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年來,全球人口結構高齡化及生活型態的改變,醫療產業數位化與轉型已成為趨勢,從國際大廠、科技巨擘到新創公司,紛紛擠入數位醫療的賽道上一較高下。此外,數位醫療也吸引醫療與非醫療巨頭的目光,投資與併購活動相當活躍。2018年全球數位醫療的投資再創歷史新高,2019年迄今,也看到不少數位醫療新創獲得鉅額投資,包括:遠距醫療領域的英國新創Babylon(C輪5.5億美元)、法國新創Doctolib(E輪1.7億美元);醫療保險領域的Collective Health(E輪2.05億美元)、Clover Health(E輪5億美元)、精準醫療的Thrive Earlier Detection(A輪1.1億美元)、Freenome(B輪1.6億美元)、線上藥房的Capsule(C輪2億美元)、PharmEasy(D輪2.2億美元)。
由於健康醫療是一個巨大但效率相對低下的行業,對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符合個人化的健康醫療需求不斷增加,使該行業成為全球領先之科技巨頭所關注的目標。2019年迄今,領先的科技巨頭已經投資了38家數位醫療公司,2019年有望達到2018年49家的水準。
CB Insights在2019年10月28日發布的一篇「科技巨頭正在押寶哪些數位醫療領域?」(Where Tech Giants Are Betting On Digital Health」報告),統計了10家國際知名科技巨頭(谷歌、微軟、騰訊、英特爾、三星、阿里巴巴、亞馬遜、康卡斯特(Comcast)、Facebook和思科)截至2019年10月28日投資(含收購)數位醫療領域新創的趨勢,至於蘋果並沒有列入名單,主要是因投資數量減少,改採收購為重點的策略,迄今為止已收購了3家數位醫療公司。CB Insigts將數位醫療定義為醫療技術領域中運用技術與軟體作為差異化元素的公司。
二、十大科技巨頭押注的數位醫療次領域:以數據、基因、健康為主
從2010-2019年10月28日為止,上述10家科技巨頭投資的數位醫療企業家數,以數據管理與分析29家最多,其次是健康(Wellness)18家、基因17家、臨床研究16家、行政管理工具15家。個人健康數據5家最少。若以同期間投資件數來統計,仍以「數據管理與分析」40件最高,領先基因28件、健康24件、臨床研究22件、保險與福利21件。從投資家數與件數來看,數據(Data)、基因(Genomics)、健康(Wellness)是科技巨頭偏好的數位醫療領域,也反應其布局動態。
三、十大科技巨頭關注數位醫療次領域的轉變:數據投資略降溫,臨床研究投資加溫
若依照時間序列來看10大科技巨頭投資件數,可以發現隨著新技術的出現和法規的不斷發展,科技巨頭在數位醫療領域的關注重點已經轉移。
2018年科技巨頭的數位醫療交易數量達到頂峰,不過,科技巨頭投資「數據管理與分析」的投資交易(10件)早在2016年達頂峰,近三年有降溫的趨勢,但仍領先其他次領域。值得注意的,臨床研究在2018年前交易數量都相當少,在2018年共有8件達到高峰,也是2018年中交易量最高的類別,2019年迄今的交易件數也有6件,與「數據管理與分析」同列最高的次領域。科技巨頭在近四年對基因相關領域的投資交易件數約維持在4-5件的穩定水準。至於慢性病管理次領域,在2018年僅達成了1筆交易,但由於得到了韓國三星的支持,該交易量在2019年有所增加,目前已有3筆投資。
根據CB Insights在2019年初迄今,依交易金額為基礎,「數據管理和分析」的公司獲得的資金最多。其中專注於影像分析技術的公司,例如Airdoc、Riverain Technologies和Wanlicloud,以及人口健康管理平台Innovaccer,都已經從科技巨頭手中獲得了巨額資金。值得注意的是,遠距醫療在2017年使用率激增之前,該領域新創已經在2016年獲得了科技巨頭的最多資金。這類領域投資金額大幅成長,可能與監管和支付方面的障礙突破有關,如擴大了保險範圍和美國平價醫療法案實施。
四、數位醫療領域最活躍的科技巨頭投資人:谷歌、微軟與騰訊
2010-2019年迄今,投資數位醫療新創企業最活躍的科技巨頭是谷歌、微軟和騰訊。儘管這三家公司占了前十大科技巨頭總投資件數的70%以上,但其投資重點和策略卻各不相同。
(一)Google (谷歌)
毫無爭議的,Google是數位醫療投資的活躍投資人,2010年迄今已參與了57家數位醫療公司93筆投資交易。Google主要透過Alphabet旗下投資各階段新創的GV(Google Ventures)、投資後期新創的CapitalG(Google Capital)和投資早期人工智能(AI)新創的Gradient Ventures等三家機構來投資數位醫療新創,約占Google對數位醫療新創投資件數的70%以上。
Alphabet旗下以解決世界上各種重大難題著稱的Google Solve for X(SFX,通稱「射月計畫」)子公司Verily(原名Google Life Sciences),專注醫療科技領域,承擔 Alphabet大部分醫療工作。Verily專注於資料利用,透過搭建分析工具、協助醫生工作、進行科學研究等方法改善醫療健康。Verily也會投資「射月計畫」直接關聯的新創公司,例如,Verily在2019年1月投資於個人健康記錄的新貴Ciitizen。另外,Google的加速器/孵化器計劃(例如Google Launchpad Accelerator)已經投資了17家數位醫療公司。
從下圖來看,Google在健康醫療領域押注的投資件數最多次類別是基因(18件交易)、臨床研究(15件)和保險與福利(12件)。
Google集團在2010年迄今投資的基因組學新創,包括:參與來自史丹福大學的DNA雲端資料庫DNAnexus 4輪投資,該公司提供資料管理、新一代定序資料分析,並為DNA定序中心與研究人員提供安全的協同作業。另外,GV參與基因檢測23andMe多達3輪的投資,也積極投資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的技術創始人之一的科學家張鋒,其所創辦基因編輯CRISPR/Cas9的公司,包括:目前已IPO的Editas Medicine、Beam Therapy。液體活檢診斷生物技術公司Freenome也是GV投資目標之一,這家透過對血液(自由細胞)中遺傳物質的動態收集,利用深度學習模型分析各種類型的癌症。2018年6月Verily在美國加州南舊金山辦公園區,透過新創園區的合作,替Freenome建立專門實驗室。不只有投資Freenome,Google先前也投資了基因定序設備龍頭Illumina所分割出去的液態活檢技術新創Grail,全力搶食200億美元的液態活檢市場。
在臨床研究方面,Google投資腫瘤研究及癌症治療領域的醫療大數據技術公司Flatiron Health,該公司能夠從多種管道收集病患的臨床記錄、醫療病歷資料、遺傳資訊、醫療費用資訊和基因組學資訊等數據,並使用先進的AI/ML技術提出有意義的見解,提供腫瘤學家或協助醫生更好的做出臨床診斷。另外,GV也投資BlackThorn Therapeutics臨床研究的新創公司,其利用雲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技術,分析精神疾病的核心問題,從而研製相應標靶藥物來治療不同類別的精神疾病,減少服藥後副作用的產生。
在保險與福利方面,GV投資了Oscar Health、Clover Health、Collective Health等新創,這些公司都使用先進的數據分析和創新的患者參與的模型來進行差異化。
儘管Google沒有直接投資任何遠距病患監測的公司,但Google於2019年初以4,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Fossil的智慧手錶的研發資產,更在11月初以21億美元收購另一家上市的智慧手錶公司Fitbit,Google真正看中的不是智慧手錶,而是智慧手錶背後那3.5兆美元的醫療市場。因為Fitbit擁有2,800萬台活躍裝置,龐大的用戶數與數據,將成為科技巨頭踏足醫療領域的基礎,可帶來Google旗下產品組合很難獲得的寶貴健康資料。遠距程患者監測功能對於Google的醫療策略(尤其是在臨床研究中)至關重要。目前Alphabet旗下Verily的智慧手錶Study Watch的ECG心電圖功能(on-demand ECG feature),在2019年初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510(k)認證許可。
Google 這些年持續加碼投資醫療領域,並在Google AI這個研究單位底下,還特別成立Google Health團隊,進行健康醫療相關研究與應用,目前在肺癌、乳癌等多個疾病檢測都有突破。
(二)Microsoft (微軟)
微軟在生醫領域的投入,可以從創辦人比爾.蓋茲說起,蓋茲與其夫人梅琳達的慈善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已對全球人類健康與公共衛生貢獻無數。微軟集團推動生醫領域創新的想法也陸續躍上檯面。2017年微軟執行長納德拉成立醫療NExT計畫(Healthcare NExT Initiative),這是一個與學術界合作研究計畫,將新興科技(如AI、雲端計算)運用於健康照護領域,讓醫療、藥品開發、人類基因體學的發展能更快且更深度探索,當時微軟找了最頂尖的科學家加入,強化微軟在健康醫療的布局。2018年3月微軟還推出了Azure雲端基因定序及分析服務Microsoft Genomics。2018年6月微軟宣佈成立正式的健康照護部門Microsoft Healthcare,包括挖角Google生技子公司Verily大將。在此基礎之上,微軟將新成立的Microsoft Healthcare整合NExT研究資源,再加入策略合作的任務。新部門將包含在微軟AI與研究部門之下,旨在推動微軟健康照護和生技業轉向雲端。2018年底,微軟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宣布合作基因分析平台,運用微軟的Azure雲端運算,透過AI閱讀巨量的醫學文獻、進行基因定序、分析與診斷的效能,進而協助醫學專家快速預測基因變異產生的潛在疾病,引領台灣建立世界級精準醫療生態圈。2019年初,微軟再宣布攜手全美最大HER電子健康病歷公司Allscripts的子公司Veradigm,把Allscripts的電子病歷資料庫、研究機構和大藥廠資料,利用微軟的AI分析平台做整合,未來將提供藥廠作為加速新藥開發,並替醫院端為病患找出最有效的治療方法。
隨著微軟將其健康醫療策略從個人健康數據轉向大型醫療組織雲端儲存和使用其數據,其投資也發生了變化。自2016年以來,其大部分投資都在數據管理和分析以及基因類別的公司。2010-2019迄今,Microsoft在健康醫療領域押注的類別相對集中,以與微軟專長息息相關的「數據管理與分析」投資件數最多,高達16件,其次是基因類別(6件)。
與Google的做法相反,微軟的大部分投資來自其加速器/孵化器計畫,例如Microsoft ScaleUp和Microsoft AI Factory。這些計畫在早期就與數位醫療新創積極合作。迄今為止,這些加速器計畫已有35家數位醫療新創公司畢業。許多新創從微軟加速器畢業後,又繼續募集額外的資金,例如SWORD Health、Genoox、KenSci和SigTuple。另一方面,微軟的創投部門M12通常參與後期階段的投資,例如慢性病管理公司Livongo Health IPO前募資、人口健康管理平台Innovaccer的成長輪募資。
微軟的投資亮點中,值得一提的是微軟在2017年底投資免疫醫學平台Adaptive Biotechnologies,在2019年6月26日在納斯達克IPO,當日股價飆升一倍,微軟不僅投資報酬翻漲四倍外,另外,Adaptive同意7年內在Azure上花費至少1,200萬美元,而微軟成為該期間Adaptive Biotech雲端服務的獨家提供商,微軟此一投資可謂是「一箭雙雕」。
(三)Tencent (騰訊)
騰訊醫療投資的大門從行動醫療開啟,行動醫療的概念從2011年開始提出,2013年大批新創公司湧入,如好大夫線上、春雨醫生、丁香園等玩家率先進入賽道。從此之後,騰訊在醫療大健康領域以自建模式和投資(合作)模式進行布局。目前在正常營運的健康醫療產品布局,包括騰訊旗下產品微信端的布局、服務平台的搭建、AI+醫療產品的發布、以及合資成立的線下診所等。
2014年騰訊旗下的微信智慧醫院上線,打響了騰訊自建醫療版圖的第一槍。2016年4月,騰訊成立AI實驗室,推出AI醫療產品。目前有多家AI的醫學影像實驗室落地。2016年6月,騰訊與醫聯、基匯資本合作推出了「企鵝醫生」,建立線上線下診所,目前已在北京、深圳、成都和香港四地建成落地,開展企鵝醫生線醫務服務。2017年8月,騰訊推出騰訊覓影,作為騰訊首個應用在醫學領域的AI產品,透過人工智慧醫學圖像分析能力輔助醫生閱片,已經能精確定位3mm以上的微小肺結節,檢出率≥95%。還能利用AI醫學影像分析輔助臨床醫生篩查早期肺癌、早期食管癌、眼底疾病、結直腸腫瘤、宮頸癌、乳腺腫瘤等疾病。騰訊於2017年推出AI醫療創新系統(AIMIS)以來已在全國10多家醫院建立了AIMIS實驗室,還將和100多家醫院簽署協定,將AIMIS系統佈置在醫院內。另外,騰訊雲提供醫療解決方案,構建全民醫療健康資訊平台、搭建區域智慧醫療平台、區域影像雲平台、區域大數據雲平台等。
騰訊在大健康領域的野心不僅局限在親自佈局健康醫療產業,同時在健康醫療產業進行大量投資。騰訊控股是數位醫療領域第三大最活躍的科技巨頭投資者,該公司在2010-2019年10月共參與40家公司52筆的投資交易,其中有31筆投資中國的企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18項投資美國,反映出騰訊的國際野心,其餘投資是印度的公司。眾所周知,騰訊是一家相當活躍的投資者,截至2018年,該公司已進行了700多件投資,在醫療投資也非常瘋狂,其中有84%的數位醫療投資是由騰訊控股投資,其餘部分則透過其AI加速器計畫進行投資。
騰訊在醫療健康的使命是加深其面向業務的能力,從下圖來看,騰訊在健康醫療領域押注的重點是「臨床研究」(8件)和數據管理與分析(7件)。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9月初,騰訊以7,000萬美元投資丁香園;3周後又領投掛號網(後改名微醫集團),這輪募資的總金額超過1億美元。而2014年亦被視為「行動醫療創業元年」,這一年互聯網醫療公司數量迅速擴張到5,000家。之後的三年時間內,卓健、醫聯、微醫、新氧、企鵝醫生、妙手醫生等創業公司先後收到了來自騰訊投下的金幣,單筆投資金額從數百萬元到幾十億元人民幣不等。據統計,迄今騰訊已用逾200億人民幣的投資,將丁香園、微醫集團、卓健科技、醫聯、好大夫線上、企鵝醫生、碳雲智慧等大半的數位醫療獨角獸納入麾下。
不過,在2018年騰訊在醫療領域的佈局已經開始從「重投資」轉向「重自建」,整個2018年騰訊在健康醫療領域僅有四筆投資,收斂了以往的撒錢模式。可能因「可投資的優質項目較少」,或是出於自身戰略調整的關係。
五、結語
健康醫療是一塊沒人願意放棄的甜美大蛋糕,特別是近年來,人工智慧技術與醫療健康領域的融合不斷加深,吸引ICT科技巨頭和資本巨頭不斷透過自建、投資與收購模式積極布局新興智能醫療產業,大批專注細分領域的新創公司也蓄勢待發。相信科技巨頭在數位醫療或智能醫療戰場的競爭將更白熱化,對新創而言,是機會也是挑戰。
參考來源:
CB Insights(2019), “Where Tech Giants Are Betting On Digital Health”, October 28, 2019, https://pse.is/JD7G9
財訊(2018), “Google下一隻金雞母,瞄準健康醫療”, 2018年06月16日, https://pse.is/MWALJ
陳慧慈(2019), “攜手全美第2大藥妝 力抗蘋果、亞馬遜科技巨頭》微軟佈局醫療保健的6大進擊”, 財訊,2019-02-20,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9722
陳建鈞(2019), “砸21億美元收購Fitbit,Google看上的卻不是智慧手錶?”, 數位時代,2019.11.04,https://pse.is/M45AW
林妍溱(2018), “微軟成立健康照護部門”, iThome, 2018-06-28,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24211
小麥 Noor(2018), “騰訊在醫療大健康領域的野心與行動”, 億歐智庫,2019-08-25,https://pse.is/LUR4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