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佳寧(台灣經濟研究院研究六所 助理研究員)
根據台灣經濟研究院FINDIT研究團隊所收錄的台灣獲投資料(上市/櫃前的股權投資),在2015-2019.8期間台灣獲投交易件數為1,154筆,其中食農領域(包含農漁業(Farming/Fishery)和食品與飲料(Food & Beverage))占了49件,占比約4.2%。若將獲投對象限縮為2010年後成立的新創企業,則共有40件投資交易,已揭露的投資金額為5,006萬美元,約占總新創獲投金額23億美元的2.1%。2015年台灣食農新創獲投共7筆,揭露金額為1,657萬美元。至2018年,獲投紀錄上升至12筆,金額則為3,261萬美元,大幅成長近一倍(97%)。2016年受資本寒冬影響,獲投金額略下滑至1,158萬美元;2017年回升至1,330萬美元;2018年交易金額則因為提供酵素有機廢棄物快速處理解決方案的地天泰農業生技獲投3億台幣(1,000萬美元),大幅提升獲投總金額。
由40家2010年後成立的獲投食農新創來看,以2015年的成立家數最多,共13家,其次為2016年的8家,第三為2014年的6家,惟尚未有2019年成立的新創獲得投資。
由獲投階段來看,以A輪(含)以前的早期階段的交易件數占多數,共86%;若分別由子領域來看,亦呈現相同的趨勢,農漁業及食品與飲料業均以早期階段交易最多,分別占83.33%、87.1%。
若依各年度來看,2015年至2017年以天使輪及種子輪交易件數占5成左右,2018年則以A輪占大多數,共75%,顯示前幾年的投資成果發酵,使得獲投企業快速發展,並順利往下一個階段募資邁進,然而中後期階段的投資仍較少見;整體而言,各年度交易仍以早期階段最多。
從每筆獲投交易金額來看,在2015年至2019年8月的統計期間內,以提供酵素有機廢棄物快速處理解決方案的地天泰農業生技,於2018年7月獲得鑽石生技及富邦金控創投等投資者投資A輪1千萬美元居首位;而餐廳訂位平台EZTABLE於2016年5月獲得C輪880萬美元投資居首次;第三為知名連鎖德國麵包、蛋糕烘焙店馬可先生於2018年12月獲投A輪870萬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獲得心元資本等投資者青睞的華人料理影音社群HowLiving美味生活,於2017年11月便已獲得高達400萬美元的投資金額,為14筆種子輪交易中金額最高。
在投資金額前10大的新創企業中,屬於農漁業者共4家:提供酵素有機廢棄物快速處理解決方案的地天泰農業生技(Tetanti AgriBiotech Inc.)、農產品零售平台-豐禾健康蔬果(Rich Healthy Fruits & Vegetable Corp.)、農藥替代解決方案專家-台灣神農社會企業(Taiwan Shennong Social Enterprise)及整合產地到餐桌的地瓜供應商-瓜瓜園企業股份有限公司(K.K. ORCHARD),其餘6家均為食品及飲料業。
以下分別列出2018年及2019年迄今獲投金額最高的交易:
由投資件數來看,食農領域最活躍的投資者和加速器依序為國發基金、心元資本、之初創投、大亞創投及台灣創速(Taiwan Accelerator),多數投資機構僅投資1至2件。
整體而言,雖然食農領域新創獲投件數及金額占台灣整體新創獲投並不高,但在政府與民間資源相繼投入之下,如2018年起由頂新和德基金出資成立的好食好事加速器,也是台灣唯一專注於孕育食農新創的加速器,以及政府成立的國家及加速器-產學研鏈結中心,致力協助學術研究團隊創業,將學研技術導入市場,落實產業運用,期待未來能催生更多以新商業模式和技術帶動領域創新的食農新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