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1.09.27

【新興領域:9月焦點1】誰能接住瘟疫的變化球?論旅遊與運輸科技走勢發展

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是剛需,但也是疫情下的受災戶。在這場看不見盡頭的耐力賽中,這個產業該如何自處?Lufthansa Innovation Hub調查指出,雖然疫情打擊了消費,也讓投資明顯降溫,但後勢仍然可期,只要能夠掌握情勢和要領。本篇將帶您回顧疫情下的產業發展以及未來展望。

旅遊和運輸科技(Travel and Mobility Tech, TNMT)撞上了近十年來最嚴峻的經濟危機,連帶影響了產業未來的走勢與發展。根據許多消費者調查都顯示,旅遊是普世的價值與渴望,即便疫情讓該產業遭逢巨變,也不會讓此產業就此停擺,而是會加速數位轉型,提出更符合消費者期待的產品服務。在此前提下,旅遊和運輸科技的巨頭將如何重新定義該產業的走向,後起之秀又將如何迎合時代需求,將會是該產業近期最值得矚目之處。本篇將介紹旅遊與運輸科技的發展,以及近期的表現。本篇所介紹的旅遊與運輸科技是根據德國漢莎航空全資子公司Lufthansa Innovation Hub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分析。

此篇所定義的旅遊和運輸科技包括五大類別:旅遊規劃(如OTA、旅遊行程內容、旅遊平台、觀光導覽)、航空(機場科技、航空體驗)、城市運輸(叫車服務、共乘、輕型運輸工具、電動車、城市交通)、觀光與餐旅(含替代性房屋、智慧旅宿、企業管理)、旅遊工具(例如智慧行李、旅遊設備、支付方式),新創但凡具備提供上述產品服務的技術創新,都歸入此產業範疇當中。儘管旅遊產業面臨冰河期般的寒冬,Lufthansa Innovation Hub調查指出,截至2021年中為止,新成立的新創企業家數相較於去年,增加了5%之多,顯示面對這場瘟疫的長期抗戰,許多創辦人深信這場重塑產業的危機是另一場嶄新的轉機。

 

旅遊和運輸科技-疫情下的走勢

自從2020年COVID-19疫情爆發之後,在全球也迅速擴散,為了防堵疫情、避免境外病毒到處流竄,除了祭出旅遊禁令之外,居家隔離、居家上班、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儼然成為生活守則,也大幅降低了人群流動量,國際航班的載客率明顯銳減,中國則因為國內流動量仍高,國內班機不減反增,復甦力道最為強勁。去年Lufthansa Innovation Hub針對亞洲地區TNMT產業發展的研究報告從旅遊和運輸科技的App下載次數進行分析,則可看出,在疫情的衝擊下,亞洲旅遊運輸科技產業雖然首當其衝,但回升的速度也較其他區域來得快,其中以中國的攀升速度最快,印度的回復速度則相對慘澹,無法有效抑制確診人數的增加。另外,雖然下載數字呈現回溫,但仍然明顯低於疫情前的平均值,顯示產業遭受重創後的復健,是條漫漫長路。

圖1-1  旅遊和運輸科技於亞洲地區App下載次數比較(2020年)

如果從旅遊和運輸科技近年的投資表現來看,亞洲地區的投資量截至去年為止是創下近五年新低,交易件數下滑40%之多。2020年初先後傳來Wework上市失敗、OYO大幅裁員的消息,投資機構轉而將注意力放在商業模式長久、財務狀態健全的新創企業。另一方面,疫情的初來乍到讓投資前景不確定性提升,投資機構轉而將資金押注在既有的投資組合上,導致TNMT產業的交易案件一蹶不振,也反映了投資機構謹慎以對的心態。

圖1-2  亞洲地區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近五年交易件數與募資金額

但如果從全球投資概況來看,儘管2020年全年投資表現相較於前一年下降14%,2021年全年度的投資金額上看440億美元,可望攀升至近十年來新高,顯示新創市場反彈力道強勁,已準備好面對這一波困境,回到成長的軌道上。Lufthansa Innovation Hub也分析產業市場從2010年開始歷經創建、擴張、成熟期,去年開始邁入震盪期,歷經一番淬鍊後,又進入了投資高峰期。

圖1-3  全球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近十年投資金額

 

如果從每一季的投資金額來看疫情對於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的影響,可看出疫情確實造成衝擊,且在2020年尤為明顯。2020年全年度每一季的總投資金額都不及過去三年的平均金額(80億美元)。好在2021年開始呈現反彈拉抬,不僅高出平均金額,甚至比疫情前的表現還突出,彌補了前一年表現不佳的頹勢,顯示投資機構願意在青睞的案子上挹注更多資金。

圖1-4 全球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投資金額(2017-2021Q2)

 

如果從近兩年的交易件數進行觀察,更能看出2020年的投資意願明顯下滑,全年度的投資件數皆低於2019年表現,2020年12月的投資件數則較前一年還少了將近50%,2021年看起來交易件數略為上揚,6月的交易件數較2019年同期,仍然減少37%,然而如果和上張圖的投資金額交叉比較,就會發現「投資件數不多但金額較高」的情況在瘟疫期間顯然依舊適用,也說明了今年TNMT產業的投資狀況。

圖1-5  全球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投資件數(2019-2021Q2)

 

如果投資機構相較於以往,投資件數較少、金額較大,也不難看出,在此波疫情的衝擊下,對於階段較早的新創來說,拿到資金相對困難許多。投資機構將主力放在加碼既有的投資組合上,也就是階段較為成熟且穩健的案例,以降低風險。這對於仍然缺法充分市場驗證的新創來說,尋求第一筆投資就顯得更加挑戰且艱難。

以旅遊和運輸產業的各領域而言,獲投比例最高的是城市運輸,其次為旅遊規劃,接著依序為餐旅產業、航空產業。在過去十年以來,叫車服務例如Uber、Lyft、Didi、Grab、Ola和Gojek所吸引的資金甚至創下新創業界的歷史紀錄。除了城市運輸之外,共乘服務、輕型運輸工具,民宿招待、線上預定平台、航空新創所吸引的資金也相對較多。

圖1-6  全球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各領域投資比重(2010-2021 Q2)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進一步細分疫情下的贏家,可以發現航空新創的投資比例相當高,主要受到「新航空旅遊」包括空中計程車、太空觀光、隨選航空工具服務(如私人噴射機)的投資所帶動。投資者顯然對於空中計程車和太空科技這類型題材相當感興趣,主要是因為其背後的先進技術有一定的吸睛能耐。除此之外,對於追求專屬交通工具和登機方式、希望避開商業航班的富豪而言,此類型的交通工具需求正在急速增加中,也成為疫情下仍然火熱的商機。另一方面,自駕車和電動車也是疫情下受歡迎的題材,和COVID-19爆發之前相比,投資金額明顯增加,除了世界各國大廠的積極投入之外,因應疫情而減少大眾交通工具的使用、政府的補助支援、歐盟的碳排放量政策都是影響的關鍵因素。

圖1-7  旅遊與運輸產業-疫情下的贏家

 

對於TNMT產業而言,受到疫情衝擊最大的莫過於叫車服務,在疫情爆發之前(2014至2019年間),叫車服務非常受到資本市場青睞,所募集資金為該產業之首。但瘟疫的蔓延讓人們對於和陌生人共乘心生芥蒂與恐懼,連帶讓資金縮手,城市運輸相關投資不再是趨之若鶩的標的。Lufthansa Innovation Hub分析推測,疫情很可能永久地改變人們的生活型態和思考,因此即便疫情有消退的一天,可能也很難再讓叫車服務回復到以往的榮景。另一方面,旅遊和住宿相關的新創事業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衝擊比例都高達60%以上。

 

圖1-8  旅遊與運輸產業-疫情下最受衝擊領域

 

改良產品、拓展市場成為疫情下的生存法則

疫情反反覆覆,即使短期內稍有緩解,一不留心就可能再次遭到病毒反撲,疫情的不可預測讓政府難以擬定決策,也讓產業必須找出新的生存之道。就亞洲地區而言,由於各國疫情和疫苗政策不一,出境顯得困難,旅遊產業轉而往國內發展,亞洲各國政府也推出相關津貼支持,促使國內旅遊比重高達九成以上,旅遊科技新創如果不能端出因應現況的新策略,就難以吸引投資機構入局。Lufthansa Innovation Hub剖析,要想在後疫情時代生存,新創企業至少要能提出四大策略方向:因應COVID-19所改良的產品服務、因應整個生態系統所提出的產品服務、根據現有資產所提出的嶄新商業方向、利用現有產品拓展新客群

以下介紹基於上述方式進行策略調整的四個新創案例:Claire是一家成立於2015年的美國新創,主要產品是旅行社使用的AI聊天機器人。Claire在疫情爆發之後,所提供的產品資訊整合了最新旅遊資訊、各國政府的旅遊規範、簽證規定等,方便旅客進行評估。另外一家新加坡新創Travelstop成立於2018年,主要提供商務旅行需求者行程和花費的管理工具,以提升其產能並降低成本花費。該公司原本的產品設計只針對商務行程預定,現在則因應中小企業需求,開發出能將花費管理進行數位化控管的平台,即使是遠端作業也能進行帳務管理。第三家Xendit是印尼新創,成立於2015年,比較接近金融科技平台,主要為印尼和東南亞地區的中小企業和電子商務提供支付方案,其客戶也包括旅遊公司。Xendit特別因應疫情,規劃了資源中心,所分享資訊從整體經濟展望到企業數位化的建議方針都囊括在內。Xendit今年七月剛完成C輪募資,但詳情並未公開揭露。最後一家airalo主要為旅客提供eSIM網卡,疫情後該公司產品不再侷限於預付網卡,同時也有針對國內市場進行銷售,今年六月剛完成A輪募資。

在產品服務改良方面,在疫情的影響下,旅客比從前更願意投入更多預算在健康衛生有所保障的產品服務上,亞洲地區對於住宿的品質更加要求。有鑑於此,線上旅行社(OTA)拓展了服務範疇,為旅客提供充分的健康與衛生資訊以減輕旅遊的憂慮感。以印尼獨角獸Traveloka為例,除了在App上提供旅客和一般大眾醫院診所名單,以便進行COVID-19檢測之外,也推出了Clean Partner Campaign的活動,針對遵守政府頒布的防疫守則的旅遊供應方「潔淨」徽章,讓旅客得以安心旅遊。另外一家Trip.com的方向也相當類似,設立了一站式資訊中心,旅客得以前往查詢各國的旅遊規範和限制,並自行決定是否訂閱這些內容更新的推播,各地的確診案例、航空公司和機場推出的安全措施也都是資訊的一環。Trip.com也同時找了強大的夥伴結盟,和航空公司亞航(AirAsia)合作後,亞航的航班、合作飯店、轉機資訊等活動都可以揭露給Trip.com的白金會員;和電商JD.com進行合作後,則可取得高達800萬家企業客戶以及4億個人使用者的資訊,大幅拓展了客戶市場。Traveloka目前正在洽談一筆四億美元的併購,接下來預計將在美國上市。調查也顯示,旅客未來都會將確診數字、各地旅遊限制等資訊當成是否前往該地的主要指標,因此提供此類型的整合資訊也將成為必要的大勢所趨。

 

小結

漫長的瘟疫對於旅遊和運輸科技產業而言,增加了不小的財務壓力,對於剛起步的新創企業而言,更是一場耐力賽。不過根據Lufthansa Innovation Hub的調查分析,可看出雖然大環境充滿挑戰,TNMT產業整體生態系仍然蓬勃發展中。值得留意的是,由於生活模式的轉變,投資思維也有所不同,曾經是投資熱點的城市運輸(如叫車服務)已不再是投資市場的寵兒,但輕型運輸如電動機車或共享單車,因其與陌生人零接觸、零溝通的特性,則成為了瘟疫下受矚目的投資焦點。除此之外,新型運輸工具如空中計程車、私人噴射機、自駕車也是吸睛的選項。同樣的情形也在旅宿業上演,消費者認為相較於飯店,短租旅宿的安全性更高,因此在募資上也呈現回溫。

在資金取得不易的年代下,投入支付平台服務的新創比例也正在增加,顯示新創企業為了取得穩定金流,想方設法。在風險控管的概念盛行之下,旅遊保險也成為往後該產業必須考量的一層服務。尤其疫情還看不到盡頭,旅遊禁令和管制重重,究竟B2C的線上旅遊平台何時能活絡起來,仍然是未知數。因此,「軟體功能」的合作,例如短租平台除了預定平台功能之外,可以結合數據分析功能,拓展房源或者推出管理工具,將目標客戶轉為供應方而非消費者,思維的轉變是疫情下必須具備的能力。旅遊無庸置疑的是剛需,因此如何將這場危機重新整頓,打成一手好牌,創造自己的局勢,也將是新創企業在這場「演化論」下必須重新思量的重點。

參考文獻

1.Startup investment trends in travel and mobility tech. TNMT. (n.d.). Retrieved September 13, 2021, from https://tnmt.com/reports/startup-investment-trends-in-travel-and-mobility-tech/.  

2. The state of travel and Mobility tech in Asia. TNMT. (n.d.). Retrieved September 13, 2021, from https://tnmt.com/reports/the-state-of-travel-and-mobility-tech-in-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