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1.04.27

【2021.04交通科技動態】Innoviz、Grab透過SPAC上市

本月交通科技領域動態消息,將收集國內外報章與科技媒體等報導為參考來源,整理最新的自駕車、電動車與共享汽車近期重要消息報導,提供各界掌握交通科技最新發展概況。

一、自駕車

1. 蘋果收購切入電動車市場在策略上是「合理的下一步」

2014年蘋果就傳出了自駕車計畫 Project Titan,自動駕駛汽車項目已進展數年,蘋果已自行研發大部分必要軟體、底層處理器和人工智慧演算法,還取得相關自駕車專利。蘋果積極布局自駕車市場,多次向電動汽車領域挖角人才,測試自動駕駛汽車,還積極收購相關企業,包括2019年蘋果收購自動駕駛和汽車套件初創公司Drive.ai。GlobalData最新研究顯示,為了搶占業界領先地位,蘋果近5年大舉投資人工智慧(AI),在2016年至2020年之間共收購了25家AI公司,居業界之冠。近期蘋果傳出正尋找開發Apple Car的最佳合作夥伴,包括現代汽車、日產、鴻海、福斯都是可能選項。蘋果還傳出正與多家光達 (LiDAR)感測器供應商進行討論,這標誌著蘋果Apple Car研發的關鍵里程碑。目前,Apple Car開發仍處於初階,蘋果至少要花上5年的時間才有可能推出自家電動車。(鉅亨網:https://reurl.cc/e9A4gx)

2. Cruise買下自駕車新創Voyage發展自駕接駁車服務

Cruise在3月宣布,已買下專門開發自駕計程車及服務的Voyage。Cruise的主要發展方向是打造共享電動車,認為共享模式才能減少對環境的傷害,而Voyage的理念剛好與Cruise一致,只是雙方目前服務的對象不同,Cruise是在舊金山等熱鬧城市中提供自駕計程車服務,而Voyage則是在許多退休社區提供低速的自駕計程車隊,主要服務的對象為老年人。Voyage創辦人暨執行長Oliver Cameron表示,自駕車產業的市場規模高達1兆美元,目前該產業正處於整併階段,領先者正在崛起,他相信Cruise將會成為領先者,若再納入Voyage團隊,Cruise將可提供世界上最好的自動駕駛產品。(iThome:https://reurl.cc/zbEjEy)

3. 美國鳳凰城民眾攻擊自駕車

Google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汽車開發商多年來一直將鳳凰城作為自己的試驗場域,不過,自動駕駛小型貨車一直受到當地居民的反抗。過去一年,無辜的Pacifica至少遭遇21次攻擊,許多警察表示,遇到麻煩的安全駕駛員會要求警察不起訴這些人,即使警察找上門,Waymo也不願將行車記錄器拍到的證據交給警方。根據警方通報,Waymo如此「仁慈」是因為擔心一旦鬧上法庭,會影響車隊的測試工作。(Yahoo新聞:https://reurl.cc/v5AO7N)

4. Volvo與音效公司合作,研發自動駕駛防暈車技術

2020年底已來,已有許多新創透過SPAC上市,其中光達廠商就有Luminar Technologies、AEye與今年3月透過SPAC上市的Innoviz。Innoviz亦宣布,歷經多年開發和嚴格測試後,BMW將採用車用級全自動化生產的InnovizOne。Innoviz預期這項產品未來會貢獻顯著營收。同時 Innoviz將繼續推出新一代光達「InnovizTwo」。這項產品有望進一步大幅降低成本並改善性能,進而加速所有類型汽車採用安全移動技術。Innoviz 第一代光達單價約1,000美元,開發中的第二代產品售價可望低於500美元。(科技新報:https://reurl.cc/nn2nVd)

5. Momenta於3月獲鉅額投資

Momenta於3月獲得5億美元C輪投資。此輪投資由上汽集團、豐田、博世、淡馬錫和雲鋒基金領投;其他投資方還包括梅賽德斯-賓士、GGV紀源資本、順為資本、騰訊和凱輝基金。

Momenta成立於2016年9月,CEO曹旭東畢業於清華大學,此前曾在微軟亞洲研究院和商湯先後擔任研究員和執行研發總監,是計算機視覺領域的技術專家。與其他同樣瞄準L4級自動駕駛的創業公司相比,Momenta走了一條相對小眾的路線。

Google母公司旗下的Waymo以及國內的小馬智行(Pony.ai)、文遠知行(WeRide)等L4級自動駕駛公司,多採取「正面突破」方式,即直接研發L4級自動駕駛系統,組建自有車隊進行路測,獲取資料,優化系統,再推進Robotaxi(無人駕駛出租車)試運營,最後走向大範圍運營。但Momenta認為要以自建車隊方式推動L4級自動駕駛尤其是無人駕駛的大規模落地面臨不小的挑戰,因為研發可大規模使用的L4級產品需要海量的路測資料,測試里程至少要達到百億公里乃至千億公里。MomentaCEO曹旭東2020年中接受採訪時曾做過一個測算,如果靠自建車隊實現千億公里路測目標,需要100萬輛車每天不間斷執行10小時,連續跑1年,且這些車要裝載雷射雷達等感測器和運算晶片;以平均每輛車的成本約10萬美元計算,則路測投入資金就達1,000億美元,非單個創業公司乃至巨頭可以承受。為解決高成本問題,Momenta採行2項策略,第一,與車企或Tier 1廠商合作,降低自建車隊的成本。第二,透過其自行開發的資料趨動演算法,在感知、預測與規劃都加速自動駕駛演算的高度迭代,比完全人工驅動的方式提升近10倍的速度。(MdEditor:https://reurl.cc/WEgMbk)

二、電動車

1. 電池成本攸關電動車普及,3大技術台廠須迎頭趕上

電動車浪潮加速中國和全球動力電池需求,電池模組占電動車成本比重最高,降低電池成本攸關電動車普及度,目前電動車電池正極材料料以磷酸鋰鐵和鋰三元為主,磷酸鋰鐵電池主要應用在商用電動車和儲能設備,鋰三元電池主要應用在電動乘用車領域。目前鋰三元電池占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比重約7成,預估到2025年占比將提升到8成。如電動車大廠Tesla主要採用鎳鈷鋁酸鋰三元電池,在美國生產的特斯拉車款電池由日本松下(Panasonic)提供,正極材料主要由住友化學供應;在中國上海廠生產的特斯拉車款,電池由韓國LG Chem和中國寧德時代提供。不過鎳金屬供應吃緊已牽動特斯拉電池布局策略,Tesla已將部分標準里程版電動車鋰三元電池,轉換成鋰鐵材料。

另外固態電池成長可期,目前全球電動車動力電池主要供應商,以中國、韓國和日本廠商為主,包括中國寧德時代、韓國LG Chem、日本松下(Panasonic)、韓國SK Innovation、韓國三星SDI、中國比亞迪等。全球主要品牌車廠也積極切入電動車電池,例如福斯集團VW(Volkswagen)3 月中旬宣布成立Power House技術部門,攻長方形標準化電池,規劃2023年正式量產。台灣廠商在電動車電池也沒有缺席,例如鴻海集團鎖定磷酸鋰鐵電池和固態電池技術,預估今年固態電池技術樣品可亮相,預期2024年推出首款可商用化的固態電池產品。台廠美琪瑪、康普生產三元電池正極材料上游化學原料,兩家公司供應日本松下和韓國廠商;此外立凱-KY也布局磷酸鋰鐵電池正極材料。通用公司正在測試多種化學電池技術與製程,目的在大幅降低電動車電池成本,並減少對鈷等價格易波動金屬的依賴。通用汽車正在替2025年推出的新一代Ultium電池進行試驗。他也說,對專利技術進行微調,以降低電動車電池成本的競爭,正在取代以往比馬力大小的競爭,也是業界輸贏的關鍵。通用汽車目前與南韓的LG Energy Solution合作,並投資23億美元,計畫明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廠生產Ultium電池。

電動車電池技術也有不少關鍵待克服,產業人士指出,首先是電池熱失控問題,電池可能受到穿刺、擠壓、短路、過充及過放等變數影響。其次環境低溫會影響電池使用,氣溫低於負10度以後,對電池性能影響明顯,可能導致內部短路機率上升、續航力下降、充電困難等問題。再者偏鄉地區充電基礎建設將是一大挑戰。(科技新報、鉅亨網:https://reurl.cc/v524ne、https://reurl.cc/7yNLkb)

2. 小米搶攻電動車最快三年後亮相、價位人民幣10萬以上

為了搶攻電動車市場,全球車商卯足了勁,包括第一輛賓士電動車的量產車款,即將在下個月(4月)亮相;福斯推出的首款電動休旅車,也已經正式交車,就連中國大陸手機大廠小米,也砸下百億美元,要進軍電動車市場,計畫2023年,就會推出第一款電動車!中國的小米集團,3月30日在香港證交所公告,小米預備成立一家全資子公司,專門負責電動汽車業務,而集團董事長雷軍將兼任「智慧電動汽車業務」的首席執行官。小米打造首款電動車價位將鎖定人民幣 10 萬元以上的中高階市場,預計最快在三年後亮相。(Inside:https://reurl.cc/bzga23)

3. Toyota等日本4大車廠共同投資電動車充電公司

電動車的布局,不只是生產製造電動車就好,重要的充電等基礎設施,也包含在內。日本的 4 大車廠,Toyota、Honda、Nissan及Mitsubishi一同宣布,將投資目前在日本的e-Mobility Power 電動車充電公司,可望加快日本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的腳步。(自由時報:https://reurl.cc/7yNLjD)

三、共享汽車

1.Uber、Lyft撒錢鼓勵司機重回崗位

2020年許多司機因疫情影響生意,因而暫停提供服務。以Apptopia提供數據來看,2021年前三個月,Uber美國市場的司機登入Uber應用程式的比例較去年同期下降36.5%,而Lyft則較去年同期下降42.3%。今年3月Uber宣布將推出2.5億美元的激勵計畫,以便鼓勵司機們儘快重回平台提供服務。Lyft也祭出相關措施,除了幫司機負擔租車費用、提供800美元獎金鼓勵他們回到平台之外,如果司機載客一趟的行車時間超過9分鐘,還會發放額外現金獎勵。(Inside:https://reurl.cc/Q7g7Rb)

2. Grab正努力擴張成超級APP

2019年東南亞叫車軟件用戶達到4,000萬,電商軟件用戶達到1.5億,對於許多東南亞人來說,超級APP正變得越來越不可或缺,Grab與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好醫生,以及與眾安保險分別在醫療和保險領域的合作就是生動的案例。Grab與平安好醫生成立合資公司,於2019年年底在印尼正式推出在線醫療健康服務平台,目標為近3億印尼用戶提供線上診療、配藥送藥、在線商城、線下掛號等服務。Grab也於2019年和眾安保險合作成立合資公司以設立數碼保險銷售平台,東南亞用戶可直接通過Grab手機APP瀏覽和購買價格實惠的創新型保險產品,而無須通過保險代理或保險經紀實現投保。(微信:https://reurl.cc/pm2mXb)

3. Grab欲藉SPAC合併上市,估值可望高達400億美元

總部位於新加坡的東南亞叫車平台Gra有意透過SPAC上市,Grab的估值可望來到400億美元(約台幣 1.1 兆元),並使其成為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SPAC交易。Grab也將透過所謂PIPE(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方式籌資30億至40億美元,這種募資方式通常伴隨著與SPAC的合併,然而籌資金額可能會因談判協議而有變化,若最終談判未如預期而破裂,Grab則可能回復到先前的計畫,即在美國股票市場進行傳統IPO。此交易已獲得普信集團和淡馬錫都支持,BlackRock也討論參與募資。(科技新報、鉅亨網:https://reurl.cc/6yMaKk、https://reurl.cc/dVgvLq)

4. 滴滴出行已秘密申請赴美IPO

滴滴出行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秘密提交首次公開募股(IPO)的文件,上市計畫目標是募集數十億美元。滴滴出行選定高盛和摩根士丹利作為赴美上市承銷商,估值可能高達700億至1,000億美元,此次IPO的規模和時間可能仍會改變。(鉅亨網:https://reurl.cc/ra24xZ)

5. 台灣新創MOOVO結盟緯創 開發微交通商用平台

台灣新創公司MOOVO(運點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募資逾新台幣2億元,將結盟代工廠緯創資通共同發展涵蓋電動輔助自行車和其他多元電動微交通產品的商用平台。MOOVO新一輪募資投資人包括心元資本、基石創投(基金主要投資人為中華電信、PChome)、AVA天使投資人和產業策略天使投資人。MOOVO也宣布攜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城市科學實驗室,進行智慧微交通運具技術驗證。MOOVO涵蓋多元共享、租賃、訂閱制服務,系統目前在全球超過20個城市上線,聚焦歐洲市場,平台累積逾100萬名用戶。(Yahoo新聞:https://reurl.cc/YWo09o)

參考資料

鉅亨網、iThome、Yahoo新聞、Inside、MdEditor、科技新報、自由時報、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