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0.07.27

【股權投資亮點觀測系列】新創圈的5件事:從抖音開始說起

Covid-19持續衝擊全球新創圈,本文將整理全球新創圈過去一個月重要的五件大事,包括:中國新創的挑戰-TikTok政治事件危機、亞馬遜投入潔淨科技領域、健身產業兩樣情、Uber的擴張、微軟出手救Magic Leap,提供讀者掌握最新的新創圈動態與走勢。

Photo: Shutterstock

 

 

自全球發行以來不到兩年的時間,短視頻App抖音(TikTok)一躍成為社交媒體超級新星。一開始只是搭配著眾多濾鏡加洗腦歌曲的舞蹈或滑稽的模仿(Parody),如今已成為Z世代的萬用App。年輕用戶耗費不少時間在TikTok上與朋友抬槓、認識新朋友、討論政治、追逐名人,甚至創造迷因(meme)。

目前TikTok的下載量超過20億,也成為其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ByteDance)業績成長的主要動能。雖然尚未上市,但據報導該公司股票在次級市場的市值已經喊到了1,500億美元。遠遠超過獨角獸的水準,字節跳動的未來似乎無可限量。

然而,一路順風順水的TikTok近來遇到了不小的挫折。並非是產品或業務出現問題,而是來自於政治上的阻礙。近年中國新創企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創造出不少的標竿企業,但隨著這些公司走向全球成為跨國企業,國家層級的問題也逐漸複雜。抖音事件是你過去一個月需要了解的新創五件事之一:

 

 

一、中國新創的挑戰

今年6月中印兩國在邊境發生衝突後,印度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禁止TikTok等59款中國App。美國國務卿Mike Pompeo在7月初指出美國可能會採取同樣的作法。另外,雖然立刻發布了錯誤澄清,7月10日美國科技巨擘亞馬遜(Amazon)的一封內部郵件指出,出於「安全風險」考量,員工應從任何能夠讀取公司郵件的行動裝置上刪除TikTok。

對此,TikTok除了否認曾經擁有或將用戶數據移交給中國政府之外,更採取了一連串措施強調營運的獨立性。

今年5月,TikTok挖角了迪士尼影音串流平台「Disney+」負責人Kevin Mayer,任命其擔任TikTok執行長,以及母公司字節跳動的營運長。7月中TikTok海外版從香港市場下架。此外,《華爾街日報》報導指出,字節跳動考慮改變TikTok的公司結構,目前討論選項包括為TikTok成立新的管理委員會,或在中國境外成立TikTok總部,使其營運與中國保持距離。

近十年不少中國科技巨頭崛起,如阿里巴巴、華為。歐美國家對這些巨頭存在著不少戒心,同樣地,對這個在手機平台上迅速崛起的新星,TikTok恐怕很難獲得西方國家的信任,尤其是對公司治理規範與制度。因此,儘管TikTok提出了抗議,有關內容審查制度與侵犯隱私權的指控仍在繼續。

中國新創企業發展一直是以商業行為與政策方向的配合為特徵,由政府藉由計畫以及所支持的投資者推動了新創榮景,促使這些新創企業迅速從歐美老牌巨頭中獲得立足之地。現在,隨著這些中國大名們真正地占有全球性的主導地位(例如華為在5G領域的領先),國家與公司之間的關係變得越來越有爭議,其他國家的政府部門也必須做出回應。

對於這些企業來說,政府資源的支持有時也會變成負擔。

當TikTok的爭議發生時,中國的金融市場正在瘋狂上漲。自5月底以來,上海的上證綜合指數上漲了近19%,而香港的恆生指數同期上漲了12%以上。在這背景下,中國的另一位科技巨頭可能正在考慮IPO。據路透社報導,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科技子公司螞蟻金服(Ant Financial)正計畫於今年在香港上市,其估值將超過2,000億美元。儘管該公司否認,但根據PitchBook,螞蟻金服在2018年的估值已達1,500億美元,字節跳動與螞蟻金服可以說是全球最有價值的兩家由創投所支持的公司。

以支付寶為核心業務,螞蟻金服過去業務一直集中在中國,但近年來迅速向外擴展,也遭遇了不少亂流。如2018年美國海外投資委員會(The 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CFIUS)以國家安全為由阻止了螞蟻金服收購匯款公司MoneyGram。

實際上,這些來自中國並將觸角擴張至西方世界的新創企業是否真的與中國官方密切往來恐怕已經不重要了。TikTok可以僱用眾多的美國高管,將總部遷至美國的任何一州,甚至成立一家專門經營TikTok海外版的公司。但只要這些公司與中國政府共享數據的「疑慮」尚在,通往全球的道路上仍將面臨歐美政府部門的阻力。

二、亞馬遜投入潔淨科技領域

亞馬遜6月底推出了一個新的氣候承諾基金(Climate Pledge Fund),該基金將投入20億美元用於永續發展與減碳技術的投資,並計畫將其發跡地西雅圖的NHL(National Hockey League)競技場重新命名為Climate Pledge Arena。此外,6月中亞馬遜宣布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Zoox,該公司是一家由創投支持的電動自駕車製造商。

其實,亞馬遜於環境議題的佈局在今年2月份就表露無疑,2月17日亞馬遜的創辦人Jeff Bezos投入100億美元於「貝佐斯地球基金(Bezos Earth Fund)」,專注於潔淨科技(Clean Tech)、氣候變遷因應與環境永續相關的新創項目。

然而,亞馬遜對潔淨科技的關注能否帶動其他企業的仿效,並引領風潮,則是我們應持續關注的課題。根據PitchBook的數據,從2006到2008年,美國潔淨科技領域的創投投資數量增長了137%,交易金額增長了兩倍多。這是因為企業向眾多資本密集型的新創企業投資的緣故,如研發太陽能板、智慧電網等。但這股風潮並沒有持續太久,當金融危機降臨,原油與天然氣價格崩跌,來自中國由政府補貼的太陽能板席捲了整個市場,從而使不少專注於新能源開發的美國新創企業不得不關門大吉。

2011年至2017年期間,潔淨科技的創投交易金額下降44%。雖然人們對氣候變遷所帶來的風險意識不斷增強,旨在解決此類問題的新創企業投資卻不斷減少。

近幾年會是反彈的時刻嗎?2018年,美國的潔淨科技新創在創投市場中募集了71億美元,創下有史以來的年度最高記錄。

觀察過去12年間的變化,建造太陽能板與其他大型基礎設施的新創項目已不再是資本追逐的熱點。取而代之,投資標的集中在電動車研發製造商,如Zoox;簡化資源回收流程的平台,如Rubicon;利用軟體提升貨運效率,如Convoy;優化耕作環境以提升收穫效率,如Indigo(估值達35億美元)。簡言之,對於投資者而言,潔淨科技的「技術門檻」似乎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重要。

當然,亞馬遜的佈局可能會是個反指標,其他投資者繼續對潔淨科技保持謹慎態度,對創新的解決方案存疑。但也有可能我們正處在新一波榮景的起始階段。

三、健身產業兩樣情

上市以來的13年間,總部位於加拿大溫哥華的Lululemon已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運動服裝品牌之一,靠著穩紮穩打地在女性瑜珈服飾市場站穩腳步,以及其他時尚的訓練和休閒服裝,2019年內股價成長了80%,其市值接近400億美元。今年6月底,Lululemon更宣布以5億美元併購家中體適能應用新創Mirror,寫下Lululemon公司歷史以來的第一筆併購案。

Mirror主要產品是一台固定在家中牆上的體適能顯示器,透過這台機器,用戶就能線上串流各項健身運動課程,方便在家健身。機器本身要價1,495美元,而用戶還得支付訂閱月費39美元以獲得線上的課程內容,包含踢拳、皮拉提斯、肌力訓練等。

這不禁令人聯想到另外一家知名新創企業Peloton,Mirror與Peloton存在著明顯的相似之處。Peloton提供的智慧飛輪價格為2,245美元,並推出每月訂閱線上課程(直播課程、錄影課程)。透過分期付款機制,用戶每個月付出購買跑步機或飛輪,外加訂閱教練課程的費用,跟參加中高級的健身俱樂部月費差不多,也大幅提升用戶的購買意願。

對客戶來說,面對的都是一件昂貴的硬體設備,以及按需(on-demand)提供的訂閱課程。

由於疫情的(正面)影響,投資者對這兩家公司感到高度興趣。根據PitchBook的數據,去年10月Mirror的估值為3億美元,而Lululemon需要付高出67%的價格(5億美元)收購。而去年9月上市的Peloton股價自今年3月13日起上漲了200%,市值接近170億美元。

Peloton與Mirror在推出其產品與服務時當然無法預見新冠疫情的到來,但他們都看到了一個越來越多人在家健身的願景。隨著這願景的實現,2020上半年,他們都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然而在健身產業另一端的新創公司,情況恐怕截然不同。ClassPass與Gympass等公司籌集了大量資金,希望將顧客帶到各種不同類型的健身房與課程。其目的都是在顛覆傳統的會員制模式,讓用戶能夠使用各種不同的健身設施,而不是只待在同一個健身房。

可以想見的是,今年健身房的大規模關閉對這類企業來說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如ClassPass在4月初解雇了22%的員工,並讓31%的員工休假。這對於一家在今年1月份以10億美元估值進行募資的企業來說肯定是一個大轉變。

四、Uber的擴張

之前Uber曾參與競購食品外送服務商Grubhub,但最終被歐洲食品外送服務商Just Eat Takeaway以73億美元收購。然而,這點挫敗不會讓Uber在餐飲外送業務版圖擴張上退縮。據Bloomberg報導,Uber董事會已批准了收購食品外送公司Postmates的交易,總額高達26.5億美元,此舉將提升Uber食品外送服務的競爭力。對於Postmates來說,選擇將食品外送業務出售給Uber也表示該公司放棄了IPO計畫。Postmates曾在2019年2月祕密完成IPO註冊工作,但沒有在公開市場發行股票,可能是由於當時多個掛牌的新創公司在上市後股票價格表現不佳,導致掛牌推遲。

對於Uber而言,Postmates是繼Grubhub之後最好的選擇。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叫車業務規模下跌80%,Uber公司虧損29億美元,比2019年第四季相比擴大了18億美元,Uber Eats幾乎是目前唯一的業務成長點,食品外送服務的訂單量成長了54%。據Second Measure的報告顯示,2020年5月Postmates在美國食品外送服務市場的占比大約為8%,若Uber成功收購Postmates,食品外送服務的市場占有率將超過Grubhub,達到30%左右,但仍落後於 DoorDash的44%。

五、微軟出手

致力於開發混合實境(MR)頭戴裝置的Magic Leap在7月初宣布,已延攬之前曾擔任微軟商業開發執行副總裁,以及微軟創投基金M12負責人的Peggy Johnson接掌Magic Leap的執行長一職,並於今年8月1日生效。

由Rony Abovitz在2010年創立的Magic Leap曾獲得Google及阿里巴巴的投資,在2016年的市值為45億美元,但該公司直到2018年才推出首個MR眼鏡產品Magic Leap One Creator Edition,外傳只售出數千個。Magic Leap今年4月宣布組織重整,裁撤約1,000名員工,同時將重心移至企業市場,旋即在5月完成3.75億美元募資。而在兩個月前,Rony Abovitz宣布辭去CEO一職。

 

參考來源

1. Pitchbook, 2020/7/12, “10 big things: TikTok, on the clock.”

2. 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tiktok-on-the-clock

3. Pitchbook, 2020/7/5, “9 big things: Lululemon's $500M bet on sweating at home.”

4.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lululemons-bet-on-sweating-at-home

5.Pitchbook, 2020/6/28, “11 big things: Amazon's $3B embrace of cleantech.”

6.https://pitchbook.com/news/articles/amazon-embraces-clean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