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17/03/08

投資教育科技不賺錢-投資人觀點的轉變

教育大多是一個統一化的過程,教育體系、教育學制、教學課程、甚至是教材和教育模式都被硬性規定。然而,隨著全球科技和經濟的發展,「教育選擇人」的被動局面也面臨巨大變革。

當下,科技正是修復並推動教育變革的一行代碼。而這,也就是科技推動教育變革EdTech的定義所在。作為推動教育變革的代碼,科技的滲入將如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得到更多個性化的關注和培養?在科技資訊時代,教育和科技的融合又將怎樣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

在這篇文章中,你會看到我們介紹的在科技推動教育改革中,在英語學習、分級閱讀、學情管理、STEMA教育、職業教育等教育環節中創新出的一系列新型學習產品工具推薦。

Edtech將會如何推動教育進行變革?

未來,技術和教研將在教育中占主導地位,目前科技對於教育的推動和變革已經開始,新一代Edtech創業的發力點將從商業模式和產品運營領先變為來自技術和教研領先,從而帶來更高的價值。

以人工智慧為核心的新技術與教學更加緊密的融合,將會導致核心競爭力將從商業模式和產品運營領先變為來自技術和教研領先。另外,通過價值鏈上端的教學模式創新和新技術的應用,將會帶來更低的邊際成本和更高的規模化能力,從而帶來更高的附加價值。而與此同時,新模式的產生勢必將提高對人才和新資源的需求。

Edtech從內容和服務出發提升學習體驗。科學技術對於教育領域的滲透改變了教學模式並優化了現有的線上教育模式。隨著EdTech在教育版圖上的進一步擴張,將逐漸解決教學規模和效果的兩難。人工智慧將取代一部分原來必須由人力來服務的教學工作,規模化能力顯著提高,而基於雲的計算和儲存讓成本越來越便宜。

隨著科技的滲入,在教學過程中的個性化訂制和學習體驗也將得到一定程度的優化。每個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進度進行學習;而通過資料視覺化技術,教學者能夠識別學生的個體學習進度,給予個性指導。VR/AR等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也能夠很大程度增強學習體驗。

由此可見,Edtech的發展也推動了教學內容和教學服務的優化改變,教學內容通過科技提升了學習體驗,教學服務則通過直播技術提升了規模化能力。

科技推動教育改革中,創新出的一系列新型學習產品工具

搜狐教育在探究EdTech未來潛力的過程中,與未來工廠的專家搜集並整理了全球3900多起在Edtech領域的投融資案例,研究發現,在語言學習工具、分級閱讀、STEAM、職業培訓,以及學情管理等教育領域都有較大的創業和投資機會。

線上語言教育:應試和素質教育需求雙重增加

隨著科技對於教育領域的滲透,語言教育的戰場逐漸向線上轉移。目前,中國有3億人的龐大英語消費群體,中國的英語培訓市場高達5000億元的規模。中國線上語言教育市場到2017年將達355億元,但對比整個行業仍有很大上升空間。

線上語言教育的逐漸興起,主要歸功於以下三大因素:

(1)應試教育中對英語學習的重視:中高考改革更加注重英語應用能力,例如北京中考改革,率先將英語口語考試列入考試,並占比40%。

(2)職場對外語能力的需求:據商務部和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3年中國外商企業數量445962家,同比增長1.2%,中國開放化和國際化水準達到了歷史新高度。外資企業數量的增多,為中國職業人群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英語、日語等多種外語成為了職場加分的必備武器。

(3)素質教育對英語需求提高:高淨值人群對子女教育重視程度提高,對國際教育資源消費升級的需求的增加會帶來更多英語學習的需求。

而在外語學習日漸重要的同時,學習方式、及學習有效性卻並沒有得到提高。搜狐教育瞭解到,學校的統一化模式無法按照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進行個性化教學,學校課程內容與進度、課文難易程度不合理、太注重難的語法和詞彙、教學方式單一沉悶等問題致使學生逐漸缺乏外語學習興趣。除此之外,從語法出發而非場景出發的應試教學也讓學生缺少外語實際應用能力。

科技的滲透將有效地解決中國學生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在外語教學中植入個性化教學、自我調整練習、以及智慧語言測評的功能,從而滿足在外語學習過程中的即時回饋和個性化需求。

目前,國際上在新科技滲透語言學習領域內取得較為顯著成就的公司有:

分級閱讀:將內容進行分級提高人均閱讀量

目前,中國學生閱讀領域正在面臨嚴峻的挑戰。2015年我國0-17周歲未成年人的人均圖書閱讀量近為7.19本,我國公共圖書館欠發達、圖書需要購買等原因致使中國兒童閱讀量遠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

同時,由於圖書產品引導方式狹隘、閱讀的教育導向單一、發現體系不完善等客觀因素,很大程度增加了中國學生閱讀內容選擇和發現的難度。此外,目前中國使用的閱讀分級策略是通過人工判斷來進行分級分類,尚不成熟的分級制度造成相當部分學生的閱讀內容與水準不匹配,繼而造成興趣喪失等問題。

未來,新科技的介入利用機器測定內容分級、自我調整閱讀、閱讀能力測評這三大技術豐富兒童的閱讀選擇,並提高中國學生的人均閱讀量。通過建立分級體系和進行自動內容測度,從而改善閱讀內容和水準不匹配的現狀。而增加線上小測試等方式獲得學生的閱讀資料,進而根據每個學生的閱讀需求為其提供豐富的高品質、按需的閱讀內容,從而提升閱讀能力並激發閱讀興趣。除此之外,通過線上的分級閱讀,老師可以即時檢測班上所有學生的閱讀進度、閱讀速度、文本掌握程度等資料,並隨時給予閱讀指導。

目前,國際上在新技術和分級閱讀領域取得較大成就的對標公司有:

 

STEAM學習:利用科技提升遊戲化教學體驗

從知識到實踐的學習趨勢並不僅限於職業教育領域,搜狐教育發現在兒童的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Math數學)領域,越來越多的產品利用機器人、3D列印等技術讓孩子在遊戲化學習體驗中培養邏輯思維和動手能力。

目前公立學校引入STEAM教育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直接開設STEAM課程,對師資和教學都有很大挑戰;其二是通過引入STEAM教育企業合作,要求企業設計與課程大綱結合的教學服務。

然而,當前的STEAM課程缺乏科學的教育設計、基礎性學科知識的融合;基於專案的學習在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中才剛起步,教學設計模式並不健全。此外,STEAM教育對於教師的要求較高,需要其不僅在方法上加以重識和轉變,更要瞭解多領域知識,而目前各學校的師資還不能匹配。

科技與教育的結合將從遊戲化教學、實景和虛擬學習、體系化課程這三方面改善目前中國的STEAM教學現狀。遊戲化學習通過圖形化的指令,可以讓低幼的孩子更容易理解程式設計。虛擬和實景技術可以低成本的在虛擬場景內練習實際技能,而3D列印、無人機、機器人等的技術可以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實踐,並為創造力表達開闢了新的途徑。此外,建立通過與公立學校內教學大綱高度融合的STEAM課程體系,將會實現更好的與公立學校體系的相輔相成。

國際上STEAM學習領域知名的公司有:

 

學情管理:智慧化、自我調整、視覺化

目前,人工智慧和學習管理系統(LMS)是學情管理中的重要方向。LMS系統已成為學校中日益重要的工具,包括自我調整課程、作業、練習以及測評等功能。LMS可以幫助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統計和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給出針對性提升方案。新一代的智慧LMS可以獲得更多學生學習資料,並説明學校給與學生個性化指導建議,提升教學效果,進一步推動教學過程的變革。

美國的LMS已經有十幾年的發展歷史,最早是從大學開始切入,然後滲透到K12領域。而國內LMS系統提供商是國內教育資訊化的重要部分,主要由幾家上市公司提供。據搜狐教育瞭解,2018年全球LMS系統市場規模將會達到78億美元。

未來,隨著新科技對於教育變革的推動,智慧LMS、自我調整引擎、以及學情資料視覺化這三大技術將逐漸入駐當下中國LMS系統的管理中,從而降低整體的系統成本、提高個性化的匹配度。

未來LMS系統將基於測評、作業等學習資料,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視覺化的報告指導。有部分LMS甚至可以給出自我調整課程內容,並説明教師和學校管理者統計和分析學生學習情況。目前,通過線上系統佈置和批改作業已經在很多學校中廣泛應用,而利用語義識別技術,可以實現作文和主觀題的自動批改。將複雜的學情資料通過圖形化、視頻化進行易讀的資料包告並解讀數據,可以説明教學者更好更直觀地瞭解學生學習情況。

目前,國外對於學情管理和LMS系統領域取得傑出成就的公司有:

職業培訓:十年內近半數職務將消失,培訓趨勢向線上轉移

人工智慧和資訊化驅動的新工業革命將導致全球性的人才需求變化,2025年現有50%的職業崗位將會不復存在。與常規性工作被代替的同時,非常規認知型、高薪水高技術的職業工作機會在增加。

而在當前的科技時代下,職業培訓的趨勢走向正在向線上轉移。搜狐教育瞭解到,線上職業學習的比例從2012年的16%增加到了2014年的39%。2014年9月底有26家上市公司已開辦職業教育學校,目前中國已有超過1000所企業職工大學,越來越多的企業培訓採用線上的方式進行。

未來,線上職業培訓隨著科技在教育領域的日漸滲透又會發生哪些轉變?未來新科技將通過線上方式,靈活的,低成本的學習方式,傳授于學生新的職業技能。學生可以通過直播、自我調整等技術提高學習效率。通過利用VR/AR技術,可以低成本的在虛擬場景內練習實際技能,而3D列印、無人機、機器人等的技術則可以讓學生在真實世界中實踐。而為了將能力認證與職業相匹配,線上“字徽章”讓資歷認證的過程不再繁瑣冗長。

目前,線上職業培訓領域內的國外企業有:

 

參考來源 : 教育信息化(張嘉玲摘整)

 

原文標題 :

科技推動教育變革,教育會在哪些環節被優化?

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