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19.11.13

【新興領域:11月焦點7】去中心化的Blog?MattersXLikecoin打造創作者理想國

在一個人人都可以上臉書發文分享、轉載及留言的資訊爆炸時代,文字這個工作本身的價值也越來越微薄,從過去許多人單純作為一個自由的「作家」來賺錢,到如今「作家」可能只剩下一個名譽上的身分表示,真正的金流往往來源於其他贊助或商業廣告洽談等。也因為眼見這個文字內容產業瀕臨衰亡的窘境,曾任端傳媒總編的張潔平女士希望透過區塊鏈「高度安全」、「破碎化」及「可發行流通性代幣」的特性來解決此一問題。 今年十月,由張潔平所創辦的Matters與高重建所創建的Likecoin完成了深度整合,兩大創辦人也雙雙受邀在11月初台北華山舉行的「鏈上生活節」分享其平台理念與營運模式,本文將帶您瞭解區塊鏈與內容產業結合所打造的「創作者理想國」。

一、時代下內容產業的痛點

如同前言所述,因應當今社群媒體與網絡的興盛,文字創作本身很難被視為一個私有化資產;相反地,它成了公有化的財產,甚至成為服務商業活動的奴隸,或者輿論箝制的最前線。一旦它被發表後,擁有權往往就已和創作者脫鉤,連帶的會衍伸出盜用、下架及分潤等問題,以下容我們花點時間正視此問題的本質。

版權盜用問題

盜版猖獗恰恰與新興技術發明呈正向關係,不論是光碟燒錄、數位圖像竊取或書籍印刷等,都是製作盜版品的有力管道。而文字創作本身更難免於其外,隨著臉書、Twitter、Instagram及微博等這樣的社群媒體創建後,所有的文字創作內容不像書籍具有完整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與ISBN編碼作為引用的媒介,創作內容往往成為一個可以被任意轉載或節錄的思想結晶,關於其「版權該如何被規範」、「轉載引用的分潤該如何實現」等問題探討,顯然因為太難解決了,都暫時被社群平台的用戶所忽略。也因而使得,轉載與節錄毫無章法,恐怕早已成為各種網路霸凌的工具,不論是對平台用戶亦或是平台本身都不是一個好的創作環境。

無法永久性保存問題

不像紙本記錄能易於翻找到幾十年前的內容,線上的文字創作,往往會因為平台公司的資料庫問題或公司面臨倒閉,使得文字內容化為烏有。以台灣的用戶來說,過去所熟知的「無名小站」是許多中學生及青年抒發情緒與記事的文字園地,由於資料庫的汰換更迭,常有網站搬家的公告,期間也曾導致文字創作的遺失。另外,像是香港早先的新聞媒體-「主場新聞」,突然在2014年夏天因擔憂損益無法兩平而結束營運,所有記載的內容也同樣一夕間消失無蹤。

除此之外,中國境內因為政治因素與維穩要件,言論審查時有聽聞,放上線的發文內容無法被任何單位確保妥善保存,隨時有下架的風險,這也是文字上線到網路媒體後,真實遇上的毀滅性問題。

金流分潤問題

如圖所示,過去媒體產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向廣告商收取費用,再把這些資金向創作者購買文字版權,創作者能仰賴文字創作的收益養家活口,此時期的讀者,不論是透過報紙或雜誌,都能享受免費閱讀的樂趣。

然而,在眾多社群平台大規模吸納用戶後,創作者與讀者再也沒有那麼明顯的疆界劃分,大型的平台透過所有用戶的創作與參與,創造一個利於商業利益演算的環境,不斷透過演算法把用戶的喜好串連推播,除了生產出一批黏著度極高的用戶外,廣告商也食髓知味地希望透過平台大者恆大的威力,讓廣告內容能推播給那些真正關注的受眾,因而願意支付比先前更鉅額的款項,來維持商業上的影響力。從此,文字創作者很難透過純粹的文字工作而營生,讀者也在商業演算的利益下被屏蔽掉多元閱讀的可能。

雖是如此,市場上仍有不屈服的傳統媒體尚有活下去的鬥志,他們鎖定忠實讀者,並對他們收取相應的費用,並將此筆費用付給頂端創作者(獨家代理)。雖然這樣的方式是因應時代下的變通作法,但仍有99%的非頂端創作者,成為了這些媒體上免費服務的勞工,無法獲取任何利益與收入,金流問題仍無法普及,創作的價值依舊被低估。

二、去中心化部落格-Matters

有鑑於上述內容產業的痛點,曾任端傳媒總編、已投身文字媒體工作十幾年經驗的張潔平女士決心透過「區塊鏈技術」解決問題,並創辦了Matters。

Matters事實上可以理解為以區塊鏈技術運作的無名小站,都同樣必須通過註冊帳號始有發文權,差別在於每篇文章都被區塊鏈清楚地標記,且皆登錄在IPFS這樣的分散式網絡系統中;也就是說,Matters只是擔任一個撰寫的介面與揭露的平台,所有的文字內容都在區塊鏈所打造的去中心化網絡之中,用戶能透過自己的帳密(公鑰、私鑰)保管自己的文章,是否要公開發布至平台上也可由自己決定,倘若有一天Matters這間公司倒了,這些文章也不會被刪除,只要再透過一個解讀程式的平台,就可以再次呈現這些文字內容,也解決了無法永久性保存的問題。

Matters是2018年4月正式商業化營運,且為了使平台的討論氛圍能具備多元的宗旨,創辦團隊花了很長的時間進行內部測試,2018年11月才正式地公開上鏈。目前,平台歷經了六次的更新,所經營的16個月以來,已有兩萬多個核心的創作用戶加入Matters平台,為了能實現版權移轉分潤的機制,Matters今年在10月15日正式宣布與Likecoin深度整合,整合方式揭示如下

三、落實創作有價-Likecoin

Likecoin是一套基於區塊鏈底層技術架構發行的「讚賞幣」,目的是希望線上的創作都能受到區塊鏈標記且經由讀者讚賞獲得報酬。該概念是由2017年開始發想,高重建為其主要創辦人,每位用戶可以在Likecoin生態系中註冊為讚賞公民(Liker ID),只要安裝一個Like插件,就能自動「化讚為賞」-讀者每一按讚,作者就能獲得收入。

特別的是,讀者可以選擇免費加入或以每月5元美金的月費支付來參與這樣的生態系,而就算你是免費進入,體系裡面對創作者的回饋還有一部分是來自生態系中的基金池,創作者依然能取得報酬。目前獨立媒體、立場新聞、眾新聞、香港獨立媒體網與Matters都加盟了這套生態鏈,讀者只要成為讚賞公民,就能在閱讀這些平台文章時給予創作者讚賞。

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創作者,可以在BitAsset(幣安)交易所註冊帳號、認證身份 (KYC),就能順利把在平台上透過讚賞取得的LikeCoin兌換成美元或新台幣,創作者不再只是為平台免費打工,而是能從文字創作上取得相應的報酬。

接續前段所述,Matters與Likecoin於今年10月中旬開始成為緊密合作的關係,往後只要註冊成為Matters用戶就會有一組對應的Liker ID,就可以直接對平台上的文章給予讚賞。目前成為Liker已有3.4萬人,付費加入者(Civic Liker)也有804人,累計創作人總報酬則高達六萬元美金,真真實實地讓創作者獲得來自社群讀者的報酬,解決版權與金流分潤的問題。未來,LikeCoin還預計在今年12月以Likecoin的方式進行社群投票,由用戶自己決定這生態系的走向,而非商業利益導向的環境,不但是對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最具體的實踐,更能完善「讚賞公民共和國」的願景。

四、結語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區塊鏈」這三個字在眾多市場投資人眼中都是惡名昭彰的負面形象,主要是因為在技術未成熟、資訊不夠透明的情況下,許多不肖的業者應用其來做為金融商品炒幣的工具,使得市場上詐騙亂象四起,多人蒙受其害所致。然而,從2018年初熱潮退下後,仍有許多人不放棄地在尋找區塊鏈在當代無法被取代的獨有功能,或許Matters與Likecoin在內容產業的結合,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

自從有像FB這樣的大型社群平台後,透過商業機制的篩選,一直餵養我們「該」看與「愛」看的東西,讓我們難以克制地為絢麗奪目的商品掏錢,但創作者卻在這當中從來沒有辦法得到相應的報酬,且在該機制日復一日的循環下,我們不知不覺地堆疊了自己的同溫層,烙下了不同社群之間的歧異,社會的分裂與攻擊可能就此展開。然而,透過區塊鏈的本質「去中心化」的落實,我們可以擺脫商業平台背後的枷鎖,所有的文字產出不再是經由平台背後的商業演算機制,也不會因為莫名牴觸了哪些神聖不可褻瀆的詞彙而被消失,每篇內容都會有自己的標記,同時,還能因區塊鏈「破碎化」的特性將資產金額分到極小的位元,可以為每個創作者積累報酬,這就是Matters與Likecoin想做的事。或許,現在說他們能為內容產業的創作者打造「理想國」,還是一個太早的評價,需留待時間去驗證。但,就在此時,我們已看見政府無預警攻擊香港校園,已讓香港人喪失了基本生命安全與人身自由,未來會否有言論管制或審查未得而知,套句張潔平女士在分享中所說的『寫作是最小單位的自由』,而Matters正是為了這個自由而開啟先例並努力實踐的平臺,至少未來面對言論審查的時候,透過Matters寫入的都能確保不會被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