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17/05/12

共享充電寶強勢來襲—真需求或偽風口?

共用單車之後,共用充電寶開始又成為投資人追捧的對象,超過20家投資機構在短短10天內湧入。隨著智慧型手機的功能愈加增加,行動支付使用愈加普遍,「低電量焦慮症」彷彿成為現代人的流行病。在此情況下,共享充電寶算是瞄準此一痛點因應而生。然而眾所周知,目前線上流量越來越貴,增量市場越來越小,線下流量入口正在成為眾多投資人的關注熱點,共用充電寶為何能吸引到這麼多創投?以下分析充電寶的營運模式、可能的潛在問題以及投資人心態。

共用充電寶有兩種共用形式,一是機櫃式租賃機器,租賃機固定,使用者可以帶走實體充電寶。例如「來電」就是採用這種形式,共用充電寶隨身充電、異地歸還;二是實體充電寶,主要是桌面固定充電寶。例如「Hi電」推出的產品就是桌面型充電寶,容量為20000mAh,定價1元/小時,無需押金,也不需購買充電線;「小電」也採用這種形式,其終端是一台容量為16000mAh的移動電源,通過轉接埠引出帶有三個端頭的充電線為手機等設備充電。這類充電寶不可移動,主要投放於餐廳、KTV、咖啡廳等地方,目前已在杭州、上海、南京等城市出現。

在獲利模式方面,目前,共用充電寶的盈利模式主要是租賃費用、押金以及廣告。共享充電寶相當於直接複製共享單車─基於押金的現金流操作,比如在頭半小時或一小時內基本是免費充電,之後才開始按時收租金,比如每小時1元或每天2元收取費用。此外,充電寶單品成本低,幾十塊錢,按照一小時一元來看,不少投資人認為幾乎不到一個月最多兩個月就能收回成本。而且線下鋪設的場景更多,有機場、火車站、地鐵、商場、電影院、餐飲、酒吧、遊樂園等。可以主打機櫃也可以是充電介面。更誘惑的是,損耗率與硬體成本更低,乍看之下,比共用單車更有前途。

共享充電寶非剛需

儘管共享充電寶炒作得沸沸揚揚,市場卻並非普遍看好,更多質疑指出共享充電寶的風頭絕不會高過共享單車,原因如下:

1. 技術門檻低、容易被取代:共享充電寶技術再高也比不過無線充電,就算再有技術含量也並非不能複製。甚至許多人認為,最終會因為石墨烯電池的商用以及無線充電的成熟而被淘汰,光從技術的角度來說,電池若能持久使用,充電寶也就沒什麼作用了。在短時間內電池技術的突破難度較大,無線充電不同於共享充電寶的租賃模式,因此可能更有發展市場。

2. 安全性不高、風險多:共享充電寶等同於將個人手機曝露於公眾環境下。然而在電子支付和社群網站盛行的年代,我們幾乎不會在公用電腦上留下自己的帳號密碼以及瀏覽資訊,如此一來充電寶可能將帶來安全隱憂:充電寶若攜帶了他人留下的病毒,很可能也會傳到你的電子產品中,另一方面,如果有人在充電寶中安裝了特殊裝置,用來竊取使用者隱私,那麼錢財、個人隱私、工作機密都將存在巨大的風險。

3. 充電寶是偽剛需:移動充和應急充是共用充電寶瞄準的兩類使用場景,但在這兩種場景中使用,要滿足的條件有三,一是正好急需充電,二是沒帶充電寶或充電器,三是願意付錢,前兩條是很隨機的情況,而最後一條又非常主觀,這都不是企業能夠控制的,如果你要轉變大家的使用習慣,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哪怕你完成了,新的技術也成熟了。儘管及時充電滿足了一般消費者的安全感,但顯然安全感仍然做不了流量生意,需要眾多偶發性才能成立的充電寶從此角度看來,顯然並非真正的剛需產品。

既然不看好,投資人為何一窩蜂圍獵?

1、製造風口繼續共享經濟:共享經濟並非僅是創業者的舞臺,也是資方一展拳腳的地方,在共享經濟當紅的氛圍下,無論它後面加上什麼詞綴都會被關注,資方就是從中挑選出能夠快速佔領市場的一類。共用單車逐漸沉寂,但投資人並未對共享經濟失望,深信一定有產品能夠把這一領域成功地延續下去並且發揚光大,充電寶就是投資人找到的突破口。

2、絕不放過一個機會:「創業有風險,投資需謹慎」,這句話雖然很有道理,但是「風險越大,利潤越大」這句話更吸引投資人。朱嘯虎投資滴滴200萬美金,最終能夠換回幾千萬,“找獨角獸”是朱嘯虎的目標,餓了麼、滴滴成功了,百姓網、拉手網卻沒有成為行業領先者,但在最初的那一刻每個專案都有機會,就好比騰訊投資了摩拜,但有騰訊股份的滴滴又投資OfO,投資者不會放棄一點機會,尤其是在時下熱門的共享領域,充電寶的競爭實際上變成了背後資本的競爭,誰投的企業成為獨角獸,誰也將在自己的領域成為佳話。

3、成本回收非常快:有人計算過充電寶的收益,以每個充電寶每天使用4小時,每個網點平均有20個充電寶來算,第一個小時免費,那麼每個充電寶一天流水3元,整個機櫃一天的流水就有60元,一個機櫃加上每個充電寶成本為70元,那麼拋除其它因素,一個網點的成本是4000元,4000/60=66.7天,加上其它的運營成本、維修成本等等,大概半年也能收回成本了,而且大部分充電寶的租金還要100元,就算丟失損壞,扣下100元押金企業也不會虧損,這麼划算的生意自然對投資人是很大的誘惑。

資本方的瘋狂會帶來怎樣的蝴蝶效應?資本競爭是否真能為市場帶來利益?雖然大量的資金提供可以幫助大部分創業公司成功度過早期的困境,但資本的介入也意味著這些企業要快速地成長。而這是否適合所有的創業公司?一旦腳步踏錯,就可能出現創始人被架空的窘境,因而平白被後來者超越。從線上叫車、共用乘車、共用單車到充電寶,無一不披著共用經濟的外衣,反映投資人注意到能推動線下共用項目做大,則有一定商機可圖。然而充電寶的共用模式和安全問題還受到一定程度的質疑,市場並沒有想像中大,競爭與淘汰都是很快的事,只看到現象火爆的創業者急於跳進「共享」大坑中需要謹慎。然而在資本幫助下它的未來會走到哪一步,現在恐怕也無法蓋棺論定。

 

參考來源 : 投資界、新芽、科技報橘、北京商報網(楊孟芯綜整)

 

原文標題 : 

10天融資近3億,IDG、騰訊、朱嘯虎、王剛等20家機構入局,共享充電寶火了

共享充電寶投資開始瘋狂了,他們背後的故事你都知道嗎?

10 天融資近 15 億台幣,中國「謎の共享經濟」——共享充電寶,什麼時候會倒閉呢?

共享充電寶:偽裝風口的租賃生意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