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0.11.25

【新創園地-策略性投資專欄-邱重威】新創與投資人的距離–大企業根本不用新創的服務嗎?

新創總會新事業部邱重威主任在其負責的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加強投資中小企業服務計畫」及新創總會「投資委員會」業務推動的過程中,將策略性投資人如何協助與影響新創企業募資與業務成長的觀察,以故事案例分享給新創界的朋友們。本月專欄邱主任引述一家國際知名加速器總經理於新創與中大型企業合作的看法,提供給新創朋友參考。

台杉投資於近日發表「2020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其中發現,台灣受訪企業逾七成(73%)沒有與國內外的新創圈有任何形式的互動;對照國際聯盟GCV調查全球百大企業有超過七成(74%)投資新創,兩者相去甚遠。該調查同時也顯示,台灣企業與新創公司互動占比最高模式的「策略合作」,也僅有13%;排名第二的「參與新創活動」,如DEMO DAY,占10%;至於會作出最積極的投資併購新創公司,更少於3%。

看到這邊,大概很多新創企業不是心涼了,就是找到了台階下,原來不是只有我是中大型企業不願意合作的對象。但依作者來看,受訪企業樣本與全球百大企業相較,並非在同樣的基準上,因此在企業發展的策略上,應是有所不同,所以也不至於那麼的悲觀。

另外在報告中顯示,台灣企業與新創公司互動低,分析主要有三大原因,一是台灣企業最擔心投資新創達不到預期的報酬,在訪談中高達82.6%提及此點;二是43.4%的企業表示缺少合適的案源;三是有34.7%新創公司發生和母公司合作不順利的情況。其中第一與第三原因,似乎過於偏重那30%有和新創互動的中大型企業(但不能輕忽中大型企業高階主管同溫層間的意見交換)。然而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卻是那73%受訪企業,為什麼完全不和新創企業互動,其中第二原因顯示缺少合適的案源,但到底是因還是果?

在白皮書揭露上述資訊前,團隊密集地拜訪了許多家國際加速器,其中一家國際知名加速器總經理就跟我們分享了,他對於新創與中大型企業合作的看法。首先,他下了一個結論,那就是「中大型企業本質上不會與新創合作」。以下二段內容皆為記錄總經理的說法,屬於較為口語的表達,盡量貼近總經理想表達的意境,因此不做太多修正。

總經理表示,新創企業的產品「可控性」低,目前新創企業的架構與產品都處於prototype階段,對於企業來說,其成熟度過低;接下來,他談到新創企業的「平均存活期」過短,平均存活時間約2~3年,營運風險過高,對中大型企業採購風險也高;第三,他談到許多新創企業的提案均被訓練過,但目的是以「爭取投資人資金」為目的,而非對中大型企業需求所提的內容,對於對中大型企業來說,並不具吸引力,甚至可能有美化到被欺瞞的感受。

而該加速器輔導重點在於,提升新創企業的「成熟度」,讓新創不像新創,協助其調整商品/商業模式更為穩重,讓新創企業在開發出產品之後,真正能讓中大型企業下單購買;並且訓練新創企業思考如何「銷售商品」。總經理表示,大部分新創不具有業務能力,不會去思考怎樣賣東西。因此,輔導新創企業的重點之一,就是教導新創企業怎麼賣東西、怎麼站在大企業的角度去提案。因此,該加速器絕對不接受有欠款、短期有募資壓力、技術團隊水準不高,以及看不懂的新創企業等進駐加速器。

這其實與過去作者團隊,在協助新創企業從中大型企業負責人對接時,新創企業服務無法進入到產業供應鏈的經驗完全相符。

之所以會希望能夠詳實呈現該總經理的話讓讀者了解,是因為作者「人微言輕」,透過國際級加速器總經理說的話,在新創與中大型企業供需雙方都需要改變的同時,新創業者能夠同意先去思考優化自己的商品供給,會比去試圖改變對方來得較有意義。而改變中大型企業的想法,就交給政府、加速器及產業社團組織,提供更多的機制和誘因,來協助新創企業得以接觸中大型企業。

現行在SBIR海選計畫創業鏈合會的資源協助下,作者團隊設計了「聯合諮詢」的機制。聯合諮詢下有幾個基本精神,那就是以「產業」為主軸,新創企業主必須提出現行在自己產業及業態下的「創業困境」來提問;「商業對接」為導向,透過每二個月的循環,可以讓中大型企業主可以不斷接觸不同的新創企業,更可以持續觀察某特定具潛力新創企業的發展,增加商機合作的機會,建立彼此間信任感;最終以「策略投資」為目標。

而在作者團隊這半年的努力下,現行已經達到8個產業組開始運作,每個月會有4個產業組召開聯合諮詢會議,而每次約3~5家新創企業進行路演,每家新創企業都有50分鐘得以詳盡地說明自己的技術與商品,更可以藉由提問來釐清自己企業發展下一步的問題;而參與的中大型企業,從一開始的3位,到現在每次都有6~8位上市櫃老闆參與,現行更有數家國際級加速器與我們合作專場。而在每次會議後都會留下追蹤紀錄,後續再進行雙方的搓合與問題的瞭解,以協助新創企業快速地調整自己的商品。

當然,不可諱言的,大部分的新創企業都在這個過程中,被篩選出局。但作者團隊在思考的是,新創可以在「聯合諮詢」機制被篩選出局,但如果能夠強化新創企業在產業供應鏈的競爭力,這才是這個機制最大的價值。

作者與其團隊介紹:

1.作者為新創總會工作小組團隊,負責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加強投資中小企業服務計畫」,及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投資委員會」業務推動。

2.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加強投資中小企業服務計畫」-為帶動民間與創投資金共同投資中小企業,遴選21家投管公司,採共同搭配投資方式,促進投資國內中小企業。

3.中華民國全國創新創業總會「投資委員會」-針對新創團隊或潛力投資個案做專業的評估或予以輔導,使其能有效媒合適當的投資團隊,提高創業成功的機會;建立產業互動平台,創造產業垂直整合機會,讓投資者與被投資企業互蒙其利;結合創業楷模資源,擴大總會在創業投資、輔導領域的能量與影響力。現行共計100餘位海內外創業楷模共襄盛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