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1.08.30

【2021.08健康醫療動態】韓國未來五年將投入537億新台幣,力拼疫苗自產

本月健康醫療領域動態消息,將收集國內外報章與科技媒體等報導為參考來源,整理最近一個月國內與國外近期重要的健康醫療動態消息,提供各界掌握健康醫療最新發展概況。

本月健康醫療領域動態消息,將收集國內外報章與科技媒體等報導為參考來源,整理最近一個月國內與國外近期重要的健康醫療動態消息,提供各界掌握健康醫療最新發展概況。

 

一、國內健康醫療產業重要消息

1.發展生醫技術、產業 「精準健康大數據」國家隊成軍

「精準健康」是台灣未來發展6大核心戰略領域之一,為配合我國精準健康戰略產業政策,今年起科技部、衛福部、經濟部3個部會正式啟動「健康大數據永續平台」跨部會戰略計畫,發展精準健康臨床轉譯,讓醫藥健康產業應用服務創新及鏈結國際,在促進產業發展兼顧醫療品質與支出下,提升台灣人民健康福祉。科技部轄下的國研院國網路中心以國家級的高速網路服務與雲端運算設施,協助打造國家級之友善生醫資料分析及分享平台,並與中研院及國衛院的人體生物資料庫攜手合作,提供人體生物資料庫所需之龐大計算分析及釋出服務,為精準健康的工作奠基。(自由時報,2021-08-04,https://pse.is/3m56se)

2.細胞、基因治療成新興治療 台灣臨床占全球12%

生技中心7月23日於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1 Conference舉辦線上「創新細胞與基因治療全球趨勢論壇」,生技中心吳忠勳執行長指出,我國細胞與基因治療的廠商約占整體生技公司總數的2.6%,但台灣進行中的細胞治療相關臨床試驗案件卻達到全球案件數約12%,逐年快速增長中。多家大型醫院與廠商合作,投入細胞治療產品的開發,在《特管辦法》開放的環境下,細胞與基因治療相關的醫療服務和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快速增加,台灣發展細胞與基因治療已有不錯的起跑式。經濟部技術處長邱求慧指出,台灣正積極建構細胞及基因治療供應鏈關鍵技術與生產能力,包含關鍵原物料、細胞載體、製程系統、智能化生產與品管流程等,並將CDMO列為重點扶植項目,提早布局產業供應鏈未來需求,協助台灣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打通最後一哩路。此外,21日生技大會的論壇也聚焦將細胞治療應用至新冠疫情的發展。疫情發生後光是 COVID 19 導致的 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ARDS),全球就高達 900 萬人。短短 18 個月全球間質幹細胞治療急性肺損傷相關的臨床研究案前後成長 8倍,近 3 個月國內外使用訊聯幹細胞治療 ARDS 、肺纖維化、肺損傷等肺疾的劑量爆增近 9 倍。 (蘋果日報,2021/07/24,https://pse.is/3jsv9c)

3.台ICT優勢催化精準健康 全球市場優質夥伴

7月22日,2021亞洲生技大會(BIO Asia-Taiwan 2021)線上論壇第二日,生技中心執行長吳忠勳開場即強調,政府將精準健康產業定調為台灣產業新動能。台灣具備創新研發、客製化製造、高品質臨床試驗等優點,資通訊(ICT)優勢還能扮演催化劑,更快邁向精準健康產業願景。吳忠勳列舉近年台灣開發的四個精準健康成果。首先是由英華達開發的Easy Doctor,透過完整的儀器監測病人的生命徵象,即時資訊和醫院串接;由Deep01(愛因斯坦人工智慧)開發的DeepCT,可在30秒內偵測腦中風風險、定位風險部位並發出警戒,目前已在台、美獲批取證。

此外,衍生自中研院陳垣崇院士研究成果、由世基生醫開發的個人化藥物過敏基因HLA-B 1502伴隨式檢測,能夠針對神經性疾病普遍止痛用藥carbamazepine,提早篩出不適合使用此藥的患者,降低藥害風險;宏達電(HTC)開發的AI系統Nanome,可預測藥物構型加速新藥開發,並透過虛擬實境(VR),讓研究人員在畫面中直接分析藥物結構與目標蛋白的結合程度。台灣在政府政策支持、活躍的新創育成中心與加速器、完整供應價值鏈、傑出的臨床實務(clinical practices),台灣具備成為全球市場夥伴的潛力與條件。((環球生技雜誌,2021-07-22:https://pse.is/3lsb7f)

4.2021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出爐

7月20日,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宣布2021 Taiwan BIO Awards傑出生技產業獎得主,台灣生物產業發展協會吳忠勳理事長表示,過去數年,傑出生技產業獎的獲獎企業均有極佳表現,每年也能從參選及獲獎名單中,發現台灣生醫產業發展趨勢,見證產業的創新優異成果及實力展現。並在7月亞洲生技大會活動中,邀請獲獎單位分享其成功心得,藉由此次國際展會平台,展現台灣生醫產業能量。傑出生技產業獎獎項包括:「產業金質獎」是獎勵營運績效卓越、發展策略及技術創新表現傑出;「潛力標竿獎」為獎勵在台設立不超過10年或上年度營業額新台幣三億元以下,未來發展潛力傑出、前景可期之生技公司;「年度創新獎」則是獎勵2020年上市或完成授權之最具創新性產品或技術。各獎項並次分為藥品/細胞治療、檢測/醫材、及生技農業/食品/醫美三類組評選。

經過長達三個月的初審、複審及決審,從近60件報名廠商中選出共11家機構及產品技術:「產業金質獎」獲獎名單分別為:生達化學製藥、明達醫學科技;「潛力標竿獎」獲獎名單分別為:長聖國際生技、安特羅生技、瀚源生醫、心誠鎂行動醫電、綠茵生技;「產業創新獎」則是由逸達生技「柳菩林前列腺癌新劑型新藥CAMCEVI緩釋針劑」、醫盟科技「EpiFaith 智慧型穿刺定位裝置」、葡萄王生技「護眼蟬花發酵菌絲體」、及食品所「植物蛋白肌理化技術」獲選。 (時報資訊,2021-07-20:https://pse.is/3l33zc)

5.勤業眾信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共同發表《生醫x人工智慧調查白皮書》

8月3日,勤業眾信與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舉辦《生醫x人工智慧調查白皮書》線上發布會。根據勤業眾信觀察,醫療體系、企業與醫事人員正尋求不同的新興科技與解決方案,以因應醫療環境改變、醫療資源分配及技術門檻帶來的挑戰;奠基於數據蒐集與運用深度學習、機器學習等方法,AI有機會協助生醫產業鏈各面向發展,未來,可強化「資料與資安管理、善用技術成果、建立治理框架、法規適應性與韌性」,以創造可獲利的商業模式與獨特的競爭優勢。(MoneyDJ理財網,2021/08/03:https://pse.is/3ltpdb)

6.資誠(PwC)發佈《2021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

資誠(PwC)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普華國際財務顧問公司於2021年7月20日發布《2021台灣生醫併購白皮書》指出,近年台灣生醫產業併購交易以生技製藥業居多,2021年上半年生技製藥業交易量明顯大於前兩年,前四個月的案件數更已和2019及2020年整年度的案件量接近。至於2020年前十大交易中有多起併購之交易標的為生物製劑廠商,而於遠距醫療、分子檢測及基因治療相關領域亦有具規模之代表性併購案例。未來,市場將更快速的成長但也更加的競爭,越來越多台灣企業跳脫過往各自埋首發展、獨占一方的思維,願意藉由更開放的態度、更多元的策略來「打群架」,透過彼此結盟合作加速轉型升級。(中時電子報網,2021-07-20:https://pse.is/3lyqqm)

 

二、國外健康醫療產業重要消息

1.韓國將疫苗列為國家三大戰略技術領域,未來五年將投資2.2兆韓圜拼自產疫苗

根據韓聯社首爾8月5日外電消息,南韓總統文在寅8月5日在青瓦臺主持召開「K-全球疫苗樞紐建設願景與戰略報告大會」時表示,爭取到2025年躋身全球五大疫苗生產強國之列。文在寅總統表示,政府計畫將疫苗、半導體、電池定為國家三大戰略技術領域,今後五年投資2.2兆韓圜(約合新台幣537億元)。韓國政府將大幅擴大疫苗相關研發、設施投資的降稅優惠,實現關鍵的材料、零部件和設備的生產及技術自主可控,讓國內企業實現生產力最大化。文在寅總統還表示,將構建疫苗產業生態系統,加強全球疫苗合作體系建設,確保「疫苗自主權」,將南韓打造為全球疫苗中心。他承諾,每年將培養200名以上的醫學科學家、1萬名臨床試驗專業人才和2000名生物制藥專業人才,構建K-生物實驗室樞紐,規劃尖端產業投資區,提供各種激勵政策。文在寅總統強調通過迅速研發國產疫苗確保疫苗自主權的重要性,期待到明年上半年國產1號疫苗正式投入使用。他要求當天成立的全球疫苗樞紐化推進委員會務必成功指導研發新一代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韓聯社,2021-08-05:https://pse.is/3l7shr)

2.新冠疫苗製藥大廠輝瑞擬定將在日本展開口服Covid藥物試驗展

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最新報導指出,美國新冠疫苗製藥大廠輝瑞公司,目前正在與日本當局磋商將選擇在日本進行試驗其口服Covid-19藥物的事宜。口服Covid-19藥物上市,將能協助紓緩許多醫院所面臨的醫療負擔,因為它提供了COVID-19患者居家治療的新選項,在無需要進出醫院處於傳染威脅的情況下,不僅是提高了醫療品質,也減少國家醫療體系負擔,讓醫療資源留給更需要的緊急患者。 製藥大廠輝瑞(Pfizer US)公司執行長伯爾拉日前對外表示,如果順利的話,口服Covid 藥物實驗成功,將會在 2021 年年底上市。 (SINA 新浪新聞,2021/08/03:https://pse.is/3mhldy)

3.賽諾菲以32億美元收購Translate Bio 瞄準下世代mRNA疫苗

8月3日賽諾菲(Sanofi)同意以32億美元收購美國生物技術公司Translate Bio,凸顯該公司正押注疫情過後的新一代mRNA疫苗技術。賽諾菲去年攜手Translate Bio開發mRNA新冠疫苗,現在也正合作研發多種傳染病的mRNA疫苗,並在6月展開流感疫苗的第一階段試驗評估。賽諾菲執行長哈德森(Paul Hudson)表示,併購Translate Bio讓賽諾菲的研究部門增添了mRNA技術平台和雄厚實力,進一步提升探索mRNA技術,開發一流疫苗和療程的能力。 (經濟日報,2021-08-04:https://udn.com/news/story/6811/5648378)

4.旅美生技企業家楊育民所創辦的National Resilience,斥資1.1億美元收購bluebird細胞療法工廠

美國時間28日,旅美生技企業家暨前羅氏(Roche)營運總裁楊育民,所共同創辦的韌力生物(National Resilience)宣布,將與藍鳥生物(bluebird bio)合作開發細胞療法;韌力將先以1.1億美元,收購藍鳥在北卡羅來納州的慢病毒載體(lentivirus vector)工廠,未來兩公司再共享細胞療法收入。

韌力是由楊育民和ARCH Venture Partners常務董事Rovert Nelson所共同創辦,該公司2020年11月時,以完成B輪7.5億美元資金造成轟動。根據協議,藍鳥將透過其預計在今年底正式分拆的子公司2seventy bio,和韌力合作,分別專注於各自的研發和製造;未來,韌力將透過北卡羅來納州的工廠,為藍鳥和2seventy bio供應病毒載體,兩方也將共享其合作的細胞療法商業化後,所帶來的收益。未來2seventy bio將持續開發的產品線,包括已獲FDA批准的anti-BCMA CAR-T細胞療法Abecma、處於臨床階段的anti-MCC1 TCR細胞療法,以及改良版的Abecma (BB212172),期待藉此降低高分化/衰老T細胞比例。 (環球生技雜誌,2021-07-29:https://pse.is/3mhsy5)

參考來源

韓聯社、中時電子報網、蘋果日報、自由時報、經濟日報、環球生技雜誌、SINA 新浪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