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北部仍為創業加速器設立的熱點,但分布已逐漸擴大
從加速器地域分布狀況來看,北部仍為創業加速器設立的熱點,但區域點的分布已逐漸擴大,2019年創業加速器共計有48家,分布在臺北(30家)、新北(13家)、新竹(2家)、臺中(2家)以及臺南(1家)等5個地區;一年後,全台活躍的創業加速器計有61家。除原地區外,已擴增至其他7個地區;當前分布,臺北為43家、新北9家、新竹3家、臺中2家以及臺南3家,高雄、宜蘭以及台南各有1家創業加速器成立。在宜蘭地區,2020年8月13日金魚。厝邊(2016年成立,致力於打造青年的共同工作空間,致力頭城在地藝文資訊服務)推出「GO FIT宜蘭青年創業加速器」計畫;在高雄部分,「智慧高軟」為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的數位新創培育計畫,其於2020年4月開辦智慧高軟加速器,提供為期6個月的創業協助、新創實驗場域、市場商機與驗證機會,並協助申請取得政府與民間資源;而台南地區有Rainmaking Innovation在今年3月於南科設立的「Rainmaking Innovation 南科創新卓越中心」,也持續與成大、台南沙崙智慧產業創新聯盟合作,以培育台南之新創加速商轉國際化,並推動企業創新之進展。同時希望能引領英國新創在台落腳,做為亞洲的第一站,帶動英國與台灣之間的科技合作。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收集,資料更新時間截至2020年8月31日。
圖1 2020年全台創業加速器分布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收集,資料更新時間截至2020年8月31日。
圖2 2003-2020(截至8月)歷年在台設立之創業加速器家數
當前盤點的資料顯示,活躍的創業加速器總家數由2019年的48家,增加至61家;觀察歷年設立概況可發現2018年仍是加速器設立的峰期,在2019年之後,則出現加速器設立速度放緩的現象。自2003年起,至2020年仍活躍的創業加速器版圖已悄悄發生變化。在政府大力鼓吹之下,加速器林立,過往擁有協助新創發展資源者,嘗試以創業加速器計畫方式,加入競爭的行列之中;在營運一段時間後可能因為政府不再接續補助或是無法找到適合的營運模式(無法從協助新創發展的過程中找到金流並支撐營運)等因素,而出現轉型或專心經營本業並暫停(連續2年未招募進駐團隊,但仍持續協助新創)或退出加速器業務的情況。
2020年新設的創業加速器除上述的金魚。厝邊以及智慧高軟加速器外,還包含CLBC國際創育加速器、GlintMED醫智亮加速器以及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TMUxBE國際加速器計畫)等五家加速器。在全球疫情艱難時刻,有心之士仍積極投入新創的培育,更是令人欽佩。
二、生醫產業將成為台灣下一波成長的主要動能之一
觀察創業加速器培育的新創領域可以發現,前10大熱門扶植領域,不意外的以資訊服務業為首,其後則依序是醫療照護、數位內容、文化創意、金融科技、數位經濟、生物科技、智慧生活、雲端運算以及VR/AR等。在前10大熱門領域中,醫療照護以及生物科技都圍繞在生醫產業並以此為發展核心;早期投資者、新創培育者如果願意投入在生醫產業,新創企業將有機會獲得更高的發展空間,相信未來台灣主要的成長動能中,生醫產業必是主要的貢獻者之一。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收集,資料更新時間截至2020年8月31日。
圖3 2003-2020年(截至8月)創業加速器培育領域分布概況
三、創業加速器將更加專業化,投資功能日益重要
「數支數支-來數一數全台加速器有幾支?」文章中曾針對加速器類型進行說明與定義。延續該文分類,創業加速器主要分成投資功能型、學研加值型、企業串接型以及資源輔導型(原專業型)等四大類,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投資型,則是狹義的加速器類型(詳見:【新創園地】對加速器近期發展方向的觀察,2018/10/23)。本文參考seed-db網站針對「種子期加速器」(Seed Accelerator)的定義判斷是否為投資型加速器,該原則包含在官網揭露近2年投資案例,或在官網揭露投資金額或占比;以下羅列出各類型創業加速器名稱,並針對型分布進行說明。
資料來源:本研究自行收集,資料更新時間截至2020年8月31日。
圖4 2020年台灣創業加速器類型數
(一)學研加值型創業加速器,2家,占比3%
臺大創創加速器(臺大創意創業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產業加速器中心(IAPS)。
(二)投資功能型創業加速器,7家,占比11%
創夢實驗室-創夢市集股份有限公司(DIT)、MOX-莫克斯行動加速有限公司(10萬至12萬美元的投資)、SparkLabs Taipei(4萬美元,換取最多6%的股權;該比例視協商狀況以及新創公司的規模和狀態而定)、識富天使新創加速計畫(選出3 - 5組新創團隊,投資100至500萬新台幣,投資金額可能依新創狀態另行議定)、T Lab Incubator創新創業加速器(德立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11月20日宣布成立「天使基金2.0」,整合企業集團資源,協助新創團隊成立公司,進駐的12-24個月之間,一年100萬以上的育成資金)、微創醫材加速器投資計畫/Bex(2019年11月20日發布之比翼秀傳聯名創投基金,從微創醫材加速器的方向切入各式投資計畫,初始投資不超過20萬美元,市場驗證後,將有機會獲得介於100萬美元至300萬美元之間的投資)、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TMUxBE國際加速器計畫;比翼與北醫於2020年7月23日宣布選出三家最具海外市場擴展的新創公司分別注入10萬美金的投資)。
(三)企業串接型加速器,19家,31%
Facebook創業培育計畫FbStart、H. Spectrum生醫翻轉培訓計畫-永齡健康基金會、緯創資通-IIC(Innovation Integration Center)創新整合中心、時代育成計畫 Garage+、飛捷xStarFab加速器計畫、研華xStarFab物聯網加速器、亞太電信5G創育加速器、好食好事加速器種子計畫、BE Accelerator 比翼加速器、中華電信5G加速器、PwC's scale-up創業成長加速器、AI新創加乘器-精誠集團、台灣雲谷雲豹育成計畫、Mighty Net Hardware Express硬體創業加速計畫、微軟新創加速器、民視加速器、HTC VIVE X加速器、転転加速器、新北市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
(四)資源輔導型加速器,33家,54%
萬達鴻股份有限公司、王牌數位創新股份有限公司-ABA區塊鏈加速器、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一諾新創有限公司(iiiNNO)、Rocketindo印尼火箭跨境電商加速器、AppWorks Accelerator-之初創投、INCA新創加速器-創創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臺荷加速器(Tiger Accelerator)、臺灣運動創新加速器(SPIN Accelerator Taiwan)、社企流iLab加速器、中軟智慧創新應用加速器、企業數位轉型加速器(NiEA Digital Transformation Accelerator)-全國創新創業總會、TAcc+臺灣銳企、豪覓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StarFab Accelerator)、盛宇創新股份有限公司(Rainmaking Innovation)、玉山國際加速器有限公司(Yushan Ventures.Inc.)Mosaic加速器計畫、TA臺灣創速、Creator base創作者基地、智慧高軟加速器、南科TAIRA(Taiwan AI Robotics Accelerator)xStarFab、CLBC國際創育加速器、女創加速器、TransMedx Accelerator新創醫療器材加速器、IoT LAB創新創業加速器(附屬於南港IC設計育成中心)、新女力創業加速器計畫、仙人掌俱樂部 CnC Club(臺北市創新實驗室)、金魚。厝邊(GO FIT 宜蘭青年創業加速器)、ITRI TVC科技新創育成加速器、資育股份有限公司(i2i Scalerator規模加速器)、GlintMED醫智亮加速器、中科加速器-中科智慧機器人自造基地Ai robotics Hub、Rainmaking Innovation 南科創新卓越中心。
四、從零到一,從一到百花齊放;走向國際仍是不變的初衷
創業加速器是新創企業發展過程中的助攻者,是東風;然而風勢太大或是方向不對,都可能火勢轉小,甚至吹熄火苗。值得一提的是,科技財經媒體數位時代於2019年12月16日的報導中指出,科技部在2019年12月10日於台灣科技新創基地(Taiwan Tech Arena,TTA)宣布攜手國際知名創業加速器Techstars與半導體大廠高通,共推「台灣新創生態圈發展計畫」。該計畫的推陳雖非Techstars加速器本身進駐台灣,但能透過Techstars的國際資源,協助我國新創步入國際市場。此舉是從比加速器更高的角度,投入台灣創業生態系鏈結國際的作法。
關於我國創業加速器近期的發展,在當前活躍的投資型加速器中,採入選即投資者為SparkLabs Taipei以及MOX,而前者LP是百分之百由台灣本土與矽谷台灣幫資金所組成,並致力於協助我國新創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此外,比翼加速器推出微創醫材加速器投資計畫,背後有2019年11月20日發布之比翼秀傳聯名創投基金支持,從微創醫材加速器的方向切入各式投資計畫,初始投資不超過20萬美元,市場驗證後,將有機會獲得介於100萬美元至300萬美元之間的投資。比翼加速器並與臺北醫學大學生醫加速器共同推出TMUxBE 智慧醫療國際加速器計畫;比翼與北醫於2020年7月23日宣布選出三家最具海外市場擴展的新創公司分別注入10萬美金的投資。可預見不久的將來,這類鏈結海外的加速器的角色將日益重要,對於台灣新創走向全球市場,將有莫大的幫助。
關於下一個階段的發展,若我國創業加速器產業逐步形成,加速器本身的國際化將是可能的趨勢之一;而一個優良的「國際級加速器」除應擁有直接投資功能外,在海外設立分據點,擴張加速器能量,將是重要的里程碑。
對於企業型的加速器而言,並非透過投資獲利方式以支撐加速器的營運,而是以透過營運創業加速器的方式,參與新創企業發展與之合作,藉此尋求未來發展動能外,也可能早一步獲取未來合作夥伴。現有企業與新創企業的競合關係雖仍混沌,但至少前進的方向一致,合作永遠利大於弊。鴻海、緯創、邁特電子等大廠近年對於協助新創發展的投入皆有目共睹;在今年疫情下Mighty Net硬體創業加速計畫在2020年6月30日除展示上半年12家進駐團隊的研發成果外,並宣布開始招募第2期團隊。顯見台灣硬體供應鏈的參與,以不求短期回報的營運方式支持台灣新創成長,對台灣創新創業生態系的發展產生穩定的作用。
資料來源
數位時代 (2019) ”【專訪】白金級加速器Techstars來台不搞加速器,要玩更大的新創生態圈”,2019-12-16,https://pse.is/rq2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