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創885園地】企業創投是什麼?解析創投、企業創投、投資型加速器的定位
對新創團隊而言,從產品開發、技術驗證到市場拓展的過程,往往需要龐大的資金及策略夥伴支持,才有機會在競爭市場中脫穎而出。而在新創生態中,最常見的資金來源包含創投、企業創投與投資型加速器,但許多新創團隊卻常因不瞭解這3者的不同,反而錯失良好的合作機會。本文將深入解析創投、企業創投與投資型加速器的角色定位與運作邏輯,並結合臺灣的新創生態現況,協助新創團隊在尋求資金與策略夥伴時,能精準鎖定合作對象,為後續成長奠定穩固基礎。

新創團隊為什麼需要理解創投體系?
對於新創團隊來說,若想要成功將產品打入市場並站穩腳步,除了需要創新的技術力與敏銳的洞察力,更仰賴資金、人脈與策略夥伴的支持,這時創投、企業創投及投資型加速器等,就會是新創團隊在成長階段中相當重要的助力。
然而,不同類型的投資人所期望的獲利模式及投資策略各有差異。例如創投通常較注重實質獲利,希望被投資的公司上市或被併購時,能獲得高額報酬;企業創投則較著重於企業發展,期望新創技術與既有業務互補,突破既有的成長瓶頸;投資型加速器同樣以獲利為目的,但相較於創投,會提供更多元的早期培育及輔導資源。
因此,事先理解不同投資人的角色與目的,才能幫助新創團隊在募資期間,找到真正契合且合適的長期合作夥伴,進而達成雙贏的局面。
新創企業募資對象比較:創投、企業創投、投資型加速器
創投、企業創投與投資型加速器是新創企業常見的3大募資對象,以下將分別介紹3者的投資動機、資源內容與回報期待等差異。
創投(Venture Capital,VC投資)
指的是專門投資於具高成長潛力新創團隊的投資人,較關注新創企業的商業模式成長性及退出機制可行性,又稱為「財務性投資」。通常會以資金、知識、人脈及資源等換取新創企業的股權,待公司成長、上市或被併購時,即可獲得高報酬並退場。
企業創投(Corporate Venture Capital,CVC投資)
指的是由中大型企業內部所設立的投資部門或另行創立的創投公司,不以財務收益為主要目標,而是期望透過投資新創企業以促進母企業既有業務的成長,也被稱為「策略性投資」。企業創投通常會鎖定與母公司業務有潛在協同或策略價值的新創團隊,如製造業投資AI自動化技術、金融業投資FinTech等,幫助母企業提前布局未來技術趨勢,投資後的合作深度通常高於創投。
投資型加速器(Investment Accelerator)
兼具「創投」與「新創輔導」2種功能。以投資獲利為主要目的,招募具有潛力的新創團隊,提供早期階段的資金、培訓課程、顧問輔導及市場媒合等資源,協助團隊快速推進及驗證商業模式,並預先談好投資金額及股權比例,待公司發展穩定即可從中獲利。相較於一般創投、企業創投而言,投資型加速器所提供的資金相對較有限,較適合早期產品驗證階段的新創團隊。
總結來說,創投適合處於事業擴張期的新創企業,提供資源加速團隊成長,待事業穩定後即可退場並獲得報酬;企業創投適合已有產品雛形的新創企業,提供資源加速產品發展,為母公司帶來更多技術突破及業務成長;投資型加速器則適合準備進入市場的早期團隊,提供短期的培育輔導計畫及資源,協助建構更完善的商業模式。
臺灣新創募資現況觀察:新創生態運作及發展方向
臺灣新創募資一般分為Pre-Seed輪、種子輪、天使輪、Pre-A輪、A輪、A+輪、Pre-B輪、B輪、C輪、D輪、E輪、PE輪、股權群眾募資、策略性投資等階段,每個階段所需的資金及資源型態也各有不同,以下將分別詳述:
● Pre-Seed輪/種子輪:產品已有初期的構想及方向,但尚未有具體的執行策略及成果,投資風險較高,故資金來源多為創業者自有資金或親朋好友資助。
● 天使輪:已成立公司並開發至少一項產品,相較於種子輪而言規模更完善,但仍未獲利,多仰賴天使投資人或投資型加速器提供資金與輔導資源。
● Pre-A輪/A輪/A+輪:產品發展逐步穩定,看好公司發展潛力的創投、企業創投將陸續會投入資金,以推動公司成長。但若在天使輪後期資金已耗盡,可以在進入A輪前再進行一段募資,以優化開發技術及穩定商業模式。
● Pre-B輪/B輪:商業模式及技術發展成熟,為了擴張事業版圖、提升市占率,將會募集創投公司的資金,協助加速公司規模化成長。
● C輪以上/Pre-IPO/IPO上市:已在市場佔據一定的地位及影響力,進入上市櫃準備階段,資金來源多為創投公司或國際投資人。
那麼在臺灣新創生態發展現況中,創投、企業創投及投資型加速器又有什麼不同呢?
近年人工智慧熱潮帶動臺灣新創募資活動興盛,其中,創投多聚焦高成長潛力的AI新創企業;企業創投則著重策略布局,鎖定可規模化、可商業化的成長型新創團隊。投資型加速器則從狹義的企業加速服務,逐步轉型為育成與生態系統平台,透過資金、人脈與培訓等多元資源,協助新創整合能量、穩健成長。
臺灣的創投生態逐漸成熟且邁向多元發展,新創團隊應深入理解創投、企業創投與投資型加速器的角色定位與資源特性,才能在不同成長階段做出精準選擇並制定最合適的募資策略。
新創企業挑選募資對象的注意事項

募資並非單純尋找金主,而是要找到能與團隊共同成長的策略夥伴。新創團隊在選擇潛在投資人前,應先釐清自身的發展階段及核心需求,並善用資料庫平台、實體媒合活動等,深入瞭解投資人的投資策略、產業偏好、技術能力、資源類型及回報期待等,選擇最符合自身需求的投資夥伴,才能夠為事業帶來更實質且有效的幫助。
總結來說,產品及商業模式尚未完善的新創團隊,較適合與提供培訓課程及導師資源的投資型加速器合作;若公司已有明確產品與營運基礎,希望快速擴張市場、提升市占率,則可尋求創投的資金與專業協助;若產品或技術與特定產業密切關聯,想進一步拓展合作與商業應用,則企業創投會是更具策略性的合作夥伴。
臺灣新創資訊平台FINDIT,全方位掌握新創募資生態的最新脈動!
創投、企業創投及投資型加速器,各有不同的投資動機及期待回報,新創企業唯有深入瞭解3者的定位,並釐清自身需求及未來目標,才能在多元的募資環境中,找對合作資源、走對發展方向。
臺灣新創資訊平台FINDIT,全面收錄國內外創投、企業創投、投資型加速器等投資機構、臺灣新創企業名單及交易事件資訊,降低資訊落差所造成的合作風險,提升投資決策及合作成功率,更不定期舉辦新創分享會、募資媒合會等活動,促進雙方交流並找到最合適的商業合作夥伴!
立即加入FINDIT會員,全方位掌握新創投資生態的最新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