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COVID-19 抗疫進程消息
1.抗疫重大里程碑!輝瑞新冠疫苗保護效力達9成,媒體稱訂價為每劑19.5美元(約新台幣561元)
新冠疫情還在全球肆虐之際,美國製藥大廠輝瑞和德國BioNTech(BNT)在11月9日宣布,根據進行中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中期分析結果顯示,兩家公司聯手研發的武漢肺炎疫苗「BNT162b2」,抵禦武漢肺炎病毒的保護效力高達九成,9日帶動歐美股市暴漲。雖然還不是第三期臨床試驗的最終結果,本次的試驗,總共招募將近4萬4,000名來自美國及其他國家的受試者,試驗成果仍然讓人們離武漢肺炎疫苗的大規模應用,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兩家公司說,到目前為止並未發現這款疫苗有嚴重的安全性問題,預料在11月尋求美國當局授權緊急使用。
美國衛生部長阿札爾(Alex Azar)在11月10日表示,若輝瑞疫苗試驗的正面初步數據,能如預期地盡快提交給衛生監管當局,美國政府計畫自今年12月起提供輝瑞疫苗給美國大眾接種。現有媒體報導稱,輝瑞武漢肺炎疫苗的標準價格為每劑19.5美元(約新台幣561元),不過上述價格適用於美國。
(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3041、聯合新聞:https://pse.is/38bgnk 、中時新聞網:https://pse.is/3a34r8、自由時報:https://pse.is/387efk、https://pse.is/38qs9q)
2.再釋疫苗利多!Moderna稱疫苗有效性超過94%
美國莫德納生物技術公司(Moderna)在11月16日宣布第三階段的初步試驗數據顯示,自家研發的新冠疫苗有效性超過94%,為繼輝瑞(Pfizer)和BioNTech後,又一家製藥商取得重大突破。Moderna還表示,其新冠疫苗沒有出現任何重大的安全問題,受試者多數不良反應僅為輕度或中度,副作用包含注射部位疼痛,以及接種第二劑後的疲勞、肌肉疼痛和頭痛等。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幾週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EUA)。Moderna表示,申請後仍將持續呈交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其他相關數據。
目前 Moderna 已在北美、中東和全球其他地區達成多項供應協議,其在8月宣布和美國政府達成1億劑疫苗供應協議,加上4億劑疫苗的額外購買權。Moderna 預計,今年底前將向美國供應約 2,000 萬劑新冠疫苗,並表示有望在明年將全球產能擴大至5億至10億劑。(鉅亨網:https://pse.is/38jfk5)
3.不讓輝瑞專美於前!普廷:俄國將批准第3款疫苗
美國輝瑞大藥廠(Pfizer)和德國生技公司BioNTech宣布,共同研發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苗傳出好消息,但俄羅斯似乎不想讓輝瑞專美於前,總統普廷(Vladimir Putin)在11月10日表示,俄羅斯將註冊並批准第3款武漢肺炎疫苗。《CNBC》引述俄媒報導指出,普廷同時強調,俄羅斯生產的所有武漢肺炎疫苗都是有效的。不過普廷並沒有透露更多有關疫苗的詳細資訊。俄羅斯在8月成為全球首個註冊並批准疫苗的國家,該疫苗名為「史普尼克V」(Sputnik V),但當時尚未開始第3階段試驗,也缺乏可用數據證實該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引起外界質疑。俄羅斯團隊隨後於9月在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上發表了早期試驗結果,但一些科學家仍對該數據可靠性存疑,目前該疫苗正在進行3期臨床試驗。俄羅斯也在10月註冊並批准了第2款武漢肺炎疫苗,名為「EpiVacCorona」,該疫苗最快11月進行大型臨床試驗。(自由時報:https://pse.is/399yl9)
4.Lilly新冠抗體療法bamlanivimab 取得FDA緊急使用授權
禮來(Eli Lilly and Company, Lilly)研發的COVID-19單株抗體療法bamlanivimab(LY-CoV555)於11月9日取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Emergency Use Authorizations, EUA),能治療正發展成重度COVID-19或即將住院的輕度、中度COVID-19成年與部分非成年患者(12 歲以上)。Bamlanivimab為IgG1單株抗體療法,能標靶SARS-CoV-2的棘狀蛋白(spike protein),阻礙病毒與人體細胞接合。該藥物是lilly、加拿大抗體療法企業AbCellera、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的疫苗研究中心攜手研發與試驗。抗體最初由AbCellera從美國第一批痊癒新冠肺炎(COVID-19)的1位患者血液中發現,隨後由Lilly於3個月內開發療法,最後由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過敏與感染疾病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Aller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NIAID)中的疫苗研究中心科學家進行臨床試驗,目前已進入第2/3期(BLAZE-1、BLAZE-2)。(基因線上GENE ONLINE:https://pse.is/39uc43)
5.國產疫苗臨床試驗招募平台上路7天達標 逾2萬人登記受試
目前國內研發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3家業者,包含國光生技、聯亞生技、高端疫苗都已進入第一期臨床試驗,為加速第二期臨床試驗進行,建置「COVID-19疫苗臨床試驗意向登記平台」,在11月11日開放民眾登記成為受試者,希望11月底前可招募到2萬人。平台上路僅短短七天,在11月18日上午8時,登記人數已成功達到2萬人的目標,民眾反應踴躍,不過,因人數無上限,將會持續招募。(自由時報:https://pse.is/39k5ff、鉅亨網:https://pse.is/38w845)
6.WHO加速抗疫 抗體藥物大贏家
WHO已規劃在2年內籌措380億美元,投入疫苗、藥物治療、檢測、個人防護裝備(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PPE)等四大方向來對抗疫情,其中,抗體藥物因能快速開發上市,將成為大贏家。國內部分,初步統計台灣廠商已紛紛投入該四大領域開發,除了高端、國光、聯亞藥瞄準疫苗外;瑞磁、基亞、瑞基、普生等專攻檢測;美德醫、敏成則投入PPE;中裕、生華科和國鼎力拚藥物開發。
就統計來看,目前儘管有不少藥物投入開發,但大都是老藥新用,而已取得美國FDA緊急使用授權的瑞德西韋,效果也未如預期;因此,抗體藥物的上市,初估將在明年與各個治新冠藥物進入PK賽。目前投入新冠抗體藥物的廠商家約有4、5家,進度最快的禮來藥廠已向美國FDA申請緊急使用授權,目前也獲美國政府軍方以每針2,000美元採購30萬劑;另先前因獲川普總統採用而聲名大噪的Regeneron,進度也很快。
根據臨床經驗,抗體藥物原本的開發鎖定輕症至中症、中症至重症和預防性三大領域,但因中症至重症的住院病患往往是因為肺部浸水免疫功能失調,利用抗體藥物療很難收到效果,因此,禮來等藥廠已放棄此領,專攻輕症至中症病患。(工商時報:https://pse.is/38lzv6)
7.高端武肺疫苗2期臨床 將海外收案 近期簽約
正在執行COVID-19疫苗臨床1期試驗的高端疫苗(6547)表示,第2期臨床試驗將於第1期初步數據取得後開始進行,預計會在今年12月提出申請,將照原規劃收案3,000人,臨床2期也將分2階段進行,2A預計在台灣收案2,000~2,500人,2B則會在海外執行,預計收案500~1,000人,近期就會簽約,確定部分臨床2期試驗會在海外執行。(自由時報:https://pse.is/38q44s)
二、2020年10月全球健康醫療早期投資統計
根據動脈網統計,2020年10月全球健康醫療領域共發生165件投資(Pre-IPO前),已揭露的投資金額達53.03億美元,較9月的85.99億美元下降38.33%。在5個次領域的獲投方面,生物製藥、數位醫療及醫療器材與耗材方面件數相近,數位醫療部分以60件,為本月投資件數冠軍。在投資金額部分,生物製藥以2.77億美元遙遙領先其他領域,並占全球健康醫療投資總金額的52%。數位醫療件數雖領先其他領域,但10月投資金額卻較9月下跌57%。在醫療器材與耗材方面,投資金額也較上月下滑31%。相較之下,醫藥商業與醫療服務投資件數同為5件,醫藥商業投資金額為2.07億美元,是醫療服務的1.07億美元幾乎二倍。(動脈網:https://vbdata.cn/specialDetail/d0703f5ea108747efc7dffea8385cf31)
表1-1 2020年10月全球健康醫療早期投資統計
次領域 | 投資件數 | 投資金額(百萬美元) |
生物製藥 | 58 | 2,770 |
數位醫療 | 60 | 1,219 |
醫療器材與耗材 | 39 | 1,000 |
醫藥商業 | 4 | 207 |
醫療服務 | 4 | 107 |
合計 | 165 | 5,303 |
資料來源:動脈網(2020/11) |
表1-2 2020年10月全球健康醫療早期投資前五大
名次 | 公司名稱 | 輪次 | 投資金額 | 公司簡介 | 類型 |
1 | 聯拓生物 | 未公開 | 3.1億美元 | 生物製藥研發 | 生物製藥 |
2 | 司路迪 | 股權投資 | 15億人民幣 | 腫瘤診斷一體化平台 | 醫療器材 |
3 | ICON Health and Fitness | 未公開 | 2億美元 | 互聯網健身設備及軟體供應商 | 醫療器材 |
4 | 叮噹快藥 | B+輪 | 10億人民幣 | O2O醫藥服務平台 | 數位醫療 |
5 | 臻和科技 | E輪 | 10億人民幣 | 腫瘤個體化精準診療和伴隨診斷 | 醫療器材 |
資料來源:動脈網(2020/11) |
三、國內外健康醫療產業動態新聞
(一)國際
1.Biogen 阿茲海默症藥物有望成為FDA首核准?
Biogen 阿茲海默症藥物aducanumab(BIIB037)於2020年8月7日獲美國FDA受理審查且取得優先審查資格,而日前Biogen因FDA釋出文件中對aducanumab的正面評論,股票上漲,增加11月7日Biogen通過FDA藥物諮詢委員會(advisory committee meeting)的可能性。
會議前 FDA 釋出的文件中,委員會指出,aducanumab在治療阿茲海默症的臨床表現「極具說服力且穩健」(robust and exceptionally persuasive),提供數據也表現出藥物的安全性,對審核通過有加分效果。FDA官員在這份文件審查中說:「基於上述考量,申請者已提供有效的實質證據,來爭取FDA支持核准。」FDA也說,這項藥物擁有「可接受的安全性,有助支持阿斯海默症患者使用。」(基因線上GENEONLINE:https://pse.is/38rfnl)
2.生醫類股爆發,今年前3季全球IPO134家、募資307億美元,家數增3成,募資金額更增72%
今年疫情影響下,新藥、疫苗及防疫醫材等生醫類股,頗受市場關注,資誠(PwC)彙整今年全球生醫IPO(首次公開發行)統計,前3季生醫產業IPO共134家、募資307億美元,家數年增30%、募資金額更增72%。資誠表示,在無獲利生醫公司IPO開放趨勢下,前3季亞洲地區生醫IPO達55家、募資金額達129億美元,雖仍少於美國的65家,但募資金額超過美國的128億美元,亞洲首度可與美國分庭抗禮。另外,歐洲僅8家、6億美元,其他地區則有6家、44億美元。相較其他產業,生醫產業注重創新技術以及臨床試驗進展,而非財務性表現;因此,在今年動盪環境下維持競爭力,也促使業者規劃加速IPO的進程。
今年前3季全球IPO募資金額最高為美國的Royalty Pharma,於那斯達克掛牌募資22億美元;亞洲地區則為韓國SK集團旗下SK生物製藥,於韓國交易所掛牌募資約8億美元;台灣則以瑞磁生技(ABC-KY)籌資新台幣7.09億元最高。
除新藥及疫苗題材,具備技術創新性的再生醫療及數位健康IPO題材,近年也嶄露頭角。以台灣櫃買中心為例,截至10月底,共7家生醫公司申請上櫃,占今年申請總數的4成;今年申請公開發行的公司中,也有11家為生醫產業,題材包括精準分子檢測、再生醫療及數位醫材,顯示生醫資本市場的創新多元性。
港交所主板、上交所科創板已陸續開放無獲利生醫公司IPO,前3季分別有7家、6家無獲利生醫公司掛牌;未來台灣資本市場若敲定創新板與戰略新板,預計可帶動新一波生醫IPO成長。(自由時報:https://pse.is/39tau3)
3.Merck以27.5億美元收購VelosBio,縮小在差距腫瘤標靶抗體藥物複合體(ADC)差距
11月5日,Merck以27.5億美元收購VelosBio,將獲得其標靶受體酪胺酸激酶樣孤兒受體1(ROR1) 的“first-in-class”抗癌療法的生物醫藥公司。其主打在研產品VLS-101是一款靶向ROR1的抗體偶聯藥物(ADC),目前正分別在一項1期臨床試驗和一項2期臨床試驗中用於治療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和實體瘤患者,正式搶攻ADC市場大餅。交易預計將在2020年底前完成。該 ADC 名為 VLS-101,目前正分別在第 1 期和第 2 期臨床試驗(NCT04504916)中進行評估。
根據Market Data Forecast報告,2020 年的全球抗體藥物複合體(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市值預估有118億美元,預計將以每年24.74%的複合年成長率,到2025年可望達356億美元。目前有Seattle Genetics、Takeda Pharmaceuticals、Roche、Bayer Healthcare、Agensys、Immunogen、Novartis、Oxford Biotherapeutics、Pfizer、Synthon Biopharmaceuticals、VelosBio 等公司投入ADC研究與開發。Seattle Genetics和Roche為ADC領先集團,Pfizer緊追在後,Merck收購VelosBio,盼縮小差距。(基因線上GENEONLINE:https://pse.is/397a6r)
4.拜耳將斥資40億美元 收購美國生技公司AskBio
德國化學及製藥公司拜耳集團(Bayer)在10月26日表示,將以多達40億美元收購美國生技公司Asklepios BioPharmaceutical,將擁有AskBio基因療法平台所有權利,進而在成長快速的基因療法市場取得立足點。2001年創立、總部位於北卡羅來納州的AskBio專業為研究、發展和製造基因療法,且正在研發治療巴金森氏症和充血性心臟衰竭的療法。(中央社:https://pse.is/39p9qs)
(二)台灣
1.新版生技條例出爐 新增租稅優惠做大生技股規模
「生技條例」明年底將落日,經濟部今天提出正式預告法規,首先法案名稱改為「生技醫藥產業發展條例」,並延長至2031年落日;原本3大租稅優惠原則上均保留,但人培及研發優惠小幅下修並限定對象。但草案新增1項綜所稅抵減優惠,鼓勵民間游資投入生技產業。新法第7條規定個人股東投資生技業,投資金額最高50%可自綜所稅所得總額中減除,但須對同1公司投資達100萬元、持有屆滿3年。除租稅優惠外,新法也放寬適用優惠措施的產業,第3條新增4項目,包括再生醫療(細胞、基因治療及預防)、精準醫療(基因定序、分子鑑定等預防及治療)、數位醫療(大數據及雲端運算等)、其他策略醫療(行政院指定具策略性發展之項目)。(自由時報:https://pse.is/38q3bn)
2.工研院預估明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上看1,300億元
工研院IEKCQM統計,2020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為1,230億元、年成長4.5%。在持續高值化與鎖定利基市場的努力下,附加價值率表現面向,2020年醫療器材產業預估達38.8%,高於臺灣整體製造業平均水準約10個百分點,具高度發展潛力。
工研院預測,疫情帶動防疫醫材需求,台灣優質的醫療體系與醫材系統發揮強大助益,特別是診斷與監測的體溫計、耳溫槍、生理監測裝置及其他個人防護醫材口罩、防護衣,需求大增促使產值大幅成長,預計2021年台灣醫療器材產業產值將持續成長5.2%~6.1%,產值上看1,300億元,附加價值率近40%,表現優於平均水準,但後疫時代新服務模式展開與醫材法規驗證趨嚴,將是未來主要挑戰。(自由時報:https://pse.is/3982lr)
3.篩檢試劑需求增 藥品製造業今年產值可望破900億元創新高
經濟部統計處在11月5日發布產業經濟簡訊指出,今年我國藥品及醫用化學品業產值,在新冠肺炎 (COVID-19) 疫情帶動相關藥品、篩檢試劑等產品需求增加下,今年前8月產值也已達595億元、年增 6.3%,估全年可望突破900億元,可望連續六年保持正成長,並續創歷史新高。
從細類別分析,統計處指出,西藥製造業仍為大宗,占比達逾 5 成,主要生產學名藥,並以內銷市場為主,加上近年部分廠商取得藥證後量產、國內經銷商需求增加,為藥品及醫用化學品業主要貢獻類別,其次則是原料藥製造業、醫用化學及生物製品製造業占比則各約 2 成、15%。(鉅亨網:https://pse.is/39wppq)
4.基因編輯技術應用再突破! 血液疾病治療可期
血液基因病變治療大躍進!台北榮總醫師邱士華結合陽明大學,並與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跨國合作,成功運用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開發的「基因編輯CRISPR/Cas9技術」,搭載奈米基因傳遞系統,在科技部支持下,發展出「新式基因精準編輯治療創新平台」,未來可用於治療血友病、β-地中海貧血等疾病。
邱士華團隊過去已整合自我組裝超分子奈米分子包覆攜帶CRISPR/Cas9,大幅提升基因編輯技術在罕病先天性視網膜裂損症(X-Link Retinoschisis; XLRS)的效能,並今年4月發表於Advanced Science期刊。(自由時報:https://pse.is/39mt36)
5.華碩搶智慧醫療商機 推頸動脈超音波影像AI分析系統
華碩在10月21日宣布,發表頸動脈超音波影像AI分析系統,目標在整合AI與檢測儀器,這次推出的頸動脈超音波影像AI分析系統,可輔助醫師等醫療人員快速判讀頸動脈狹窄程度與血流變化,早期評估腦中風風險,同時內建多種超音波影像編輯與管理功能,可支援DICOM(醫療數位影像傳輸協定) 標準化的影像格式存取,達到輔助醫院系統功能。華碩近年持續拓展醫療事業版圖,除陸續與振興醫院、慈濟醫院、桃園醫院等醫療院所簽署MOU、展開合作外,日前旗下AI研發中心(AICS)也舉辦智慧醫療技術發表會,分享ICD-10智能編碼、醫療大數據搜尋系統、非計畫性再入院病人向量分析技術、不良反應藥歷與用藥安全系統等四大智慧醫療應用。(鉅亨網:https://pse.is/386w9g)
參考來源
自由時報、基因線上GENEONLINE、動脈網、聯合新聞網、中央通訊社、鉅亨網、中時新聞網、關鍵評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