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DIT
2021.03.23

【2021.03健康醫療動態】國內生技創投基金添加新活水 生技中心將設創投基金

一、 生技新基金

1.打破限制 生技中心將設創投基金,初期募資20億新台幣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生技中心,DCB)日前召開記者會,執行長吳忠勳說明今年新計畫,除了要架構台灣生醫產業平台「創業工作坊平台(Venture Studio)」來孵育新創公司,也將突破「財團法人法」限制之外,獲得排除條款,推出生技投資基金「生鵬一號基金」,初期募集20億新台幣。生技中心預計今年4月先經董事會核准成立管理公司,獲經濟部核准通過就可開始募資並進行投資,可望為台灣迎來新一波生技投資熱潮。

去年7月,經濟部頒布「經濟部主管財團法人管理監督作業辦法」,在安全、可靠、不違單位成立原始目的,且經濟部許可等前提下,為「財團法人法」的限制解了套,開放生技中心發起成立管理公司,並對外募集創投基金。基金來源除了台杉投資以及其他國內民間資金外,也將邀請國發基金一起成立「生鵬一號基金」,其餘包括日本及新加坡投資基金也表態將投資,未來將鎖定醫材和新藥開發領域,結合生技中心現有資源,協助新創團隊走向國際市場。(經濟日報: 2021-03-01,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284525)

、 台灣生技醫藥新創獲投

1.臺灣免疫細胞治療公司育世博(Acepodia)宣布完成4,700萬美元的B輪募資

美國時間3月16日,臺灣免疫細胞治療公司育世博(Acepodia)宣布完成4,700萬美元的B輪募資,這筆資金將用於其先導候選療法—靶向HER2之多種實體癌(子宮內膜癌、卵巢癌、乳癌、胃癌)治療的異體現成(off-the-shelf)細胞療法A1702,推進其在美國的臨床一期試驗、啟動二期試驗,並將另外兩項候選療法推向臨床階段。此次B輪募資由美國的新投方Ridgeback Capital、8VC、DEFTA Partners,以及臺灣的中華開發資本生醫創投(CDIB Capital Healthcare),以及其在A輪的投資者支持。截至目前為止,育世博已經募資5,700萬美元。

育世博總部設於美國、分部位於臺灣,是由前羅氏(Roche)全球技術營運總裁楊育民與執行長蕭世嘉在2016年所共同創立。育世博過去也被鴻海集團旗下永齡健康基金會H. Spectrum加速器相中育成,並獲得林榮錦主導的晟德集團投資、持有約15%股份。(環球生技月刊 | 2021-03-17,https://user110758.psee.io/39zz3h

、新冠病毒疫苗與治療藥物開發進度

1.嬌生疫苗!通過WHO、歐盟批准 提供5億劑給COVAX

根據《法新社》《路透社》報導,嬌生疫苗是繼輝瑞、AZ疫苗以後,第三款通過WHO緊急授權的疫苗,嬌生疫苗也可以投入COVAX平台。對此,嬌生公司承諾將提供5億劑疫苗給COVAX,似乎也意味著雖然台灣沒有採購嬌生疫苗,也許有可能透過COVAX打到嬌生疫苗。WHO期望嬌生最晚今年7月可交貨要提供給COVAX的疫苗,嬌生公司也回應:「目標在今年4月下旬開始出貨,並在今年內向歐盟、挪威及冰島供應2億劑疫苗。」因為嬌生疫苗是全球首支只需施打一劑的疫苗,保存的溫度只需要2度C至8度C的冷藏設備,不需要昂貴的冷鏈技術,相較其他款疫苗更容易儲存,對於開發中的國家可能較不需要困擾冷鏈技術的問題。根據目前的臨床試驗的結果,嬌生疫苗對於預防感染有效力達67%,預防重症的效力更達逾85%。(Heho健康網2021-03-13 https://heho.com.tw/archives/165454)

2.加速疫苗改良 美FDA放寬臨床試驗要求

因應武漢肺炎變種病毒株的傳染力更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二十二日更新指引,建議既有疫苗製造商或許應著手改良疫苗。FDA也放寬對改良版疫苗的臨床試驗要求,以利加速研發。不過,FDA強調,目前可得資訊顯示,已經FDA批准的BNT/輝瑞和莫德納(Moderna)疫苗,仍能有效對抗目前在美國流傳的新冠病毒株。為了加速改良疫苗,FDA允許縮小改良版疫苗臨床試驗規模。FDA生物評估與研究中心主任馬克斯(Peter Marks)說,改良版疫苗的臨床試驗大概需要二到三個月,「就規模而言,將會是大約數百人之譜」。通常疫苗研發第三期臨床試驗規模都在上萬人,所需時間會多好幾個月。(自由時報2021/02/24:https://reurl.cc/YW03oa

3.國產疫苗年底產逾1.2億劑  擬加蓋疫苗二廠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3月4日透露,除了進口疫苗,國產疫苗研發進度也是台灣民眾關注重點。未來國衛院將申請「疫苗二廠」,擴大產能,另有一家國產疫苗廠,年底產能可望高達1.2億劑,不只自用還能外銷。(中央社2021-03-04 :https://pse.is/3da3ul

4.美商「默沙東」研發武肺口服藥 宣稱有效降低病患體內病毒量

根據《美國之音》報導,美商默沙東今年1月左右宣布停止測試2款武肺疫苗,轉而加緊研究2種能夠治療武肺病毒的藥物,當中包括與美國Ridgeback Bio合作的「molnupiravir」口服藥。在美國當地時間6日發表一項振奮人心的試驗結果!兩家公司宣稱,他們共同合作研發的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口服藥「molnupiravir」,有助於減少確診者體內病毒量。據悉,目前molnupiravir正在「2A試驗階段」,試驗以202位有武肺症狀,但未住院的患者作為對象。Ridgeback Bio指出,目前受試者出現不良反應的情況有4種,但沒有一種被認為是與服用molnupiravir有直接關係。(自由時報:https://pse.is/3cd9v7)

5.陽明交大跨校研究 AI大數據建功 舊藥抗武肺 效力強30倍

陽明交通大學與與台大、中研院、中興、國防醫學院等跨校合作,鎖定武漢肺炎COVID-19研究「舊藥新用」,透過AI與大數據比對,將武肺病毒影響人體蛋白質情形,與藥物資料庫比對匹配,從逾五萬種舊藥、天然物中篩選,初步找到十五種可能具療效藥物。加上細胞及動物實驗,成功篩出四種具療效藥物,其中一款抗發炎藥物,甚至比目前熱門用藥瑞德西韋(Remdesivir)的療效還強三十倍,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奈米領域(ACS Nano)」,將有助研製抗武肺新藥。研究團隊未來擬將JMY206與瑞德西韋混合製成口服藥,因舊藥新用可免臨床一期試驗,盼五、六月取得專利,即可投入臨床二期試驗等;若未來武肺流感化,更可望製成新的克流感藥物。(自由時報2021/02/24:https://reurl.cc/e9dkZb)

 

四、生物醫藥消息

1.衛福部在小年夜前夕再公告修正「特管辦法」,進一步開放「異體細胞治療」

我國自2018年開放自體細胞治療,衛福部在小年夜前夕再公告修正「特管辦法」,進一步開放「異體細胞治療」,未來包括急性腦中風病患、腦性麻痺病患甚至武漢肺炎重症病患都可藉此尋求新療法。但若醫療機構要以此替病患做治療,需載明十二項相關規範外,最關鍵是需有人體試驗成果報告,以及國內外相關文獻佐證,才能申請施行。(自由時報:https://reurl.cc/YW86K0

2.血腦屏障打開了!長庚聚焦超音波系統助腦瘤投藥

幾乎無藥可治的惡性腦瘤,患者即使接受治療,平均存活期僅有14到16個月,主要是腦部特有的血腦屏障會阻絕藥物進入。長庚醫療團隊今發表最新研究成果,國衛院及科技部攜手開發「手術導航導引聚焦超音波系統」,進入臨床試驗,成果傑出,收案六人,使用該系統,不但能順利打開血腦屏障,讓藥物進入腦部,血腦屏障更能在四小時內自行關閉,未來可望成為治療腦瘤的利器。(聯合報2021-03-11:https://pse.is/3abhhv

3.生技中心新藥選題一流 下一步瞄準核酸藥物

繼抗體藥物之後,核酸藥物將成為新一代製藥業的重要技術。生技中心目前更看好核酸藥物將成為新一代重磅藥物,目前已將核酸藥物開發列入新藥開發名單,積極投入研發。

核酸藥物的技術原理,已成功應用在新冠肺炎疫苗開發上,包括美國Moderna公司及德國BNT公司所開發的mRNA疫苗,都是核酸藥物的相同原理。目前全球核酸藥物雖然不到十項進入市場,但是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核酸藥物有140多項,進入前臨床階段的核酸藥物有400多項,生技中心預期未來核酸藥物的量產需求將會出現,台灣應及早做準備。(經濟日報: 2021-03-01,https://udn.com/news/story/7241/5284519)

 

五、數位醫療消息

1.IBM將聚焦在AI、雲端計算等更高利潤業務計畫,擬出售旗下Watson Health業務

根據華爾街日報於2021年2月20日報導,IBM正在考慮出售旗下人工智慧(AI)部門Watson Health 業務 ,該部門使用人工智慧技術幫助醫院、保險公司、和藥廠管理數據,年收入大約10 億美元,但目前仍未盈利。據了解,可能的方案包括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醫療行業企業,或者與收購公司SPAC合併。這項決策是IBM新任執行長Arvind Krishna接掌IBM後將業務聚焦在人工智慧、雲端計算等更高利潤業務計畫的一部分。(Money DJ理財網:https://reurl.cc/Kx39YM

2.亞馬遜進軍醫療產業 將提供遠距醫療服務

亞馬遜醫療服務(Amazon Care)自 2019 年12月推出線上藥局後,向內部員工以及在西雅圖總部周圍試營運,提供虛擬醫療服務,在特定情況下也會提供真人看診的醫療服務。亞馬遜在美國時間3月17日部落格的文章中提到,開始向西雅圖地區的其他公司提供醫療服務,並從今年夏天開始,將把亞馬遜醫療服務向外擴展至其他地區的員工與公司,展現跨足美國醫療保健產業意圖。亞馬遜正在進行多項醫療保健服務計畫,在收購線上藥局 PillPack 一段時間後,去年底以自己的品牌在美國推出線上藥局,同時還向醫院與診所銷售辦公設備與醫療用品。(鉅亨網2021/03/18:https://news.cnyes.com/news/id/4614751

3.FDA首次批准!AI預測新冠ICU患者併發症

近日,以色列公司CLEW Medical宣布,旗下的人工智慧(AI)產品CLEWICU獲FDA批准,用於預測加護病房(ICU)成人患者的血流動力學不穩定(hemodynamic instability)。這是FDA首次批准此類醫療器材。CLEWICU是利用基於AI的演算法和機器學習模型,來辨識ICU 患者重大臨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血流動力學不穩定是COVID-19 常見的併發症。透過分析患者數據,包括電子健康記錄(electronic health record)和醫療器材,CLEWICU可提供整體影像,並幫助辨識病情可能會惡化的患者。LEW Medical表示,該系統可提前8小時通知患者臨床惡化,達到早期干預。此外,還能夠識別病情不太可能會惡化的低風險患者,從而使ICU資源管理更優化。(環球生技月刊2021-02-15:https://reurl.cc/a54M0X

4.「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啟動

衛生福利部、國家衛生研究院及羅氏大藥廠於3月4日簽署一項協議,攜手執行「癌症精準醫療及生物資料庫整合平台」合作示範計畫,串連各級醫院,打造癌友精準醫療網。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說,這次示範計畫對於國內精準醫療有極大助益,包括,資料庫整合、特定癌症基因檢測與臨床資料收錄、精準醫療治療評估之機制,以及真實世界證據(Real World Evidence, RWE)應用於藥物研發、藥品上市登記。今年下半年起,上千名癌友可至衛福部指定醫療院所,接受跨癌別的全方位基因檢測,透過AI智慧化分析及診斷,了解自身基因資訊,精準用藥,擬定最佳治療策略。(聯合報2021-03-04:https://udn.com/news/story/7266/5294776)

5.廣達、台中榮總 打造AI醫院

廣達電腦與台中榮總聯手搶攻人工智慧醫療應用商機。台中榮總3月3日發布,該醫院與廣達簽署合作備忘錄,將攜手建構台中榮總智慧化醫院。廣達以QOCA醫療雲端智慧平台、遠距醫療與健康照護雲端智慧平台、智慧醫療穿戴IoT裝置,及人工智慧醫療雲運算整合平台技術為基礎,將運用在中榮醫療服務的建立,及數據醫學的研究與臨床應用等相關項目的合作案。(工商時報2021/03/04:https://pse.is/3cvkv6

6.宏碁跨海攻智慧醫療 AI輔診軟體獲泰國醫材許可

PC大廠宏碁轉型拓展智慧醫療商機,旗下子公司宏碁智醫跨界打造眼科AI輔助診斷軟體VeriSee DR,去年獲台灣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發許可證,同時已獲數家醫學中心及醫療院所使用。宏碁智醫策略布局東南亞市場,率先獲得泰國食品藥物管理局Thai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醫材許可證,成為台灣首張落地許可的眼科智慧醫材,將大幅提升泰國糖友視網膜病變篩檢率。(蘋果日報2021/02/18:https://pse.is/3dbhxp)

7.英業達 攻遠距醫療商機

英業達旗下英華達搶攻遠距醫療照護商機,其生理量測系統全家寶去年獲得十家醫院,百家診所導入,今年主攻異業合作,將全家寶導入到不動產、建商、金融與運輸等領域,持續擴大智慧醫療的版圖。英華達在3月16日宣布與美商ERA不動產、芯盛健康管理合作,將全家寶產品導入不動產產業中,跨界搶攻遠距照護商機,相關服務預計第2季上線。(經濟日報2021-03-17: https://pse.is/3b975s)

參考來源

聯合報、自由時報、Money DJ理財網、經濟日報、中央通訊社、工商時報、環球生技月刊、Heho健康網、聚亨網(林秀英摘要整理)