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際動態消息:2019.6.11-2019.7.10】
(一)技術突破與發現
#1. 抗病毒療法加上 CRISPR 基因編輯,科學家首次成功根除小鼠體內 HIV
自 1920 年於非洲首次出現以來,愛滋病已經蔓延至全球各地,根據聯合國愛滋病聯合規劃署(UNAIDS)的統計,全世界有近 3,700 萬人感染 HIV,每天新增的感染人數超過 5,000 人。愛滋病之所以令人恐懼,主要是因為目前仍沒有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完全治癒,而這也和導致愛滋病的 HIV 病毒特性有關。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的最新研究出來後,對抗 HIV 的持久戰也終於出現一絲曙光。在這項研究中,由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Lewis Katz 醫學院 Kamel Khalili 領導的研究團隊透過結合 CRISPR-Cas9 與新型態 ART 藥物,成功清除 9 隻感染小鼠體內所有 HIV 的痕跡。研究機構評論表示,將HIV病毒載量控制在較低濃度時,再使用CRISPR技術可能更有效,這項研究讓我們在治癒人類HIV感染的路上,邁出了關鍵一步。(詳見:https://pse.is/G5G4N、https://pse.is/G7AZ7)
#2. 腸內菌立大功! A型血可望轉化為O型一解血荒問題
美國時間2019年6月10日,由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Peter Rahfeld等人發現特定腸道細菌製造的酶能夠將A型血的抗原醣分子抹除、成為任何人都可以接受輸血的O型血。這項技術有機會解決全球各地血庫的短缺問題,受到醫界高度矚目,並刊登在《Nature Microbiology》。(詳見:https://pse.is/JVC7T)
#3. 科學家改善「磁熱療」療法,加熱奈米顆粒以殺死癌細胞
科學家針對癌症不斷在研發新的治療戰術,一種稱為「磁熱療」的療法目前還處於實驗階段,最近俄勒岡州立大學團隊於小鼠實驗中取得磁熱療成果,證實其可以顯著抑制皮下卵巢腫瘤生長,未來或許有機會作為化療、放療的輔助療法。磁熱療(magnetic hyperthermia)方法是先將磁性奈米顆粒以注射器直接注射到腫瘤患處,接著將顆粒暴露在交變磁場(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AMF)中,使其加熱到約 38℃ 溫度,間接「高溫烹熟」旁邊的癌細胞,目前已在前列腺癌、腦癌患者的臨床試驗中進行了安全性測試。(詳見:https://pse.is/JAA36)
#4. 德科學家發現BMS藥物Sprycel 可當成暫停CAR-T免疫風暴的「開關」
2019年7月3日,德國維爾茨堡大學附設醫院(University Hospital Würzburg)研究團隊宣布,在動物實驗中發現必治妥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BMS)的血癌藥Sprycel (dasatinib),能快速抑制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療法中最令人擔心的副作用-細胞素釋放症候群(Cytokine release syndrome, CRS,又稱為免疫風暴),且不影響CAR-T細胞的正常功能。這項研究發表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研究團隊先是在細胞培養基實驗中發現,Sprycel可以透過干擾一種名為LCK的酶,將CAR-T細胞鎖定在不活化態,進而阻止細胞釋放造成CRS的發炎物質,效果可以持續7天。更令人振奮的是,當研究團隊把Sprycel移除後,CAR-T細胞可以在7小時內快速回復,並開始攻擊癌細胞。(詳見:https://pse.is/GFVY8)
#5. 丟掉繃帶、敷料,以色列公司推「醫療槍」降低換藥疼痛感
為了減緩燒燙傷病友的痛苦,來自以色列的生醫—Nanomedic Technologies Ltd.,開發出了一種名為SpinCare的「醫療槍」,能利用靜電紡絲技術,噴射出一種高熔點聚合的奈米纖維層,纖維裡可以注入抗生素等藥物,還有整型、外科手術會用到的抗菌化合物、膠原蛋白、矽膠等其他有助於傷口癒合的物質。比起傳統的敷料、繃帶,SpinCare更加衛生、方便,且由於它噴出的藥物奈米粒子非常小,因此可以打幅降低換藥時的疼痛感。傷口待2-3週癒合完成後,這層薄膜就會剝落。除了醫療院所外,災難現場也是 SpinCare 重要的應用領域。醫療槍能夠快速為受災戶處理傷口,防止其惡化感染,延長搶救時間。(詳見:https://pse.is/J347Y)
#6.《Cell》子刊: Viuse電子菸會使神經幹細胞缺陷、老化
日前,來自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的研究小組發現,使用Viuse電子香菸或尼古丁傳遞裝置,透過加熱使尼古丁和香料化學品,誘導粒線體融合(SIMH)引起幹細胞毒性,加速細胞衰老,對長期暴露尼古丁使用者是一大影響。相關研究已發表在《iScience》期刊上。(詳見:https://pse.is/GAVNW)
#7. 日本科學家最新發現!特定癌症免疫療法可能導致患者罹糖尿病
2019年6月11日,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某些癌症療法中採用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若攻擊到胰島β细胞,可能使癌症患者罹患第一型糖尿病。此研究成果於今年5月刊登於《Diabetes Care》。(詳見:https://pse.is/JWQFV)
(二)大廠研發與上市動態
#1. RNA療法受大藥廠矚目 新銳Skyhawk與默沙東、百健攜手合作
RNA療法新銳Skyhawk,其SkySTAR技術平台為一開發靶向RNA創新小分子藥物的平台,可用於開發小分子化合物,以糾正那些被稱為「外顯子跳躍」(exon skipping)的RNA錯剪接,並與RNA前體結合,在細胞核中糾正RNA的剪接錯誤,恢復mRNA的表現。2019年7月8日,Skyhawk Therapeutics公司宣佈與默沙東(MSD)達成研發合作協議,默沙東將利用SkySTAR技術平台開發靶向RNA剪接的創新性小分子,作為治療某些神經退行性疾病和癌症多項計畫的潛在新療法。默沙東公司將獲得其獨家全球性研發和推廣權益,並且負責新療法的臨床開發和推廣。Skyhawk將獲得包含前期付款、基於未來里程碑的後續付款以及產品銷售額的分成,預計每個計畫可獲6億美元。迄今為止,Skyhawk公司的合作夥伴包括百健(Biogen)、武田(Takeda)、賽基(Celgene)和默沙東等多家大型藥廠,顯示出業界對該公司靶向RNA剪接的小分子藥物開發平台的關注。(詳見:https://pse.is/H3Y3Y)
#2. 楊森與Celsius合作 擴大基因體學結合AI新藥開發
美國時間2019年7月9日,嬌生集團( Johnson & Johnson )楊森製藥(Janssen Biotech)宣布,與Celsius Therapeutics達成合作協議,Celsius將使用其單細胞基因體學和機器學習平台,從Janssen治療潰瘍性結腸炎(ulcerative colitis)的VEGA IIa期臨床試驗中尋找預測性生物標誌物。Celsius是一家利用基因體分析技術開發新藥的生技公司,此為Janssen 近期對數據研究的第二次投資。Janssen R&D部門於今年(2019)6月宣布,與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SF)合作開發以數據驅動健康照護,Janssen 也希望成為醫療保健數據科學領域的下一代領導者。未來Janssen 、Celsius與UCSF三個組織將共同合作,除了臨床生物標誌的開發,也將執行數據科學、健康創新的獎學金計畫,與召募業界與學術界的科學家,展開人工智慧的應用程式開發,加速新藥開發。 (詳見:https://pse.is/JUFDV)
#3.吉利德23億美元與Nurix達成協議 投入蛋白質降解療法
美國時間2019年6月19日,吉利德(Gilead Science)宣布與灣區新創公司Nurix Therapeutics建立戰略合作,雙方將合作開發一系列創新的蛋白質降解藥物,Gilead將先支付4500萬美元預付款,後續若里程碑都達到Nurix將可獲得高達23億美元的里程金與特許權費用。根據協議,Gilead可利用Nurix專有平台開發多達五種不同疾病的目標藥物,Nurix也可以選擇2項產品共同研發。(詳見:https://pse.is/JWB8D)
#4. 募資2.5億美元 富士與拜耳合作開發細胞療法
2019年7月1日在醫療影像領域佔有領先地位的富士(FujiFilm)宣布與德國製藥龍頭拜耳(Bayer)展開合作,共同開發一種用於癌症治療的細胞免疫藥物。此技術是透過細胞治療的新秀公司Century Therapeutics來進行,該公司為富士的子公司FUJIFILM Cellular Dynamics, Inc. (FCDI),與專注於醫療保健的美國風險投資公司Versant Venture的合資企業。本計劃募資約2.5億美元,其中約90%由目前將癌症藥物作為重點業務的拜耳出資,富士則提供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技術以及藥物的製造。雙方計畫在2~3年內開始臨床試驗,若試驗成功,將能提供癌症患者們更多的治療選擇。(詳見:https://pse.is/JYETK)
#5. Bluebird 宣布Zynteglo定價180萬美元,躋身第二貴基因療法
6月14日,Bluebird Bio宣布,治療輸血依賴性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療法Zynteglo定價為160萬歐元(180萬美元)的價格,僅次於諾華(Novartis)的Zolgensma的212.5萬美元。Zynteglo療法於6月3日獲歐盟委員會有條件上市許可,是歐盟目前唯一被批准用於治療罕見血液疾病療法,依照其有效性,每年支付315,000歐元(356,567美元),分期五年支付。實際定價仍在與歐洲國家的衛生當局進行談判。Bluebird Bio表示,支付方式將取決於療法的有效性,在第一次接受治療時支付預付款315,000歐元(356,567美元),之後每維持一個無輸血年,額外分期4年,每年支付315,000歐元。(詳見:https://pse.is/JWMM9)
#6. Apple實體店面首次銷售糖尿病管理設備,體現進軍醫療野心
2019年6月28日,蘋果(Apple)公司已經悄悄在美國零售蘋果商店(Apple Store)中銷售One Drop開發的鍍鉻血糖監測儀,這是蘋果首次將健康app兼容糖尿病管理的設備帶到實體店面。Apple通過向消費者銷售產品並透過iPhone和Apple Watch將其中的數據整合到Health應用程序中,打造使用者個人的健康管理中心。也體現Apple其長期進軍醫療行業的野心。(詳見:https://pse.is/J6SXY)
#7. Sanofi重整研發策略 裁員466人 專注腫瘤、罕見疾病發展
美國時間6月20日,賽諾菲(Sanofi)宣布,將在法國、德國裁員466人,主要裁員是一部份在心血管疾病的員工,預計將主力放在腫瘤學,免疫學,罕見疾病和疫苗研發上。這些變化看起來是裁員466個人,實際上賽諾菲在各國也同時實施部門計劃的削減開支。賽諾菲去年的銷售和利潤萎縮,部分原因是其旗艦藥物長效胰島素Lantus失去市場獨占性,迄今為止也錯過腫瘤學和罕見疾病的一些關鍵發展。(詳見:https://pse.is/HRXTH)
(三)其他
#1. 川普藥價透明政策受打擊 藥商團體聯手提告
美國衛福部在今年5月時宣布了這項法規,要求電視上廣告的有受醫療保險與醫療補助所涵蓋之藥物,若患者一個月的用藥花費超過35美元,則應在廣告中公開其定價。但此法規造成許多藥廠的不滿,上個月,默克(Merk)、禮來(Eli Lilly)與安進(Amgen)等藥廠團體便聯合提起訴訟,控訴政府要求藥價透明的新政策並不合法,因缺乏國會授權,衛福部無權強迫藥商公布定價。2019年7月8日,美國地方法院法官阿米特·梅塔(Amit Mehta)裁定川普政府所提出的藥價透明法規違法,重擊了政府降低藥價的計劃。(詳見:https://pse.is/JWF5R)
二、【美國FDA動態消息:2019.6.11-2019.7.10】
以下以環球生技雜誌、科技新報、動脈網、自由時報等新聞與報導為參考來源,整理FDA重要的核准項目與其他最新動態消息。
(一)新藥核准
#1. Karyopharm多發性骨髓瘤新藥終獲FDA核准 股價大漲36%
2019年7月3日,FDA核准Karyopharm Therapeutics的多發性骨髓瘤新藥selinexor,該公司股價大漲36%。原定於今年4月可獲准的該藥物,因為FDA在2月咨詢委員會會議中提出對其安全性的疑慮,而被咨詢小組建議延遲核准,當時Karyopharm股價遭重挫,大跌40%。後Karyopharm另提出了其他現有的臨床資訊,作為NDA的補充修正資料,使FDA將處方藥使用者付費法(PDUFA)行動日延遲三個月(至7月6日)。Karyopharm期望Xpovio最快可在7月10日前於美上市銷售,其營銷售權申請近期也已提交歐洲藥物管理局(EMA)審核。 (詳見:https://pse.is/GBKM3)
#2. FDA核准Allergan 長青藥BOTOX用於治療兒科上肢痙攣適應症
2019年6月21日Allergan宣布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其A型肉毒桿菌毒素(BOTOX)生物製劑的許可申請(sBLA),用於治療兒科患者(2-17歲)上肢痙攣。此為第一個批准治療兒科患者上肢痙攣藥物,也是BOTOX上市30周年,FDA批准的第十個新適應症。BOTOX 肉毒桿菌毒素是一種神經毒素,自1989年上市以來,已經獲得批准治療包括眼瞼痙攣和斜視,以及成人上下肢痙攣、慢性偏頭痛、神經性尿失禁、膀胱過度活動綜合症等多個適應症。(詳見:https://pse.is/JWE75)
#3. Keytruda治療小細胞肺癌、頭頸部鱗狀細胞癌二種新適應症獲得FDA批准
美國時間6月10日默沙東(Merck & Co, MSD)宣布,美國FDA批准KEYTRUDA (pembrolizumab)作為治療轉移性或不可切除的複發性頭頸部鱗狀細胞癌 (HNSCC)患者的一線治療,此為KEYTRUDA第一個針對HNSCC的批准。另外,在美國時間6月18日默沙東(Merck&Co,MSD)宣布,FDA加速核准Keytruda單一治療轉移性小細胞肺癌(SCLC)患者,此為Keytruda首次批准治療SCLC,也是 Keytruda第21個批准的適應症。(詳見:https://pse.is/H8AGG、https://pse.is/JPFBE)
#4. Genentech第五種血癌藥獲FDA批准
美國時間6月11日,Genentech宣布其新型抗體藥物複合體(ADC)Polivy與化療產品Bendamustine和Rituximab (BR)合併使用,治療瀰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DLBCL)成人患者,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加速批准,此為FDA首次針對DLBCL批准的化學免疫治療。與常用治療方案相比,透過合併療法,治療復發或難治性DLBCL患者的臨床結果能有所改善。FDA也因嚴重疾病醫療未滿足需求而加速批准。(詳見:https://pse.is/GL9WV)
(二)醫療器材
#1. FDA核准首項舒緩青少年腸躁症疼痛用醫療器材
美國時間6月7日,美國FDA核准首項用於青少年大腸激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舒緩腹痛的醫療器材IB-Stim。這項醫材需處方千箋使用,是種一次使用性耳後神經電刺激器晶片裝置,它會發出低頻電脈衝刺激腦神經分支,以減輕IBS帶來的腹痛。IB-Stim本次依循FDA的de novo上市前審查途徑獲批,並授予創新健康解決方案認可。這項醫材的類似設計NSS-2BRIDGE,已在2017年用於降低鴉片類藥物戒斷症狀,也獲得FDA核准上市。(詳見:https://pse.is/EXKPV)
(三) 美國FDA政策
#1. FDA公布新版《風險評估暨管控計畫:修正與再版指引》
2019年7月9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敲定了修訂版的風險評估暨管控計畫(Risk Evaluation and Mitigation Strategies,REMS)之修改(modifications)、再版(revisions)的製作與提交指南。REMS是一種藥物安全計畫,目的旨在於讓藥物的使用能夠利大於弊,適用於具有潛在嚴重副作用風險的危險藥物,藉由提供藥物的嚴重副作用資訊、如何監測副作用的發生,以及如何處理已發生的副作用,來降低嚴重副作用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此指南提供的訊息包含:FDA如何定義已批准之REMS的變更類型、如何提交已批准之REMS的變更、已及FDA對於被提交之REMS變更的處理程序。具體而言,此指南是響應了聯邦食品、藥物與化粧品法案(FD&C Act)。相較於2015年的版本,新版的指南更擴充了再版、主要修改(major modifications)與次要修改(minor modification)的變更類型範例。(詳見:https://pse.is/JE3NG)
#2. FDA公布心衰竭新藥開發指南草案,重視新藥療效、安全性甚於改善生存效益
2019年6月27日,美國FDA公布心衰竭新藥開發指南草案,供臨床試驗委託者(sponsor)參考,目前尚在處於廣納各界意見的階段,尚未正式實施。FDA表示,這項指南有兩項目的:第一,只要能證明新藥對心衰竭症狀或生理功能有功效,即使對生存率或住院風險沒有益處,FDA也會將其作為核准的基礎;第二,FDA提供試驗委託者一些評估藥物致死率(mortality)的建議。除了致死率,這份指南草案也記述了將患者自身感覺、功能、住院和門診病人介入(outpatient intervention)、生物標誌作為試驗終點及代理終點(surrogate endpoint),以及關於急性心衰竭新藥和小兒心衰竭療法的簡短討論。(詳見:https://pse.is/HH39N)
#3. Medtronic召回有被駭風險的胰島素幫浦,FDA也提出特別警告
全球最大醫療科技公司之一的美敦力(Medtronic)在6月底宣布召回MiniMed 508與MiniMed Paradigm系列的胰島素幫浦,原因是這些裝置含有安全漏洞,有機會讓駭客竄改裝置設定並控制胰島素的輸送,波及用戶病情,美國食品暨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也特別提出了警告。胰島素幫浦能夠藉由植入皮下的導管全天候輸送胰島素,經常用來取代定期的胰島素注射,以維持血糖的穩定,適用於第一型與第二型的糖尿病患者。(詳見:https://pse.is/HNV8W)
三、【台灣健康醫療動態消息:2019.5.11-2019.6.10】
#1. 攜手罕病基金會,國衛院成立「台灣罕病研究網絡」
2019年7月6日,國家衛生研究院宣布與財團法人罕見疾病基金會攜手成立「台灣罕病研究網絡(Taiwan Rare Disease Network, TRDN)」,串聯國內數家醫學中心,以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技術,提供罕病患者更為全面的基因分析資料,協助做出正確診斷及提前預防與規劃未來的應對治療方式。本次成立的台灣罕病研究網絡將進一步確立檢測流程,並擴大服務範圍,預期將可發揮四大功能:(一)了解家族遺傳疾病,提前妥善規劃生活;(二)協助患者確診,尋求最佳治療方式;(三)提供患者遺傳諮詢服務,事先加以預防;(四) 以罕病基金會為窗口,協助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患者全面的資訊與服務。該旗艦計畫亦同步整合族群基因體、生物資料庫與醫療資訊,並串聯美日的國際性生物醫學合作計畫,打造全球基因庫,期盼到2025年能為50萬人服務,除罕病外,也包括癌症等其他疾病。(詳見:https://pse.is/JJCXN)
#2. 比翼加速器第二屆Demo Day 醫療結合科技夯 新創即將起飛
2019年7月1日日,專注於輔導醫療器材、數位醫療及AI醫療應用領域新創團隊的比翼加速器(BE Accelerator)與臺北醫學大學加速器(TMU Accelerator)共同舉辦第二屆Demo Day,展示了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共10家獨具潛力的新創公司。比翼加速器執行董事陳彥諭表示,比翼加速器於2018年成立,前兩屆的加速器計畫已培育16家醫療新創,募得資金共計超過1200萬美元,期待能將臺灣打造成全球數位醫療進入亞洲市場的磐石,比翼資本也以比翼鳥為名,希望能讓投資人與新創公司一起比翼雙飛。(詳見:https://pse.is/GULUG)
#3. 腸病毒國產疫苗研發有成! 國衛院找出腸病毒71型疫苗關鍵
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今(26)日,發表國產腸病毒71型疫苗研發成果。研究團隊首次發現腸病毒71型結構上的VP2蛋白極具應用性,可作為完整建構製備、純化與定量的病毒抗原的方法,目前已在臺灣、美國獲得專利,並在技轉產業界後進行到臨床三期試驗。(詳見:https://pse.is/JP6MN)
#4. 細胞治療醫療院所 7月底前可望再增1、2家
去年9月我國衛福部發布「特管辦法」積極發展細胞治療,至今已有三軍總醫院、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通過自體免疫細胞治療用於癌症,衛福部醫事司長石崇良表示,目前有26家醫療院所、57個申請案正在審查中,預計7月底前會再通過1、2家,也有機會出現用於非癌症的治療。(詳見:https://pse.is/GED6D)
參考來源:環球生技雜誌、科技新報、動脈網、科技報橘、自由時報(林秀英摘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