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1.08.30

【2021年台灣早期投資專題-食農科技篇】疫軍突起 食在厲害

根據美國農業食品科技募資媒體AgFunder於今年3月所發布的《2020年農業食品科技投資趨勢報告》顯示,全球農業食品科技募資總額及交易量在Covid-19的推波助瀾下,於2020年達到新高,募資金額由2019年的198億美元,成長56.5%至310億美元,代表農業食品科技已漸趨成熟。台灣食農新創獲投金額表現也與國際趨勢一致,在疫情下持續成長,新興領域如雲端廚房開始嶄頭露角。本文將分析台灣食農科技領域的早期資金動向,涵蓋整體投資、輪次、交易規模、次領域投資、獲投企業輪廓,以及2020-2021.7獲投前十大新創,最後小結。

一、定義說明與資料來源

以下所定義的食農科技,包含農漁業(Farming/Fishery)和食品與飲料(Food & Beverage)。此外,參考AgFunder所定義的次領域,並根據台灣產業情況進行調整後,可依據產業上下游進行區分,上游科技包括農業生技、農場管理軟體、感測及物聯網技術、農場機器人、機械及設備、生質能源及生物材料、新型農場系統、農產品市場、供應鏈技術、創新食品;下游科技則包括店內零售及餐廳科技、線上餐廳及食材包、電商、餐廳市場、家庭及餐廳烹飪科技、高端品牌食品與餐飲、雲端零售基礎設施;以及其他,包含酒類管理、酒類代理、保健食品、造船、媒體等,如下圖所示。

 

 

圖9-1  台灣食農科技領域範疇

 

本文收錄的台灣獲投企業定義為:(1)公司註冊地點在台灣或註冊地點在海外,但創辦人來自台灣;(2)上市/櫃(含興櫃)前或下市後的獲投紀錄;(3)不包含收購及母公司對子公司投資。(4)台灣「新創」獲投的定義,除上述條件外,再多加「成立時間2010年以後」的條件,以示區別。

FINDIT研究團隊所收錄的台灣獲投資料來源包括:(1)國際早期投資資料庫Crunchbase;(2)科技媒體或新聞媒體(數位時代、Inside硬塞的、工商時報、經濟日報等);(3)獲投企業提供(新聞稿、網站或臉書資訊、主動提供給FINDIT);(4)國發基金季/年報、相關承辦的政府單位;(5)投資人(包括投資機構/投資公司新聞稿、網站、上市櫃公司財報轉投資資訊、投資人主動提供給FINDIT等);(6)經濟部商業司公司登記相關資訊。

 

二、獲投概況總覽

台灣食農領域自2015年至2021年7月的獲投交易共109件,占總獲投筆數約5.6%,獲投金額共計1.3億美元,其中2010年後成立的新創企業共占93件,已揭露的投資金額為9,581萬美元,約占總新創獲投金額的2.2%。2015年台灣食農新創獲投共11筆,揭露金額為1,969萬美元。至2019年,獲投紀錄上升至27筆,為歷年最高,總獲投金額為2,060萬美元。2016年受資本寒冬影響,獲投金額略下滑至1,336萬美元;2017年回升至1,413萬美元;2018年交易金額則因農業生技公司地天泰獲投A輪3億台幣等交易,大幅提升獲投總額至4,060萬美元,為歷年最高;2019年雖然獲投件數增加,但因獲投規模平均較小,故獲投總額並未超越2018年;2020年受惠於Covid-19疫情,新型農場系統(如智慧農場)、農業生技及雲端廚房新創相繼獲投,該年度共有18件獲投交易;2021年至7月底為止,共有4件獲投交易,獲投新創均為疫情下的得利者,包含打造全自動化飲料機台的配配品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餐廳直接向生產者採購蔬菜食材的平台及於疫情間推出蔬果箱的菜蟲農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雲端廚房新創三食櫃股份有限公司(3 SQUARE)。

圖9-2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總覽

 

圖9-3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件數與金額

 

若從獲投金額中位數來看,表現同去年,以2015年的200萬美元最高,平均獲投金額則以2018年的323萬美元最高。

圖9-4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平均數與中位數

 

若分領域來看,食品與飲料的獲投件數除2015年與2018年以外,均多於農漁業,但在2020年出現黃金交叉,農漁業和食品與飲料獲投交易件數勢均力敵,受惠於Covid-19疫情,新型農場系統(如智慧農場)、農業生技及雲端廚房新創相繼獲投,農漁業新創獲投件數扭轉往年資金集中於下游餐飲科技的局勢,上游領域總獲投金額(1,665萬美元)更是下游(468萬美元)的3.5倍;2021年至7月底為止,共有4件獲投交易,獲投新創均為疫情下的得利者,包含打造全自動化飲料機台的配配品牌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餐廳直接向生產者採購蔬菜食材的平台及於疫情間推出蔬果箱的菜蟲農食股份有限公司,以及雲端廚房新創三食櫃股份有限公司(3 SQUARE)。

 

從累計獲投金額來看,2018年農業科技新創地天泰獲投,將農漁業累計金額由2017年的95萬美元大幅拉高至2,548萬美元。

圖9-5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件數與金額(分領域)

 

從109件獲投交易件數來看,多集中在下游科技,占了54%,顯示食品及飲料新創現金流量周轉較上游科技容易變現,故受到投資者青睞。整體而言,前五大次領域分別為電商(占比14%)、家庭與餐廳烹飪科技(占比13%)、新型農場系統(占比13%)、高端品牌食品與餐飲(占比12%)及店內零售及餐飲科技(占比10%)。

圖9-6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次領域分布

以下可見食農科技各個次領域的獲投新創分布:

圖9-7  2015-2021.7台灣食農科技早期獲投企業輪廓

 

食農領域獲投新創的不重複家數共83家,其中70家(占84%)為2010年後所成立,以2015年的成立家數最多,共10家,其次為2016年和2018年的8家,也有一家2021年成立的新創—配配品牌股份有限公司獲得投資。若以新創公司獲得投資年份與成立年份之差來看,成立後2年內即獲投者便占了一半,獲投輪次集中於早期階段的種子輪22件。

圖9-8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成立時間分布

 

由獲投階段來看,以A輪(含)以前的早期階段的交易占多數,共77.1%;若分別由子領域來看,亦呈現相同的趨勢,農漁業及食品與飲料業均以早期階段交易最多,分別占75%、78.3%。

圖9-9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投資階段(依件數)

 

若依各年度來看,均以早期階段(A輪以前)獲投件數最多,中後期階段的投資仍較少見,其中2018年Pre A輪/A輪獲投件數為歷年最高,占當年總獲投件數超過一半反映出前3年獲得種子輪或天使輪投資的新創企業,於取得資金後,順利邁向下一階段;2019年獲投主力則回歸至初早期階段。

圖9-10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投資階段(分年度)

 

在獲投金額規模部分,無論是2010年以後成立之新創,或是不限成立年分的獲投企業,均以100萬美元以內的金額居多,與獲投階段集中於種子輪的觀察一致。

圖9-11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之交易規模結構

 

從每筆獲投交易金額來看,在2015年至2021年7月的統計期間內,以農業生技公司—基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0月獲得A輪1,100萬美元投資居首,打破A輪獲投金額紀錄,該公司於109年10月正式從母公司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出來,專注於農業基因體研發之相關業務,主要投資者為母公司;而地天泰農業生技公司於2018年7月獲得A輪1,000萬美元投資居次,代表性投資者為鑽石生技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和富邦金控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等;而餐廳訂位平台EZTABLE於2016年5月獲得C輪880萬美元投資位居第三,代表性投資者包括宏誠創投、義美食品及Appworks;第四為知名連鎖德國麵包、蛋糕烘焙店馬可先生於2018年12月獲投A輪870萬美元;第五名則為垂直智慧農場新創—源鮮農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18年2月獲得美商中經合創投集團投資A輪830萬美元。

在投資金額前10大的新創企業中,屬於農漁業者共4家:農業生技公司—基育生物科技、酵素有機廢棄物快速處理解決方案專家—地天泰農業生技、垂直智慧農場—源鮮農業生物科技(YesHealth Agri-Biotechnology Co., LTD.)及農產品零售平台—豐禾健康蔬果(Rich Healthy Fruits & Vegetable Corp.),其餘6家均為食品及飲料業,其中又以心元資本所投資的飲食生活網站美味生活(How Living),以種子輪躋身前十名最值得留意。

圖9-12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投資金額前10大

 

以下分別列出2015年迄今,農漁業及食品與飲料領域中,獲投金額最高的前5大交易:

圖9-13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投資金額前5大(分領域)

 

以下分別列出2020年及2021年迄今獲投金額最高的交易,可看到雲端廚房新創—三食櫃首次入榜:

圖9-14  近兩年(2020-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投資金額前10大

 

由投資件數來看,食農領域最活躍的投資者和加速器依序為國發基金、大亞創投、心元資本及活水社企投資,投資件數均5件以上;若以投資者類型來看,為創投投資60件,占55%最多,其次為策略型投資者(公司/公司創投),共計42件(39%)。

圖9-15  2015-2021.7台灣食農新創獲投統計-投資人分布圖

 

三、小結

1.上游科技獲投金額超越下游

儘管食農領域新創獲投件數及金額占台灣整體新創獲投不高,但受Covid-19疫情影響,從2020年起可看到農漁業和食品及飲料兩個獲投板塊出現變化,從往年食品及飲料多於農漁業的情況,自去年起獲投交易件數打成平手,且農漁業獲投金額大幅提升,新型農場系統(如智慧農場)、農業生技及雲端廚房新創相繼獲投,超越下游,主要受惠於由母公司基龍米克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獨立出來的基育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於2020年10月獲得A輪1,100萬美元投資,上一次農漁業獲投金額超越食品及飲料,是2018年地天泰農業生技獲得A輪1,000萬美元資金;2021年迄今的4件獲投交易,也受惠於新冠肺炎疫情下,包含全自動化飲料機台、面向餐廳的採購蔬菜食材的平台、蔬果箱,以及雲端廚房新創。

整體而言,獲投交易仍集中在早期階段的種子輪,獲投規模多在100萬美元以內,五成食農科技新創公司在成立2年內便獲得第一筆資金。

2.疫情下雲端廚房新創嶄露頭角,Just Kitchen為首家成功上市案例

近兩年在台灣食農領域獲投交易中,也發現創投資金開始投注在新興的雲端廚房領域,包括加入SparkLabs Taipei加速器的軒饌廚坊(Just Kitchen),以及由前honestbee營運長、Foodpanda台灣執行長所創立的三食櫃(3 SQUARE),在2021年均有相當亮眼的表現,兩家均高度國際化,並積極拓展世界版圖。

Just Kitchen以成立不到兩年之姿,在4月宣布於加拿大證交所上市,成為台灣繼Appier之後第二家IPO的新創公司。市值為3,000萬加幣(約新台幣6.8億元),並在之後兩個月的時間內相繼至德國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與美國那斯達克掛牌,展現快速拓展版圖的企圖心。

3 Square加入扶田資本加速器(Foodland Ventures),於今年6月獲得漢神名店百貨股份有限公司、扶田資本等法人機構以及多家知名家族和天使投資人種子輪資金120萬美元,在近兩年獲投金額前十筆中居第4位,在歷年種子輪獲投金額中僅次於美味生活及智慧咖啡機iDrip,該輪預計將用於拓展台灣主要都會區,並為進軍東南亞市場做準備。

3.加速器蓬勃發展,助力食農科技新創成長茁壯

看好食農領域新創的潛力,台灣食農新創加速器除了自2018年成立、由頂新和德基金所支持的好食好事加速器外,2021年加入扶田資本加速器,專為台灣餐飲科技創業家打造,由扶田資本創投基金所支持。而孵育JustKitchen、源自矽谷的創投基金SparkLabs Taipei雖非針對食農科技領域,但擁有國際加速器網絡與3個種子基金,能夠協助具有潛力的新創拓展國際。

再加上政府所成立的國家及加速器-產學研鏈結中心,協助學術研究團隊創業,將學研技術導入市場,落實產業運用,在民間與政府攜手之下,相信台灣食農科技新創能持續蓬勃發展,繼今年的IPO後再創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