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2018 年十大策略科技趨勢,人工智慧為基礎
國際研究暨顧問機構 Gartner近日公布2018 年十大策略性科技趨勢包括:
以人工智慧為基礎
至少 2020 年以前,科技廠商的主要戰場都將在於如何打造能夠學習、適應甚至可能自主行動的系統。在 2025 年以前,是否具備使用人工智慧來強化決策、改造商業模式與生態系,同時打造全新顧客體驗的能力,將決定數位計畫推動的成果。
智慧應用程式與分析技術
未來幾年,幾乎所有 App、應用及服務都將納入某種程度的人工智慧,甚至有些 App 將是沒有人工智慧或機器學習便無法使用的智慧型 App。不過也有些 App 是不明顯的人工智慧使用者,藏身在幕後提供智慧功能。智慧型 App 在人與系統之間形成一個新的智慧中介層, 未來可能會改變工作的本質與職場結構。
智慧物件,如自駕車
智慧物件指能按照固定的程式模型執行任務、並利用人工智慧做出更進階的行為的實體物件,同時能以更自然的方式與周遭環境還有人類進行互動。人工智慧正帶動新型智慧物件如自駕汽車、機器人和無人機的技術進展,為許多既有物件強化功能,例如連結物聯網的消費性與工業用系統。在受控的環境下(例如農耕及採礦)使用自駕汽車,是目前智慧物件當中快速成長的領域之一。在2022年以前,有機會看到自駕汽車在有條件限制、詳細規範且受控的狀況下行駛於道路上,但一般用途的自駕汽車,至少在未來五年內,可能還是需要有一個人坐在駕駛座,以防無預警出現技術故障。
數位分身
數位分身指真實世界中某個實體或系統的數位表徵。未來 3 到 5 年將以物聯網使用案例的數位分身最被看好,目前它也是市場對數位分身最有興趣的領域。資產若有完整規劃的數位分身,就可能大幅改善企業的決策過程。這些數位分身連結了它們在真實世界裡的對應物,可用來了解該物件或系統的狀態、針對變化做出回應、改善營運以增加價值。企業組織一開始只需要採用數位分身,然後隨著時間慢慢演化,提升能力讓它們可以收集正確資料並加以視覺化、選用正確的分析技術與規則,並且有效率地針對商業目標做出回應。
從雲端到邊緣運算
邊緣運算是一種運算拓樸,能將資訊的處理、內容的收集與傳送,都放在靠近該資訊來源的地點。連網與延遲方面的挑戰、 頻寬的限制,再加上嵌入邊緣的功能性更佳,都有利於分散式模型。企業應開始在基礎架構採用邊緣設計模式,尤其是有重要物聯網元素的那些架構。若將雲端和邊緣運算看做互補的關係,雲端可以當成一種用來打造服務導向模型以及集中化控制和協調架構的運算方式,而邊緣的角色是傳送,它可以傳送不連續的或分散式流程執行方面的雲端服務。
對話式平台
對話式平台將帶動下一波典範轉移(paradigm shift),改變人類與數位世界互動的方式。轉譯內容的責任將由使用者轉移到電腦身上,在平台接收到使用者的問題或指令後,就會執行部分功能以做出回應,提供或要求輸入更多內容。未來幾年內,對話式平台介面將成為使用者互動的主要設計目標, 而且是透過專用硬體、核心作業系統的功能、平台與應用程式提供。對話式平台的發展已達到臨界點卻尚未達標。其面臨的挑戰在於,使用者必須以一種極度結構化的方式溝通,而這種體驗往往令人感到失望。未來對話式平台主要的差異點,在於對話模型及應用程式設計介面(API)的穩健程度,以及用來訪問、啟動與安排第三方服務以達成複雜成果的事件模型。
沉浸式體驗
對話式介面正在改變人類控制數位世界的方式,但虛擬、 擴增與混合實境卻改變了人們對數位世界的看法和互動方式。目前虛擬實境(VR)與擴增實境(AR)市場的發展仍未成熟且具 有分散化特質,因此雖然出現許多新奇的虛擬實境應用,但除了電玩、360 度環景影片等先進娛樂功能以外,仍無法提供太多實質商業價值。為帶動實質可得的商業利益,企業必須檢視有哪些特定的真實生活情境是虛擬實境與擴增實境可以用來提升員工生產力,或用來強化設計、教育訓練與視覺化流程。
區塊鏈
區塊鏈是從一種數位貨幣基礎架構演化而來的數位轉型平台。區塊鏈技術徹底脫離了現有的集中化交易與記錄保存機制,可做為老牌企業與新創業者發展突破性創新數位商業的基礎。雖然區塊鏈熱潮一開始多半聚焦於金融服務業,但其實區塊鏈還有許多具有潛力的應用,包括政府機關、醫療照護、製造業、媒體發行、身分確認、所有權的登記以及供應鏈。雖然具有長期潛力且毫無疑問能帶動突破性創新,區塊鏈所勾勒的遠景似乎超過現實成績,在兩到三年內許多相關技術仍不夠成熟。
事件驅動
數位商業的核心概念,就是企業要持續保持靈敏並做好準備掌握最新數位商業時機。商業事件可能是任何以數位方式註記的事物,能反映值得注意的狀態或狀態的變化,例如採購訂單的完成,或者是飛機的降落。使用事件中介者(event broker)、物聯網、雲端運算、區塊鏈、記憶體內資料管理以及人工智慧,就能更快偵測商業事件並更深入分析其中細節。但光有技術卻無法從文化或領導方式做改變, 事件驅動模型的價值就無法完全發揮。數位商業帶動了 IT 主管、規劃人員與架構師對採用事件思維(event thinking)的需求。
持續性的適應風險與信任
為了在這個先進、有針對性攻擊的世界裡安全地推動數位商業計畫,安全與風險管理主管必須採行一種持續性的適應風險與信任評估法(continuous adaptive risk and trust assessment,CARTA),才能以風險及信任為基礎,藉由適應性回應即時作出決策。安全基礎架構必須能適應所有環境,才能在管理風險的同時掌握商
Gartner十大策略科技趨勢中前三項是探討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如何滲透所有事物,成為未來 5 年科技廠商的主要戰場; 接下來 4 項趨勢聚焦在如何整合數位與實體世界,以創造一個沉浸式的數位強化環境;最後 3 項趨勢則提到隨著越來越多的個人與企業,裝置、內容與服務之間形成連結,業者該如何從中獲益以取得數位商業成果。
參考來源:科技新報、數位時代(林秀英綜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