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疫情帶來的衝擊與契機
過去人常說,養兵千日,就是為有一天能在戰場上殺敵;而相對於訓練軍隊、帶兵打仗,教育的工作則更需要從長來計,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與學的功夫往往是一輩子的事。既是如此,當然也就沒有中斷的可能。但2020年於全球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不僅打亂了所有人的日常生活,更史無前例地迫使許多學習人口面臨停課與停學的窘境,造成嚴峻的教育問題。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進行全球範圍的統計,因應疫情而實施全國性停課的國家數量,於今年四月攀至頂峰,多達190國;而隨時間發展,截至目前九月,仍尚有50個國家因疫情緣故全面封鎖,受影響的學習人口將近有8.6億人(分布地圖如下),衝擊之大,前所未見。鑒於此,本(9)月初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在其報告中提出警告,因疫病大流行導致兒童入學受阻,將可能拖累本世紀餘下的經濟成長達1.5%;倘若教學中斷的時程繼續拉長,或者無法恢復到疫情前的就學程度,那麼對經濟成長的損失還可能再呈比例增加。
基於上述這些令人憂心忡忡的事實與預測,也詳實地反映在全球教育智庫Holon IQ的調查當中。如下圖Holon IQ針對來自50個國家/地區的700多名受訪者進行教育產業未來展望調查,我們不難發現,在圖中不論是身處哪一個區域,人們對於教育產業的未來發展均不樂觀,特別是在歐、亞、非三洲,均認為短期內將持續惡化(substantially worse)的比重超過兩成,甚至可能在疫情結束後,也很難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但若打破區域隔閡,轉而以受訪者不同的教育身分進行調查,分別為教育機構從業人員、教育科技業者、教育服務提供者及教育領域投資者等四大類,對未來前景的預期則會出現明顯的差異。如下圖我們可以發現疫情對實體教育機構的衝擊十分顯著,主要是為避免近距離接觸,所有面對面的教學幾乎遭到嚴格的禁止,因此有高達91%的受訪者表示對教育機構未來的發展感到悲觀;同樣的,因各種悲觀情緒打擊未來發展的信心,投資者也成了首當其衝的對象;然而,對於教育科技業者來說,短期內雖有衝擊,但仍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認為教育科技的未來會持續走好,主要是因為教育科技能擺脫距離的限制,許多教學需求都能夠在線上直接完成,疫情反而有推波助瀾之效,提供了難得的試驗機會,讓教育科技的技術越臻成熟,也越來越具備市場競爭力,未來前景可期。
二、教育科技(Edtech)迎來黃金時代
過去,教育科技一直以來只能是傳統教育從業人員的輔助工具;而現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社交禁令施行之下,教育科技體現了停課不停學的剛性需求,成了疫情期間唯一的傳授管道,不少學生被迫轉移到線上進行課程,不僅從業者與投資者看好它的未來發展,教育科技總算是迎來了空前的黃金時代。
(一) 投資風口
根據Crunchbase的統計調查,從2020年1月至7月,全球對教育科技公司風險投資達到41億美元,相比於去年的26億美元,投資金額不僅暴風成長了56.7%,也是過去五年以來,在該區間時段內獲投金額最高的一年。我們可以說,疫情確實為我們行動與空間自由帶來極大的不便,但卻也著實為我們締造了一個全新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學習形式的變革,使教育科技成為投資者熱門關注的焦點。
另外,在投資件數方面,教育科技新創公司曾在2018年1月至7月之間共完成427筆交易,共籌集約40億美元;而今年的前7個月,則總共有279筆交易,共籌集41億美元。雖然件數有逐年下滑的趨勢,但單筆交易的規模卻是更加龐大,顯示產業的發展更趨成熟,投資者對於未來市場需求與策略布局更加有信心。
(二) 支出激增
除了教育科技新創公司在今年有耀眼的獲投表現之外,全球教育智庫Holon IQ也預測在未來五年間,人們對教育科技的支出年複合成長率將達到16.3%,即有2.5倍的增長(如下圖)。根據圖內容,黃色線條為疫情發生前的預測曲線,綠色線條則為疫情發生後預估的成長軌跡,兩者預測的落差將於2025年達到630億美元,關鍵在於疫情的影響使線上學習、數位化管理及科技設備的支出激增,帶動了未來幾年的成長。此外,Holon IQ也發現教育科技除了在疫情停課期間支援正規的學習需求外,B2C的需求也正在升高,不管是學生、父母,抑或是職場工作者,也漸漸願意尋求各種自主線上學習形態,以提升自己額外的技能或職業成就。這也是為什麼Holon IQ預估,教育支出裡面的數位化支出占比將從2019年的2.7%成長至2025年的5.2%的主要原因。
三、領先市場與重要玩家
以全球視角來說,美國與中國在教育科技領域一直占據主導的地位,以Holon IQ統計2020年9月全球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教育科技獨角獸公司,20家當中就有9家是中國企業、8家是美國企業,其餘則有2家是印度企業、1家加拿大企業。基於此,本文將說明,美中兩國教育科技發展之異同,及暴風成長的印度市場概況,並同時介紹近期獲大額投資的重要玩家。
(一) 美中市場的異同
1. 美國主要專注於高等教育市場,中國則以K-12為主
在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底下,從幼稚園到高等教育就擁有2.83億的學生市場,因此先天優渥的條件趨使過去許多新創公司均專注於K-12(幼稚園至12年級)的市場經營,以近期獲得鉅額投資的「火花思維」來說,就是提供K-12學生一個完善的數學與科學領域學習平台。
然而相較於中國龐大的K-12學齡人口,美國從幼稚園到高等教育之間僅有約7,700萬學生,遠不及中國。但美國作為專業人才的孵化園地及國際學生的匯聚盛地,教育科技公司主要鎖定高等教育市場,如分別於2019年4月及2020年2月躋身為獨角獸的「Coursera」、「Course Hero」均屬之。
(1) 中國-火花思維(2020年8月E輪募資;鉅額1.5億美元)
「火花思維(Huohua Siwei)」係2017年於北京成立的線上教育平台,主要為3至12歲的學童提供數學及華文教學,學習過程中引用AI進行輔助,並提供批判性思維使學生能舉一反三、有效學習。因應武漢肺炎爆發,該公司在E輪募資前的四個月用戶已增長近67%,且每月產生約2億元人民幣的營收,今年7月還推出了3至5歲兒童的英語學習課程。在今年8月27日則由紐約的私募股權巨頭KKR&Co領投,獲得1.5億美元的E1輪募資,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籌集3.4億美元的資金,未來還將在產品開發及教學內容方面增加其市場競爭力。
(2) 美國-Coursera(2020年7月F輪募資;鉅額1.3億美元)
「Coursera」係2012年由Daphne Koller和Andrew Ng創立,起初針對高等教育學生提供免費的MOOC課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內容包含多項講座課堂及選擇測驗等,但大多用戶都只是報名而沒有足夠時間參與,成效不彰。因此,Coursera決定改變策略,轉而與全球200多所頂尖大學及企業(包含google、IBM)合作,共同開設線上付費課程,一門課程費用通常為49美元,其中不乏有最受歡迎的密西根大學Python程式語言課程,有效吸引多達6,800萬用戶在平台查找學習資源,企業估值更在2019年4月突破10億美元,成功晉升為獨角獸。
2020年初疫情爆發後,許多學生被迫從實體轉至線上學習,Coursera抓緊難得機會,6月發起「校園應對計畫」,針對世界各地的大學註冊學生免費提供課程,吸引將近140萬新用戶,橫跨印度、中國、墨西哥、巴西等區域;9月起Coursera始對這些訂閱學生收取250到400美元的費用,轉單效果顯著,為平台營運增材添火。此外,為了能持續推動國際業務,並增添新興課程,今年7月17日Coursera又獲得1.3億美元的F輪募資,由兩岸風險投資公司NEA領頭、Kleiner Perkins及G Squared跟投,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籌集4.4億美元的資金,未來還希望與其他國家的政府部門建立關係,以提供重要培訓課程,目前已洽商新加坡、埃及等國,前景無可限量。
(3) 美國-Course Hero(2020年8月B輪募資;7,000萬美元)
「Course Hero」成立於2006年的加州,十多年來朝著建立一個教育社群的理念前進,過程中也有做過許多失敗的方案,諸如免費的電子課程、現場教師輔導或教師線上給予建議評分等;最後Course Hero找到屬於企業的定位點,它讓學生可以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課程筆記、作業或其他的課程資源,用戶可以訂閱特定「頻道」,以形成一個筆記共享的網絡,教授者也可能在資源共享的過程中,精進自己的教學能力與內容。目前平台上已累績超過4,000萬個數位資源,並在今年2月以11億美元的估值,加入了教育科技獨角獸之列。
今年度,Course Hero為降低對授課資料智慧財產侵權的疑慮,全面啟動「Educator Exchange」 的機制,允許大學教師透過學生的資料上傳來賺錢,同時也降低教師與平台之間的緊張關係。再者Course Hero也意識到疫病流行對教育科技平台的發展契機,將訂閱機制修改更具彈性,除有免費的增值模式,並有包月及包年的費用組合,有助「非傳統」的訂閱用戶增加,包含兼職學生、35歲以上用戶及父母等族群。今年8月26日Course Hero獲得7,000萬美元的B輪募資,由TPG、高盛資產管理和GSV投資,截至目前該公司已籌集9,700萬美元的資金,未來還希望能使平台上的用戶更多元化,拓展平台的經營觸角。
2. 西方資金較難進入中國教育科技市場
除了美中兩國在教育科技著重的客群不同外,教育科技新創的資金來源與構成也有很大的差異。主要原因在於東方華人社會對於學科成就的重視遠多於西方社會,因此對於課程要求方面,西方教育平台的經營往往難以符合東方家長的要求,難以投入中國市場。反之,中國投資人則比較容易投入美國的教育技術平台開發。舉例來說,加州教育平台Edmodo就曾在2018年被中國遊戲公司網龍收購,成為全球最大的K-12教育資源共享平台。
另外,中國教育科技新創有蠻大比重關注於語言學習與生活對話練習等題材,也是作為語言優勢的美國較少涉足的領域,導致中國的教育科技新創多以國內資金為主,較少西方資金的投入。如近期獲得鉅額投資的「伴魚(PalFish)」就是關注於英語的學習平台。
(1) 中國-伴魚(2020年8月C輪募資;鉅額1.2億美元)
「伴魚(PalFish)」是2015年於北京成立的英語教學平台,主要為兒童及青少年提供英語學習的師資,用戶可以在平台上選擇教學師資,並購買課程。目前Palfish已累積了4,000萬用戶和160萬付費會員,且團隊成員已擴大近2,000人。今年8月在武漢肺炎的衝擊下,平台規模化的經營受到投資人青睞,由中國本地服務平台Dianping.com和FutureX Capital創始人張濤募集C輪資金1.2億美元,該筆資金將主要用於兒童英語內容開發,並基於大數據和智能系統優化,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與社群經營的雙重目標。
(二) 暴風成長的印度教育科技
武漢肺炎蔓延至今,印度終在九月初超越巴西,成為確診病例數僅次於美國的國家,不僅國內所有經濟活動被迫冷凍,學校想當然也跟著大門緊閉。就在這個背景發展之下,印度的教育科技開始大興土木,成為今年最熱門、最賺錢的創業選項,並吸引全球資金的高度關注。
根據印度人力資源部統計,該國教育體系有130萬所學校,每年估計教授2.5億學生,目前該國已至少成立了4,450家教育科技新創公司,服務項目包含考試準備、電子輔導、線上認證、技能培育及企業解決方案等。由於新冠疫情的蔓延,印度教育科技的投資在2020年1月至2020年7月間從一年前的3.1億美元增至9.98億美元,年成長幾乎翻了三倍;且過去6到8個月中,用戶數量激增3至5倍,月收入更增長了50%,甚至是100%,可說是印度發展教育科技以來最有感的一次大躍進。研究公司Technavio更大膽預測,印度的教育科技市場將在2020年至2024年之間大幅成長143億美元,年成長率將超過21%。以下本文將以BYJU’S及Unacademy作為印度教育科技近期代表性企業說明之。
(1) 印度-BYJU’S(2020年9月私募股權基金;鉅額5億美元)
「Byju's」是一家由鄉村學校老師的兒子Byju Raveendran於2015年在印度班加羅爾創立,主要針對K-12學生開發個性化的學習計畫,用戶可以透過有趣的測驗和抽卡遊戲規劃屬於自己的學習旅程,平台還將創建個人學習資料,幫助分析自身優勢及改進之處。今年,Byju可說是全球教育科技領域的最大贏家,2019年3月才首次轉虧為盈,就因疫情緣故,從去年營收7,320萬美元暴風增加至2.08億美元;且光在3月至4月短短兩個月內,平台就增加了1,350萬免費用戶,目前Byju共有5,000萬註冊學生和350萬付費訂閱者。
另外,在募資市場方面,Byju更展現它驚人的吸金能力,今年迄今已累積五輪募資,且筆筆交易都是超過一億美元的鉅額投資,而最近一筆則是發生在9月8日,屬私募股權基金由Silver Lake投資5億美元,目前企業總募集資金已達21億美元、企業估值為103億美元,是全球20家教育科技獨角獸企業最高者,更僅次於金融科技支付公司Paytm,為印度國內價值第二高的私人企業。未來,平台將專注在市場擴張的大業上面,首要任務就是開發印度各種本地語言產品,相信這個龐大的市場,將為其再帶來可觀的收穫。
(2) 印度-Unacademy(2020年9月;鉅額1.5億美元)
「Unacademy」是另一家同Byju躋身為教育科技獨角獸的公司,由Gaurav Munjal在2015年於印度班加羅爾創立,鎖定各大考試內容召集頂尖老師來平台上授課,平台有清楚的領域區分,用戶可以輕易找到自己需要的內容,相關課程或考試注意事項也會經由智慧手機推播,讓考生不漏接。現年才29歲的年輕創辦人Munjal表示:「在印度這樣的國家,往往只有特權階層的人才能有很多錢參加考試、成為專家,而Unacademy平台則讓知識民主化,使垂直的階層流動成為可能。」
目前Unacademy擁有3,000萬註冊用戶和35萬付費訂閱戶,是疫情發生前的四倍,許多在疫情之中失業者也可能在平台上找尋諸如銀行行員、鐵路工程師或程式編寫師的相關考試知識。今年9月2日軟銀集團參與Unacademy新一輪的風險投資,其餘投資者還包含General Atlantic、Sequoia Capital、Nexus Venture Partners、Facebook及Blume Ventures,共1.5億美元,使得Unacademy公司估值在短短六個月內增長了三倍,至14.5億美元,成為繼Byju之後,該國教育科技領域第二家獨角獸公司。
四、教育科技的挑戰與隱憂
綜上所述,教育科技的確因疫情緣故而成了全球學生接受知識的新主流,但當我們解決了實體上課的問題,教育科技是否也創造了更多爭議性的問題?根據2019年年末發表的《A Decade in Review: Reflections on 10 Years in Education Technology》,有助於我們進行更多的反省與思考。
1. 「設備歧視」加劇學生的M型化分布
可以理解的是所有遠距教學都必須仰賴發達的網絡系統和連網工具的應用能力,但顯而易見的是,不論是已開發國家-美國,或是開發中的中國或印度,都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充分俱備這些設備與技術。特別以印度來說,5至24歲年齡段的所有家庭中,只有8%的家庭可以使用電腦和網路,也只有24%的印度人擁有智慧型手機。如此,整體社會在學習起跑點極其懸殊的狀況下,可能會導致學生的表現差距越拉越大,在傳統授課方式中中等程度的學生,可能礙於遠距教學的設備不齊全,成績表現每況愈下,呈現M型化分布。
2. 製造一批「焦慮型」學生
許多線上教育平台習於透過影片、遊戲或有趣好玩的介面達到吸引用戶的目的,但過度地沉浸在這些聲光充斥的學習世界,容易使學生的注意力降低,甚至閱讀能力也會嚴重受到影響。再者,豐厚的資訊刺激,變成學習上的壓力,所謂「學海無涯」的寬廣可能讓學生淹沒其中,再難興起對特定科目的興趣。另外,除了學習知識之外,教學平台的社群經營,也可能讓未成熟的學生暴露於網路霸凌文化的風險中,影響人格成長之餘,也讓人際交往與合作的技能退化。
3. 產權與資安的疑慮
許多國家在教育科技方面,尚未有明確的知識財產權準則,容易使教育科技從業人員遊走灰色地帶,讓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再度因科技的發展受到嚴重的衝擊;另外,關於數據隱私規範的部份,也是許多教育平台容易忽略的重要條件,反而讓人們在教育科技發展蓬勃之時,多了一個個資外洩的風險破口。
五、結語
時至今日,疫情還在為人類社會帶來各種顛覆性的變革,對於教育領域而言,「教育科技」的地位終於反客為尊,成為市場上唯一的授課途徑,不僅為各大線上教學平台帶來訂閱用戶數的增長,也瘋狂地吸引了投資者的關注,造成大規模的資金湧入,一間間教育科技獨角獸企業冒出水面,教育科技迎來黃金時代,舉目繁華。
但在如此這般繁華的背後,卻潛藏著幽微的掛慮。許多教育從業者開始擔心,資訊軟硬體設備的懸殊,可能使知識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而學生在這樣五光十色的學習環境下,專注力的養成也將越來越不容易;另外,寬廣的網路世界,也意味著複雜的社群組成,網路霸凌文化的猖獗與個資外洩的風險,無一不是難解的課題。我們只能說,教育科技以「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教育者應保持警戒,並有更多的反思,才不致偏離了設立線上教育平台的初衷。
參考來源
Crunchbase(2020),” Back To School: Edtech VC Funding Reaches $4.1B So Far This Year”,2020/08,https://pse.is/w47jb
Holon IQ(2020),” Global EdTech Market to reach $404B by 2025 - 16.3% CAGR.”,2020/08,https://pse.is/uvza3
The Pie News(2020),” US vs China rivalry in edtech, and how Covid-19 is having an impact”,2020/07,https://pse.is/vxnj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