IPO」,而在交易板的選擇時,「戰略新板」為第一名(占比為23%),其次是「上櫃」(19%),再其次為「創新板」(18%)和「創櫃板」(17%)。顯見,戰略新板、創新板和創櫃板對於我國新創企業未來公開募資的規劃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吸引力。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當前的創櫃板、戰略新板和創新板,了解三個板目前的狀況,再輔以其他國家創業板的措施,思考是否有精進或需留意的層面。關於研究內容摘要如下:
(1)國際股權群眾募資平台的機制設計,包括:依投資人經驗,調整投資額度的上限;有領投機制,允許其他投資人跟投,降低投資風險;引入次級交易市場機制,增加投資人出場管道。
(2)國際創業板遭遇的問題,主要因為定位不明,延伸交易不活絡、炒殼歪風等問題。
(3)訪談國內專家初步對戰略新板與創新板的看法,在戰略新板與創新板掛牌對新創企業而言,可能屬於雙面刃;另外,創業板轉主板的期間設定過短,新創企業會直接選擇主板掛牌,那麼新的創業板可能會被忽略;但若有介接其他國際交易板、增加租稅減免等措施將有活絡的可能。
(4)整體初步的看法和建議:創櫃板可引入次級市場機制、投資額度放寬、領投機制等,增加交易活絡度;戰略新板和創新板,若可介接國際交易板、增加投資稅賦減免能活絡交易板,但要留意兩個板未來發展的狀況。
簡報分析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