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1.06.23

【新興領域:6月焦點4】疫情助全球金融科技展翅高飛

2020年COVID-19疫情大流行引爆無接觸商機,依託物聯網發展的金融科技順勢大步躍進。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建橋替代金融中心(CCAF)與世界銀行集團(WB)和世界經濟論壇(WEF)於2020年共同發起的一份疫情下全球金融科技大調查充分展現這一發展趨勢。據此調查,2020年上半年(H1)在金融科技的13個垂直領域中,有12個領域的交易量是成長的,顯示金融科技憑藉靈活性與創新能力,透過對既有產品或服務的調整、或推出新的產品與服務等方式,對COVID-19疫情的衝擊做了良好的調適,其中數位支付、提供電子錢包的數位託管、數位資產交易所、數位儲蓄和財富科技等交易量大幅成長逾20%,數位銀行、數位身分、法遵科技成長相對溫和,約10%左右的成長,僅數位借貸表現最差,成交量不增反減8%。此外該報告另一重要貢獻,則是將金融科技產業做了詳細的分類,以兩大面向,分成13個垂直領域、91個細領域,供外界進一步了解當前全球金融科技發展樣態與應用。

CCAF、WB和WEF在「COVID-19下全球金融科技市場快速評估研究(The Global Covid-19 FinTech Market Rapid Assessment Study)」中主要在2020年6月15日到8月18日期間,以線上問卷方式,成功調查169個國家/地區、1,385家金融科技公司,旨在了解2020年上半年COVID-19疫情期間,金融科技公司的市場表現、對COVID-19疫情的因應措施、監管與政策支持需求,以及經營挑戰與風險。

此報告除了讓讀者了解疫情下金融科技業者的發展情況之外,該份調查報告另一重要貢獻,則是對金融科技的細領域做更細緻的劃分,將金融科技共分成13個垂直領域,每個垂直領域又包含數個細領域,累計共有91個細領域。這是近來對金融科技行業最為詳盡、細緻的分類,同時也意味全球金融科技經過近年來的發展後,已日益成熟,金融科技生態圈彼此之間如何分類、分工的基本輪廓樣貌已愈加明確。

一、  金融科技分類

隨著金融科技產業日益成熟,分工也越加細致,CCAF將金融科技行業主要分成兩大類,一是面對終端使用者的零售業務、B2C模式,即主要對消費者、家庭、中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服務或產品的業者;二是對金融科技業者提供技術服務提供者,是B2B模式,即對數位金融服務企業或市場提供基礎建設、重要功能之業者。相關的分類,尤其13個垂直領域共涵蓋91個細分類領域請見下表。惟從該分類可發現,要將金融科技完善、清楚的分類並不容易,該報告已盡量以服務對象、性質,進行提供零售業務(B2C)或提供技術(B2B)分類,但其中可發現如數位支付由於含獨特的技術領域,因此也將如一些技術提供者如支付網關、支付聚合器之技術服務者納入數位支付領域,而非相關的技術領域。

表4-1 金融科技產業分類

CCAF分類

CB-Insights分類

垂直領域

細分類領域

分類

說明

一、零售類業務(B2C模式)

1.支付(Payments)

包含支付處理、卡片開發商、匯款平台和跟蹤軟件

1.數位借貸(Digital Lending)

1. 對消費者的P2P借貸;

2.對企業的P2P借貸;

3.物產類的P2P借貸

4.消費者資產負債表借貸;

5. 企業類資產負債表借貸;

6.物產類資產負債表借貸;

7.基於債務的證券(Debt-based Securities)

8. 發票融資

9. 人群為主的小額融資;

10.消費者購買融資/消費者現金預付款;

11.商業數位現金預付解決方案

2.數位借貸(Digital Lending)

為個人或商業貸款創造新解決方案的公司

2.數位資本籌資(Digital Capital Raising)

1.股票類的群眾募資

2.不動產類的群眾募資

3.收入/利潤分享類的群眾募資

4.報酬類群眾募資

5.捐贈類的群眾募資

3.銀行服務(Banking)

包含數位優先銀行或將銀行服務數位化以提供信用和借記卡的公司

3.數位銀行(Digital Banking)

1.對消費者的完全數位原生銀行(Fully Digital Native Bank(Retail))

2.對中小微企業的完全數位原生銀行(Fully Digital Native Bank(MSME))

3.消費者市集銀行(Marketplace Bank(Retail))

4.中小微企業市集銀行(Marketplace Bank(MSME))

5.銀行及服務

6.代理銀行

4.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

包含個人理財工具、投資和財富管理平台、分析工具

4.數位儲蓄(Digital Saving)

1.數位貨幣市集/基金(Digital Money Market/Fund)

2.數位微型儲蓄解決方案

3.數位儲蓄池

4.儲蓄即服務

5.保險(Insurance)

以數位方式銷售或分銷保險,或為保險、再保險公司提供數據分析和軟體的公司

5.數位支付(Digital Payment)

1.數位匯款(跨境P2P模式)(Digital Remittance(Cross Border-P2P)

2.數位匯款(國內P2P模式)

3. 轉帳(P2P、P2B、B2P、B2B模式)

4.數位貨幣發行人

5.行動貨幣

6.為商家提供収付服務者

7.銷售時間情報系統(POS、Mpos、on-line POS)

8.薪資或捐款等類的大筆支付解決方案

9.儲值

10.支付網關(Payment Gateways)

11.支付聚合器(Payment aggregators)

12.提供支付的API樞紐商(API Hubs for Payments,)

13.結算和清算服務

6.資本市場(Capital Markets)

為金融機構提供銷售、交易、分析和基礎設施工具的公司

6.數位資產交換(Digital Asset Exchange)

1.訂單簿(Order Book)

2.去中心化交易所中繼站(DEX relayer)

3.單一經銷商平台(Single dealer platform/OTC Trading)

4.交易機器人

5.高頻交易服務(HFT services)

6. 高級交易服務(Advanced trading services)

7.經紀服務

8.彙整(Aggregation)

9.比特幣櫃員機(Bitcoin Teller Machines (BTM))

10.P2P市集(P2P marketplaces)

11.清算(Clearing)

7.中小企業(SMB)

專注為中小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公司

7.數位託管(Digital Custody)

1.行動錢包軟體

2.網頁錢包

3.私鑰管理

4.主要管理服務(key management services)

5. 硬體錢包

8.房地產(Real Estate)

提供抵押貸款,交易數位化和融資平台

8.保險科技(Insur Tech)

1.基於使用者(Usage-based)

2. 基於參數類(Parametric-based)

3.按需求保險(On-Demand Insurance)

4.點對點保險(Peer-to-Peer Insurance)

5.技術服務提供者

6. 數位經紀人或代理

7.比較門戶(Comparison Portal)

8.客戶管理

9.求償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

10.物聯網(含電信處理)(Lot)

9.財富科技(Wealth Tech)

1.數位財富管理

2.社交交易

3.機器人顧問

4.退休機器人/養老金計畫

5.個人財務管理

二、技術提供者(B2B模式)

10.法遵科技(Reg Tech)

1.分析和盡職調查

2.區塊鏈取證

3.風險分析

4. 動態合規

5.監管報告

6.市場監測

11.替代性信用及資料分析(Alternative Credit & Data Analytics)

1.替代性信用評級機構

2.信用評分

3.心理分析

4.社會計量分析

5.生物特徵分析

12.數位身分認證(Digital Identity)

1.安全及生物識別技術

2.認識你的客戶的解決方案

3.預防詐欺與風險管理

13.企業技術提供者(Enterprise Technology Provisioning)

1.API管理

2.雲端計算

3.AI/ML/NLP

4.企業區塊鏈

5.財務管理和企業智能

6.數位會計

7.電子發票

資料來源:The Global Covid-19 FinTech Market Rapid Assessment Study,英國劍橋大學商學院劍橋替代金融中心(CCAF)與世界銀行集團和世界經濟論壇,2020

 

二、  金融科技產業對COVID-19的表現與因應

整體而言,調查發現在金融科技13個垂直關聯領域中,有12個領域在2020年上半年的平均營收是較2019年同期成長的,顯示金融科技憑藉靈活性與創新能力,透過對既有產品或服務的調整、或推出新的產品與服務等方式,對COVID-19疫情的衝擊做了良好的調適。整體而言,有下列幾點發展特點:

1.除了數位借貸之外,其他12個垂直相關領域的金融科技業者的營收、交易量在2020年H1都呈現成長情況,且防疫管制程度越高的國家交易量成長幅度越大

調查指出,2020年上半年受訪的金融科技的交易次數與交易量分別較上年同期成長13%、11%,客戶數量、新增客戶也都增加,惟受疫情產生負面影響的指標如欠款或逾期還款、實現價值的時間(客戶介紹到使用的時間差)等也都增加。

在2020年上半年13個垂直領域的交易量增減幅度各有所不同。整體而言,除了數位借貸之外,其他12個垂直領域都呈現交易量增加的情況,其中以提供電子錢包的數位託管、數位資產交易所、數位支付、數位儲蓄和財富科技領域因疫情無接觸交易、宅經濟與股市走揚等商機,激勵交易量大漲增加逾20%,數位銀行、數位身分、法遵科技成長相對溫和約在10%左右。數位借貸是表現最差的領域,因擔憂景氣下滑,借款戶違約風險提高,數位借貸業者對於借貸審核趨嚴,2020年上半年交易量年減8%,新發放的貸款數量減少6%,未償還貸款違約率上升了9個百分點。

另外若將各國政府COVI-19防疫限制措施分為高度、中度和低度三級防疫,調查顯示,高度防疫國家/地區的金融科技平均交易量成長幅度較低度防疫的地區高出50%,以數位支付的情況最為明顯。技術提供領域也發生同樣的趨勢,越是高度防疫的國家對技術提供者的需求越高,交易量成長20%,低度防疫國家的技術需求交易量僅成長2%。 

 

2.因應疫情有2/3金融科技業者調整相關業務內容與項目

面對COVID-19疫情,有2/3的受訪者表示,對產品、服務和政策做了兩項或更多的調整,有30%的受訪者表示正在進行相關的調整。其中最普遍的調整方式,包括”調降或減免費用、傭金費用”、”調整使用資格”、”調整付款的便利性”。如數位銀行有40%、數位支付公司有36%採取了調降費用或傭金措施,數位借貸公司有53%調整了借貸資格,49%的金融科技公司引入了支付便利措施。

有60%的受訪者表示,在2020年上半年推出了新的產品或服務,有32%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如此做。數位支付公司最普遍的做法是開發或部署其他支付管道;對數位借貸公司則是增加相關信息的揭露。

表4-2  2020年H1數位借貸、支付業者的業務調整案例

領域

說明

數位借貸

1.印度一數位借貸平台創建一個附加門戶網站,以幫助低收入女性企業家了解該平台的金融產品以及如何最好的使用這些產品

2.印度全國各地的P2P借貸公司配合央行命令,暫停利息收費。

3.烏干達的借貸平台創建一個網站,串聯失業的專業人員與中小企業。

4.墨西哥的數位借貸平台與食品配送業者合作,為餐館業者提供貸款服務。

數位支付

1.一家位於北美的全球數位支付公司為美國商家推出一款短期免息的分期付款服務。

2.中國的支付業者為醫療機構、基金會和其他慈善機構提供了更迅速的支付管道,透過開立特別帳戶方式,以確保疫情期間醫療工作和相關募款活動順利。

3.利比亞的兩家電信提供商與央行合作,在疫情期間展廷所以行動支付的交易費用,藉此鼓勵消費者轉向數位支付,減少現金的使用。                                                                          

資料來源:同表4-1

 

3.金融科技公司的疫情措施參與度不高

在COVID-19疫情期間,全球各國推出許多的因應措施,但據此調查顯示,多數金融科技公司並未被交付任務或成為相關政策措施實施的合作夥伴,但卻有22%~32%的金融科技業者表示願意提供一種或多種的措施幫助其他企業。對於參與的方式,一家總部位於美國的銀行解決方案公司提供將政府救濟計畫的申請和處理數位化與自動化協助,以減輕政府支付工作的負擔。

另對於政府所提供的COVID-19紓困措施,使用的金融科技公司也是相對少數,僅有13%的受訪企業表示使用了政府所提出穩定就業措施,7%使用政府對於中小微企業的資金紓困措施。對於有迫切需要政府紓困措施者,有38%的業者表示迫切需要政府提供流動性融資支持,31%迫切需要政府提供稅收減免或補貼措施,有30%則表示需要成為政府財政刺激方案中受惠的企業。其中2020年H1營運欠佳的數位借貸公司則表示最迫切的紓困措施是獲得流動性融資(48%)、政府貸款或信貸融資(41%)、納入財政刺激方案(40%)。

 

4.金融科技的營運風險在攀升中,網路安全與流動性是最主要風險

調查也發現,COVID-19疫情對金融科技業者的營運帶來挑戰。2020年上半年代理商或合作夥伴的停機時間平均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不成功交易、查詢或訪問的數量增加了7%。因此面對COVID-19疫情,受訪企業調整2020年營收目標,平均調降了4%。此外金融科技公司認為網路安全、流動性、外匯的風險都在增加,依次增加了17%、17%和12%。其中數位資產交易所、數位銀行和數位支付公司認為網路安全風險的增幅最大,分別達32%、20%和19%。對此風險,有28%的受訪者表示已增強詐欺或網絡安全功能,12%的受訪者表示正在如此做。

另外在高防疫國家/地區在交易量大幅增加的同時,也提高了金融科技公司營運成本和網路安全風險。在高防疫國家,代理商或合作夥伴的停機時間平均增加了5%,而低防疫的國家則不增反減3%;對於網路安全風險,在高防疫國家、地區的業者反映增加了18%,在低防疫的國家則表示增加了8%。

 

5.COVID-19疫情影響了金融科技業者的資本儲備、估值與籌資前景

51%受訪者認為COVID-19疫情對他們的資本儲備產生了負面影響,其中21%認為有重大影響,30%認為有輕微影響。對數位儲蓄(70%)、保險科技(62%)、數位借貸(59%)幾個垂直相關領域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大。

另有40%的受訪者認為對企業估值產生影響,其中14%認為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26%認為輕微的負面影響。對於未來籌資前景,受訪者反映分歧,其中34%認為有負面影響,21%認為有正面影響,30%尚不清楚會產生何種影響。

 

6.金融科技業者迫切需要監管支持

面對COVID-19疫情,為了維持金融服務能量,部分國家/地區放寬相關的金融監理,以滿足在防疫期間消費者、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如泰國央行批准了使用替代數據(如公用事業、線上購物等資料)之數位借貸公司執照的申請;埃及央行推出了e-KYC解決方案,以利數位銀行帳戶的開戶,以及提高行動支付的交易限額。在各國政府所提供的放寬監管措施中,17%受訪者表示正在使用政府放寬e-KYC措施,13%使用減化客戶盡職調查措施。其中對於放寬e-KYC與減化客戶盡職調查兩大措施,調查顯示,數位支付和數位借貸公司最受益。

然而受訪者也普遍反映,他們仍有迫切需要金融科技之金融監管法規支持的需求,有36%的受訪者表示希望政府當局能更快速的批准新產品、服務上路;31%反映希望能減化產品或服務的審批、30%則希望能減化客戶盡職調查、28%放寬對偏遠地區的監管、26%簡化繁瑣的監督報告要求。對金融科技技術提供者而言,他們則是希望有關單位能將監理沙盒、黑客松等活動也納入監管,因為目前很多這類的活動是沒有被監管的,形成不公平競爭局面。

另外調查也發現,在高防疫國家/地區的金融業者的監管支持需求高於低管制地區的業者。如對於希望獲得啟動遠端監控支持措施,在高嚴格防疫的國家/地區有21%的受訪者表示有此需求,在低防疫的則有15%;同樣的對於放寬e-KYC、簡化客戶盡職調查措施與更快的授權和許可等監管支持,高防疫管制國家/地區的金融業者需求(43%)高於低防疫地區(27%)。

 

三、  結論

這份由英國劍橋大學建橋替代金融中心(CCAF)與世界銀行、世界經濟論壇合發起的金融科技疫情下發展的調查,可說是金融科技近年來全球最大規模的調查,雖不是以探究金融科技產業樣態為出發點的調查,但由於涵蓋169個國家/地區1,385份樣本,因此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當前全球金融科技發展的樣態。該報告將金融科技分成13個垂直領域,每個垂直領域又羅列共91個細領域,顯示金融科技產業發展至今,已相對成長、分工日趨緊密,雖多數的金融科技產品、服務是屬於B2C的模式,直接對消費者、中小企業提供金融商品與服務,但因金融科技是以技術為基礎的行業,對金融科技業者提供相關金融科技技術、B2B模式的企業也成為金融科技生態系中重要的一環。

在1,385份樣本中以數位借貸、數位支付該兩領域為最大宗,且該兩領域可細分出10餘個細領域,某種程度上反映出該兩領域為當前在金融科技13個垂直領域中發展相對成熟與普及的金融科技服務。另外值得注意的,以服務對象—一般消費者、中小企業作為細行業的分類方式在數位借貸、數位支付特別明顯,說明無論數位借貸、數位支付採用甚麼模式、媒介或管道,一般消費者或是中小企業是其服務的最主要對象。

面對COVID-19疫情,為避免人跟人接觸傳染,讓以物聯網為提供交易、服務主要渠道的金融科技業在這波疫情中逆勢走俏。除了數位借貸之外,其他12個領域都呈現成長的走勢,尤其數位支付的成長率逾20%,遠高於許多其他領域。調查也發現,在防疫管制越嚴格的國家,對金融科技產品的依賴越深,交易量成長幅度明顯高於低防疫國家,這趨勢在數位支付領域上更為明顯。惟面對各種不同程度的管制、經濟前景疑慮,為金融科技業者帶來營運上的挑戰。調查指出,在2020年H1期間,金融科技公司平台停機時間增加、不成功交易的比例增加,網路安全、流動性與匯兌等風險提高中,企業需要投入更多系統、設備因應之,故2020年H1金融科技產業的營運成本也跟著提高。

在疫情期間,因應許多民眾宅在家、降低人與人接觸,以及收入減少等情況,有2/3的受訪者做了業務、產品的調整,最普遍的調整措施有三,一是減免費用或傭金,二是調整使用者資格,三是提供更便利的支付服務。其中數位支付公司最普遍想開發的新業務是部署其他支付管道,數位借貸公司則想增加相關信息的揭露。惟隨著交易量的增加,金融科技也越發體驗到網路風險問題,數位支付業者最急於提升網路安全與預防詐欺功能。

各國政府為了確保民眾、中小企業在疫情期間仍能獲得足夠的金融服務,也紛紛調整監管措施。受訪者普遍表示,正從監管當局的放寬e-KYC、簡化客戶盡職調查、金融科技創新辦公室等措施中受益。惟業者仍迫切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法規支持,包括更快速的批准新產品、服務上路、簡化產品或服務的審批、減化客戶盡職調查為前三大迫切需求項目。

部分國家在此疫情下放寬金融監管,支持金融科技、數位金融的加速發展,值得我國借鏡。如在此嚴峻的疫情衝擊下,包含公務員、金融業許多行業、企業採分流上班制,要如何加速線上金融服務發展,讓金融服務不間斷,尤其讓國內企業能及時取得救命的紓困貸款,考驗各方的智慧。

參考資料:

1.The Global Covid-19 FinTech Market Rapid Assessment Study,2020.

2.CB-Insights Fintech-Report,2021.Q1

3.聯合新聞網,全面開放企業客戶線上申貸?金管會:實務上仍有困難,2021.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