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troylambertwrites
一、前言
加速器並非新穎的概念,1998年位於加州門洛公園的Foundry被認為是第一家加速器,不過「加速器」這個概念直到2005年YC加速器的成立後才廣為人知。雖然目前加速器尚未有正式的定義,但一般加速器被認為最大的功能在於提供加速企業成長的機制,並在各計畫梯次中提供資金、創業課程輔導、業師諮詢以及人脈連結等機會,且通常在計畫結束時會舉辦Demo day,將新創企業與更多的投資人做連結。
由於加速器與其他創育機構的業務存在重疊性,容易造成在歸類上的錯誤,最常將加速器與育成中心混為一談。首先在培育新創企業的時間上,育成中心通常一到五年,加速器則僅有三到六個月;育成中心提供新創企業基礎設施與辦公環境以營運及開發產品,而加速器主要是幫助新創將產品推向市場服務,長期以IPO或併購出場獲利為目標;育成中心多以公家單位、學校為主,加速器以私部門居多。最重要的是加速器通常會與新創企業簽訂投資條款清單(Term Sheet of Equity Investment),約定雙方應負的主要義務與權利。
此外,有個介於加速器與育成中心之間機構的稱為Pre-Accelerator,在國外比較常見。主要是幫助尚未符合申請加速器資格的首次創業家或畢業生,藉由1至8週的時間的提供輔導,通常是由政府、大學來運作。
二、加速器功能
加速器運作模式中,篩選制度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透過嚴格的機制把關入選案源品質,後續引薦投資人時也更具有說服力,而好的新創團隊對於日後加速器也能發揮宣傳效果,形成互惠的局面。
業師制度是加速器獨有的特色,也是吸引新創業者是否對於加速器計畫有興趣原因之一。加速器業者依照行業經驗、技術、獲利性層面挑選合適的業師,良好的業師是能提供第一手經驗建議,以自身的經驗回饋給新創團隊,如何建立產品、營運一家公司、募資等,同時也能扮演客觀角色給予商業意見。也由於在比較早期階段密集的接觸新創團隊,有些業師也會投資入股新創團隊。
通常加速器所開立的系列課程大同小異從法規、稅務、pitch技巧、如何市場規模化、智慧財產權、發展最簡可行產品的建議,多半圍繞在創業上所遇到的難題上。而有些加速器則有明確的定位,所輔導的資源也具有自家特色。例如專門培育遊戲產業新創的gamefounders加速器,給予的輔導方向就聚焦在遊戲開發層面上,給予的功能如遊戲測試、使用者介面設計、遊戲製作要點等。
加速器同時也能提供人脈連結,協助新創與投資人、企業間連結,以自身力量將優質案源推薦給潛在投資人,增加新創企業成功募資的機會。或者是間接引薦大企業,得到創業上的意見回饋或業務合作機會。此外,由於每梯次加速器皆進駐多家新創企業,各家新創企業間也形成良好的同儕效果,由於是在朝夕相處下形成革命情感,能夠互相扶持形成良性競爭,發揮激勵效果。
在加速器梯次接近尾聲時,通常會舉辦Demo Day將新創企業成果做展示發表,是一個得到大量曝光的好機會,通常會吸引多家投資人前往參與尋找合適的案子,有時也會有媒體報導擴大新創企業的知名度。
在加速器計畫完全結束後,並不代表著加速器失去了其功效,歷年所進駐的新創企業數量龐大,使得加速器得以定期舉辦校友活動,找回往年進駐的新創企業回頭分享自身經驗、牽線現有新創企業與投資人間網絡。而強大的校友網絡也會對一家加速器的價值產生加分效果,進而吸引潛在新創企業進駐。
三、加速器種類
依照各不同設立目的,加速器所能發揮的功能存有很大差異,新創企業應挑選適合自己的創育機構,以下針對各種類加速器分別介紹。
一、獨立加速器是以盈利為主要目的的營運事業,資金來自於天使投資人或VC基金,鎖定具有商業潛力、發展成熟現金流量的新創,也會發展研究特定產業領域的新創,提供種子資金投資換取股份,並等日後新創企業退場換取報酬。例如Y Combinator與Techstars就是最好的例子,許多知名新創企業都曾進駐過此類加速器。
二、企業加速器由企業所直接設立或委託設立,設立目的並非以盈利為首要任務,而是藉由鎖定該產業領域新創企業,協尋產業領域解決辦法,進而解決行業痛點。知名企業如Google、Cisco、Disney、Unilever、Airbus、Intel、BMW、barclays等皆設有企業加速器,不管是自家成立或者委外專業加速器協助營運(如Techstars就協助Disney與barclays運作企業加速器),顯示企業財團得以憑藉自身能力扶持整個創業生態系成長。
三、大學加速器成立主要為提振學術機構創業風氣,促進學術機構技術商業化、產學合作。通常不會針對特定領域,比起獲利更重視創業課程教育與輔導,通常營運時間是在暑假。也會提供種子資金,而多半不會要求股份,鎖定的對象為校內師生,相較其他類型加速器,大學加速器得以使用校內資源是其最大特點。
四、政府支持加速器又稱作ecosystem accelerators,主要目的在於刺激國內創業生態系內的創業能量,期望透過創新創業開創新穎的商業模式間接帶動經濟成長。由於隸屬公家單位,因此所提供資源以創業課程、工作坊、實務導向活動為主,從中協助企業茁壯成長。此類加速器如Startup Chile由智利政府於2010年設立的,期望將智利打造成為拉丁美洲的創新創業中心聚落。還有些跨國加速器由政府所設立的,除了幫助國內新創企業進入外國市場,更重要的是獲得有價值的當地資訊。例如Canadian Technology加速器在紐約、矽谷、波士頓等城市都設有據點,是由加拿大政府出資設立。
四、加速器表現衡量
藉由觀察過往畢業新創校友表現,能夠有效判斷一家加速器究竟能否在扶持新創上發揮其功效。ACCELERATORS研究根據Crunchbase上1,641家新創企業的產業分布顯示,以軟體為主的IT領域高達37%,教育、金融領域的新創企業也占據將近10%,顯示加速器所關注的新創企業與創投類似,皆鎖定具有爆發性成長的熱門領域。同時其餘產業領域服務業務較為冷門之新創企業,所能對應領域之加速器付之闕如,因此在領域分布呈現極端情況。
資料來源:ACCELERATORS
圖3-1 加速器新創校友產業分布
經由加速器扶持的新創企業成功率為何?在這1,641家新創企業中只有5%的失敗率,但其中有900家缺乏資料,因此失敗率可能略為低估。有高達49.4%的加速器成立1到3年,而更有9.4%的新創企業存活超過五年,若將這數據粗略與整體新創公司五年存活率1%相比,顯示入選過加速器計畫的新創企業,平均而言存活率較高、體質較為強健。
資料來源:ACCELERATORS
圖3-2 加速器新創校友平均成立年限
在募資能力方面,進駐加速器新創企業有33%後續得到投資金額,由於多數成立不到三年且團隊規模小(65%團隊小於10人),因此獲投階段以早期資金為主。66%募資金額小於50萬美元,獲得資金大於100萬美元共高達22%,其中9.7%獲得超過500萬美元。
資料來源:ACCELERATORS
圖3-3 加速器新創校友平均募資金額
新創企業出場所代表的不僅是企業營運模式得到市場上的認可,更反映出加速器藉由資金換取公司股份獲利,並協助新創成長的商業模式是具備可行性的。舉例來說:知名新創YC加速器所投資的新創企業中,獲得出場機會的高達12.6%。而加速器獲利因子由新創企業出場時的估值與所佔的股份兩項所掌控。
若要概算出每家新創併購出場時加速器的獲利程度,首先平均來說併購美國新創企業的價格為1.55億美元,加速器平均獲得7.2%新創企業的股份,兩者相乘得出平均每家併購退場的新創可使加速器獲得1,116萬美元。而新創出場時間平均是花四年,新創在併購前平均所累計募集資金共256萬美元。當然,藉由投資新創並非加速器唯一獲利模式,其他還可能包含業務管理費、付費研討會活動與課程等。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長期而言由於加速器仍存有獲利的空間,得以支持商業模式持續運作下去,經過加速器計畫的新創企業平均存活年限也較高,當然這是否存在生存者偏誤無法考證,但大致上有入選加速器的團隊在市場競爭度上存有優勢。
五、結語
這幾年常會聽到新創企業應該專注於本業,而不是為了參加一堆競賽、領取補助款而去滿足KPI的意見,也許指標的設立與創業家的成立宗旨難以契合。但回過頭想,補助款或者創業競賽這些所能提供的資源並非僅有創業第一桶金而已,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創業理念想法是否偏離市場價值,以及所牽線的人脈建立。
現今加速器也並非以獲利作為唯一設立宗旨,有些類型加速器設立的目的在於扶持新創企業成長,或者刺激當地創業風氣。對於創業生態系中的各類機構,有些是作為輔助者的角色給予資助,在沒有量化數據的情況下很難證明是否真的能發揮其功效,但對於整個環境來說,各元素間的激盪都有助於整個生態系的成長。
參考來源
- Master Thesis(2020),” ACCELERATORS”,2016/06,Tilburg Law School
- 數位時代(2019),”加速器是什麼?一次明白說完企業加速器怎麼運作”,2019/11/12,https://reurl.cc/z8rVjk
- 數位時代(2017),”跨國百年企業,紛紛成立科技加速器”,2017/03/01,https://reurl.cc/MvXe5W
- 數位時代(2017),”哪家才給力?加速器資金、技術、市場三面向一次說明白”,2019/11/14,https://reurl.cc/QdWM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