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0.12.24

【政策評析-劉育昇】社會影響力投資相關工具的觀察

為了讓我國的發展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緊密連結,政府推動多項社會創新政策,帶動了「運用科技創新等概念及方式以改變社會各群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中找出解決社會問題」組織的興起,該組織也創造相當多外部性的效益。根據行政院「社會創新行動方案(2018~2022年)」指出,「財務融通」是現階段社會創新發展會遇到的挑戰之一,其原因在於我國社會投資市場正處於萌芽的階段。本文將透過盤點英國、美國和韓國三個國家鼓勵社會影響力投資(Social Impact Investment,縮寫SII)的政府工具與措施,期以作為政府鼓勵社會創新的政策參考。

一、前言

為了讓我國的發展與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目標緊密連結,政府推動多項社會創新政策,帶動了「運用科技創新等概念及方式以改變社會各群體之間的相互關係,並從中找出解決社會問題」組織的興起,該組織也創造相當多外部性的效益。根據行政院「社會創新行動方案(2018~2022年)」指出,「財務融通」是現階段社會創新發展會遇到的挑戰之一,其原因在於我國社會投資市場正處於萌芽的階段。

活水社投總經理陳一強(2019)將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倡議行動」的階段,時間點是在2006年至2014年,其是屬於草根運動、意識提升;到2015年至2019年則走向強調「社會創新」的階段;而2020年之後,建立「投資生態系」完善社會影響力的環境則是重點。因此,邁向社會影響力投資(Social Impact Investment,縮寫SII)環境的建置是我國下一個階段。

由於社會創新企業其能透過商業模式解決特定社會或環境問題,而相關的外部效益包括「經濟成果」、「社會成果」以及「環境成果」(Haungh,2006);但是當其在擴大營運規模時,投資人在商業層面的考量會愈來愈多,致使社會創新企業在成長期會遇到籌資不易的問題(OECD,2015)。本文將透過盤點英國、美國和韓國三個國家鼓勵社會影響力投資(Social Impact Investment,縮寫SII)的政府工具與措施,期以作為政府鼓勵社會創新的政策參考。

二、何謂社會影響力投資

社會影響力投資係指資本使用的目的能同時產生社會及財務報酬(楊家彥,2018;鄭勝分,2016),若以資本投資光譜來探討時,其屬於投資光譜的「中間派」,不僅考量財務報酬,亦同時要求社會報酬。資本投資光譜從左到右的項目:(1)傳統投資(classic investment):僅追求利潤的最大化;(2)論責投資(responsible investment):除利潤外,投資時同時衡量環境、社會、治理(簡稱 ESG)等三個向度;(3)永續投資(sustainable investment):除了ESG指標外,特別注重企業的長期永續發展;(4)主題投資(thematic investment):針對某些特定環境或社會主題進行的投資,例如銀髮、長照等主題;(5)影響力優先投資(impact first):為追求影響力極大化而不惜犧牲利潤的投資;(6)慈善投資(philanthropic venture):能夠解決明確的社會問題,但投資報酬無法掌握的投資。整體而言,愈左邊的資本投入重財務的回饋,愈右邊的資本投入重社會影響的回饋,而位於中間地帶者,則為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範疇,其同時注重財務與社會報酬的回饋,差別只在比重上的不同

三、社會影響力投資政策措施與工具

本節主要透過盤點英國、美國和韓國三個國家在社會影響力投資所運用的政府措施與工具。

1.英國

關於英國在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相關工具,其包括社會影響力債券(Social Impact Bond,縮寫SIB)的發行、社會證券交易所的成立、影響力評估指標的研究與建置,以及社會投資的稅賦減免。

英國的司法部與社會金融公司於2010年共同發行全球第一個社會效益債券(劉子琦,2014),其目標是透過提供出獄者生活諮詢、就業等協助,以降低彼得堡監獄囚犯的再犯罪率。最終社會效益債券發行四年後,彼得堡監獄的再犯罪率減少了8.4%,比原本預定的7.5%來得好。觀察2010年至2018年英國政府所發行的社會影響力債券數量,總數高達32檔。

英國社會證券交易所(Social Stock Exchange)其成立於2013年,初期只是單純讓投資者可以獲得社會企業投資的資訊入口(社企流,2013);不過,為了讓社會證券交易所能有更好的流通性,其與NEX交易所合作,這讓在社會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的會員,可以透過NEX交易所進行交易,提供了影響力證券充足的流動性。

社會投資報酬率指南(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SROI)是在英國政府的支持下完成,其為現行英國政府評估公益組織續效的參考依據(李宜樺等人,2016);同時,這也是英國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在鼓勵社會企業用來測量他們在社會經濟影響力的方法(Nicholls,2007)。另外,由於SROI的概念與方法學和現行財務會計之投資報酬概念及實務操作相近,社會型的創投資金(Social Venture Capital)亦可在投資社會企業時,參考社會價值的報酬率,作為社會投資決策時之參考。

英國政府基於社會企業於市場上籌措資金,於制度上尚欠缺「專業自然人投資人」之資金投入,其從2014年4月起,擴大投資社會企業之所得稅減免制度,以吸引自然人(包括「專業自然人投資人」)參與及投資社會企業,內容包含:(1)政府將引入創新的社會投資稅收減免,鼓勵個人對社會組織的投資、(2)針對社會影響力債券的投資實施稅收減免等(社企流,2014)

2.美國

關於美國在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相關工具,在社會影響力債券方面,自2013年至2018年共有20檔社會影響力債券的發行。

在影響力指標的評估方面,公益公司主要是2010年於馬里蘭州通過立法而受認可,其中規定需要有一第三方認證(Third Party Standards)來評估公益公司在社會和環境有正面影響力的公益目的,而B型企業認證的使用,就是評估的方式之一。

在法規調適給予租稅減免方面,2008年低收益有限責任公司(The Low-profit Limited Liability Company,L3C)其強調追求慈善、教育、社會等公益價值是公司優先存在的目的;亦提供租稅減免的誘因,促進私人投資者或基金會從事社會目的活動,或使其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用以解放私人基金會資產,創造流動的社會資本市場

3.韓國

關於韓國在社會影響力投資的相關工具,在社會影響力債券方面,2016年首爾發行了社會影響力債券,目的在協助智障兒童提升獨立及自理能力;2017年發行了一檔名為Gyeonggi province的債券。

關於稅賦減免方面,韓國2007年頒布了《社會企業促進法》(Social Enterprise Promotion Act),其內容包括社會企業營利事業所得稅減免和捐贈社會企業者稅負減免等

4.小結

歸納英國、美國和韓國在健全社會影響力投資環境的工具,則包含社會影響力債券、社會證券交易所、社會影響力投資的評估指標、稅賦誘因等四樣工具。

在社會影響力債券的發行方面,其係指政府與中介機構共同合作所發行社會影響力債券,此為一種「成果付費(pay-for-success)」的方式。在運作上,政府與中介機構發行SIB投資人進行募資,其將募資所得提供給「服務提供者(如社會創新企業、非營利組織等)」,在事先預定的一段履行時間之後,經獨立評鑑的社會效益評定,若該項社會問題的改善已達到原先設定的目標,則政府需支付經費給發行SIB的中介機構,中介機構再支付報酬給予投資者。當問題改善情形愈顯著,該報酬額愈高;但若執行結果沒達到預期改善目標,則政府不用支付任何費用。

在社會證券交易所方面,此為一個新型態的投資平台,主要透過相關的篩選程序,列出具有社會使命的企業名單,以供影響力投資人購買這些企業的股票。在運作上,社會證券交易所和傳統的證券交易所相似,其具有「行政監管」和「自律監管」。該平台將社會企業集中於單一平台,降低投資人的搜尋成本;同時各個社會企業的標準化資訊,可以讓投資人有價格和資訊的透明度的市場中進行交易。除此之外,其提供市場充足的流動性,讓投資者在賣出股票時,能透過次級市場交易,如此,能吸引更多投資人將資金挹注到社會企業。

在影響力評估指標的研究與建置,其係指衡量社會投資報酬率的工具,基於社會影響力通常較為抽象、主觀,難以如財務報酬般容易量化,國際發展出多種「第三方標準」,用以定義、報告與評估企業之社會與環境,讓影響力有客觀之衝量依據。

在社會投資稅賦減免方面,其係指透過租稅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大眾的資金支持社會企業。在運作方式與效益上,當政府透過租稅優惠政策,認可投資人參與社會企業之正當性,及確認社會企業之重要性,有鼓勵或提高「專業自然人投資人」投資動機及投資金額之效果

四、結論與建議

由於社會創新企業在擴大營運規模時,投資人在商業層面的考量會愈來愈多,致使社會創新企業在成長期會遇到籌資不易的問題,無論是活水社投總經理陳一強,亦或是「社會創新行動方案(2018~2022年)」均強調社會影響力投資的重要性。因此,歸納英國、美國和韓國在社會影響力投資的工具,包括:社會影響力債券、社會證券交易所、社會影響力投資的評估指標、稅賦誘因等是我國可以參採的政策工具

參考資料

1.Haugh, Helen(2006)“Social Enterprise: Beyond Economic Outcomes and Individual Returns.” In Johanna Mair, Jeffrey Robinson and Kai Hockerts (eds.),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pp. 180-205,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Nichools, A.(2007)Why measuring and communicating Social value can help social enterprise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London: Cabinet Office.

3.OECD(2015)Social Impact Invest: Building the Evidence Base, Paris: OECD.

4.Social Entrepreneurs Network Scotland(2012)“Big Society Capital Marks a Paradigm Shift”,https://ppt.cc/fx6UJx。

5.李宜樺、吳佳餘和杜育任(2016)「用社會投資報酬(SROI)發現改變世界的力量 衡量、管理到極大社會價值的3M公益管理新哲學」,《證券服務》,653,pp. 28-32。

6.社企流(2013)「英國社會股票交易所正式成立」,https://ppt.cc/fRi1sx。

7.社企流(2014)「英國政府擬於2014年4月引入社會投資稅收減免」,https://ppt.cc/flI5Cx。

8.陳一強(2019)「台灣社企 3 階段進程」,https://ppt.cc/fiDKex。

9.楊家彥(2018)「當社會創新遇上影響力投資:淺談公益與影響力投資」,《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1),pp. 36-45。

10.劉子琦(2014)「參與及納入-英國政府發展社會企業的政策觀察」,《就業安全半年刊》,1,https://ppt.cc/fzYzqx。

11.鄭勝分(2016)「補助或投資? 政策工具對社會企業發展之影響」,《行政暨政策學報》,62,pp. 127-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