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醫療2020年8月重大投資事件
本研究透過Crunchbase Database篩選2020年8月健康醫療領域有獲得股權投資者(Pre-IPO前,不含債權融資、可轉換公司債、ICO等)共有189件,其中股權獲投金額大於(含)5,000萬美元的交易共29件,投資表現不受新冠病毒疫情影響,表現仍相當活絡。29件投資分屬生物醫藥(19件)、數位醫療(6件)、診斷/工具(3件)、醫療器材(1件)。
其中8月投資交易金額大於1億美元的鉅額投資交易案件有14件,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前8個月,除了1、2、4月外,已經有5個月健康醫療領域的鉅額投資件數都超過10件以上,顯示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部份與疫情相關的健康醫療新創,如遠距醫療、新冠病毒疫苗研發與檢測的新創,自然是投資人重金追逐的對象;但更多是與疫情無直接關係的次領域,例如癌症標靶、免疫療法與再生醫療等,這些領域在疫情發生前原本就是投資人看好的熱門投資領域。
表2-1 2020年8月健康醫療領域重要投資案件(股權投資金額大於5,000萬美元以上)
公司名稱 | 細分領域 | 國別 | 成立 時間 | 宣布時間 | 輪次 | 金額 (百萬美元) |
Ginger | 數位醫療-線上心理/行為健康服務平台 | 美國 | 2011 | 2020/8/6 | D輪 | 50 |
PatientPop | 數位醫療-醫生聲譽線上管理服務平台 | 美國 | 2014 | 2020/8/25 | C輪 | 50 |
Tango Therapeutics | 生物製藥-CAR-T細胞療法 | 美國 | 2017 | 2020/8/17 | 未揭露 | 50 |
Fractyl Laboratories | 生物製藥-糖尿病治療方案 | 美國 | 2010 | 2020/8/6 | E輪 | 55 |
Triumvira Immunologics | 生物製藥- TAC-T細胞療法 | 美國 | 2015 | 2020/8/27 | A輪 | 55 |
F2G | 生物製藥-抗真菌藥物研發 | 英國 | 1998 | 2020/8/12 | 未揭露 | 61 |
Mission Bio | 診斷/工具-分子診斷和基因組精準醫療 | 美國 | 2012 | 2020/8/13 | C輪 | 70 |
PMV Pharmaceuticals | 生物製藥-小分子標靶藥物研發 | 美國 | 2013 | 2020/8/3 | D輪 | 70 |
Hanyu Medical | 醫療器材-二尖瓣介入治療的醫療器材 | 中國 | 2016 | 2020/8/13 | D輪 | 72 |
LP Pharmaceuticals | 生物製藥-創新口腔粘膜製劑及高難度緩控釋製劑的開發 | 中國 | 2012 | 2020/8/20 | C輪 | 72 |
Aerovate Therapeutics | 生物製藥-創新肺動脈高壓吸入性療法 | 美國 | 2019 | 2020/8/6 | A輪 | 73 |
T-knife | 生物製藥-T細胞療法 | 德國 | 2018 | 2020/8/6 | A輪 | 78 |
NuView Life Sciences | 生物製藥-精密腫瘤治療服務 | 美國 | 2005 | 2020/8/3 | 未揭露 | 90 |
Taysha Gene Therapies | 生物製藥- AAV載體基因療法 | 美國 | 2020 | 2020/8/5 | B輪 | 95 |
Kinnate Biopharma | 生物製藥-新型激酶抑制劑(腫瘤精準醫療) | 美國 | 2018 | 2020/8/26 | C輪 | 98 |
Amwell | 數位醫療-遠距醫療 | 美國 | 2006 | 2020/8/25 | 公司輪 | 100 |
Dizal Pharma | 生物製藥-腫瘤與免疫療法藥物開發 | 中國 | 2017 | 2020/8/20 | 未揭露 | 100 |
Synthego | 診斷/工具- AI基因剪輯/重組 | 美國 | 2012 | 2020/8/26 | D輪 | 100 |
Lyra Health | 數位醫療-線上心理治療 | 美國 | 2015 | 2020/8/25 | D輪 | 110 |
Connect Biopharmaceuticals | 生物製藥-免疫抑制劑開發 | 中國 | 2012 | 2020/8/24 | C輪 | 115 |
Dyne Therapeutics | 生物製藥-重度肌肉疾病藥物研發 | 美國 | 2018 | 2020/8/10 | B輪 | 115 |
Atomwise | 生物製藥-利用AI開發新藥物 | 美國 | 2012 | 2020/8/11 | B輪 | 123 |
Sinovent | 生物製藥-標靶藥物開發 | 中國 | 2017 | 2020/8/25 | C輪 | 145 |
Kronos Bio | 生物製藥-小分子微陣列平台開發癌症新藥 | 美國 | 2017 | 2020/8/25 | PE輪 | 155 |
Instil Bio | 生物製藥-TIL細胞療法(實體腫瘤) | 美國 | 2018 | 2020/8/3 | B輪 | 170 |
Lepu Bio | 生物製藥-腫瘤免疫療法、標靶治療 | 中國 | 2018 | 2020/8/6 | B輪 | 186 |
Waterdrop | 數位醫療-線上健康保險 | 中國 | 2016 | 2020/8/20 | D輪 | 230 |
Freenome | 診斷/工具-癌症早期篩檢(癌症液體活檢) | 美國 | 2014 | 2020/8/26 | C輪 | 270 |
JD Health | 數位醫療-互聯網+醫療健康 | 中國 | 2019 | 2020/8/17 | B輪 | 830 |
資料來源:Crunchbase,本研究整理。 |
二、2020年8月值得關注的健康醫療新創
(一)正式啟動不到一年就IPO的基因治療新創Taysh,受到資本市場關注
2020年8月獲投的健康醫療新創中,值得關注的是一家創立於美國德州達拉斯的新創Taysha Gene Therapies,致力於利用基因療法治療中樞神經系統(CNS)疾病。雖然基因療法原本就是近年的熱門領域,但令人驚訝的是Taysha公司的發展速度。
1.募資歷史
Taysha成立於2020年(部份媒體登載成立年份為2019年),4月初對外公開啟動,於2020年4月29日就獲得種子輪3,000萬美元的資金,後續A輪募資消息並未揭露,接著在2020年8月5日宣布完成了9,500萬美元的B輪募資;投資方為Fidelity Management and Research Company领投,Venrock Healthcare Partners、Sands Capital Ventures、Perceptive Advisors、PBM Capital Group、Octagon Capital Partners、Nolan Capital、Invus、GV、Franklin Templeton Investments跟投。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獲投1.25億美元,已經很罕見,但更令人吃驚的是該公司已在2020年8月3日向納斯達克秘密提交IPO申請文件,預計募資1億美元,成為今年第49家在納斯達克申請上市的生物醫藥公司。
2.研發管線
Taysha到底憑藉著那些優勢,可在成立不到1年便提 IPO,想必是大家感興趣的地方。首先,來看看Taysha的出身,Taysha Gene Therapies與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UT Southwestern)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致力於開發AAV腺相關病毒載體的基因療法並將其商業化,用以治療罕見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UT Southwestern將展開基因治療藥物發現和臨床前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病毒載體生產和開發工作,而Taysha則負責所有的臨床開發、監管策略、生產和商業化活動
Taysha公司的基因療法使用了AAV9穿越血腦屏障的方法,將用於推動旗下4個中樞神經系統(CNS)基因療法的臨床,同時,將建造具有商業規模的生產工廠。Taysha 4個基因療法,包括GM2 神經節苷脂儲積症(gangliosidosis)的TSHA-101(這將成為第一種進入臨床的藥物),以及瑞特氏症候群(Rett Syndrome)、SLC6A1單倍劑量不足(haploinsufficiency)、SURF1缺陷症的療法。
除了推進新的基因療法外,Taysha還利用機器學習、DNA重組和定向進化開發新型AAV腺病毒殼體(AAV capsid Platform)平台,改善靶向遞送效率。該平台將會更有效地對體內的不同細胞進行基因治療,從而實現以低劑量的療法達到更高安全性的目的。此外,Taysha還在開發一種透過迷走神經(vagus nerve)給藥的新遞送技術,希望透過遞送至迷走神經來破壞體液性免疫反應,從而促進重複給藥。
Taysha公司的產品線目前包括17種基因治療候選產品,使用的是AAV9病毒載體,用來治療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發育障礙和癲癇疾病。根據Taysha公司披露,公司用於治療GM2神經節苷脂沉積症的TSHA-101專案計畫於今年晚些時候在加拿大進行1/2期臨床試驗。到2021年底,Taysha公司還計畫向FDA提交另外四個項目臨床試驗的申請。
圖2-1 Taysha Gene Therapies 研發管線進度(Pipeline)
3.經驗豐富的經營團隊
Taysha受到投資人青睞的另一個原因,應該是公司經營團隊具豐富經驗,創辦人、總裁、兼CEO的RA Session,曾擔任BridgeBio基因治療子公司的業務負責人,以及AveXis公司(2018年被諾華以87億美元收購)策略和業務發展高級副總裁。他領導了首款獲得美國FDA核准治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基因療法Zolgensma藥物(史上最貴的藥物,單劑210萬美元)的開發和商業化,其在基因療法和病毒技術方面的經驗將有助於Taysha公司新療法的研發與募資。在業務和財務方面,Taysha董事會將由AveXis前CEO Sean Nolan擔任主席,Taysha的種子輪3,000萬就是由AveXis第一家機構投資者PBM Capital領投。
4.基因治療發展尚在早期,成長空間大,吸引投資人關注
隨著科學、臨床和醫藥方面的不斷進步,基因療法將在治療由特定基因突變引發的疾病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由於基因療法的開發和許可並不容易,通過核可上市的基因治療藥物都幾乎是天價,例如:美國FDA在2019年5月24日核准的諾華(Novartis)專為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簡稱 SMA)開發的一次型基因療法「Zolgensma」,單劑要價高達 212.5 萬美元,是目前全球最貴的藥物。Spark Therapeutics「Luxturna」基因療法定價為每年85萬美元左右,諾華對手 Biogen 販售的競爭藥物「Spinraza」,使用第一年費用為 75 萬美元。
眾多投資機構也預測,基因治療市場仍然處於早期,未來還有著很大的增長空間。根據美國市場研究公司 Allied Market Research 於近日發布的一份市場調查指出,隨著全球基因治療產業之快速發展,預計至 2026 年將可達到約 62 億美元的市場規模,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基因治療相關的臨床試驗已超過 900 件,且新藥臨床試驗 (Investigational New Drug, IND) 之申請也與日俱增。
除了大型醫藥公司積極布局基因治療的相關管線,資本也非常關注該領域新創的發展。今年來,眾多基因治療新創獲得不同輪次的投資,金額從數千萬到上億美元都有,其中更是有Freeline Therapeutics、Poseida Therapeutics、Akouos、Generation Bio、Passage Bio和Beam Therapeutics六家公司登陸納斯達克。相信隨著基因治療領域更多成熟產品的問世,更多患者可以從中獲益。
Taysha一家啟動不到一年的基因治療公司就申請IPO的特殊案例,憑藉與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多年的研發成果移轉與多項研發管線進行中,以及曾領導史上最貴的藥物Zolgensma開發和商業化的負責人當公司CEO,自然成為資本市場關注的新星。
(二)8月獲得鉅額投資的健康醫療新創
8月共有14件單筆獲得超過1億美元鉅額投資的案件,整理如下圖。
圖2-2 2020年8月健康醫療領域鉅額投資案例
1.JD Health#B輪8.3億美元#京東旗下的健康醫療板塊
2019年5月10日,京東宣布成立「京東健康子集團」,是繼京東數科和京東物流之後,京東集團所打造的第三隻巨型獨角獸。京東健康將整合旗下醫藥零售、醫藥批發、互聯網醫療、健康城市等業務板塊,成立「京東健康」。依託京東的資源優勢,京東健康在目前醫藥健康電商、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智慧解決方案四個業務版塊基礎上,逐步完善其“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產業布局。
在「醫藥健康電商」版塊,京東健康現擁有藥品零售、藥品批發、以及非藥物的泛健康類商品零售等業務;「互聯網醫療」版塊主要以患者需求為中心,開展線上掛號、線上問診與開立處方等醫療服務,並結合京東獨特藥品供應鏈優勢,在業界首創了線上「醫+藥」環節;「健康服務」版塊為使用者提供包括體檢、醫美、齒科、基因檢測、疫苗預約等在內的消費醫療服務;在「智慧解決方案」版塊則主要服務於線下實體藥店、醫院和政府部門等各合作方,向其提供基於互聯網+技術的資訊化、智慧化解決方案。在上述業務版塊中,京東健康已擁有京東大藥房、藥京采、京東互聯網醫院等核心產品和子品牌。
2019年5月9日,京東與CPEChina Fund、中金資本和霸菱亞洲等投資者就京東健康的A輪優先股投資達成最終協議,京東健康此輪募資總額預計超過10億美元。占京東健康完全稀釋後的股份比例超過14.5%。京東健康雖然成立時間不長,但成長相當迅速,京東健康CEO辛利軍此前透露,2019年京東健康全年業務收入超過人民幣100億元,而且已經達成獲利。其中,醫藥零售是京東健康的營收主力,占比達90%以上。2020年8月17日京東集團發布了2020年第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務業績,並揭露京東集團子公司京東健康與高瓴資本就京東健康B輪不可贖回優先股融資簽訂了最終協議,高瓴資本預期投資額超過 8.3 億美元。交割後京東集團仍將是京東健康的控股股東,交割預計將於2020年第三季度完成。根據媒體報導,在B輪募資完成後,京東健康將力拚最快2021年在香港掛牌上市。
圖2-3 京東健康的業務板塊
2.Freenome#C輪2.7億美元#液體活檢技術
Freenome成立於2014年,總部在美國賓州,致力於開發液體活檢技術,透過對血液中游離的DNA進行剖析,以診斷患者是否患有癌症。Freenome深度融合基因測序與雲端運算技術,採用自家設計的學習引擎-適應性基因組學引擎(Adaptive Genomics Engine,AGE)全面整合基因組中關於癌症的資訊片段,儘早找出更多癌症細胞的位置。
Freenome的策略是對健康人樣本和癌症病人樣本進行全基因組測序,將資料提交到適應性基因組學引擎(AGE),直到系統學會如何區分它們。AGE分析的樣本越多,它區分樣本為癌症組和非癌症組的能力就會越強。一旦該系統強大到足以應用於臨床檢測,Freenome將能夠對客戶的迴圈游離DNA(cfDNA)進行測序,並對其進行精確的分類。該公司除了尋找血液中的DNA信息,還探索血液中的其他化學物質所包含的信息,Freenome 認爲,這些化學物質也可能包含腫瘤細胞是否存在的信息。
Freenome在2020年8月26日完成2.7億美元C輪募資,本輪募資由Bain Capital Life Sciences和Perceptive Advisors領投。另外,新投資者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mpany、Janus Henderson Investors、Farallon Capital Management和Section 32等跟投。公司計畫利用這筆資金推進其用於結直腸癌篩查和癌前病變檢測的血液檢測的PREEMPT CRC 臨床試驗,以及用於研發其他癌症早期檢測和早期干預的血液檢測管線。
Freenome值得關注的原因,包括:(1) 發現行業痛點,篩查早期癌症;(2)建構多組學平台,依靠血液檢測對癌症預警;(3)與藥廠、研究機構、綜合醫療系統開展大量合作,以獲得大量的臨床試驗數據;(4) 2020年1月公佈檢測早期結直腸癌的試驗結果,特異性與靈敏度均高達90%以上,令人驚艷。
3. Waterdrop(水滴)#D輪2.3億美元#線上健康保險互助公司
水滴公司是2016年由北京縱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的沈鵬創辦,旨在打造一個全民健康保障平台。公司命名水滴,寓意「水滴石穿、聚少成多」。目前水滴公司旗下擁有「水滴籌」、「水滴互助」、「水滴保」和「水滴公益」,以健康為核心相互連接,形成「事前保障+事後救助」的完整場景化生態。
根據水滴保險商城官網顯示,水滴保險是水滴公司在2017年5月推出的互聯網人身險嚴選平台,是中國銀保監會核批的全國性保險經紀公司。2020年上半年水滴保險商城完成近60億人民幣的年化簽單保費。預計2020年水滴保險商城的年化簽單保費有望突破140億人民幣,較2019年成長一倍以上,而實收保費有望達到60億人民幣,與2019年相比成長300%。
2020年8月20日,在水滴保險商城2020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水滴公司創始人兼CEO沈鵬對外宣布,公司已經完成了2.3億美元的D輪募資,由瑞士再保險集團和騰訊公司聯合領投,IDG資本、點亮全球基金等老股東跟投。本輪募資完成後,估值為18億美元。水滴公司成立迄今累計獲投4.49億美元
水滴商業模式值得注意之處,該公司旗下水滴籌和水滴公益屬於社會責任板塊,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險商城屬於商業板塊。通過群眾募資吸引流量、互助活化流量,最後將流量轉化為保險客戶,成為水滴重要的盈利模式。
4.Lepu Bio(樂普生物)#B輪1.9億美元#腫瘤免疫療法、標靶治療
樂普生物成立於2018年,總部位於中國上海,由前身「樂普醫療」創始人蒲忠傑博士發起設立,聚焦創新型腫瘤免疫治療,開發研製聚焦PD-1、PD-L1和核心聯合用藥(溶瘤病毒、ADC)的創新型腫瘤治療產品平台;同時搭建靶點發現、成藥研製、開發和生產的綜合性產業平台。
目前,「樂普生物」擁有厚德奧科、翰中生物、上海美雅珂、上海航嘉孵化器等9個子公司,公司旗下12個核心產品中,已有7個處於臨床階段,3個中美雙報產品。2019年10月,樂普生物(北京)生產基地正式投入生產,其核心產品PD-1、PD-L1、溶瘤病毒和多個ADC產品進入臨床I-III期各個階段,臨床試驗結果優異,未來將開展多個產品的聯合應用。
2020年8月6日完成1.9億美元B輪募資,本輪投資由陽光人壽、陽光融匯資本和平安資本共同領投,海通創新、國投創合、國新央企運營投資基金以及青島民芯啟元參投。成立迄今累計兩輪募資金額共3.17億美元,預計本輪募資金額將用於加速推進公司多個抗腫瘤新藥的研發、臨床試驗和產品上市。樂普生物計畫2021年第一季度在中國資本市場或香港資本市場提交IPO上市申請。
樂普生物值得關注的原因:(1)樂普生物聚焦腫瘤免疫治療,利用差異化臨床策略,依靠多年積累的產業資源整合能力,快速推進產品臨床試驗和生產線建設,解決腫瘤治療的臨床需求;(2)樂普生物具有很強的資源整合能力,團隊在後期臨床試驗開發、生產、銷售和商業化方面具備突出優勢。
5.Instil Bio#C輪1.7億美元#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療法對抗實體腫瘤
Instil Bio成立於2018年,總部位於美國德州達拉斯,致力於利用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開發新型免疫腫瘤治療。目前在美國與英國曼徹斯特都設有研發中心與細胞生產基地。
目前Instil Bio揭露的訊息並不多,就目前收集到的資訊,Intil Bio在先進的細胞療法方面已建立了可獲利GMP CDMO業務。在腫瘤組織中,除了大部分是腫瘤細胞,也會有少部分淋巴細胞,這些腫瘤微環境浸潤的T淋巴球,主要是CD4和CD8的T細胞,這些T細胞對腫瘤有天然的識別性,而且理論上是識別非特定的多種癌細胞的T細胞組合,故TIL療法理論上在對抗實體瘤異質性方面優於CAR-T/TCR-T。TIL療法流程從患者體內取出癌性腫瘤樣本,在符合GMP標準的實驗室間進行擴增,患者在一周的預處理治療後一次性回輸到患者體內,以誘導自身免疫的抗腫瘤作用,殲滅癌細胞。Instil Bio的TIL療法成功將TIL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患者,在臨床試驗中,在50%的患者中產生主要的腫瘤反應,並在20%左右的患者中獲得持久的緩解和潛在治癒。
2020年8月3日Instil Bio獲得B輪1.7億美元的資金,主要投資者有Venrock及Vivo Capital。該公司正在將其專有的製造專業知識、技術和數據推進到臨床試驗中。由於細胞療法在對抗實體腫瘤仍存在瓶頸,但目前腫瘤浸潤淋巴細胞(TIL)抗擊實體瘤已現曙光,Instil Bio自然也備受投資人矚目。
6.Kronos Bio#PE輪1.55億美元#研發小分子微陣列的癌症標靶篩選平台
Kronos Bio 成立於2017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聖馬刁(San Mateo),在劍橋設有研究機構。Kronos Bio創辦人之一為麻省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副教授Angela Koehler博士。此前,他多年來致力於「不可成藥」靶點的first-in-class治療方法研究。而Kronos Bio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則是曾任吉利德科學研發執行副總裁和首席科學顧問的Norbert Bischofberger博士。
Kronos Bio結合靶向蛋白降解和癌症生物學,利用高通量小分子微陣列(small molecule microarray, SMM) 平台,針對無序的或缺乏明顯的結合位點的「不可成藥」靶標蛋白的高通量化學基因庫(一個選擇性的小分子藥物的集合)進行篩選,識別針對轉錄因數或腫瘤調控信號通路中的高選擇性化合物。藉以開發新藥解決癌症研究中難以控制的目標。
Kronos Bio在2020年7月完成與吉利德完成一項交易,購買吉利德的酪氨酸蛋白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 ,SYK))抑制劑entospletinib產品組合,該藥物用於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和其他炎症疾病。該項產品管線已成為Kronos Bio主打的研發管線,預計在2021年啟動II╱III期臨床試驗,收集足夠的臨床數據,以期獲得美國FDA批准。第二項主打候選管線 KB-0742(這是一種分化的 CDK9 抑制劑)進入治療原癌基因擴散型實體腫瘤的 1/2 期臨床試驗中。
美國時間2020年8月24日,Kronos Bio 宣布,在私募輪中募得約1.55億美元資金,本輪由Perceptive Advisors領投,其他投資者包括Fidelity Management & Research Co、T.Rowe Price Associates Inc、EcoR1 Capital、Citadel、Commodore Capital、Woodline Partners、Google Ventures、Invus等。新的資金是Kronos藥物開發計畫的關鍵,包括將治療MYC基因過度表現的實體腫瘤藥物KB-0742藥物推進到I / II期臨床試驗,以及推動多個針對轉錄因子失調的腫瘤學計畫。
Kronos Bio值得關注的原因,(1) Kronos Bio 具有堅實科學技術能力,能夠從根本上挑戰過去認為無法追蹤的癌症靶標,開發全新的治療方法。(2)購買吉利德的酪氨酸蛋白激酶(spleen tyrosine kinase,SYK))抑制劑entospletinib產品組合,明年有可能獲得FDA核可,增加Kronos Bio的主打產品。(3)Kronos Bio團隊實力堅強,來自MIT創辦人Angela Koehler博士擔任首席科學家,擁有十多年SMM研發經驗與成果,也是該公司核心技術來源;此外,擔任CEO與總裁的Norbert Bischofberger博士,為前吉利德研發執行副總裁和首席科學家,在吉利德工作近30年,研究轉化方面經驗十分豐富。
圖2-4 Kronos Bio 研發管線進度(Pipeline)
7.Sinovent(信諾維)#B輪1.7億美元#標靶藥物研發
蘇州信諾維醫藥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聚焦重大未滿足臨床需求並擁有全球知識產權的創新藥公司。以蘇州為總部,分別在上海、北京設立分公司,同時,在澳洲和美國擁有兩個全資子公司,藉以構建完整的全球研發和生產體系。
信諾維公司圍繞成熟靶點新一代best in class產品和全新靶點first in class產品兩個戰略構面進行了一系列布局,目前已有4個產品進入臨床階段,另有4款產品處於臨床試驗( IND enabling )階段,涵蓋腫瘤、抗感染、代謝、自身免疫等重大領域。
2020年8月25日,信諾維成功完成了10億元人民幣(約1.7億美元)的C輪募資。本輪投資由正心穀創新資本與國際知名長線基金聯合領投,海松資本、中金資本旗下中金啓德基金、芯雲資本、久友資本、德觀資本等多家知名機構共同參與。信諾維表示本輪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推動公司正在進行的國內外臨床試驗、早期項目的臨床前研發以及生產基地的建設,推動產品早日上市惠及廣大患者。
圖2-5 Sinovent信諾維 研發管線進度(Pipeline)
8.Atomwise#B輪1.23億美元#利用AI開發新藥物
在大數據資料庫逐漸健全的今天,將基因體(genome)、轉錄體(transcriptome)、蛋白質體(proteome)、電子醫療數據、臨床文獻等龐大資訊匯入,導入機器學習及人工智慧技術分析以上資訊,驗證藥物潛在作用標的與疾病關係。在化學小分子藥、蛋白質藥、雙標靶藥物的開發上,可望將候選藥物篩選時間縮短為1到2年,人工智慧的運用為藥物開發的當前困境點亮了一盞明燈。
Atomwise成立於2012年,透過自行開發的神經網路AtomNet,運用深度學習技術模擬分子並加以分析其化學、生物特性,剔除不適合的候選分子,致力於減少研發人員投注在篩選藥物分子所需花費的時間。該公司的AI技術已被全球各研究所的學術研究人員和藥物開發商(包括排名前100的藥廠和新興生物技術公司)所使用。迄今為止,Atomwise已為750多個學術研究合作提供了AI技術,解決了600多個疾病靶點,並與頂級製藥和生物技術合作夥伴合作,快速和大規模地為「難成藥靶點」設計了新藥。
與這些學術合作,Atomwise已通過實驗資料豐富了其AtomNet®技術,並進行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分子篩選-如今用於虛擬篩選的分子庫囊括超過160億的化合物分子。透過AtomNet®在科研場景中不斷使用,Atomwise獲得了寶貴的實驗資料,其中涵蓋了比任何AI平台上都更廣的藥物靶點、同源建模方法、蛋白質種類和疾病領域。
目前公司已獲批19項已授權專利,且與合作夥伴已產生了17項正在申請的專利和多篇同行評審的論文。目前,Atomwise與全球多所頂尖大學的共有285個藥物發現合作專案正在積極推進中。針對COVID-19的廣譜療法,公司最近宣布同時進行15個不同的高校合作,會根據15種截然不同的全新藥物作用機制研發抗新冠藥物。
Atomwise在2020年8月11日宣布,完成由B Capital Group和沙特公共投資基金Sanabil Investments領投的B輪投資,總金額1.23億美元,原股東DCVC、BV百度創投、騰訊、Y Combinator、杜比創投、AME Cloud Ventures等老股東繼續追加投資。
9.Dyne Therapeutics#B輪1.15億美元#研發治療重度肌肉疾病藥物
Dyne Therapeutics成立於2018年,是一家對患有嚴重肌肉疾病的患者開發標靶藥物療法的生物製藥公司。由知名VC Atlas Ventures育成。公司擁有管理經驗豐富的強大領導團隊,創辦人兼執行董事Jason Rhodes是哈佛RNA醫學研究所顧問委員會成員;CEO Joshua Brumm具有豐富的醫療行業領導和投資經驗,先後領導了Kaleido、Versartis和ZELTIQ Aesthetics等IPO上市公司。首席科學家Romesh Subramanian 擁有豐富的藥物研發和轉化醫學領導經驗,曾在Alexion Pharmaceuticals領導新藥研發研究以及核酸、抗體和酶替代療法,還在製藥巨頭輝瑞擔任要職。
在專業臨床醫學團隊的帶領下,Dyne Therapeutics正在研發FORCE™技術,結合抗體和藥物,並將藥物準確帶到病變細胞,為患病部位提供藥物,一旦寡核苷酸進入細胞,就會與病變RNA結合並將其降解,從而恢復肌肉健康。
2020年8月10日,Dyne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B輪投資,金額高達1.15億美元。本輪募資由Vida Ventures和Surveyor Capital領投,Wellington Management Company和Franklin Templeton等跟投。值得一提的是,成立短短2年左右,這家公司已經完成了兩輪募資,募資總金額超過1.6億美元。本次募資將會加速公司肌肉疾病治療管線進入臨床以及進一步開發包括心臟和代謝性疾病在內的其他適應症管線。
10.Connect Biopharmaceuticals#C輪1.15億美元#免疫抑制劑開發
康乃德生物醫藥有限公司(Connect Biopharmaceuticals)是由海歸博士團隊2012年創立,致力於成為自體免疫及炎症疾病治療新藥開發,該公司研發總部設在中國江蘇省太倉市,並且在美國、澳大利亞、香港、北京和上海都有子公司或分支機搆。
康乃德建立獨特、高效的新藥篩選平台,並有效對接全球新藥研發專業資源、建立了具有良好差異化優勢和全球IP的高品質新藥產品管線。主力產品是開發差異化的免疫調節劑,包括口服活性小分子調節劑和單株抗體,以解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過敏性炎症中尚未得到滿足的臨床需求。目前研發管線中,CBP-307專案中的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CD)位於二期臨床試驗階段,另一個CBP-201專案,目前正在對中度至重度異位性皮膚炎患者進行二期臨床試驗,並準備好CBP-174專案有關搔癢症的小分子抑制劑臨床試驗申請。
康乃德在研新藥產品所涉及的治療領域都具有超過百億美元的市場,其中兩個臨床項目是同類最佳(Best-in-Class)並且位列全球前三進入市場潛力的產品。該公司在2020年8月24日完成1.15億美元C輪募資,領投方為RA Capital Management,跟投方包括禮來亞洲基金、Boxer Capital和HBM Healthcare Investments,以及現有投資股東啟明創投繼續跟投,並超額認購。累計獲得1.95億美元,目前正積極推動新藥產品的產業化進程並計畫在未來遞交IPO上市申請。
圖2-6 康乃德生物醫藥研發管線進度(Pipeline)
11.Lyra Health#D輪1.1億美元#線上心理治療平台
Lyra Health成立於2015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是一家數位醫療新創公司,為企業提供員工心理健康問題的解決方案,發現並解決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
目前,焦慮和抑鬱已成為公司員工首要的心理健康問題,Lyra Health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搭建了一個網路平台,企業的員工可以透過Lyra Health平台與高品質的心理治療師進行匹配。此外,Lyra Health為企業員工和治療師提供了面對面或視訊治療機會,還為員工提供了自助治療(Self-Care Tools)的數位化工具。
Lyra Health與那些不參與傳統網路醫療的治療師合作,並且透過技術來幫助這些治療師簡化和管理他們的治療過程。另外,透過Lyra Health平台,企業員工可在幾天內預約到心理治療師,不需要耗費大量的等待就診時間。
員工的健康本身攸關雇主的利益,Lyra Health首先會和雇主溝通,製訂一份和員工進行交流的計畫。接著會將患者和這些治療師迅速匹配,安排線上預約,儘快開始治療。同時,Lyra Health也會定期檢查病人的情況,觀察他們的心理狀況,確保他們的病情會好轉。Lyra Health目前大約有35個企業客戶,包括EBay Inc.、Uber Technologies Inc.和Genentech Inc.等,2019年Lyra Health幫助了大約40,000客戶找到了合適的護理方案,並預計今年將會有超過1億美元的收入。
Lyra Health在2020年3月獲得C輪7,500萬美元投資,2020年8月25日再獲得D輪1.1億美元投資,投資方為Addition領投,Meritech Capital Partners、Greylock、Providence Ventures、Tenaya Capital、Glynn Capital Management、IVP、Howard Schultz、Adams Street Partners、Casdin Capital跟投。
12.Dizal Pharma#1.0億美元/輪次未揭露#腫瘤與免疫療法藥物
迪哲醫藥成立於2017年10月,前身是阿斯利康(AstraZeneca)中國創新中心(ICC),由跨國藥企阿斯利康與國投創新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旗下的先進製造產業投資基金(FIIF)和迪哲管理團隊合資組建。迪哲醫藥是全球領先的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專注於創新藥探索、研發和商業化,擁有全球領先的轉化醫學、新藥分子設計與篩選技術平台,具備完整且獨立的新藥創制能力,在惡性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腎病等重大疾病的新藥研究方面經驗尤為豐富。目前迪哲共有7個研發專案,目前在肺癌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新藥開發位於臨床一期階段。
迪哲在2020年8月20日宣布完成1億美元募資,輪次未揭露,本輪投資由禮來亞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領投,紅杉資本、三一創新等國際知名生物醫藥專業基金共同參與投資,並獲得了無錫市區兩級政府基金的戰略支持。
圖2-7 迪哲醫藥研發管線進度(Pipeline)
13.Synthego#D輪1.0億美元#AI基因剪輯/重組
Synthego公司由前SpaceX工程師Paul Dabrowski 和 Michael Dabrowski兄弟二人於2012年創立,總部位於矽谷,是一家結合機器學習、自動化和工程生物學的基因工程解決方案的領先提供商,被稱為「基因工程界的亞馬遜」。
Synthego首先開發了一套自動化合成RNA的系統,2016年推出合成gRNA的基因編輯試劑盒;2018年Synthego再推出細胞系編輯服務,向客戶交付編輯完成的細胞系;2019年Synthego推出iPSC(多能誘導幹細胞)的基因編輯服務,這也是藥企強烈需要的一項服務;2020年初,Synthego推出符合GMP標準的基因編輯服務,開始涉足基因治療的臨床市場。
公司的核心產品是CRISPRRevolution,透過該產品提供全棧基因組工程,使所有科學家都可以訪問CRISPRRevolution推進他們的研究,並透過雲端託管所有工具-涵蓋了超過12萬個基因組和9,000個種類,以及使用其提供的基因敲除指南。使用者還可以運用底層的機器學習模型預測整體編輯效率,甚至預測任何給定編輯的突變集。CRISPRRevolution可實現在高精準度的自動化實驗室中合成RNA,並將合成嚮導RNA(guide RNAs)的成本降低80%,且大幅提高生產速度。另外該產品能夠優化嚮導RNA,使其在細胞內編輯和基因敲除的效率高達90%,同時縮短時間。據稱,Synthego可以協助科學家將進行基因編輯的時間,從幾個月大幅縮短到一個月。
Synthego表示,迄今為止,其產品已在超過45個國家使用;進行了超過58,345次基因編輯(比2017年1月的10,337次有所增加);被超過425篇論文引用,涵蓋了從疾病模型和基因功能到初級胚胎細胞和幹細胞的主題。近期,該公司計畫進一步開發依研究人員的要求創建不同基因系的CRISPR試劑盒,以及生產用於活體試驗的臨床級材料的商業產品。
在2020年8月26日宣布完成1.1億美元D輪投資,由新投資者Wellington Management領投,此外RA Capital Management和8VC,Peter Thiel的Founders Fund、Menlo Ventures和Intel Capital跟投。從2012年設立迄今,累計獲投2.6億美元。
14. Amwell#公司輪1.0億美元#遠距醫療平台
Amwell為美國知名的遠距醫療服務平台,成立於2006年,可為患者提供更實惠、更高質量的醫療保健服務,業務內容包括:數位化緊急護理服務、兒科護理、遠距中風治療、人口健康管理、遠距精神病學和慢性病管理。該公司可以連接醫療服務提供者、保險公司和患者,並與患者電子病例(EHR)整合,建立遠距醫療程序,提供可負擔的便捷醫療服務解決方案。
Amwell於5月20日宣布完成C輪1.94億美元募資。自Covid-19大流行開始以來,Amwell的遠程醫療訪問量激增,本輪資金將投資到技術研發和遠距醫療。接著在8月25日Amwell再獲得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谷歌雲端運算部門1億美元的投資,並建立合作夥伴關係,Amwell會將其部分業務從其當前使用的AWS轉移到谷歌雲端,更具體而言,Amwell將選用Google雲端作為「首選的全球雲端夥伴」,並將一些影視功能移轉至該平台。這兩家公司也將進行技術合作,建立專屬的銷售工作以擴大Amwell在該領域的業務。
Amwell在8月已提交IPO申請文件,預計2020年9月17日在美國紐約證交所IPO。
結語
2020年8月全球健康醫療領域中股權獲投金額超過5千萬美元的件數多達29件,儘管新冠病毒黑天鵝來襲,健康醫療依舊是早期資金市場中相對投資較活躍的領域。除了因疫情受惠的數位醫療(遠距醫療、線上心理治療、線上醫療保險)外,生物製藥依舊是投資人熱衷投資的領域,尤其是腫瘤與免疫療法藥物開發、細胞療法、基因療法與基金編輯/重組等次領域。整體而言,從8月健康醫療鉅額交易案件中,可以看見對於未被滿足的癌症治療議題,投資熱度並無受到疫情影響,仍然是投資人重金支持的項目。
參考來源
Dallas’ Taysha Gene Therapies – after loading up on more than $100M in funding – files for an IPO. Retrieved September 3, 2020, from https://www.bizjournals.com/dallas/news/2020/09/02/taysha-gene-therapies-ipo.html
______,「對話京東健康CEO辛利軍:京東為何拆分大健康單獨融資」,新浪財經,2019年07月23日,https://pse.is/vugkd
丁藝璿,「線上心理治療公司「Lyra Health」獲 7500 萬美元融資,幫助企業員工保持心理健康」,36氪,2020-03-12,https://pse.is/vhvdr
______,「把生物變成資訊,這家追求 “虛擬生物學” 的公司緣何獲1億美元D輪融資?」,楠木軒,2020-08,https://pse.is/p9z5t
胡靜怡,「專注創新型腫瘤治療,「樂普生物」獲近12.91億元B輪融資」,36氪,2020-08-06,https://pse.is/ubrfv
______,「Atomwise完成1.23億美元B輪融資,合作研發管線價值逾55億美元」,動脈網,2020-08-11,https://pse.is/wa3dd
李書良,「京東健康獲強援 明年赴港IPO」,工商時報,2020/08/21,https://pse.is/qjq4z
______,「信諾維完成10億元C輪融資,正心穀資本領投」36氪,2020-08-27,https://36kr.com/p/855941154560898
______,「正式啟動不到一年就IPO 基因治療企業持續受到資本關注」,創鑒匯,2020-09-04,https://pse.is/vvbna
______,「累積融資 5.076 億美元,Freenome 腫瘤早期篩查既能找到腫瘤位置還能判斷腫瘤良惡性」,動脈網,2020年9月6日,https://pse.is/wfcfb
劉端雅,「吉利德前科學長Norbert Bischofberger光環加持 癌症藥物開發新創Kronos Bio募資1.55億美元」,環球生技雜誌,2020.08.25,https://www.gbimonthly.com/2020/08/78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