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內健康醫療產業重要消息
1.行政院宣布通過 「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
行政院9月9日院會中,行政院長蘇貞昌於院會中拍板經濟部擬具的「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修正草案,該法案原名為《生技新藥產業發展條例》,原落日期限為2021年底,修正後,將施行期限延長至2031年底。「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草案修正要點,包括:(1)納入新興生技領域:增訂「新劑型製劑」、「再生醫療」、「精準醫療」、「數位醫療」 、「受託開發製造生技醫藥產品」為租稅獎勵適用範圍。(2)鼓勵研發與製造並重:除了原先研發支出投抵外,新增生產製造之全新機械、設備或系統支出投抵,朝向研發與製造並重。(3)引領資金投入:除法人股東外,新增個人投資抵減:同公司投資金額100萬以上,且持股滿三年者,投資額50%自所得總額減除,每年減除額度500萬元。(4)強化留才攬才誘因:公司高階專業人才、個人技術投資人因獎酬、技術取得的股票,服務滿兩年後,轉讓股票時,可以以「轉讓價」或當初取得股票的「時價」擇低課稅。(經濟部懶人包:https://reurl.cc/6DgkAy;經濟部草案:https://reurl.cc/0xzyDA;經濟日報,2021-09-09,https://pse.is/3nzed8)
2.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圓滿閉幕
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議(BTC)於8月30日至9月1日連三天召開,聚焦於生醫數位轉型及疫後復甦新常態,盼提引疫後新布局,導入數位賦能及智慧科技。順應疫情推進醫療產業數位轉型浪潮,本次BTC會議盼能提引疫後新布局,導入數位賦能及智慧科技,聚焦發展「智慧醫療」、「防疫科技」、「健康數據治理」等三大主題,促使醫療在地便利、智慧升級,實現健康零距離;也運用沙盒機制促進智慧醫療科技創新,帶動精準健康產業發展,以打造臺灣生醫韌性,成為支持經濟甦醒的新力量。
會後BTC委員提出總體建議,包括:(1)完善生態系:強化國內外多元人才培育及延攬(完善生醫人才培育配套措施、強化國際攬才及留才)、平衡監管與產業發展需求、促進產業研發成果落地(參考美國或韓國新藥臨床試驗申請(IND)審核機制、善用沙盒(SandBox)提供驗證材料或場域、完善創新醫藥品之給付制度);(2)建構健康大數據平台:資源整合及基盤建構(成立臺灣卓越數位健康中心,有系統且長期收集、研究國人的健康數據、善用臺灣之晶片技術優勢,建置數位化之人體生物資料庫)、導入商業運用模式(研擬推動前瞻及回溯性資料之商化可行性,建構商業平台、善用健康大數據庫及沙盒(SandBox),推動AI投入前瞻性資訊分析及預測系統之應用);(3)跨域/防疫科技創新:扶植智慧醫療關鍵技術-AI、ML、新興療法,如:細胞及基因療法、基因編輯、Digital Therapeutics等、人體微生物相、多體學、大數據分析以及建議衛福部儘速提出「新世代醫院智慧化方案」。加強疫病產品開發及製造-核酸疫苗/治療藥物、以國際授權引進COVID-19疫苗關鍵製造技術、建置疫苗及新興醫藥CDMO的決勝點。(4)強化國際鏈結:推動國際策略聯盟、拓銷全球市場、導引海內外資金挹注生醫產業。(財訊快報,2021/08/31,https://pse.is/3nkjb2、行政院科技會報-BTC會議委員總體建議PDF:https://pse.is/3nhklw)
3.台杉投資四周年協助五家新創掛牌 總市值突破1,500億元
行政院國發基金旗下台杉投資成立滿四周年,台杉投資總經理翁嘉盛在8月31日表示,台杉物聯網、生技兩支共新台幣100億元基金,已完成34間海內外新創投資案,其中,共有5間新創成功上市櫃,以8月27日股價計算,總市值已超過 53.8 億美元 (約新台幣1,500億元),顯示投資效益逐步浮現。5家上市櫃公司包含1家台灣公司、4家美國公司,分別是台康生技 (6589-TW)、Frequency (FREQ-US)、C4 (CCCC-US)、Viracta (VIRX-US)、AEye (LIDR-US),市值各達約 11.3、2.7、20.1、3.7、16 億美元。台杉投資 2017 年 8 月創立至今,已完成 4 支基金募集,除 2017 年 12 月募資完成 46.5 億元台杉物聯網基金、2018 年 7 月募資完成 59 億元台杉生技基金外,今年 6 月也完成台杉水牛三號生技基金、台杉水牛五號科技基金各約 16.4 億元、15.6 億元,截至今年 8 月,台杉投資總基金規模已達到 137.5 億元。(鉅亨網,2021-08-31:https://pse.is/3nsysq)
4.宏碁智醫攜手疾管署 打造AI疫情監控平台
近兩年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為了及早監測與預警傳染病對人類可能造成之風險,宏碁(2353)集團旗下宏碁智醫與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攜手合作研發「國際疫情資訊站」,建置有效率的人工智慧輿情監控系統,即時監測全球疫情發展,協助防疫人員迅速掌握世界各國傳染病事件,作為調整防疫決策與防治措施之參考,成為協助防疫的重要利器。全新研發的「國際疫情資訊站」導入人工智慧與自動化流程可以快速過濾、篩選出需要關注的新聞,提供「輿情監控功能」及「輿情警示功能」;「輿情監控功能」協助防疫人員迅速掌握世界各國傳染病輿情事件,「輿情警示功能」則可以及早發現具有潛在傳播風險的傳染病。(經濟日報,2021-08-31:https://pse.is/3nlkxe)
二、國外健康醫療產業重要消息
1.砍處方藥價!拜登政府提路徑圖 支持立法授權Medicare藥物議價
繼7月簽署行政命令倡議降低藥價後,拜登政府在美國時間9月9日公布最新路徑圖,支持國會立法賦予聯邦政府對藥品的議價權,來解決美國處方藥價昂貴的問題。路徑圖內容包含限制聯邦醫療保險D部分 (Medicare Part D) 的自付費用,限制製藥商調升現有藥價的速度,以及禁止藥廠利用「給付遲延和解協議」(pay-for-delay settlements)傷害學名藥與原廠藥之間的競爭。總體來說,上述文件支持聯邦政府每年針對聯邦醫療保險範圍內的藥品,與製藥商進行價格協商,並將省下的成本用以補貼私營部門的保險項目。(鉅亨網,2021-09-10:https://pse.is/3nrtpr)
2.賽諾菲繼8月以32億美元收購Translate Bio後 9月再砸19億美元收購移植排斥藥開發商Kadmon Holdings
8月3日賽諾菲才宣布以32億美元收購從事mRNA研究的美國生技公司Translate Bio,顯示賽諾菲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苗研發進度落後的公司,對mRNA技術寄予厚望。一個月後,在9月8日賽諾菲再度宣布將以19 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製藥公司Kadmon Holdings,這項收購案有助於賽諾菲持續擴大其普通藥物核心資產的策略,而激酶抑制劑Rezurock(belumosudil)將立即納入移植藥品組合。Kadmon Holdings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州紐約市,為一家上市的生物製藥公司,發現、開發及商品化小分子和生物製劑。美國時間7月16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才宣布核准通過旗下的Rezurock 新藥,作為治療12歲以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患者的第三線藥物。(中時電子報網/時報編譯柯婉琇綜合外電,2021-09-08:https://pse.is/3n8w3f、環球生技雜誌,2021-07-19:https://pse.is/3lsscg)
3.禮來13億美元豪押創新療法!攜荷RNA編輯新創ProQR鎖定遺傳疾病
美國時間9月8日,禮來(Eli Lilly)宣布與荷蘭生技新創公司ProQR Therapeutics達成全球授權與研究合作協議,將利用ProQR獨有的RNA編輯平台Axiomer,共同聚焦於肝臟、神經系統遺傳疾病潛力新藥的探索、開發與商化。(環球生技雜誌,2021-09-09:https://pse.is/3ns2gy)
4.Stryker再次出手收購全球首款辨識手術出血量AI系統公司Gauss Surgical
美國時間9月8日,美國醫材大廠史賽克公司(Stryker Corporation)宣布,已完成收購人工智慧(AI)平台公司Gauss Surgical,該公司研發了全球首款可監測手術、剖腹產、分娩時失血量的人工智慧系統Triton,提醒醫護人員患者產後失血的潛在風險。而此次併購的金額並未透露,Stryker則在消息一出後股價上漲5%。(環球生技雜誌,2021-09-09:https://pse.is/3mmguq)
5.Avantor 27億美元收購無菌液體輸送解方供應商Masterflex
美國時間8月7日,美國生技醫藥實驗室儀器、設備耗材供應龍頭Avantor宣布以27億美元的全現金交易,從Antylia Scientific收購無菌液體輸送解方供應商Masterflex,並預計在第四季(Q4)完成。此次收購將使Avantor強化在多種疾病的單株抗體、細胞與基因療法、疫苗與mRNA的生產,其中也包含了新冠肺炎(COVID-19)。隨著新冠病毒Delta變異株在全球蔓延,疫苗及檢測試劑的需求不斷升溫。對此,Avantor的策略是透過併購,將自己放在抗疫產品製造的最前線。(環球生技雜誌,2021-09-08:https://pse.is/3mm4sx)
6.旅美生技企業家楊育民所創辦的National Resilience攜手莫德納助攻新冠mRNA疫苗生產
美國時間9月8日,旅美生技企業家暨前羅氏(Roche)營運總裁楊育民,參與創辦的韌力生物(National Resilience),與莫德納(Moderna)達成多年合作協議,將利用先前收購加拿大安大略省(Ontario)的製造基地,協助生產mRNA新冠疫苗,目前透露的細節不多,但莫德納指出,該工廠生產的疫苗將分銷至全球。此次合作代表莫德納正式進軍加拿大,莫德納先前曾計畫在今年年底前要供應10億支疫苗,在2022年底前要供應30億支疫苗,預計將讓其營收大增,光是莫德納在2021年未完成的訂單就價值約200億美元。(環球生技雜誌,2021-09-10:https://pse.is/3mzm28)
7.韓國國產疫苗與AZ 展開第三期比較性臨床試驗
韓國SK生物科學公司(SK Bioscience)和英國葛蘭素史克藥廠(GSK)在8月30日表示,旗下的候選疫苗GBP510與AZ疫苗展開第三期比較性臨床試驗。根據路透社報導,第三期試驗將在全球招募約4,000名參與者,其中原本施打安慰劑組將改為施打英國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AZ)疫苗。SK生物科學公司的候選疫苗GBP510與GSK的免疫佐劑混合,第一期臨床試驗數據正面,這個月稍早獲韓國食品醫藥品安全處許可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預期試驗結果將於明年上半年出爐。(中央社,2021-08-31:https://pse.is/3lp84y)
8.CureVac第二代新冠疫苗報喜 臨床保護力優於第一代
德國生技公司CureVac與英國合作夥伴葛蘭素史克 (GSK)在今年6月公布首支新冠疫苗 CVnCoV的人體試驗結果令人失望,當時兩家公司表示,疫苗對新冠病毒的有效性僅48%,不及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標準。兩家公司再接再厲投入第二代mRNA疫苗研發,在8月16 日表示,動物試驗結果顯示,研發中的第二代疫苗CV2CoV可以產生大量抗體與細胞免疫反應,在目前對靈長類動物的試驗下,對原始新冠病毒、以及變種病毒 Beta、Delta、Lambda 的免疫反應都有顯著改善,臨床保護力優於第一代。(鉅亨網,2021/08/17,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04902)
9.抗疫重大里程!輝瑞、默沙東新冠口服藥雙雙挺進三期臨床
美國時間9月1日,製藥巨頭輝瑞(Pfizer)和默沙東(MSD)雙雙宣布,他們的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啟動臨床2/3期和3期試驗。由於目前新冠肺炎的藥物極少,且皆為輸液或注射型,也一直供不應求,因此若抗新冠病毒口服藥物問世將是重大里程碑。輝瑞宣布,實驗性口服蛋白酶抑制劑PF-07321332,開始評估安全性和療效的樞紐臨床2/3期試驗,其中第一個受試者已服藥。此試驗為隨機、雙盲試驗,將招募1,140名有症狀但未住院的成年人,他們已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且發展為重症的風險不高。另一方面,默沙東與合作夥伴Ridgeback Biotherapeutics也宣布,啟動臨床三期試驗MOVe-AHEAD,以評估他們的實驗性口服抗病毒藥物molnupiravir,作為新冠肺炎暴露後的預防性藥物。該全球試驗正在招募與有症狀新冠病毒感染者同住的18歲以上成人。(環球生技雜誌,2021-09-02:https://pse.is/3ngalf)
10.再生醫療熱!2021年H1募資破紀錄達141億美元 全球4項產品獲批
美國時間8月18日,再生醫學聯盟(The Alliance for Regenerative Medicine, ARM)發布2021年上半年報告指出,細胞、基因療法、基因編輯等再生醫學進展飛速,在今年上半年就有3項基因/細胞療法獲批,且再生醫學公司獲高達141億美元的募資,是有史以來最高紀錄,佔2020年全年募資200億美元的71%,顯示2021年全年募資總額有望突破200億美元。在首次公開募股(IPO)方面,今年上半年已有20家公司進行IPO,數量超過2020年全年的數量。再生醫學中的次領域發現,以細胞為基礎的免疫腫瘤公司今年上半年募資達66億美元,首次超過基因治療公司募資64億美元,而在更廣義的細胞治療類別中,如帕金森氏症的幹細胞療法募集了11億美元。2021年H1已有4項先進治療產品(advanced therapy medicinal product, ATMP)獲得批准,分別是:bluebird bio的Skysona、BMS和bluebird bio的anti-BCMA CAR-T細胞療法Abecma、BMS旗下Juno Therapeutics公司開發的CAR-T療法Breyanzi (lisocabtagene maraleucel)上市、中國批准了吉利德科學(Gilead Science)子公司Kite的CAR-T療法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目前仍有6項產品正在審查中,因此今年也有望成為最多項基因療法、基因修飾細胞療法獲監管單位批准的一年,可能會超過2016年創下的9項獲批紀錄。(環球生技雜誌,2021-08-19:https://pse.is/3nnqsb)
11.蘋果醫療保健業務受挫 HealthHabit部門面臨裁員
8月19日蘋果醫療保健業務受挫,蘋果傳出正縮減其健康部門的一個關鍵專案 (即 HealthHabit 應用程式) 規模,50多名員工面臨裁員危機。蘋果有意顛覆醫療健康領域,2016年展開「Casper」的醫療計畫,買下總部Apple Park附近的診所,並有數百名工程師、科學家、醫生、設計師等組成的團隊,還研發了HealthHabit應用程式,將與診所相關的一些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HealthHabit被作為Apple Health部門的一個專案,有50多名員工於此專案中工作,負責監督蘋果自家員工的健康功能,然而,由於有關數據使用的問題,開發此項目已陷入停滯。(鉅亨網,2021-08-20:https://news.cnyes.com/news/id/470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