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0.05.25

【2020.05自駕車動態】武漢肺炎疫情加速自駕車物流應用落地,Intel砸9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新創公司Moovit

(一)Intel砸9億美元收購以色列新創公司Moovit

Intel的自駕車研發計畫雖與其他公司相比起步晚,但該公司近年致力於以金錢換取時間,透過收購增添自駕車系統生力軍。

繼2017年以153億美元收購以色列自駕系統大廠Mobileye後,在5月4日時英特爾宣布,以9億美元收購2012年成立的以色列交通大數據新創公司Moovit。Moovit的收購,早在2018年Intel便領投Moovit 5,000萬美元D輪募資活動,參投者包含BMW等知名公司與創投。預計此次併購Moovit可提供Intel可靠即時的交通數據和智慧駕駛路線,強化Intel在自駕車系統的布局。(鉅亨網:https://reurl.cc/vDp55A)

(二)武漢肺炎疫情加速自駕車物流落地

法國NAVYA所開發的自駕車則與佛羅里達的Mayo診所合作,協助運送與武漢肺炎相關的藥物或是測試檢體樣本,透過自動駕駛執行在實驗室與診所之間的運輸,減少與人員的接觸機率。

雖然疫情重創許多自駕車公車的測試計畫,但武漢肺炎疫情期間中國其實也已有自駕車被用來運送救濟物資。總部位於北京的新石器更是吸引了阿里巴巴、美團等重大客戶,截至今年3月為止,已獲得逾200輛訂單,比疫情發生之前產量高出許多。新石器創辦人余恩源表示,「疫情爆發以來,需求一直在激增,更重要的是,大眾對自駕車物流的看法已經產生了180度的大轉變,人們意識到這些可能產生風險的工作,可以由這自駕車來完成。」(Channel-auto.com:https://reurl.cc/D9K9yR、聯合報:https://reurl.cc/nzmEZv)

(三)西門子攜手台廠打造自駕車示範場域

西門子深根台灣逾30年,為台灣城市建設發展立下很多重要里程碑,以智慧化交通系統為例,西門子可提供滿足家用或企業商用電動車、大眾運輸電動巴士用的智慧充電解決方案及智慧交通系統技術,能收集道路和運輸系統數據並進行分析預測,優化駕駛員行進路線,有效控管城市地區交通。截至2020年,西門子已在85個國家採用交通模擬和自駕車路徑規劃演算法的大規模測試,共有5,500位使用者,目前亦在台灣積極推動中。(中央社:https://reurl.cc/nzqn71)

(四)自駕電動小巴WinBus 5月下旬在彰化開始載客

財團法人車輛研究測試中心攜手上櫃公司勤崴國際率先通過經濟部「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的自駕電動小型巴士WinBus,將啟動為期一年的「鹿港彰濱智慧觀光接駁」營運實驗計畫,3月20日第一階段為期二個月的不載客自駕運行,預定5月下旬免費開放民眾搭乘,首度進行載客自駕運行。(工商時報:https://reurl.cc/d0QXx2)

(五)肺炎燒不出台灣發展汽車工業轉機?但電動車與自駕車可以

武漢肺炎,燒出了汽車產業鏈的斷鏈危機,尤其是「缺一不可」的汽車製造業,更是面臨極大衝擊。然而,外界預期武漢肺炎疫情只是短期的效應,加上中國擁有廣大市場以及相對較低的生產成本,因此,未來中國仍將會是汽車產業相當重要的零組件生產中心不易改變,也就是說,肺炎疫情的爆發,就汽車業而言,調整產業鏈布局,甚至為台廠帶來更多機會的可能性並不高。

那麼台灣汽車產業的機會在哪裏呢?或許電動車與自駕車的崛起能為台灣汽車工業帶來一線曙光。源起於歐洲的汽車產業已有百年歷史,內燃機不但是當前汽車的主流動力選擇,更是設計的核心所在。但是,由於引擎系統的結構複雜,設計以及製造都有相當的門檻,汽車產業鏈中,雖然新興工業國家很容易切入周邊,例如:內裝、燈具、機殼等等的供應鏈,卻很難創造出與傳統汽車工業強權分庭抗禮的引擎動力系統。然而,因為氣候變遷,加上各國持續加嚴車輛排放標準,並訂立傳統內燃機動力的退場時間點,迫使汽車產業轉向的電動化浪潮。根據部分國家所訂立的時間表,汽車產業在10年內就會完全轉型。這也代表著,汽車產業耗費超過百年所發展的內燃機動力,無論是自然進氣、渦輪增壓,或者是油電複合,將不再居於主流位置,被迫從汽車市場退下。

換言之,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將會從原先偏向機械相關,快速地轉向與電動馬達、電池,還有電控技術等相關的電子、電機以及資訊等領域。同時,由於捨棄過往設計與結構都較為複雜的內燃機引擎與相關的傳動結構,未來汽車在動力與傳動系統的結構都更為簡單,相較於傳統的內燃機動力汽車,電動車的結構、設計都更為簡單且自由,更降低了進軍汽車製造領域的門檻。

在Tesla成功案例激勵下,同時,汽車產業的核心技術從機械相關轉移到電子、電機相關,甚至未來自動駕駛系統普及後,娛樂系統也將成為汽車展重心的背景之下,過去一直難以切入汽車產業核心供應鏈,甚至是發展自有品牌的台灣,終於有了與歐美強權平起平坐,甚至迎頭趕上的契機。以電動車所需的電動馬達而言,台灣從上游的原料生產,到中游的馬達設計與下游的馬達製造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鍊。更有廠商投入被視為未來主流的固態電池研發,甚至也有廠商投入進行電動車動力系統的研發,開發車輛產品電動化的解決方案。而且,與電動車相關的電動機械產業,目前也是台灣的兆元產業之一,同時也已在台灣具有完整的產業供應鏈,可以說是早已具有發展電動車的基礎。

受到智慧型手機等移動裝置的普及,加上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逐步導入,甚至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的另一個焦點。車不再只是從A點至B點的移動工具,也不再只是單純享受駕駛樂趣或者舒適度的空間。自動駕駛系統所需的鏡頭、感測器,還有相關的處理器等,甚至是填補移動過程中的娛樂系統等,正是目前台灣電子資通訊產業的專長所在,包括光電、半導體、面板等,都是台灣的優勢產業。尤其是習慣於產品週期短,對於市場有高度敏銳度,而且應變快速的台灣電子產業,更能在未來自動駕駛普及後,乘車娛樂更為重要的汽車市場中,佔有相當的優勢。未來若能以國家隊,由政府喊聲,整合相關的產業鏈相關,或許就是台灣在未來汽車產業中佔有一席之地的機會。(Yahoo新聞:https://reurl.cc/O15V59)

參考來源

鉅亨網、Channel-auto.com、聯合報、中央社、工商時報、Yahoo新聞(張嘉玲摘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