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mohamed_hassan, Pixabay
一、前言
根據「FINDIT平台」台灣新創資料庫指出,截至108年11月26日止,國內新創共計3,714家。產業別遍布資訊科技與應用、金融、企業產品與服務、休閒、交通運輸、農林漁牧、公共、生活消費與服務、工業、環境與能源、網路技術與應用、媒體與文創、行動與通訊、教育、風險與安全、電子、生醫與健康照護。根據FINDIT團隊於2019年發布之「揭開早期資金面紗-台灣新創獲投大盤點」一文,2015年至2019年8月臺灣新創獲投共1,154筆交易紀錄,已揭露獲投金額達23億美元。
扣除民間投資資源,政府近年對於創新創業的重視逐步提高,中央政府協助創業者籌措創業資金相關投資與融資協助,例如:國家發展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新台幣10億元)、產業創新轉型基金(新台幣1,000億元)、中小企業創新發展專案貸款、文化創意產業優惠貸款、青年創業及啟動金貸款、青年從農創業貸款、企業小頭家、微型創業鳳凰貸款、新創事業獎、中小企業創新研究獎、志願役退除役軍人創業貸款利息補貼、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BIR/經濟部小型企業創新研發計畫、創櫃板,以及地方政府創業資金相關協助,例如:台北市中小企業融資貸款、台北市青年創業融資貸款、新北市政府幸福創業微利貸款、桃園市青年創業貸款利息補貼、新竹市中小企業及個人奠基貸款、嘉義市青年創業及中小企業貸款、台中市政府青年創業及中小企業貸款、台中市青年創業貸款利息補貼、彰化縣幸福圓夢貸款、基隆市青年創業貸款補助利息等。上述投資融資協助能為整體早期投資方分攤風險,提供創業者部分資金協助;然而,創業者之產品與服務終將走向市場,唯有透過市場的檢視方能走向成長一途。
基於此,為活絡早期投資資金市場,需進一步解析我國新創企業獲取早期投資的難題與阻礙,而這些阻礙可能來自新創企業本身,抑或許來自投資方、法規、人才、市場限制、技術水準、通路,甚至是上下游產業鏈等。為深入貼近需求了解問題,本文透過國內外引資協助過程中發掘實際面臨障礙,了解新創企業、早期投資者(例如:天使投資人、天使投資組織、VC、加速器)、策略型投資者(例如:CVC、一般中小企業、大型企業)以及創業協力單位(例如:育成中心、加速器計畫(無投資功能)、創業聚落/Hub、會計/專利/法律事務所等)對於新創企業獲得投資時所面臨的問題之看法進行收集與分析,進而提出排除障礙具體建議及作法。
二、研究架構與方法
本文之研究步驟分為問題收集、共識凝聚與策略建議等三大項,並透過以下4種方式蒐集新創企業募資問題與障礙:
(一)引資協助活動辦理:包括FINDIT團隊所辦理之募資輔導活動、資金媒合會、募資講座等;
(二)需求訪談:針對主要研究對象包含:新創企業、早期投資者、策略型投資者以及創業協力單位等四類,收集新創企業發展所需的財務、資金、市場、趨勢、產業關係、會計、法律、專利等可能的潛在資源需求;
(三)問卷調查:於辦理引資協助活動時發放問卷,例如:報名表、會後問卷收集等方式,針對新創企業募資相關利害關係人,收集新創企業資源需求與募資障礙資訊,彙整成問題集,並依據彙整後的問項進行統計量化與質化分析;
(四)引資相關活動參與:參與優質且具代表性的創新創業相關活動(Meet小聚、加速器demo day、InnoVEX等),透過實際參與,深入了解活動之內涵,並進一步與活動舉辦單位接觸,藉由彼此資訊交流、協助活動推廣、創業團隊相關輔導資源資訊提供與協助轉介等方式,與新創企業、潛在投資方、創業協力單位進行意見交流,並持續盤點相關重要活動。
將上述所蒐集的資料進行分類、初步歸納與整理後,透過座談會辦理,邀約具代表性的新創企業、早期投資者(創投、天使投資人或團體、策略性投資者),以及創業協力單位(加速器、創業育成中心)等專家與業者,針對「我國新創企業獲取投資問題」初步研究成果進行意見交流,最後針對建議內容進行修正,提出解決或改善國內新創企業獲取早期投資障礙的政策支援措施與相關建議。
三、新創企業募資障礙
根據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與財團法人臺灣經濟研究院於2019年9月16日發布的《2019臺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報告》顯示,新創企業於創業初期面臨最大的挑戰是募資(占28%),且新創未來3-5年認為最需要提升或改善的項目也是以籌資/募資(占18%)居首,新創企業期待政府挹注更多資源協助的前三大項目,以提供更多元的募資管道為第一名(占19%),均顯示資金為新創在創業過程中亟需解決的問題,取得資金後可以換取所需的資源,包括通路、行銷、人才、設備等,故資金永遠是新創最大的問題。然而資金不足究竟是政府對籌資提供支持力道不足,還是新創對於取得資金的資訊不足,抑或是在籌募資的過程中遇到障礙?
取得資金的方式包括申請融資補助、自有資金或取得外部投資。在外部投資部分,目前新創企業普遍缺乏與投資者有效對接的管道,多藉由進駐加速器參加Demo day、參展、參加創業競賽爭取曝光、報名資金媒合會或藉由人脈引薦等方式,較缺乏系統化,且活動品質參差不齊,對於人力有限的新創而言亦耗時耗力。
圖1 新創開始創業時面臨最大的挑戰
圖2 新創未來3-5年認為最需要提升或改善的項目
圖3 新創企業期待政府挹注更多資源協助的前三大項目
除了客觀調查的結果外,FINDIT團隊針對2019年成功報名資金媒合會的284家次新創企業募資簡報審查意見進行彙整,並將顧問提供的建議歸納出7個面向,包括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市場分析、募資規劃、財務預測、團隊成員與其他,詳細內容如下表:
表1 新創企業募資簡報問題綜整
根據2019年284家次成功報名FINDIT媒合會(含閃約)的新創企業募資簡報(Business Plan,簡稱BP)審查意見進行統計,發現大多數新創企業無法在BP清楚說明的部分,以市場分析(占72%)高居首位,其次為產品服務(66%),募資規劃(62%)和商業模式(62%)並列第三。其中不乏許多未涵蓋募資資訊,僅用大篇幅介紹產品服務的BP,然而募資簡報並不等於產品簡報,投資方期望能由BP判斷新創能否掌握市場情勢、懂得評估風險和建立獲利模式,之後才向有興趣的新創提出進一步邀約。一份好的募資簡報就像一份好的履歷,能用投資方理解的語言,提供其足夠的關鍵訊息,才有機會獲得投資。
圖4 新創募資簡報問題統計
除了資金資源以外,另針對新創企業於報名時填寫之資源需求進行統計,含報名資料不全者共291家次,發現除資金需求外,多數新創欲尋求海外市場拓展(53%),不局限於台灣市場;團隊或人才需求居次(37%),其實新創所需資源不外乎產(製造商)、銷(品牌或行銷)、人(團隊或人才)、發(研發)、財(資金),找到合適的資源,可使創業之路事半功倍。
圖5 新創企業資源需求
在欲拓展海外市場的153家新創中,共21家明確標註拓展區域,可觀察到僅占比不到15%的新創對於拓展地點有比較明確的想法,在這21家新創中,以向日韓(占32%)發展為大宗,北美(18%)和中國(18%)並列第二,再來是政府力推的新南向國家(13%)。
圖6 新創企業資源需求—海外市場拓展
從資源供給面來看,針對新創企業的各項需求,政府都提出了相對應的資源,可由行政院新創基地整理之政府創業資源總覽看出,共分為資源和資金兩大塊,資源部分包含課程活動、諮詢輔導、空間、育成加速、國際鏈結、市場行銷等,課程和諮詢輔導最多。
而對應至新創企業最大宗資源需求—國際鏈結,涵蓋尋找人才、募資、行銷等面向,針對第二大項—人才與研發,主要以學校課程進行人才培訓,民間也有新創人才媒合的新創可提供協助,例如 Yourator、簡單創、cake resume等,在通路與行銷方面,政府提供的資源較針對台灣的強項—硬體產業,對軟體及新產業的行銷恐幫助有限。
為了有效協助新創企業成長茁壯,經濟部中小企業處鼓勵民間成立加速器,並推動育成中心進行轉型,各部會也針對新創企業推出相對應的計畫,鼓勵創新創業,期待能補足新創企業的資源缺口。
而針對資金部分,政府提供諸如貸款融資、創業、研發和行銷補助、國際資金鏈結、投資及服務平台等協助,對於從創意啟蒙、創業團隊、新創公司到成長擴張期的企業均有對應的資源。
儘管新創企業擁有眾多創業資源,然而從辦理新創企業募資輔導及訪談中,仍發現新創普遍具有資訊不足的問題,包括不知政府提供哪些資源以及不知如何搜尋等,亦不知現階段最適合哪一種資金類型。
圖7 我國政府創業資源總覽
另一方面,雖然政府投入許多資金資源,鼓勵成立許多創育機構,但其所提供的資源是否符合新創需求,以及目前機構數量是否供過於求,亦值得深思。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的統計,截至2019年10月為止,我國創業加速器共有52家,依據加速器之資源與優勢,可分為投資型(占比4%)、學研型(占比4%)、企業型(占比42%)以及專業型(占比50%)四大類(【觀點評析-徐慶柏】數支數支-來數一數全台加速器有幾支?)。
由於投資型加速器占比極低,新創企業若欲藉由加入加速器取得早期資金實屬不易,另一方面,若新創企業已進入成長期或擴張期,資金缺口仍須仰賴機構投資者或大型企業挹注。
圖8 我國創業加速器分布概況(截至2019年10月)
根據「2019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內容指出,創育組織提供新創團隊的前十一大資源或服務,以辦公空間出租、業師人脈網絡及產業聚會交流活動最多,占7成以上,然而提供國內募資管道卻僅不到五成,與新創企業最需要的資金協助(國內募資管道及直接投資新創團隊/創投資金合計為52%)具有落差,故如何將資源需求與供給透過「正確的誘因」進行連結,並創造效益,是政府的一大挑戰。
圖9 創育組織提供新創團隊的前十一大資源或服務
圖10 新創團隊最需要的前5項資源或協助
針對政府所提供之各項創業輔導資源,新創企業使用比例及易取得程度如下圖所示,可發現最容易取得的前兩項資源為學習課程及專家或業師的諮詢輔導,使用比例也是最多的,在資金協助部分,類型囊括投融資及補助等,但易取得程度和實際使用比率均偏低,可能是因為新創企業的資訊蒐集能力不足,特別是對於剛起步的創業者來說,如何有效率地取得創業所需的資訊及資源,是政府可以協助的部分,相較於僅將資訊被動呈現於網站上,可以嘗試主動提供相關訊息,或是製作創業大補帖等懶人包,透過購買Google關鍵字等方式,以提升資訊能見度。
圖11 政府創業輔導資源使用比例及易取得程度
四、對於創新創業相關活動觀察
由於創新創業活動在台灣相當蓬勃,故本研究除專家客觀意見整理,以及蒐集新創企業主觀意見外,亦透過相關活動參與來收集活動辦理方式、協助新創事業之相關單位具體作法以及資源提供情形,以下列舉幾項2019年曾參與之活動:
表2 2019年曾參與之創新創業相關活動
活動主辦方包含政府單位、加速器與政府加速器計畫、育成中心及投資機構等,活動類型主要分為幾種:
1.講座:針對新創企業創業所需要的資源,包括財會、法律、專利、智財商標、募資、政府創業資源、品牌與數位行銷、設立公司類型介紹等提供課程,有些則會邀請講者進行對談,會議規模屬於中小型,故舉辦頻率較高,從每月到每周都有。
2.論壇:論壇經常會邀請較具指標性的國內外講者進行經驗分享,主題涵蓋領域發展趨勢、研究成果發表、海外投資與創業經驗、成功募資經驗等,將國外經驗帶進來,會議規模較大,通常一年僅舉辦一次。
3.展示會:論壇經常伴隨著展示會,針對資金需求方,提供新創企業展示服務或產品,及和與會聽眾交流的機會,不僅可以蒐集使用者反饋、推廣業務,也可能遇見潛在投資者。另一方面,有些展示會也提供資源供給方展示機會,走到第一線與目標對象(Target Audience,簡稱TA)接觸,化被動為主動,讓與會者和新創企業能更了解能運用的資源。目前國內由政府經費資助舉辦的展示會,參展單位多為免費參加,因搭配論壇舉辦,頻率通常也是一年一次。
4.Demo day/pitch:主辦方多為加速器,為讓團隊有機會展示成果,多會於加速完成後舉辦一場Demo day或Demo pitch,以介接後續相關資源,兩者的差別在於新創簡報的內容,Demo day多著重於產品介紹,但Demo pitch則會有較完整的募資簡報內容,包含財務運用及募資規劃等。此外,有些Demo活動會邀請投資人與業界專家擔任評審,待新創企業簡報完畢後進行提問及講評,並於最後選出優勝的新創進行投資或提供獎金,性質較接近競賽,例如創夢市集、數位時代與中華開發創新加速器合作之Meet Neo Star Demo Show。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統計,目前全台約有50家加速器,但並非每家都會針對加速團隊舉辦Demo day。
5.一對一諮詢/媒合:提供新創企業與投資者或資源供給方一對一諮詢的機會,採事先報名預約及審核制,以便主辦方精準媒合,提高洽談效率與成效。
無論是哪種活動類型,均能夠提供不同階段新創企業各方面的協助,但就籌資方面而言,以參與能夠一次對大量投資人簡報的活動,如Demo day和資金媒合會的幫助較直接,除了能節省尋找投資人的搜尋成本,亦有機會透過簡報行銷公司產品或服務,進而找到潛在合作夥伴。
相較之下,一對一資金媒合雖然無法一次對多數人進行簡報,但能與單一投資者進行較深入的討論,提供從公開簡報無法得知的內部資訊,有助於投資者進行後續評估,也較適合不擅長對大眾進行pitch的新創,惟因會面時間有限,如何在短時間內呈現關鍵資訊,引起投資者後續洽談的興趣就顯得更加重要。
從區域特色來看,創業相關活動均集中於北部,但自行政院新創基地成立中部及南區分部,以及地方首長相繼端出新創政策推動青年創業後,也陸續帶動當地新創蓬勃發展,其特色是新創企業所提供的解決方案較貼合當地特色及產業,例如中部以傳統產業、餐飲、智慧製造為主,南部則以數位遊戲、醫材和物聯網為主。
五、早期投資者之投資障礙
FINDIT團隊透過需求訪談以及投資人交流會的辦理來了解早期投資人的主要投資障礙。根據訪談及調查結果,對於初次步入早期投資者而言,成為天使投資人所需的相關常識和投資知識為主要面臨的障礙,這些天使新手亦尚未建立足夠的投資網絡,因此對於天使投資該如何進行、如何注意相關風險亦不熟悉。
對於已有經驗的早期投資者而言,新創企業的來源和素質則是投資時的主要障礙,優質案源難尋,可從幾個細項討論:
(一)團隊素質:對於早期投資而言,團隊的能耐相當重要,其中包括團隊成員(尤其是創辦人)的人品、專業技術能力、是否受教(coachable)等,然而團隊素質問題往往很難從短時間內判定,也讓早期投資人在進行實質審查(due diligence)的時候須從多方進行驗證。
(二)募資簡報:新創企業對於自己的產品往往充滿自信,但常常無法將產品優勢、獲利能力、市場進入策略等重要因素呈現在募資簡報中,使投資人難以從中評估合理性及投資風險。
綜合而言,早期投資的風險問題為最大的障礙,但有經驗的天使投資人會透過各種資源和人脈,或者加入新創事業成為陪跑者,協助新創企業一起成長,同時降低投資風險。以下將介紹不同類型的天使投資人的投資狀況:
1.個人投資者
針對個人天使投資者,可分成兩種類型來看,第一為企業二代,第二為具備多年業界經驗者。
企業二代擁有豐沛的資金,藉由投資新創企業,可尋找產業相關的新創服務或產品,協助家族企業進行轉型,或純投資個人有興趣的領域,惟部分投資決定權仍握在上一代手中,投資自由度受限,且由於缺乏相關產業經驗,進行新創案源搜尋時或需仰賴財務顧問(FA)引薦,進行新創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簡稱dd)時,較無從下手。
相較之下,具備多年業界經驗之投資者,利用自有資金進行投資,但因具有產業know-how,在新創案源搜尋與查核方面,較無經驗者有效率,只要透過以往累積之人脈,對新創潛力進行dd,並依自身專業做判斷,便可決定是否進行投資。
對於以上兩種類型的個人投資者而言,投資加速器成為其有限合夥人(Limited Partner,簡稱LP),或加入個人天使組織不失為另一種選擇。透過投資加速器,得以讓初步踏入天使投資領域的個人分散投資風險,透過專業經理人—管理合夥人(General Partner,簡稱GP)的協助,處理搜尋案源、盡職調查和投後管理等工作。
惟加速器募資如同新創募資,個人天使投資人如欲成為LP,也須取得加速器既有股東的同意,並會依據投資人之資金水位及具有的連結和資源進行評估及dd,除非透過引薦,否則難得其門而入。另一方面,目前台灣具有投資功能的加速器並不多,未來政府若欲促進目前並未具備投資功能的加速器轉型為具投資功能,建議可鼓勵這些加速器公布其加速及協助新創企業籌資的成效,將有助於吸引LP注資。
若選擇加入具規模的天使組織,將能獲得更多資源,如參與進行天使投資時所需的相關課程,且透過各行各業組織成員的人脈,將更容易獲取新創案源,並進行dd,甚至可以進行跟投等。
2.天使投資組織
依據訪問結果,北部規模最大的天使投資組織提供幾個新創未被投資的原因,包括以下4點:
(1)創業產品或概念太早期,或尚處於規劃階段,產品原型(Prototype)尚未完成,尚未進入市場驗證階段
(2)產業別較冷門,難以判斷未來發展情勢
(3)階段別不合,例如A輪(含)之後
(4)寫信自薦的國際新創企業,位於台灣設立公司,且團隊無台灣人,超出天使組織成員負荷,難以進行盡職調查
針對不適合的新創企業,會再將其引薦給創投,或是推薦參加其他大型資金媒合會。
對於非北部的天使組織而言,案源搜尋是比較大的投資障礙,因新創企業發展程度不如北部成熟,且資金媒合會或Demo day活動不若北部頻繁,故近年也開始朝北部尋找潛力新創進行投資,希望未來北部的新創可以多往其他地區尋找資金,政府單位也能多到北部以外的地區舉辦新創活動。
3.早期創投
早期創投可分為新入行的創投業者以及一般創投,遇到的投資障礙也略有不同。新進投資人對於尋找案源的場合、來源不夠清楚,雖然創業活動和demo day眾多,但仍缺乏一些關鍵資訊,例如出席哪些活動能比較容易找到優質案源、或者哪些加速器的活動可以定期追蹤等資訊。對於已在業內的一般創投,除了案源問題之外,尚有投管壓力、基金規模、基金限期、投資進度、人力斷層等問題,由於創投內部職位結構因素,在外看案子的AO人數反而最少,人力受限之下,優質案源也較不易遇到投資者,因此加深了投資障礙的鴻溝。
在案源品質方面的問題主要如下:
(1)選題規格太小,並未準備好走向國際市場,很多所解決的痛點或者提出的商業模式不足以複製到國際
(2)產品空有概念,尚未進行市場驗證,或者找到可以介接的市場資源
對於創投而言,此類案源發展尚未成熟,也不在目標範圍中。
在案源品質的問題上,創投會由收集到的資訊來判斷新創企業現階段是否已經準備好,但對新創企業而言,可能因為不了解投資方的評估重點或是其他保留性的考量,因此尚未提供完整訊息,這也會造成另一層投募資上的障礙。針對創投的人力斷層問題,近年從政府到民間組織皆開始推動天使投資/早期投資者培訓計畫,以下分別進行介紹:
(1)薪火計畫
科技部曾與美商中經合集團合作,於2016年底推出「薪火計畫」(X Venture Project),預計每年投資一千萬新台幣,送六位國人至矽谷學習創投,接受為期十二個月的基金管理、投資設計、風險管理、出脫規劃等四大實務項目訓練,並在過程中學習跨區作業、跨文化溝通。
薪火計畫一年兩期,每期三人,為台灣第一次針對創投產業人才進行培訓計畫,計畫將提供免費機票、一年5,000美元的補助,但參與者最後必須回國就業。
(2)中華民國創業投資商業同業公會
創投公會也針對此類需求開設類似的系列課程:創投學苑—創投經理人。本課程長度共27小時,報名學員最低上課時數須達14小時以上,課程內容主要針對欲了解創投事業所設計,包括投資新創的股權設計、投後管理、財務報表解讀、境外操作、投資協議書擬定、公司營運規範等,全套課程共三萬元新台幣。
(3)識富天使會
識富天使會主要六位創始人皆為台大醫學院校友,組織成員總共120位,預計2020年底可增加至2,000位。主要會員身分為企業第二代、竹科退休高階主管、獨立醫師/會計師、高階經理人等。識富天使會入會需繳交會費8萬元新台幣,擁有自己的基金,鏈結兩岸資源,可以個人名義進行投資。組織本身並不涉入投資交易,有另外提供天使投資培訓課程,也與北京精一天使公社開設天使投資課程,以遊戲化的方式進行投資模擬。
(4)台杉青年創業學院
台杉投資於2018年成立「台杉青年創業學院」,以系統性的課程規劃,結合業界有經驗的優秀師資,讓來自產業、創投界不同領域的從業人員交流互動。以台杉青年創業學院創投共通課程為例,提供13堂36小時的基礎和產業應用課程,費用為六萬元新台幣 (出勤超過八成則退回三萬元新台幣)。基礎課程的內容為創投業者專業相關,包括投資的評估、架構分析、了解新創事業的財稅法務、新創溝通、投後管理等,產業應用課程則針對目前潮流如人工智慧、物聯網等。
上述不同單位組織皆提供創投人才培育的相關課程,包括至海外見習,或者從理論及實務上分別著手。但除了專業課程的提供之外,創投的養成尚建立在營運經驗、投後管理等加值上,在了解理論運作後,也需要實際的舞台來累積經驗,儘管如此,透過完整的課程來強化人才的培育仍然不失為一個落實的方向。
4.公司創投
公司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 CVC)為目前國際企業普遍採用的新創投資方式之一,透過公司專責部門或者另外成立投資公司投資潛力新創,以彌補內部研發不足,並藉以掌握最新科技趨勢。公司創投會根據目標不同,採取不同模式的投資方式,例如併購、策略性合作、內部研發、設立加速器、投資外部創投等。以台灣緯創集團為例,集團投資新創十年有餘,每年固定提撥約10%的經費進行投資,所投資的新創事業80%與本業相關,會要求相關部門認養並進行投後管理以及深化合作。緯創主要採取的投資模式包括成立公司創投以及投資外部創投(如JAFCO)。
對於公司創投而言,投資的難題仍在於尋找優質案源,緯創集團旗下的緯昌科技亦表示團隊素質為最大的投資障礙。根據訪談和交流,緯昌科技認為創業者的特質為關鍵,因此投資前的訪談會是決定性的因素。但除了個別接觸外,企業也需要更有效率及系統性的方式來尋找案源。因此透過加速器會是很好的方式,政府可考慮媒合企業與加速器合作,強化加速器的經營目的,並協助企業尋找案源。
六、結論與建議
透過國內外引資協助過程中發掘實際面臨障礙,了解新創企業及早期投資者的看法後,以下研擬三點具體策略與政策建議。
(一)資訊提供化被動為主動
新創企業普遍對於政府所提供的資源不了解,目前雖有整理於一站式平台,但仍屬於被動式提供,建議可立基於具價值的內容產出與服務,強化數位行銷,並擴大跨機構的合作,以提升資訊平台知名度與黏著度,例如針對精準TA主動提供如創業資源懶人包等資訊,並購買google關鍵字、優化網站SEO,以提升搜尋能見度。
針對資金資訊部分,新創對於目前創業階段所適合的資金種類缺乏概念,建議可於新創圓夢網提供適切引導,協助新創依發展階段選擇適切的籌募資管道。
(二)投資資訊的透明化仍是市場上的硬傷
新創企業提供募資簡報時,常因TA的不確定性及商業機密等考量,對資訊提供持保留態度,進而影響投資人後續判斷。建議可定期彙整與發布台灣新創投資交易統計數據,揭露投資方相關訊息,如投資案例、產業與階段偏好等,以及揭露新創企業相關訊息,如產業類型、業務簡介、募資規劃等,以消除資訊不對稱。
(三)鼓勵加速器直接投資,或與中大型企業合作
全台目前有眾多政府支援的加速器或加速器計畫,但具投資功能者卻寥寥可數,然而具投資功能的創投加速器,以及具產業效益的企業加速器能成為新創市場化的驅動力,故建議政府鼓勵加速器與中大型企業合作,達到企業創新與資金取得的綜效;讓新創企業的產品有更大的合作與應用空間。此外,政府亦可協助媒合加速器與公協會進行合作,協助產業進行轉型。
參考資料
1.Benjamin Kluwgant, “5 mistakes startup founders make when applying for grants”, myob, 2018.02.22.
https://www.myob.com/au/blog/5-mistakes-startup-founders-make-applying-grants/
2.黃達人,”台灣如何扮演亞洲新創事業發展的HUB”,DIGITIMES電子時報,2019.05.28。
3.徐慶柏,”加速器發展方向觀察:太過依賴單一資源、增加數量超過新創需求”,創業小聚,2018.11.05。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3976
4.徐慶柏,”【觀點評析-徐慶柏】數支數支-來數一數全台加速器有幾支?”,FINDIT,2019.09.19。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1152
5.林冠仲,”【新創園地專欄-林冠仲】新創事業的兩難:找補助?還是找投資?”,FINDIT,2019.06.19。https://findit.org.tw/researchPageV2.aspx?pageId=1028
6.“如何吸引投資人?從募資簡報重點談起”,KPMG,2018.03.29。https://home.kpmg/tw/zh/home/insights/2018/03/11-lessons-for-startup-ceo-ch7.html
7.洪聖倫,“申請政府補助計畫前你該知道的幾件事”,大倫物語,2019.07.25。 http://tinyurl.com/yjxv9jhm
8.Chris,”給今年 Meet Taipei Media Pitch 參加者(與所有新創)的評審意見”,INSIDE,2019.11.15。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18120-Meet-Taipei-Media-Pitch
9.陳君毅,”【2019創業大調查】全台募資達20億台幣!B輪募資偏少,商模待市場檢驗”,數位時代,2019.11.18。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5722?mc_cid=08f9a62c45&mc_eid=569166b1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