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1.11.24

【新創園地專欄-黃沛聲】你的公司值多少錢?從公司法趨勢看企業出場時該如何被合理估值(下)

接續上個月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黃沛聲主持律師為大家解析如何合理推估一家新創企業估值方法,本月進一步分析位於不同發展階段的新創企業,如何來計算企業的估值。

時常有人問我:「新創團隊該如何被估值?」這個問題確實不易回答。

相比上市櫃企業的估值方式,新創企業的估值確實難有標準答案,主要原因在於新創團隊通常仍處在草創階段,許多還在燒錢進行研發,甚至並未有實際的「產品」誕生,這是新創團隊估值的困難之處。從我過去的經驗大致可將新創企業歸類成3種階段:

第一階:主要的狀態是公司正投入大量的資金在研發產品上,故此階段的新創尚未有能販售的商品、解決方案,還談不上營收,更別說獲利。

第二階:基本上已經擁有可販售的產品或解決方案,具有初期的營業額,但多數的狀況可能尚未填補之前年度的累積虧損、又或是當年度尚未實現獲利,但整體而言已經是一個能開始以營收驗證產品的團隊。

第三階:這時期的新創團隊,可以說是羽翼漸豐,不僅擁有了驗證的商品、解決方案跟客戶,最重要的是也已經歷過至少一次的募資,除了產品可以實現年度獲利外,同時進入到規劃跨市場擴張的階段。

將新創團隊進行這三種分類,對於後續團隊的估值會比較有幫助。畢竟每個新創團隊都像是值得期待的兒童,雖然不似大型企業那般成熟穩定,但它們的想法、產品卻可能非常新穎,與較高的科技含量,因此只要有好的商業模式規劃與切入市場競爭策略,從原本的市場占有者中搶得一杯羹時,公司的價值可能會瞬間三級跳!與其觀察尚不成熟的營業額、獲利,不如觀察公司的經營所達到的里程碑。

因此,根據這三種階段的分類,我們就能更進一步討論新創估值的方式。

過去估計企業價值常見的「資產法(又稱成本法)」是以重置成本作為估算的標準,通常較無法將企業未來發展納入計算,因此逐漸被「市場法」或是「收益法」取代。以目前主流市場常見企業估值所採取的「市場法」來說,主要是透過找出市場上相對應的類似企業(包括產業、市場及商業模式等等標準),參照該企業可對照的市場價格,並參酌其經營績效、市場占有率等,進行整體評估所得出來的估值。

但是,由於新創公司的特點在於未必有營收,通常尚未獲利,而其產品若成功推動後之毛利通常較高。一般來說較無法採用以營業額或獲利額乘數方式的市場法作為估算依據。因此,新創公司的估值通常適合的是尋找在類似市場上與之相對應的新創團隊進行參考比較,透過對方在市場上的價值,作為自身企業估值的數字依據。畢竟,因為新創公司若是選對產業及商業模式,因為科技含量高,因此產品毛利與公司的成長率都會很高,故僅有類似的新創公司估值值得參考比擬。舉例來說,是生技公司就該區分製藥或醫材,研發、製造或營運等等的產業性質;若是電商業者,可能可以從區分B2C、C2C、B2B,產品垂直領域以判斷營業額、競爭者等等,從市場上尋找類似曾經取得投資的案例公司,在該階段時的估值數字作為參考。

值得慶幸的是,台灣新創領域因為過去十餘年的持續發展,已累積出了不少獲投案例,都能在國內數位時代(創業小聚)或Findit 這些平台中找到參考資料。其中,在2021年甚至也出現了Appier、Gogoro、91APP等等幾個獨角獸及IPO案例在國內外上市的案例,讓我們能夠從他們的上市公開說明書中,找到資本形成的端倪。

新創團隊的估值確實不是個單純用一般乘數市場法公式就能得出的數字,而是更需要觀察時空背景、因地制宜的進行全面性的考察、並搭配市場上可參考的相似企業來得出數值。畢竟新創團隊仍是個正在成長、可能擁有對現有市場具有破壞式創新的企業,估值畢竟是估計的價值,橫看成嶺側成峰,端視創業者與投資人對未來的經營如何認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