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台灣的相似之處
以色列參訪行第一站,前往全球股權群募(Equity Crowdfunding)龍頭-Ourcrowd。這裡先撇開Ourcrowd的豐功偉業以及股權群募的眉角。Ourcrowd接待的簡報人員或許因為我們來自臺灣,簡報中談到了兩者間之相似處:
- 天然資源匱乏:以色列做為中東地區唯一一個已開發國家,但沒有石油等天然資源(註1)。高科技發展需要的稀土等礦物更不會出現在這裡。相較台灣,以色列一年僅約30天降雨(註2),是一個理論上連水資源都缺的國家。
- 國內市場有限:以色列人口到2019年突破900萬,不到台灣人口數的一半。因此都面臨國內市場有限的挑戰。也因此需要倚靠國外市場,美國市場是兩國都相當依賴的海外需求。
- 創業興盛的國度:以色列人均創業密度全球第一,1844個以色列人中就有一個創業家。以色列在2017年「全球創業精神及發展指數(GEI)」評比綜合排名第16位,台灣則是18位(註3)。
- 國人重視教育:以色列與台灣都是相當重視孩子教育的國家。但就觀察而言以色列相對務實,教育是要讓孩子能夠學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事有意義的學習。台灣雖然國際競賽、學生數理測驗等國際名列前茅(皆優於以色列),卻無法培養出諾貝爾得主、大思想家。
- 高新科技底蘊:以色列創新含量高,人均專利申請數、人均工程師數量世界第一,從傳統的汽車工業如GM、電子科技的Intel、Apple到網路科技的Google等,紛紛在以國設立研發中心,顯見其人才庫深度以及技術底蘊。台灣也是創新之島,在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I)調查裡,台灣名列全球18名,亞太區第三。台灣在半導體、醫學、生物科技等研究產出也在國際上具有指標性(註3)。
圖1:在以色列設立研發中心的國際企業(資料來源:https://pse.is/MRQLT )
對於別人的稱讚,內心深覺台灣其實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從此行的訪問到生活觀察,以及回國之後的資料查證,先歸納出幾點以色列創新創業成功的要素。
以色列創新創業成功的不二法門
從參訪、訪談中,或許可以歸納出以色列之所以成為創業之國的關鍵:
- 創新(Creativity)+可行性(Feasibility):
創新能力是開創新科技、新技術的必須,以色列的教育重視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不論是研究學者、研發人員到許多新創創業者,都因而能夠在方法上創新突破,成就新的科技或產品。所有新技術如果不能夠落實到應用以及市場,就無法化為有效的回饋。因此在創新之後,以國新創更在意市場的可行性。甚至很多技術是市場需求驅動,學術以及科研單位落實創新來解決問題。
缺水的以色列有個國際知名的「滴灌」技術,從防堵塑膠管、接頭、過濾器、控制器到大數據的時間與水量控制,不浪費一滴水在灌溉上,滴灌技術在以國已有超過44億平方公尺的佈建面積。此行參訪的BARKAN酒莊,其葡萄園也都使用滴灌技術,因此遠望過去一篇灰黃帶土的葡萄藤,不像法國或義大利那樣綠脆嬌嫩,反而更有戰火中屹立的硬頸風格,這樣環境造就的葡萄酒也許更有一種與世獨立的風味。
- 務實主義(Pragmatism):
以色列建國不易,也一直處在強敵環伺的地理區位,因此從國家發展到新創的發展,都有強烈的務實作風。在國家存亡上,以色列經不起任何一場戰敗,這種強烈的危機感造就了國民不怕失敗(也可以說是不能失敗)的精神。為了生存,必須要務實地進行技術上的研發、產品的調整,不只要有創新的想法,更要能夠落實成技術與商品。
可以從以色列的產學技術移轉表現來觀察,此行拜訪希伯來大學著名的技轉公司「Yissum Research Development Company」,Yissum擁有超過一萬項專利,並且衍生超過130個新創事業,專利被Google、Intel等大廠授權。在國內檢討產學的差距、學術研究與產業應用的距離時,更可以窺見以色列在學術研究上貼近產業需求的務實特性。
國際上做自駕車ADAS系統的知名企業「Mobileye」就是一個從希伯來大學Yissum技轉的業者,從Tesla到Audi等超過28個汽車大廠、八成汽車製造商都有使用Mobileye的系統,來協助汽車預警、偏移。該公司於2014年在美國紐約交易所NYSE以80億美金估值上市,2017年被Intel以153億美金收購(註4)。務實的研究、發展到貼近市場的技轉機制,是以國務實主義的體現。
- 效能與效率至上(Efficacy + Efficiency):
在不怕失敗的社會氛圍下雖然有助於創新,但有時候也會擔心固執或偏執的埋頭苦幹!在訪問中了解到,不論從學術研究到新創應用,在不怕失敗、堅持到底的精神下,以色列人其實並不會要蠻幹到底,重點是從錯誤或失敗過程,調整跟了解到目標是否正確、結果設定是否可行。一旦發現目標預定無法達成,研發人員不會因為面子或者官僚制度的懲罰等,持續的沿用錯誤方法或錯誤目標。因此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要不時檢視效能的正確性。
效率也很大一部分體現在政府層面。為鼓勵國際資金到以色列投資,建國十年就設立資本投資鼓勵法,並且依據不同階段所需持續的調整修正。近年包含以色列區位上要發展南邊Negev地區,所以提高投資該區的特別補助(固定資產、生產設備額外10%的補助)。為了促進天使投資,2011年設立天使法(Angel Law),在經歷五年成效不佳後,立即在2016年修改調整,達到讓天使投資人有誘因的稅額減免。在效率以及效能上,都能夠快速地調整反應,是促使其國家新創活絡並且存活率高的因素之一。
更務實的步伐,能夠讓台灣新創事業加速發展
務實不應該是以色列的獨門特色,華人「在商言商」其實就是一個務實性格的表徵。
創新層面的務實。包含從點子(創意)到中間需要的技術創新,以及生產製造的製成可行性與通路銷售規劃等,每個步驟上的新意,應該都是以促成產品達到市場需求目標為依歸。可行性(Feasibility)的思維對於新創資源有限下,是更應該放在心上的圭臬。
產學合作的務實。台灣的學術研究不論數量與品質都具有國際一流水準。但相較於以色列,國內技術移轉的件數、金額跟國際上有較大差距。一則可以思考嫁接科技應用的科系與學門,未來「選題」研究的方法調整,例如Yissum與希伯來大學,將專利申請的權限給了Yissum技轉公司,同時也提供經費以及後續的分潤給發明人,將產業價值需求與純學術自由做了分流。另外,或許需要再調整我國學術上的升等評鑑制度。
市場價值的務實。正如同過去幾篇文章所述,新創的價值很大一部分還是取決於營運結果。不論是財務面的數據,或者是研發型新創對技術應用可行性的驗證,正因為要達到更高的估值,所以更需要務實的完成研發、商品化、市場布局等。Mobileye的高估值,不也是建立在多數國際車廠的合作與實際上的訂單上嗎?
創新創業外的另一章:強健體魄是創業根本
特拉維夫臨著地中海,每天晚餐後在沙灘上吹著地中海的微微海風,啜飲著以色列風味的Goldstar啤酒,猛然抬頭免不住心中罪惡!不是因為宗教,而是,無數的慢跑、健身人員。沿著特拉維夫海濱大道一波波獨自一人或者三兩成群的慢跑者,從青年、壯年到超過五十的長者,清一色的精壯體型在海風吹撫中揮汗前進。
沿海沙灘邊幾百公尺的公設,除了孩童的遊樂區,多的是簡單基礎的重訓設備:單槓、引體向上、腳部訓練、手部訓練設備等,別以為這些設施是專為年輕人設置,不分男女老壯,似乎都把肌力訓練當作一天的第四餐。縱使九點已過,海灘上遊客佔據沙灘啤酒屋,還是可以聽到沙灘排球的發球聲。
強敵環繞,草木皆兵。以國不論男女成年後都需要服兵役,男三年女兩年,到四十歲除役,也許是造就每個人都有基礎體能的原因。退役後除了每年的後備訓練,隨時可能的戰爭,更是促使以國人維持體能、從事各種體育活動的要素。而體能不正是創業者一個必要的基礎條件嗎?創業初期的沒日沒夜、校長兼撞鐘,事業成長所需的東奔西跑、跨區業務,在在都考驗著創業家的體力!
利用谷哥大神,查詢以色列+奧運,了解到1992年巴塞隆納以來六屆奧運會,不過九面獎牌(台灣同期奪得21面獎牌),論體育最高殿堂的奧運會,以色列遠不如台灣(註5),但這種體育精神的遍佈,或許也是促成其創業精神不墜的另一個基因。
註1:以色列在2010年於海法西邊地中海發現天然氣田,並出口給約旦,但就相較鄰近區域國家以及能源佔以色列整體經濟比重,稱不上是關鍵核心產業。
註2:台灣年降雨量約2,500毫米,為全球平均值之2.5倍;以色列年降雨量435毫米,為全球平均值之40%。
註3:「全球創業精神暨發展指數(GEI)」資料參考自台北產經:https://pse.is/MATAC。
註4:參考邱莉燕「Mobileye為何成為以色列的國寶級公司」,遠見雜誌2018/4/26資料:https://pse.is/JL9XE。
註5:參考「奧林匹克運動會以色列代表團」資料:https://pse.is/LF8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