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1.09.27

【名家專欄-吳孟道】南韓升息背後透露的資產泡沫警訊

9月名家專欄委請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吳孟道所長撰寫「南韓升息背後透露的資產泡沫警訊」一文,針對南韓央行意外升息之事深入剖析,認為南韓升息除了物價考量外,可能還疊加一些金融市場的警訊,提醒投資人在全球經濟歌舞昇平的當下,不要忽視愈來愈加強烈的資產泡沫警訊,及早做好因應對策,才能全身而退。

8月底,南韓央行拍板決定,宣布將基準利率從現行歷史低檔0.5%,上調1碼(0.25個百分點)至0.75%。這是自2020年3月南韓央行為因應新冠疫情衝擊,將基準利率從1.25%大幅下調至0.75%,並在同年5月再度調降至0.5%後,首度改變貨幣政策方向,也是南韓近3年來首度升息,更是最早開出升息第一槍的亞洲先進國家。

對此,外界雖有些意外,但其實也沒那麼意外。因為早些時候,外界就一直繪聲繪影南韓央行可能在年底前就會啟動升息循環,加上南韓央行總裁李柱烈在之前幾次利率決策會議後與公開場合,都提到當前利率有提高的必要,強烈釋出升息步調可能加快的訊號。因此嚴格來說,此次突如其來的升息舉動,或許只是將眾人預期稍微提前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面對南韓的意外升息舉動,市場普遍認為,全球資金大潮,流向恐怕已經改變,甚至可能即將加速轉向。接下來,新興市場國家、甚至是先進國家,都有很大概率啟動一波新的升息循環潮。正所謂,無風不起浪,事出必有因。這樣的預測,並非沒有道理。3月中旬,新興市場中的巴西、俄羅斯及土耳其等,已經演繹過一遍這個流程。其中,巴西更是連四升,將基準利率從原本2%大幅上調至5.25%,升幅高達3.25%。而在即將到來的利率決策會議(預計9月21日),巴西央行則公開表態,不排除再升息四碼(1%),將利率進一步推高至6.25%。顯然新興市場的通膨壓力,正在加速這些國家貨幣政策的轉向。

不過,對比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升息主要是考量通膨惡化問題,南韓情況恐怕沒有那麼單純。也就是說,南韓升息除了物價考量外,可能還疊加一些金融市場的警訊,而這可能是全球經濟歌舞昇平的當下,最容易被忽略的地方。根據南韓央行說法,此次升息主要考量有四大面向,分別是經濟成長、通貨膨脹、房價飆升及家庭債務。其中,家庭債務和房價飆升威脅金融系統的穩定,是此次升息最關鍵的考量因素之一。

南韓央行於8月底公布的信貸數據指出,截至2021年6月,南韓家庭總信貸規模創下歷史新高的1,806兆韓元(約為1.54兆美元),比上一季(Q1)增加41.2兆韓元,年增幅度達10.3%,季增幅度則為同期最大。此外,疫情期間,房價持續飆漲,造成家庭負債更加惡化。根據全球數據網站Numbeo公布的資料,自2017年以來,南韓房價整整上漲超過50%。家庭債務與房價飆升吹大資產泡沫,也大幅增添金融體系的風險與不確定性。如果不先預做準備,未來情況再形惡化,恐會對經濟帶來更大的傷害。因此,升息看來已是南韓不得不的一個選擇。

家庭債務與房產泡沫,是南韓獨有的現象嗎?恐怕不是。國際清算銀行(BIS)在6月底的年度經濟報告中指出,不管是美國、歐元區、其他先進經濟體或新興市場國家,這兩三年來,即使面對新冠疫情的衝擊,房價幾乎都是一路飆升(可參見圖一的左圖)。如果以2020年1月作為比較基期,可以發現,在大多數國家如紐西蘭、俄羅斯、加拿大、丹麥及美國等,實際房價漲幅都遠超過以歷史數據預估的漲幅(可參見圖1的右圖)。這顯然意味著,在全球資金滿溢的情況下,資產泡沫正一步一步吹大,而且還沒停止跡象。

圖1  全球主要國家及地區房價走勢與漲幅

最近,標普公布最新6月的CoreLogic Case-Shiller全美房價指數,不管是綜合指數(年增18.6%)或20大城市指數(年增19.1%),年增率全都創下自1987年有此統計以來的新高。而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根據房利美及房地美兩家公司數據計算得出的房價指數,同樣也創下歷史紀錄的年成長18.8% (美國三大房價指數走勢圖可參見圖2)。

圖2  美國三大房價指數走勢

美國三大房價指數同步創下新高,令人聯想到2007年次貸危機發生前的房市榮景。雖說歷史不見得一定會重演,但似曾相似的場景,總是令人多了幾分擔心。美國知名顧問公司Bleakley Advisory Group投資長Peter Boockvar日前就警告,Fed在新冠疫情爆發這段期間的超級量化寬鬆政策,徹底敲響美國房價泡沫的警鐘。房市泡沫破滅時刻已然不遠,而首當其衝的將是償債能力較低的首購族。Peter Boockvar亦強調,由於房地產是美國經濟動力來源中,對利率最敏感的一個產業,如果貨幣政策開始轉向,這恐怕會對接下來美國經濟帶來深遠的影響。

誠然,在世界各國無節制的QE大放水下,全球資產泡沫愈吹愈大。圖3秀出全球四大主要國家央行(Fed、ECB、BOJ及PBOC)的總資產走勢,從圖中可以清楚看到,截至2021年7月,四大央行總資產已經來到突破天際的30.4兆美元,且絲毫嗅不到反轉味道。8月底,Fed主席Jerome Powell在全球央行年會的視訊演說上表示,Fed可能在今年年底開始縮減購債(Taper),而且會讓減債與升息時點脫鉤,沒有立即升息的打算。外界紛紛解讀,儘管Fed立場偏向鴿派,但仍已釋出貨幣緊縮訊號。不過,這樣的說法,其實有點問題。如果純粹從資產負債表的角度來看,減債的意思只是縮減購債規模而已,本質上還是在做QE這個動作。也就是說,Fed印鈔的腳步並未停歇,只是步伐小了一點。資產泡沫,還是持續吹大。

 

圖3  Fed、ECB、BOJ、PBOC四大央行總資產走勢

此外,ECB在9月的利率決策會議上也跟進Fed決議,表示在今年第四季將減緩購債步調,跨出QE退場的第一步。但同樣地,這也並非代表馬上就會從市場回收資金,而是還會持續對市場挹注流動性。根據ECB總裁Christine Lagarde說法,ECB的減債決策並非縮減QE,而是校正未來三個月的新冠疫情緊急購債計畫(PEPP)而已。確實,從ECB利率決策會議的會後聲明稿來看,總金額高達1.85兆歐元的PEPP計畫將持續實施到2022年3月,甚至必要時也會延長,顯示ECB的購債步調只是溫和減速,而非停止。

更不用說,在Fed及ECB表態將縮小QE規模之際,BOJ總裁黑田東彥9月初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即便新冠疫情獲得控制且逐漸平息,BOJ也不打算停止超級量化寬鬆政策(或稱量化質化寬鬆,QQE),直到達成2%通膨率目標為止。根據日銀統計,截至2021年8月,日本貨幣基數(Monetary Base)平均餘額已來到657兆日圓,不只連續第112個月呈現增長,也持續刷新歷史新高紀錄。此一數字,或多或少驗證黑田東彥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上述種種跡象都顯示,推升資產泡沫的火種與薪柴,仍舊源源不絕地被送進全球金融市場這個大竈,助長火勢。一旦控制不當,發生燎原大火,恐怕只是早晚的事。最近台灣央行副總裁陳南光在《台灣銀行家》刊登的一篇名為「誘發通膨上揚的五大警訊:長期結構性因素鬆動?」文章就明確點出,全球資金氾濫引發股價與房價飆升問題,各國政府都應特別關注。尤其是在長期超低利率與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支撐下,更容易使得市場投資人失去戒心,大幅拉高自身的風險承擔意願,把資產泡沫愈吹愈大,也讓金融市場風險與不確定性跟著升溫。來看看以下陳南光這段文字的說明:

“資產價格大幅膨脹與萎縮的危害,不下於惡性通膨與通縮,資產價格大幅膨脹不僅造成資源配置扭曲、助長殭屍企業、拖累長期的生產力成長與加劇所得與財富分配不均;而資產價格崩跌可能引發金融危機,加深並延長蕭條;特別是熱錢大幅湧入與逆轉流出對新興經濟體為害尤其大。”

顯然地,資產泡沫在形成與破滅的過程中,都會對整體經濟與社會帶來極大負面影響。然而,當前主要國家決策者對於資產泡沫這個問題,並不是很放在心上,也非置於政策施行首位。一方面,愈來愈多的變異病毒株讓疫情反覆,持續威脅經濟復甦的步調,逼使各國政府在天秤兩端的政策偏好取捨(如顧經濟與消泡沫),寧願多靠向經濟一點;另一方面,各國央行在印鈔放水過程中,對自己控制貨幣能力明顯過度自信,普遍認為當事態發展變得嚴重或危機即將發生前,都可以快速透過政策或工具加以控制,不致釀成大禍。問題是,歷史一再證明,由資產泡沫衍生的金融危機,往往就是主事者一念之間的輕忽所造成。

正所謂,患生於所忽,禍起於細微。站在投資的角度,當眾人還沉浸於印鈔救經濟帶來的股市、房市榮景之際,作為一個聰明的市場投資人,或許更該提高警覺、正視愈來愈加強烈的資產泡沫警訊。否則一旦星星之火開始燎原,想要全身而退,恐怕難如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