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創業蓬勃,展望2017的機會與挑戰
2017/02/09
點閱次數:595
依據全球IT服務、諮詢和商業解決方案供應商Zinnov的調研顯示,截至2015年美國擁有4.7萬家科技創業企業,英國則為4,500家,印度約為4200家,印度成為僅次於美國和英國的世界第三大科技創業企業聚集地。技術的革新推動印度企業創立,加上2015年8月,印度總理穆迪發佈了”Startup India”計畫,除提供15億美元的創業基金外,在稅收優惠、信用擔保基金、創業企業快速註冊和退出服務外亦羅列出實質的做法與放寬標準。
資料來源: Zinnov Research and Analysis。
印度成為全球第三大科技創業最興盛之地
-
2015狂歡之年:2015年是印度創業的鼎盛時期,雖然創業生態系統是處於初期階段,投資機會有限;但是隨著印度國內和國際投資者爭奪,使得投資資金氾濫,特別是在消費型高新技術相關企業,不斷出現天價估值。一些技術含量高的新創公司都模仿了西方的成功故事“我也是”的商業模式不斷推出,豐厚的估值草熱整體氣氛。幾個主要的消費拉動型科技的創業公司如電子商務入口網站、食品科技網站、線上交易平台等,明顯估值飆升。
-
2016合理化之年:世界各的的投資人注意到印度這個充滿活力的生態系統,並不斷加入戰局,使競爭加劇;在市場上,消費拉動型科技的創業公司面對客戶的忠誠度不高的條件下,各式的削弱與割喉價格戰出現,為了膨脹用戶,資本燃燒速度比以前更快。2016年二月印度電商巨頭Flipkart估值首次下跌(最大對手為亞馬遜),其後基於投資人的不安,不合理的新創企業估值開始受到調整,”我也是”模式若靠著削價或補貼將難以生存,印度創業生態系統初次面臨震顫。實際案例,Snapdeal和Ola籌集資金面臨困難,Housing、Urbanspoon、Zipdia、TownRush以及SpoonJoy靠著大量廉價出售,削減利潤來維持運營,一些撐不住的如:PepperTap、AskMe、TinyOwl和Dazo就直接停業了。國際型新創Snapchat、Dropbox、Zenefts、Coudera以及Docusign等獨角獸也受到衝擊,估值縮減20-50%。2016年資金的活耀度下降,隨著投資者轉向謹慎,對資金前景觀的不利是可預見的。

- 2017決戰之年:為彌補貨幣貶值和資金緊縮的不利影響,新創企業必須以商業模式彌補缺口,持續探索可能的收入來源,並進行戰略調整。Flipkart和Zomato估值的下調對其他科技創業可能造成骨牌效應,導致市場的進一步回調;另一方面投資方“跟風”模式變得收斂,提高後續資金取得困難度。隨著資金日益短缺,科技新創公司將不得不重新調整自己的盈利性與單位經濟性,折扣和贈品營銷模式可能很快成為過去。再者,為了提高生存能力,併購與整合將成為另一個趨勢。最近一段時間以來,PropTiger收購Makaan&Housing.com、Snapdeal收購FreeCharg、Ola收購TaxiForSure、Zomato收購UrbanSpoon,另外Grofers則收購Spoonjoy、Townrush和My Green Box。其他一些部門,如B2B、人工智慧和SaaS則保持強勁的市場的潛力,前景看好。
參考來源: The Financial Express、Economic times(徐慶柏整理摘譯)
原文標題:
Ahead of China, PM Modi's 'Startup India' makes country world's 3rd largest hub for new tech outf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