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1.02.22

【新興領域:2月焦點1】It’s Okay to Not Be Okay—心靈健康科技陪你度過低谷與困境

「人都是這樣啊,在心裡不知道已經殺過幾次人,卻擺出一副偽善的面孔。畢竟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瑕的人。」—節錄自《雖然是精神病但是沒關係》。其實我們經常傷害了人而毫無自覺,再用高尚的標準審視受傷的靈魂,若無其事的說「這也沒什麼吧?」有些人學會與傷痕共處而成長,有些人卻深陷精神疾病的泥淖無法自抑。無論精神疾病的起因為何,污名化和標籤化始終是現代社會的難題,刻版印象與偏見可能會讓患者錯過即時治療的良機,也可能造成誤診或更大的創傷。隨著心靈健康意識抬頭,加上疫情加劇了心理壓力,新創企業和投資機構對於該市場前景更加積極涉入、寄予厚望。本篇將介紹瘟疫下心靈健康的發展與近期趨勢。

心靈健康科技新創自2020年第一季以來的投資,和前幾年相比呈現爆發式成長。市場分析,心靈健康科技投資銳不可擋,主要受惠於COVID-19疫情和封城在家的影響,許多創辦人表示,疫情期間,產品的使用與流量的月增率皆以百倍數成長,顯示心靈健康新創為疫情下逆風高飛的亮眼表現。根據PitchBook數據指出,截至去年12月為止,獲投交易共計146件,獲投金額總計16億美元,相較於2019年全年度的111件、8.93億美元明顯攀升許多,和2015年相比,投資表現成長四倍以上,難以想像該領域在十年以前仍然交易量屈指可數、乏人問津。疫情仍未見停歇,即便疫苗已陸續施打,仍然不代表能即刻擺脫瘟疫壟罩的陰影。因疫情所面臨的壓力、憂鬱、疲憊、失落及孤獨感仍然需要出口,且無法仰賴疫苗而免疫。以美國為例,目前至少有4,500萬人為心理疾病所苦,疫情使其比例更加大幅提升,美國疾管局指出,將近四成的美國人有心理疾病或藥物濫用的情況,但相關的解決方案、政府配套措施或國家預算甚至不到2%,顯示供需無法達到平衡,市場仍有耕耘的空間,因此也持續吸引資金流入,等待新科技為心靈健康提出治療與舒緩的良方。本篇將針對投資市場對於心靈科技產業及新創的期待,以及心靈科技新創目前市場要角的近況進行剖析。

2020年心靈科技新創類別分布、獲投及未來投資意願調查

專注於心靈健康投資的What if Ventures於去年初針對該產業代表性的新創進行分類統計,分出七大類別,如下所示:

根據What if Ventures所定義,心靈健康產業依據新創的分佈數目,依序可分成七大類別:1.心靈保健應用 (例如睡眠、冥想、呼吸、教育工具或協助提升心靈保健的手機應用程式) 2. B2B工具 (包括供應方的搜尋引擎、後端辦公資源、針對企業所擬定的心靈健康方案或服務等) 3.測量與檢驗相關(如主動/被動地針對情緒或感受,來進行偵測評斷的工具、心情紀錄、分類工具、遠端監控等) 4.遠距醫療 (包括與臨床師遠端投入、治療、互動;此類別也涵蓋了測量工具和以遠距醫療為目的之冥想應用程式) 5.非科技應用(此類別主要涵蓋醫藥、迷幻藥、實體治療中心或診所等,非科技為基礎的商業模式 6.數位醫療(以數位科技為手段,結合醫藥或行為治療等方式) 7.互助解決方案(主要透過同儕互助,與孤獨抗衡,藉由建立關係來達到健康之目的)。

What if Ventures根據此一分類,調查截至2020年初的心靈健康新創獲投比例,其中以數位醫療獲投比重最高,占30%,B2B工具次之,占16.7%,表現接近的尚有遠距醫療16.2%,新創家數最多的心靈健康應用程式則占15.5%,主要可能因為通過FDA認證往往是資本可密集流入的指標,而製作應用程式的門檻則相對較低。此一差距也顯示創業家專注的重點和市場看好的商機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測量與檢驗相關的工具的獲投表現也並不突出,主要是因為投資方往往認為此類型功能雖然有其必要性,但應與其他產品功能或大型平台做結合,因此不會將資金進行單一押注。

What if Ventures於今年針對150家投資機構進行投資意願調查(其中約40家在2020年並未投資該產業),由調查結果顯示,超過90%的投資機構對於心靈科技新創普遍看好,對其發展樂觀其成。對於投資機構而言,今年最具期待的心靈健康細分類,第一名是屬於非科技應用的迷幻藥物,第二名為測量與檢驗工具,第三名為B2B工具以及成癮治療。此一結果和去年調查顯示的資金流向相當不同,What if Ventures分析,迷幻藥之所以備受矚目,多少和市場近期動向相關。去年九月,開發迷幻蘑菇成分的英國生技公司Compass Pathways於美國提交IPO申請,該產品主要用於治療抑鬱症、創傷後症候群,緩解厭食症、強迫症等症狀,該公司股價從最初的一股17元,一度攀升至60元的高點,目前落在47元左右,估值約五億美元,此外,Peter Thiel亦於去年11月出手,以1.25億美元投資柏林新創ATAI Life Science,使其完成C輪募資,該公司近期更雄心勃勃地計畫於今年上市前,將藥物應用於精神分裂的治療。迷幻藥物的積極作為也顯示出,資本市場對其成為獨角獸的高度期待並非毫無理由;儘管如此,迷幻藥物雖證實有治療功效,仍非普通人能輕易嘗試,更多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驗證也仍在持續進行中,因此仍然存在其潛在風險。在測量與檢驗工具方面,前一年湧入的資金雖然不多,受到疫情影響,抑鬱患者增加,情緒檢測工具、遠端工具的重要性明顯提升。有鑑於醫界早已發展出精準且有公信力的身體工具,惟獨心靈健康和情緒檢測尚未發展出指標性的做法,因此未來可望成為重要趨勢。

根據矽谷銀行(Silicon Valley Bank)研究分析,儘管心靈健康照護儼然成為剛需,且美國的相關新創約占全球九成,但是政府的相關預算相較於其他國家卻明顯偏低,心理健康相關從業人員也不如歐洲國家來的多。在此情況下,企業主所扮演的角色更加舉足輕重—如何提供員工相關諮商協助與關懷,成為企業必須善加處理的問題,這也解釋了B2B工具一直是近兩年熱門話題的原因,疫情更凸顯其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成癮治療(包括藥物濫用、菸酒、止痛藥等)的投資偏好攀升,也和疫情的影響有正相關—因實體治療被迫中止,造成供需失衡,遠端治療的必要性隨之提升。以美國去年剛完成A輪募資的PursueCare為例,該公司透過遠距醫療,結合藥物治療和諮商來協助使用者回到正軌,同時提供手機應用程式服務,使用者除了隨時可進行諮商之外,也能使用其他治療與工具檢測。

如以目標客群的投資來進行分類,可分為全通路(omni-channel)、雇主付費(employers/payers)、病患及醫療照護單位(patients/providers)以及direct-to-consumer(消費者為導向),矽谷銀行統計2015年至2020年美國及歐洲的心靈健康科技新創獲投件數與金額,由下圖可知,心靈科技新創的投資意願逐年升溫,於2020年上半年的交易件數為近五年最高,投資金額也攀升至6.18億美元,其中以全通路的新創占比最高,雇主付費次之,矽谷銀行的調查數據僅到第三季,但仍能看出去年心靈健康科技獲投金額超過10億美元。此外,全通路相關應用的新創獲投金額每年皆有起落,但雇主付費顯然為當今趨勢。另一方面,矽谷銀行的研究也發現,自2018年以來超過50%的新創採用虛擬實境相關應用,例如以VR模擬器進行社交障礙治療的OxfordVR、透過虛擬實境治療精神疾病的Limbix等,顯示以虛擬實境為基礎的心靈健康科技已成為主流。

2020年心靈科技新創重大投資事件

矽谷銀行報告指出,2020年心靈科技新創投資金額之所以大幅攀升,主要受惠於三家新創的獲投,分別為Lyra Health、Mindstrong以及Headspace,其餘的大型投資案件還包括Headspace、Calm、Pear Therapeutics,以下將分別介紹這幾家新創的獲投與近況:

1.       Lyra Health (1.1億美元/D輪投資)

2015年成立於美國洛杉磯的Lyra Health主要提供企業員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案,今年八月完成D輪募資之後,估值已上看11億,為CB Insights看好的獨角獸之一,今年也預計進行E輪募資1.75億美元。在COVID-19疫情肆虐期間,人們的焦慮和壓力激增,面對疫情的打擊,企業所端出的因應措施,也左右了企業的發展。美國星巴克即採用Lyra Health的服務,員工可透過Lyra Health每年進行20次的心理諮商,此外Lyra Health也提供遠距心理治療服務,提供各類型使用者相關建議,並協助使用者進行自我照護、冥想等指引,也與知名冥想科技新創Calm合作,從Lyra的頁面即可進入Calm,使其心理治療服務更加完整。

2.       Mindstrong (1億美元、C輪投資)

以虛擬方式結合數位醫療的矽谷新創Mindstrong,客群並非需要心理諮商的一般使用者,而是患有嚴重精神疾病(如重度憂鬱、精神分裂、躁鬱症)的患者,主要開發精神病治療和診斷平台,2020年五月剛完成C輪募資。正當心理健康成為全球一個待解決的醫療問題,Mindstrong留意到傳統神經醫療服務無法客觀地透過測量工具,來判斷精神狀態;如果無法客觀檢測,也就無從評估如何有效治療。因此Mindstrong的主要產品服務包括遠距患者監控、心理健康狀態測量、根據患者狀態提供虛擬護理等,值得注意的是,Mindstrong擺脫了以往心理治療被動式的服務,能夠預測心理問題的發生,持續且客觀地進行使用者認知與狀態的檢測,如此一來,即可透過數據及時感測使用者狀態的惡化,向臨床團隊發出警報、提早一步進行干預,並透過視訊和電話交談進行治療。除了把實體診療過程搬至線上,Mindstrong也積極的將治療過程轉為主動,此一系統預估能大幅降低醫療開支。

3.       Headspace (9,300萬美元、C輪投資)

冥想新創Headspace所提供的服務家喻戶曉,2012年成立時冥想科技才首次問世,疫情爆發期間,手機應用程式下載量於一夕之間翻倍。目前冥想科技應用程式超過2,500個,側重各有不同,但競爭也十分激烈,因此所提供的內容服務就成為主要吸睛賣點,Headspace今年剛於Netflix推出八集短片《冥想正念指南》,每集20分鐘,協助觀眾透過影片的方式深呼吸、進入冥想靜定的時光,主題則聚焦於壓力、怒氣和如何放下等,結尾則以導引式冥想收場。當冥想成為生意,這項推崇靜坐沉澱思緒的功夫,實際上需要持續不斷求新求變以快速因應市場變化,Headspace在疫情期間也針對不同客群提出方案,例如針對醫療人員、失業者所提出的免費訂閱服務,讓所有需要的人皆能享受冥想帶來的平靜。Headspace於2020年前後完成兩次C輪募資,根據crunchbase公開資料,兩次募資額已接近一億美元,目前Calm為其最大勁敵。

心靈健康科技市場活絡 前景看好

根據what if ventures 2021年公布的調查,投資心靈健康的投資機構,在過去12個月內曾尋求心靈諮商或治療的比例,高達75%,顯示有過類似經驗者對於投資該領域的興趣更高,在投資動力上,助人的比例為最高,占48.7%,其次才是為了獲利(43.4%)。此外,多數受訪投資機構也普遍認為心靈健康科技為重要趨勢,尤其精神疾病往往如同汙點一樣不便輕易向他人啟齒,更容易造成診療時機的延誤,因此市場對於這塊受忽視的剛需,亦抱持著高度期待。

心靈健康產值到2030年上看16兆美元,結合各種方式提出解決方案的新創自2015年以來如雨後春筍一樣蓬勃發展,目前除了知名的鉅額投資案之外,仍有許多具潛力的心靈科技新創,且發展階段亦相對成熟,如Akili Interactive、Click Therapeutics以及Pears Therapeutics均已獲得美國食藥署許可;其他如Ginger和Talkspace也善用遠距醫療,透過線上平台以及專業人員來解決病患的問題,成為疫情期間的好解方。由下表亦可看出,新創所提出的服務已不是單純的心靈健康服務,同時也結合了其他商業模式或技術,例如應用程式、虛擬技術、遠距醫療、數位醫療等。

小結

COVID-19死亡人數於全球破億,疫情不僅對全球醫療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也同時帶來失業、收入減少、社交距離等問題,以日韓為例,自殺率皆明顯升高,隔離與封鎖所造成的心理影響,並不亞於病毒侵襲的傷害。即使染疫後康復,根據英國牛津大學的研究發現,倖存者罹患精神疾病,或出現焦慮、憂鬱、失眠等症狀仍然十分常見,顯示在紛擾的2020年,心靈健康問題同樣首當其衝,且有擴大趨勢,如何正視此一議題、擺脫汙名與標籤的窠臼、找出解決方案已成為當務之急。先前於保健科技的防疫三寶:數位化、社群、多元化 (上)一文當中,曾提及數位醫療、客群多元化為疫情當下,對症下藥的處方。在社交距離的禁令以及人力侷促的的挑戰下,遠距治療更加成為醫病重要手段。然而遠距醫療也有一些尚待克服的重大挑戰,例如如何取得消費者信賴,揭露其病歷數據等;除此之外,遠距醫療的應用程式須細分個人症狀的差異性,避免將所有症狀一概而論,否則也極有可能左右診療的判斷。除了遠距醫療,虛擬實境、企業主付費也是重要的技術和客群取向,顯示新創企業在推出心靈健康科技服務時,除了對症下藥,推出心理諮商或是心靈冥想服務,客群拓展、技術創新則是新創目前應對的方式,許多應用平台甚至推出免費服務來招攬客源,從去年幾筆重大的投資即可看出,新創如能迎合當下時勢,即時端出好菜,皆有贏得鉅額投資的潛力。

參考文獻

1.           “Approaching 1,000 Mental Health Startups in 2020.” Mental Health Venture Capital - Supporting Mental Health Startups, whatif.vc/blog/approaching-1000-mental-health-startups-in%C2%A02020.

2.           “Driven by Pandemic Demand, Mental Health Startups Surpass 2019 Funding.” PitchBook, pitchbook.com/news/articles/mental-health-startups-venture-capital-outpace-2019.

3.           Harrison, Dr. Oliver. “Prioritizing Tech in 2021 Will Be the Path to Pandemic Recovery for Mental Health.” TechCrunch, TechCrunch, 7 Jan. 2021, techcrunch.com/2021/01/07/prioritizing-tech-in-2021-will-be-the-path-to-pandemic-recovery-for-mental-health/.

4.           “HealthTech: Thrust into the Spotlight Amid the Pandemic.” Silicon Valley Bank, www.svb.com/healthtech-report-2020.

5.           “Mental Health Investor Sentiment Survey: Extreme Optimism Going Into 2021.” Mental Health Venture Capital - Supporting Mental Health Startups, whatif.vc/blog/mental-health-investor-sentiment-survey-extreme-optimism-going-into%C2%A02021.

6.           Michael Descheneaux October 9, et al. “The Pandemic Tests Entrepreneur's Resilience.” Silicon Valley Bank, 9 Oct. 2020, www.svb.com/blogs/michael-descheneaux/the-pandemic-tests-entrepreneurs-resili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