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EN
2021.10.26

【2021.10交通科技動態】阿里巴巴積極發展自駕車,Gogoro赴美國上市

本月交通科技領域動態消息,將收集國內外報章與科技媒體等報導為參考來源,整理最新的自駕車、電動車與共享汽車近期重要消息報導,提供各界掌握交通科技最新發展概況。

一、自駕車

1.阿里巴巴積極發展自駕車,三年後要將智慧物流車隊「小蠻驢」拓展至 1 萬輛

阿里巴巴正積極發展自動駕駛,並開發智慧物流車「小蠻驢」,期能全面實現無人配送。而阿里巴巴達摩院近日宣布,小蠻驢問世一年以來,累積配送訂單已經超過100萬筆,在中國52個城市為160多個社區、校園配送包裹,合計服務20多萬消費者。阿里巴巴更計畫在3年後,將小蠻驢車隊規模擴大至10,000輛,並將包裹配送能力提升至平均每日100萬件。2015年,阿里巴巴開始探索自動駕駛技術。2020雲棲大會期間,達摩院發表L4自動駕駛車輛,也就是末端物流無人車小蠻驢,服務物流「最後一公里」快遞配送;負責快遞驛站到住宅或公司樓下的路程,方便網購消費者。

據悉,小蠻驢的雲上智慧仿真測試平台可創建多達10,000個虛擬場景,包括將極端天氣和夜間能見度極差的場景用於測試機器人演算法;若以一般典型的工作狀態,一台小蠻驢一天辨識超過4,000萬個障礙物。(科技新報:https://reurl.cc/95Rb3n

 

2.自駕車新創公司 Aurora在休士頓以及達拉斯間之高速公路進行測試

自駕車新創公司 Aurora 於9月22日宣布,與FedEx和全球最大卡車製造商 PACCAR 合作,在德州兩個最大城市休士頓以及達拉斯之間250 英里的I-45公路進行商業測試。Aurora 表示,德州境內I-45公路是全美使用率最高的貨運走廊之一,是測試卡車運輸服務最合適的地方。該公司有意在德州開闢更多路線,特別是在主要人口中心之間。(經貿透視:https://reurl.cc/6DQbkO)

3.自駕車拚場 11案上路實驗  

經濟部技術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自2019年10月25日公告「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受理申請以來,目前已核准台北、新北、桃園、新竹、台中、彰化、台南及高雄等11案的「上路實驗」(如觀光接駁、夜間試驗、公共接駁最後一哩、高精圖資測繪及物流等),截至今年8月12日止,將可帶動投資4.7億元。(工商時報:https://reurl.cc/52ObRq)

4.高通以 38 億美金買下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技術供應商 Veoneer 繼續推動自駕車發展

Qualcomm稍早證實,將與投資集團SSW Partners共同以每股37美元價格正式收購位於瑞典的先進駕駛輔助系統技術供應商Veoneer,同時所有交易均以現金完成。在此之前,Veoneer原本是由與LG合組公司,藉此強化車輛市場布局的加拿大車用零件供應商麥格納 (Magna)出資收購,但Qualcomm後來提出以總值達46億美元價格,希望說服Veoneer董事會取得其公司資產,並且標榜以總值38億美元價格收購,高於麥格納提出價格約18%。而Qualcomm之所以收購Veoneer,不僅是基於先前雙方曾簽署合作,同時也能透過Veoneer旗下感知與駕駛決策軟體技術,結合Qualcomm Snapdragon Ride平台,藉此對應Level 1至Level 4的車輛自動駕駛等級設計,並且計畫在2024年應用在量產車輛產品。(Cool3C:https://reurl.cc/GbKGay)

5.Deeproute、Momenta、Cowarobot於9月份獲鉅額投資

成立於2019年的中國自動駕駛新創DeepRoute於9月獲得阿里巴巴領投的3億美元的B輪投資,其他投資者包括之前的支持者復星銳正資本、雲啟創投和榮耀創投。此輪資金將用於到2021年底將其機器人出租車車隊擴大到150輛,並發展公司在貨運供應和城市物流方面的研發。DeepRoute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目前在武漢和深圳運營,迄今已行駛超過120萬英里。同時,DeepRoute還獲得了加州監管機構的許可在美國州部署車輛。(網易:https://reurl.cc/OkjRWR)

成立於2016年的中國自動駕駛新創Momenta於9月獲得通用汽車公司3億美元投資,由於各個國家的駕駛習慣和場景地域差異顯著,而這會影響到算法。在中國交通擁堵環境下的自動駕駛非常困難,同一解決方案並不能夠在各個國家的不同環境下適用。Momenta定位於打造自動駕駛大腦,其核心技術是基於深度學習的環境感知,高精度地圖和駕駛決策算法。產品包括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方案以及衍生出的大數據服務,是中國少數家擁有電子導航地圖的公司之一,可以開展高精地圖的數據採集和製作。(澎湃新聞:https://reurl.cc/6DQbAr

成立於2016年的中國自動駕駛新創公司酷哇機器人宣布獲得2.5億美元C輪投資,由產業資本及部分知名財務投資人聯合投資,此前公司曾獲得來自盈峰資本、創世夥伴CCV、中民金服、睿鯨資本等多家機構的數億元人民幣投資。本輪資金主要用於產品研發,拓展中國市場,並進一步擴大Robotaxi測試車隊的規模。(維科網:https://reurl.cc/bnldkE)

二、電動車

1.Gogoro赴美國上市

台灣電動機車龍頭Gogoro傳出將透過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在美國上市的消息,且與空殼公司Poema洽談合併上市。專家認為,Gogoro之所以選擇在美國上市,主要原因有二。第一,美國股市對科技新創企業的接受度高,會給出較好估值;其次是也有機會打開美國市場。而自2018年起,金管會積極替Gogoro規劃多元上市方案,但隨著電動機車龍頭可能赴美上市的消息出現,金管會恐怕要失望了!

Gogoro前往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簡立峰認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讓國際看到台灣新創,對國內的新創圈也是一種鼓勵。特別是Gogoro技術橫跨軟、硬體,是非常適合台灣的主題,因此,獨角獸不在台灣IPO不是問題。

政府若能記取Gogoro棄台上市的失敗教訓,就應立即多方改善新創企業的募資模式。我們建議可朝三大方向進行,一是新創企業上市櫃前的融資須更多元化,具備債股相混的融資工具應被鼓勵,並且允許金融機構在一定限額內參與;二是廣納各類投資機構參與新創公司上市櫃前後的募資活動,而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也應被允許設立;三是真正優化櫃買中心的上櫃過程與條件,必要時甚至考慮籌設全新交易平台,建構高風險與高報酬的特殊市場文化。(數位時代:https://reurl.cc/zW6QG6 、https://reurl.cc/Xlm2yg,經濟日報:https://reurl.cc/mv0pgG)

2.鴻海參與Gogoro上市私募 投資2千萬美元持股0.76%

鴻海在9月16日宣布參與Gogoro透過SPAC方式在美國上市的私募增資,認購金額2,000萬美元,持股比例0.76%,成為Gogoro新股東;至於認購私募原因,主要是看好Gogoro在中國和印度市場能源網絡的發展。(中央社:https://reurl.cc/L76289)

3.特斯拉死敵逼近:Lucid 電動車

Lucid 是第一家透過SPAC協議上市的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被視為電動汽車行業領頭羊特斯拉的強有力競爭者。Lucid 由特斯拉前副總裁兼董事Bernard Tse和甲骨文前高層Sam Weng於2007年創建。Lucid 約半數的工程師來自特斯拉。美國環保署(EPA)最近公布了 Lucid Air Dream Edition range的官方里程估計,這是美國環保署評級的電動汽車中最長的里程:一次充電520英里(約合837公里),比其競爭對手特斯拉的Model S還多出了100多英里。 Lucid Air Dream Edition的性能和 Lucid Air Grand Touring也達到了EPA估計的範圍,遠遠超過任何其他電動汽車。(36Kr:https://reurl.cc/px58xQ)

4.鴻海攻電動車電池負極材料 石墨製程及成本是關鍵

鴻海積極布局電動車領域,近日攜手碩禾、榮炭、中碳加速研發磷酸鋰鐵電池負極材料。產業人士指出,掌握關鍵原料人造石墨製程、降低加工費和直接材料成本,是鴻海切入負極材料的兩大關鍵。目前已布局部分電池關鍵材料,包括納米矽植入高容量密度負極材料、高容量矽碳負極材料、可低溫操作型高倍率負極材料、高電壓無鈷正極材料、類固態電解質薄膜、負極極片、固態電解質及人造石墨的原料石油焦等。(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2/5807864)

5.VanMoof、Ola Electric Mobility獲鉅額投資

成立於2008年的荷蘭電動自行車公司VanMoof獲得亞洲最大的私募股權管理公司-高領投資(HillhouseInvestment)領投的C輪募資中獲得1.28億美金的投資。此輪募資更加鞏固VanMoof產業領導者的地位,亦將推動全球電動自行車普及率,有效幫助產品於全球快速擴張。該輪融資包括TriplePointCapital、NorwestVenture和Booking.com的前首席執行官兼現任主席GillianTan的參與。(旺得富:https://reurl.cc/ZjyMz6)

成立於2017年的印度電動共享交通工具獨角獸Ola Electric 已於近日宣布獲2億美元C輪投資。這筆投資由Falcon Edge、軟銀等公司聯合領投,Ola Electric 的估值將達到30億美元。Ola Electric將利用這筆新的資金加大公司在電動摩托車、電動滑板車以及電動汽車方面的研發。(搜狐:https://reurl.cc/MkyDr4)

 

三、共享汽車

1.共享汽車美其名 坐Uber比自己開車更污染

有研究指出,Uber等所謂共享汽車服務,其實造成更嚴重的交通污染,最近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CarnegieMellonUniversity)工程和公共政策研究人員研究也發現,坐共享汽車會對氣候造成更大破壞。研究人員在奧斯汀、芝加哥、紐約和加州城市收集關於Uber、Lyft和其他服務的公共數據,使用電腦模型模擬10萬次行程,繪製行程長度、兩次乘車間隔時間,以及司機使用的車輛類型圖片。研究人員再利用現有研究將溫室氣體排放、空氣污染物、交通、噪音和碰撞等影響轉化為額外的社會成本,結果發現,平均而言,任何共享汽車產生的社會成本比私人車輛相同旅程高30%~40%。碳足跡方面,雖然共享汽車通常比普通乘用車更新且更省油,但共享汽車每次行程排放量比私人車輛高約20%。(聯合新聞:https://reurl.cc/aN4z63)

2.中國網路安全周 官媒重提對滴滴、貨車幫安全審查

中國官方已對滴滴、貨車幫、BOSS直聘等啟動網路安全審查,強調應對網絡安全風險挑戰,需要防患於未然。近年來,中國大陸不斷加強網路安全事件應急指揮能力建設,國家網路安全應急體係日益健全。文章舉官方推出網路安全法、數據安全法、個人訊息保護法、《國家網路空間安全戰略》《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等為例,強調大陸網路空間法治進程邁入新時代。

今年6月中國網約叫車平台龍頭滴滴出行赴美上市後,官方於7月2日和5日先後公告,對「滴滴出行」、「運滿滿」、「貨車幫」和「BOSS直聘」等幾家網路平台企業實施網路安全審查,要求將APP下架、停止新用戶註冊,已下載者仍可使用。這是去年4月大陸發布網路安全審查辦法以來,首次展開的審查行動。(聯合新聞: https://reurl.cc/GbKlZG

參考來源

科技新報、經貿透視、工商時報、聯合新聞、Cool3C、網易、澎湃新聞、維科網、數位時代、經濟日報、中央社、36Kr、旺得富、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