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0.10.28

【新興領域:10月焦點6】誰是智慧城市的受益者?從居民到友善國際

2020年9月1日發布「2020年智慧城市的使用案例、技術報告」,報告中指出智慧城市中近期的熱門應用方向,其包含:公共運輸連網、交通狀態監管、水文狀態監控、視訊監控與分析、連網路燈、空氣品質/汙染監測、智慧水/電錶、火災偵測、水質監控等。本文除觀察國際應用狀況外,也同時檢視我國新創在智慧城市範疇的應用(特別是在公共運輸連網部分)發展狀況,並針對我國智慧城市後續的發展提出相關看法。

一、前五大智慧城市熱門應用方向

城市透過物聯網的技術應用與結合,變得越來越智慧化,生活在其中的居民,生活便利度提高,甚至在生活型態上有了改變。知名市場研究機構IoT Analytics於2020年9月1日發布「2020年智慧城市的使用案例與技術報告」(Smart City Use Cases & Technology Report 2020),該份報告針對倫敦、北京、柏林、巴塞隆納和杜拜等31個世界知名的智慧城市所採行的應用案例以及50個智慧城市關鍵決策者所提出的措施進行研究。而IoT Analytics進一步以上述報告為基礎,進一步對智慧城市應用案例進行分析。該份報告結果指出「公共運輸連網」(Connected public transport)是智慧城市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最多的案例類型,占整體應用比例74%;主要應用內容包含:大眾運輸交通工具位置和路徑的即時顯示、最佳路徑、交通狀態(如:交通訊號、是否塞車等)以及客製化旅遊與新聞訊息整合。這些解決方案使人們在擁擠的城市中的移動問題能獲得效率上的提升,此外便捷與訊息透明,使大眾交通的重要性提升。

圖6-1  50個智慧城市中採用物聯網相關措施分布(百分比)

占比在公共運輸連網之後,同時居於次位者是占比皆為72%的「交通狀態監管」(Traffic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水文狀態監控」(Water level / Flood Monitoring)以及「視訊監控與分析」(Video Surv eillance & Analytics)。隨著城市人口的成長,導致越來越多的汽車同時在擁擠的道路上行駛,交通狀態監管變得越來越重要。而水文狀態監控主要在解決公共水域,例如:河流、河道甚至湖泊和海洋中的水位、潮汐等水文狀況;該解決方案在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區或是農村地區(如:災防),應用也都很重要。在視訊監控與分析方面,藉由智慧鏡頭和分析工具來檢測特定情況,例如:事故、犯罪、潛在威脅或識別特定特徵(面部識別、人口統計等);這類解決方案在人多而又無充足人力即時監看所有訊息的城市地區特別有用。依據IoT Analytics的分析,位居第5名的應用則是「連網路燈」(Connected Streetlights) 占比為68%,其應用主要在監控和管理路燈的設施狀態(例如:能源消耗),可幫助城市降低公共設施成本並增加設備適用壽命或公共安全性;除連網路燈外占比同為68%者尚有「氣象觀測」與「空氣品質偵測」等應用,都為城市居民帶來生活上的便利,協助居民應對環境的局部變化。

 

二、我國智慧城市發展近況

依據台灣英文新聞2020年9月18日的報導,在2020年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所發布的「2020全球智慧城市指數」(Smart City Index)在全球109個城市中,新加坡居於首位,台北位居第8。除了智慧城市指數的排名外,歐洲智慧城市指標、中國智慧城市評估以及全球性組織總部位於美國紐約市的智慧社區論壇(Intelligent Community Forum;ICF)也都是常見且具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評估指標(詳見:周天穎、賴玉真、杜雅齡,2015)。而其中,在ICF的智慧城市評比中有六大指標,包含:寬頻、知識工作力、創新、數位平等、行銷倡導及永續性;台灣有15個縣市都曾獲得全球7大(TOP7)、全球智慧21城市(SMART21)或是年度智慧社區等評選的佳績。

圖6-2  我國15個縣市獲得智慧城市排名彙整

除指標表現外,在協會、聯盟與研究等組織也在倡議智慧城市的發展上做出貢獻。「台灣智慧城市產業聯盟」於2014年舉辦第一屆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Smart City Summit & Expo,簡稱SCSE)過後,有鑑於推廣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的成效顯著,於是由台灣IBM、大同、中華電信、華碩雲端、研華、工研院及資策會等單位成立「智慧城市暨物聯網產業聯盟」,以便長期推廣智慧城市與物聯網的理念。2015年「社團法人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設立,其為非營利目的之社會團體,期能透過產官學研的共同努力,從政府機關、產業發展、交通運輸、綠能、醫療、資訊教育、健康服務、公共安全、智慧管理、人力發展等層面,協助城市提出適宜發展之智慧城市規劃方針與藍圖,以邁向城市永續發展為宗旨,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改善城市的經濟競爭力與人民的生活品質。除上述兩個組織外,中華大學於2018年3月16日取得國際智慧城市論壇(ICF)授權,成立亞洲地區唯一的智慧城市研究院-「台灣智慧城市研究院」,其定位是產學聯盟平台,以協助亞洲地區各大城市推動智慧創新,讓城鄉導入科技服務為目標。

除了民間組織外,政府透過專案計畫執行也讓許多智慧城市相關案例落實。例如:2016年國發會與經濟部、交通部、衛福部等部會共同推動智慧城市示範場域驗證,啟動「亞洲·矽谷智慧城市旗艦應用服務示範計畫」,聚焦智慧交通、智慧醫療、物聯網應用平台三大議題,從在地需求出發,形成系統解決方案,進而帶動海外輸出商機。2017年桃園市政府推動智慧城市旗艦計畫,結合消防外勤單位各項需求與消防局相關資訊系統,開發「智慧消防、行動派遣 119」的救災輔助工具,連結智慧型行動裝置,如平板、手機,可協助指揮官於第一時間判斷災情,下達正確有效之救災指令,以強化救災效率、確保人員安全。此外尚有桃園市行動市民卡與推動智慧城市應用示範區,新北市的「科技防衛城」,台中市的水湳經貿特區計畫,建構大宅門特區成為「智慧園區」(包含:保全、防災、緊急應變、交通監控、智慧能源管理、環境監測、園區智慧導覽、共同管道監控等智慧化應用)、台南智慧停車系統、高雄的資料開放平台與計程車車隊派遣分析解決方案、澎湖縣的低碳智慧港灣示範區。除上述縣市外,資源豐富的台北市在智慧城市的投入更加多樣化,舉凡公私部門協力的公民參與模式、AI環境感測通訊、智慧路燈實證場域、4U共享綠能交通、監視器導入AI應用實證計畫、路口監控城市車流的應用、北市智慧污染溯源計畫、河川水庫水質監測應用、AI交通號誌智慧調控、銀髮老宅智慧服務應用…等,這些應用計畫都嘗試透過智慧城市與物聯網技術的結合,解決城市中居民的核心問題。

 

三、資本市場對於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的認可

當然,有上述國際指標所認可的排名,僅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的努力仍不夠;以交通問題為例,政府與民間企業,尤其是新創企業在服務內容的開發更是不遺餘力。交通的問題,從行車當中的道路車況、到停車車位協尋、大眾交通工具即時訊息、道路監視、甚至到支付,只要是有利可圖,具有市場價值性,都陸續有對應的服務被開發出來(無論是官方或是民間),並獲得市場與使用者的認可。例如:創立於1995年的微程式資訊,為IoT物聯網科技服務商,是台灣電子支付設備最大供應商,也是YouBike幕後推手。微程式在2015年分別獲得Intel Capital以及遊戲橘子數位科技、巨大機械工業1.6億新台幣的投資(Intel Capital投資金額未揭露)。另一個案例則是思納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擅長能源、設備聯網、雲端平台及數據分析,透過雲端平台管理能源與機電設備,並結合AI技術,協助客戶有效達到節能、效能與產能。2017年獲得光寶科技、研揚科技及國發基金會等支持,募資額破億,2017至2018年期間獲得資鼎中小企業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國發基金、光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累計破億的投資。

關於停車問題,從阿福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在2015年3月推出的「呼叫阿福」到幫使用者找車位,同步顯示價格,提供即時車位數量及停車場導航的App「停車大聲公」(鷹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成立),直至2017年設立的大聲公行動股份有限公司,所推出的「車麻吉」(2018年獲得116萬美元種子輪投資),串連全台各地加油站、停車場、路邊停車等行車支付場域,皆為台灣智慧城市停車問題帶來優異的解決方案。另成立於2016年的悠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服務為「USPACE」,提供共享車位的即時媒合服務平台,車位主只要在離開車位時,立起「IoT-智慧地鎖」並選定可共享時段,透過物聯技術,有停車需求之駕駛則可利用手機 App「一鍵媒合」,輕鬆停放,在擁擠的都市中,還可以提前預約車位,不僅創造大樓與車位主收益,也解決城市車位不足的問題。該公司於2018至2019年期間獲得來自國發基金、中華網家一號股份有限公司 以及基石創新創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近3千萬新台幣的種子輪投資。

智慧城市中除交通問題外,生活與休閒體驗也是一個重要的環節。磐儀科技(2014年成立)與兆豐金控、緯創等業者共同投資新台幣6,000萬元成立新創公司「磐雲智能」,以逢甲商圈為示範場域,進行智慧手持APP、店家終端設備、行動支付應用平台及雲端服務的整體開發,讓消費行為更加便利,提升商圈消費體驗。致力於零售與智慧商圈的依德科技(成立於2012年),也在2016至2017年間獲得創新工業技術移轉股份有限公司、國發基金、中電開發股份有限公司等單位近2千萬新台幣的投資。其他便利居民交通的解決方案如:WeMo、GoShare、iRent、Gokube、YATOGO…等業者的加入,顯示市場的發展潛力仍有待持續開發。

 

四、智慧城市的解決方案應朝向友善國際邁進

綜觀上述已落實或是仍處於實驗階段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無論解決方案來自於政府或是民間所提出,其主要受益者現階段都以當地的居民為主。是的,智慧城市相關問題的解決方案,與地方問題息息相關;然而除了透過「國際指標」的揭露外,外國居民卻難以感受到這塊土地智慧化的美好。

台灣許多城市以加速往國際化城市邁進,設施與資訊的友善也必須更加國際化;在城市智慧的智慧化過程中,也應將國際使用者(如:旅遊與商務人士)的便利性與使用者體驗納入考量,以進行通盤的規劃。讓國際人士不只從冰冷的指標與排名了解台灣智慧化城市的成長,而更能在有機會步入這片土地時,獲得與當地居民同樣便利與卓越的生活體驗,以實現「智慧城市國際友善化」。

參考資料

1.IoT Analytics, ” The top 10 Smart City use cases that are being prioritized now”, 2020-09-01, https://pse.is/x2qke.

2.台灣英文新聞, “全球智慧城市排名出爐 全球109個城市新加坡居首台北第8”, 2020-09-18, https://pse.is/x66er.

3.台灣智慧城市研究院, ICF Institute in Taiwan官網:http://tinyurl.com/y2fesgsy.

4.周天穎、賴玉真、杜雅齡 (2015), “國際智慧城市發展指標與評比機制”, 國土及公共治理第三卷第二期, https://pse.is/w3h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