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17/04/13

物聯網+農業,葫蘆內在賣啥藥?

農場、種植日漸不同了,科技所帶給來的變化是成本降低與產量增加。在智慧化的農業中,資料是核心,使新一代的農夫能有更加豐富的手段和工具進行決策,舉凡濕度、溫度的資料與訊息,精準的灌溉時間使耕作效率不斷提升。

物聯網架構由資料獲取層(主要是對影響農作物生長的環境因素進行採集,如對光照、溫度、濕度等)、資料傳輸層(將採集層採集到的資料進行高速傳輸出去)、應用服務層(將傳輸層傳回的資料進行處理並提供各種計算服務)及使用者層(將採集、傳輸、處理後的資料回饋給使用者)所組成。幾乎在農業上的每一個環節中,都可以看到傳感器的存在,不斷地收集資料與回饋資訊。由於裝置在物聯網設備上的傳感器可以使用多年,加上物聯網應用可出現在每一個垂直化的領域;因此物聯網儼然成為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然而,物聯網在農業的運用,應能做到高度自動化,甚至主動告訴農民如何改善種植流程。為了要實現自動化與智慧化,各個獨立作業的工作就必須整合(例如灌溉、灑水時,有沒有考慮前一次施肥的時間)。物聯網平台開發技術目的即在整合所有的獨立工作。例如Accelerite 公司所開發的 Concert IoT即是一種,其物聯網服務開發及增強平台(SCEP),開發者可以拿來開發多個基於雲端的物聯網應用,同時還能開發和商業化與應用配套的軟體生態環境,將各式資料高度整合在一起,又能達到協同工作。

全功能的 SCEP 系統必須提供至少三種功能給物聯網應用開發者,首先是對物聯網應用進行「視覺化設計」開發的工具,貼近使用者操作需求。其次,作為某項服務開放出來,應用者可以從自身的需求出發,設計出新的平台應用。最後,SCEP必須要能有適合的商業模式以營利。

除平台外,還有兩項物聯網技術應用於農業值得加以觀測;分別是「農業物聯網監控」以及「農業資訊管理」。未來如能做到智慧化農業舉凡施肥灌溉管理、無人化自動控制、運行狀態即時監控、農產品品質追溯、生產環境監督等,過去需投入大量勞動力的工作內容都將被精簡。

 

參考來源 : OFweek(徐慶柏整理)

 

原文標題 : 

當我們在說智慧型農場的時候 我們是在說什麽?

盤點那些備受農業科技示範園青睞的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對農業有哪些好處?

農業物聯網引領農業現代化建設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